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對於音樂錶現力的探討深度,遠超齣瞭市麵上許多僅僅關注“彈準”的教材。周銘孫先生的編排理念似乎是希望九級和十級的學生,不僅是“演奏者”,更要是“詮釋者”。我們知道,考級麯目往往帶有很強的指定性,但好的教材會在麯目旁附帶一些關於風格、曆史背景甚至是不同演奏版本的簡要分析,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到位。舉個例子,其中涉及到德奧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對力度層次的漸變(crescendo和diminuendo)處理要求是極其細緻的,不能含糊其辭,要聽得齣情感的起伏。我曾因為一段慢闆的抒情處理被老師批評“過於直白”,迴傢後對照教材上的注釋和自己錄製的演奏反復琢磨,纔意識到那種“剋製下的深情”纔是更難的技巧。這種層層遞進的要求,迫使我們從機械練習中抽離齣來,真正去感受作麯傢想錶達的東西,這對培養真正的音樂審美至關重要,但過程確實是煎熬。
評分拋開技術和使用的不便,這本書最令人稱道(也最讓人頭疼)的地方,在於它對“音樂完整性”的強調。到瞭十級,它不再滿足於你把音符彈對,它要求的是“音樂的整體觀”。這體現在對樂章結構的把握上。例如,奏鳴麯式中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的氣質變化,必須在演奏中體現齣來,這不僅僅是速度的快慢問題,更是情緒的轉換。我記得我在準備一首大型迴鏇麯時,光是研究樂章之間的情緒銜接,就花瞭比單純練習手指技巧多得多的時間。有時候,你需要刻意去“抑製”自己想彈快想炫技的衝動,轉而關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節,確保它們服務於整個樂章的邏輯。這種對宏大結構和微觀細節的平衡要求,使得這本書的復習過程漫長而又充滿反思,但一旦突破,你會感覺自己的音樂理解力得到瞭質的飛躍,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更高層次鋼琴藝術的大門。
評分從實操層麵來看,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和裝幀設計,對於一個高強度的使用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我知道音樂齣版社的教材通常都是以實用性為主,但九、十級的麯目,有些篇幅非常長,尤其是那些奏鳴麯的選段或者大型的練習麯,常常需要考生在樂譜上做大量的標記、劃綫、寫指法提示。這本書的紙張雖然還算光滑,但油墨的附著力似乎不太夠,我用普通的HB鉛筆做的標記,用橡皮擦清理時,經常會把旁邊的字跡蹭花,甚至有幾次用力過猛,差點擦破紙麵。更彆提在演奏過程中,頻繁翻頁帶來的不便瞭,特彆是那些需要跨頁連貫演奏的部分,譜麵布局有時候顯得有些擁擠,使得快速準確翻頁成瞭另一種隱藏的挑戰。對於需要攜帶它進行頻繁練習和考試的學員來說,這本書的“耐用度”實在有待商榷,感覺用不瞭多久就得買新的一本。
評分這本《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版)9-10級》真是讓我又愛又恨,特彆是對於像我這樣,抱著“挑戰自我,精益求精”心態的業餘學習者來說。首先,從麯目的選材上就能感受到編者組的良苦用心,他們顯然是想兼顧傳統經典與時代脈搏。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這本教材時,那種麵對厚厚一冊麯譜的敬畏感是難以言喻的。9級的麯目,比如那些巴赫的賦格或者肖邦的練習麯片段,對於技術要求已經達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指尖的獨立性、對位法的清晰錶達,甚至是對踏闆處理的細膩度,都成瞭必須攻剋的難關。我花瞭好幾個月時間纔把其中幾首麯子彈得像“人話”,而不是生硬的機械演奏。尤其是那些對速度和均勻度要求極高的段落,每一次練習都像是在跟自己的惰性做鬥爭。不過,這種高壓之下帶來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當終於能流暢地完成一個復雜的段落時,那種成就感,比單純彈對音符要深刻得多。它不隻是教你彈奏,更像是讓你理解音樂語言的復雜結構。
評分對於那些自學或者沒有常年跟班老師指導的琴童傢長來說,這本書的難度陡增,幾乎是“勸退”級彆的。我認識一位傢長,他希望孩子能係統學習,於是買瞭這套教材,結果發現光是理解樂譜上的專業術語和記號,就已經讓人望而卻步。比如,對某些特定風格的裝飾音處理,如果不懂得那個時代的演奏習慣,彈齣來就完全跑偏瞭。教材本身提供的指導性文字並不足以完全彌補專業教師的現場講解。它假設你已經擁有瞭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和成熟的聽覺判斷力。因此,如果不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拆解練習,一個不熟悉音樂術語的孩子很容易在初接觸時就被那些復雜的節奏型和和聲進行嚇倒,從而産生強烈的挫敗感。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頂級的“烹飪藍圖”,但它沒有提供新手友好的“食材預處理”步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