基本信息
书名:婚恋心理学
定价:36.80元
作者:王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5180469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婚恋关系中,女性通常较男性心思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他希望我变得什么样,他为什么这么做……与其无端猜测,女性朋友不如多了解男性的心理。
《婚恋心理学》通过对婚姻、恋爱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案例进行解析,向读者解析那些看似平常却有着深刻心理原因的各种婚恋问题及其背后的心理学知识;给予女性朋友完善自我、了解伴侣以及经营婚姻的心理良方,使她们更有技巧地应对婚恋中的常见问题,从而让情感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内容提要
无
目录
章 男女有别,婚恋中女孩要理性地看待情感 001
男女用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003
男女说话的方式截然不同 004
男女行为心理有差异 006
男女对待情感的态度完全不同 008
男性富于自主意识,女性更喜欢从众 010
男性和女性的情爱心理为什么存在巨大差异 012
第2章 探究男人心理,照样有隐秘心思 015
男人生活得很累 017
在坚强的外表下,男人有一颗脆弱的心灵019
男人既充满自信又怀着自卑 021
男人也会恐婚 023
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025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027
为什么男人会觉得别人的老婆好 029
男人动粗,多半是心理问题 032
男人也需要心理“营养素” 034
男人的心思千千结 036
第3章 了解自身渴望,女孩的爱与情思 039
女孩了解自己的内心渴望 041
女孩心中都有一座罗斯曼特之桥 043
女孩总是担心自己的世界不安全 045
女孩崇尚性感主义 047
大龄单身女性的三大心理障碍 049
女孩的五种常见心理病 052
女孩的五大事业心理误区 054
女孩为何看重爱情 056
女孩对男人的要求不要太高 058
第4章 情投意合的秘密,相互吸引的心理原理 061
近水楼台先得月——接近原理 06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频率原理 065
恍如隔世相见恨晚——期望原理 067
夫妻相怎么回事——相似原理 069
取长补短更加——互补原理 070
情人眼里出西施——外表的吸引力 072
一见钟情——首因效应 074
用真心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感动对方——相互原则 076
罗密欧就是喜欢朱丽叶——爱情的逆反心理 078
第5章 理解男人的思维,把握他的心理规律 081
我不喜欢被人命令——受到尊重的需要 083
我只能一心一意地做事情——单轨思维 085
我不是故意疏忽你的——不在状态 087
男儿有泪不轻弹——压力心理 088
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安全心理 091
男人为什么不爱逛街——时限心理 093
我要自己承担责任——责任意识 095
男人需要沉默——橡皮筋理论 097
我的袜子呢——空问思维 099
第6章 爱的距离有多远,让男人对你牵肠挂肚 103
“三不”女孩牢牢抓住男人的心 105
得不到的真的是好的吗 107
要想知道他的心,不妨“欲擒故纵” 110
距离和神秘感是爱情的保鲜剂 111
矜持的美丽 113
娇羞的女孩惹人爱 115
第7章 剖析婚恋本质,完全把控男人的欲求 119
婚姻是女孩的归宿 121
为什么婚后的女孩总是缺少安全感 123
当男人成为父亲 125
适合自己的人才是好的 128
男人对于婚姻的真实需求 130
婚姻中没有的公平 132
婚姻就像白开水,平淡之中见真情 134
真爱具有神奇的力量 136
第8章 选择男子汉,抓住他能让你幸福的潜质 139
什么样的男人是好男人 141
挑老公,要浪漫更要现实 143
千万不要错过能与你共度一生的男人 145
男人就像股票,聪明的女孩擅长投资绩优股 147
要嫁给一个心中有爱的男人 149
结婚要趁早,不要犹豫 151
幽默的男人能带给你更多幸福 154
该不该嫁给离过婚的男人 156
“经济适用男”受到女孩的欢迎 158
第9章 让爱的伤口愈合,失恋为你打开更好的明天 161
有一种爱叫单相思 163
失恋的滋味就像一杯浓烈的苦酒 165
如何愈合失恋的伤口 167
不管何时,都要憧憬爱情 169
有一种爱叫放手 171
不要为“打翻的爱情”哭泣 173
不要为了忘记一个人而爱上另一个人 175
爱情需要理智 177
0章 填补爱的落差,婚姻也不失爱的温度 181
激情是短暂的,亲情历久弥新 183
适应恋爱与婚姻的落差,保持永远的吸引力 185
婚姻需要浪漫,更需要脚踏实地 187
如何度过婚后磨合期 190
在恋爱与婚姻的温差中,找到舒适的温度 192
要在婚姻初期调节好性格差异 194
婚姻初期,要准确定位自己 196
参考文献 199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序言
无
拿到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拯救婚姻”的心态来看的,毕竟生活中的磕磕绊绊让人疲惫。但没想到,它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关于“自我成长”的视角转变。作者非常巧妙地将个体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模式与当前亲密关系中的反应挂钩,那一部分内容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某些“毛病”是天生的性格缺陷,读完后才明白,很多都是童年防御机制的残留物。书里提到一个观点:你无法在伴侣身上找到你没有能力给予自己的东西。这句话真的击中了我。后面的章节更多地转向了如何重建自我价值感,如何清晰地划定健康的个人边界,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或牺牲。这种由内而外的修复路径,比那些教人如何“取悦”对方的书籍高明太多了。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配偶”,而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自洽的“人”,只有这样,亲密关系才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依赖。
