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国学经典典藏版 全本布面精装)
定价:60.00元
作者:崔应珉王淼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48667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备养生、运气学说等,一直被视为学医**之书。《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合起来“素问”意思即为对万物之根本的问答。全文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所*多以黄帝与岐伯对答而成书,此实为上古数期医理所蕴、多番先哲之汇。
这本由崔应珉、王淼注译的《黄帝内经素问(典藏版)(精)/国学经典》采用王冰所整理过的《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仍分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为易于读者阅览,本书将原文细分段落,每一段落下面分别添加“注释”和“译文”,详细解释原文中晦涩难懂的字词,并随后将整段落翻译成通俗语言,且“原文”、“注释”、“译文”三者分别采用不同字体,如此,则条理清晰可辨,研读之时,方便迅捷。《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内容已失,后世所载,难免错讹,故本书中不再收录。
目录
上古天真论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别论篇第十一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热论篇第三十一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疟论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刺腰痛篇第四十一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解篇第四十九刺要论篇第五十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志论篇第五十三针解篇第五十四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皮部论篇第五十六经络论篇第五十七气论篇第五十八气府论篇第五十九骨空论篇第六十水热论篇第六十一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失)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失)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方盛衰论篇第八十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衡量,一本好的工具书,其索引和检索的便捷性至关重要。对于《素问》这样内容浩瀚的典籍,没有一个好的索引,阅读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个典藏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尾部附带的检索系统,无论是按病名、按腧穴还是按特定概念的索引,都做得详尽且准确。我经常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概念在不同篇章中的论述是如何发展的,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反复翻阅上,但有了这个完善的索引,我能迅速找到所有的相关论述点进行对比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而且,书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果被反复提及,往往会有交叉引用的提示,这对于梳理知识脉络来说,是极其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说,这个版本的细节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深度使用者和研究者的实际需求,使得它在作为案头工具书的层面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评分这本《黄帝内经素问》(国学经典典藏版)的装帧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全布面的精装,触感温润而厚实,完全不是那种廉价的纸质书可以比拟的。翻开书页,油墨的印刷清晰,排版考究,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字里行间仿佛都能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与智慧的沉淀。特别是那些重要的穴位图或者经络走向的插图,都处理得非常精细,这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一直觉得,对于这种传世经典,阅读的仪式感很重要,而这套书的用心程度,恰恰满足了我对“敬畏经典”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都觉得心安气定。当然,作为一部医学典籍,内容本身的深度无可厚非,但仅仅从实体呈现来看,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打磨,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种对经典的尊重,体现在了每一个装帧的细节之中,非常值得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爱书人入手。
评分说实话,阅读《黄帝内经》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它庞大、深奥,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方法。我尝试过碎片化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读完就忘,知识点之间缺乏连贯性。但是这个典藏版的编排方式,似乎考虑到了现代人学习的难处。它将晦涩的篇章进行了合理的结构化处理,虽然保持了原著的篇章顺序,但在章节之间的逻辑引导上做得非常流畅。我感觉最直观的体会是,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路径:从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天人合一)开始,逐步深入到脏腑的生理病理,最后落脚到具体的诊法和治疗原则。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使得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圣典”,变得触手可及。这种结构设计上的巧妙,远胜于那些仅仅把古文和今注简单堆砌在一起的版本,真正体现了对读者学习体验的关怀。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中“道”的追求者,而《素问》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和养生智慧的经典。我发现这个版本在阐述“治未病”和顺应四时养生的观点时,其引用的古代哲学思想背景被解释得十分透彻。它不会孤立地谈论某个方剂或某个穴位,而是将人置于一个巨大的宇宙场域中去理解健康。比如,书中对“虚实”的辨析,不仅仅停留在病理层面,更上升到了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把握。这种深层次的哲学内涵,在这个版本的解读中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通过调整生活节奏、顺应自然节律来保持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单纯地等待疾病发生再去干预。这种将医学融入生命哲学的高度,是我认为这套书最宝贵的地方,它让阅读从技术学习升华为人生智慧的汲取。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研究这本《素问》的不同版本,最终选择了这一个“国学经典典藏版”,主要是冲着其内容的注释和解读体系去的。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晦涩,要么过于浅白地进行“今译”,失去了原著的神韵。而这个版本在对文言文的阐释上,拿捏得恰到好处,它既没有过度地“现代化”导致本意失传,也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古注,让人望而却步。我特别欣赏它在难点词汇旁提供的细致考证,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医学概念,在古代的语境下有着非常微妙的区别,这个版本对此的辨析非常到位。例如,对于“精”“气”“神”这三个核心概念的辨析,不同篇章之间是如何相互印证和递进的,书中都做了清晰的梳理,这对于我建立系统性的中医思维框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死板,反而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老师,在你迷茫时及时点拨,让你能真正进入到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情境之中,体会那种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