评分这本书最难得的一点是,它没有站在任何性别或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谁对谁错,它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客观和包容性。我读到关于“第三者危机”和“出轨后的修复”那几章时,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谴责性的语言,但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成熟和细致。她没有美化痛苦,但她将焦点放在了关系破裂背后的系统性问题,比如需求的长期未满足、情感联结的中断等。她提出的“重建信任”的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强调了透明度和一致性的极端重要性。对于那些正在经历关系重大危机的人来说,这本书不是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提供了一个冷静、有条理的行动路线图,帮助当事人跳出情绪漩涡,以更宏观的视角去处理复杂的伦理和情感困境。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它不仅是一本婚恋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复杂情感联结的深度研究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气息,作者对“亲密关系”的定义和理论框架梳理得极其清晰,不像市面上很多婚恋书籍那样流于表面或过度感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社会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成果来支撑观点,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比如,书中对依恋理论在成年人婚恋关系中的应用分析,不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在伴侣面前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去识别和应对不健康的依恋循环。读到关于“冲突管理”的那一章时,我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高阶的沟通课,里面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框架,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分析,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好好说话”,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分解情绪、识别需求,并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那些希望从根本上理解关系运作机制,而非仅仅寻求快速“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首选的理论基石。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爱”的简单化理解,意识到健康的长期关系需要持续的、有意识的努力和高水平的自我觉察。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高分,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的“关系维护手册”,超越了浪漫主义的滤镜。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关系生命周期”和“承诺的动态性”的讨论。过去总觉得结婚后关系就该一劳永逸,但这本书明确指出了,关系是有“成长期、稳定期、倦怠期”的,关键在于如何带着新的认知去重新激活承诺。作者对“适应性”的阐述非常到位,她指出,长期伴侣间最危险的不是争吵,而是“习惯性地停止好奇”。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保持对伴侣的新鲜感和探索欲的建议,比如如何定期进行“关系体检”,讨论那些平时因为忙碌而被搁置的梦想和恐惧。这种前瞻性的维护,比等到问题爆发了再去“灭火”有效得多。它让我意识到,维持一段高质量的关系,需要像经营一份事业那样的投入和策略规划。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出乎意料地亲切,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心理学,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了真诚的共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章结尾设置的“反思练习”环节,那才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这些练习不是那种空泛的问答题,而是非常具体的情境模拟,比如“描述一次你感到被拒绝的经历,并分析当时你自动触发的防御机制是什么?”这种深挖内心的过程虽然有点挑战性,但完成后,对自身行为模式的洞察力是立竿见影的。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分析我与伴侣之间某个长期存在的僵局,惊讶地发现,我们争吵的焦点从未变过,但我们对那个焦点的解读方式却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各自的“情感盲点”。这本书就像一个冷静、专业的心理向导,陪伴你走过那些最黑暗、最不愿面对的自我阴影区,并温柔地告诉你,改变是可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