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 别集类 知稼翁集
定价:60.00元
作者:黄公度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028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 别集类·知稼翁集》宋黄公度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句,得罪秦桧,令通判肇庆府。桧死方召还,终考功员外郎。其诗文皆平易浅显,在南宋之初,未能凌驾诸家之上,但其词“气恬静而轩爽,无一丝腆涩龌龊之态。”著有《汉书镌误》,已佚。《知稼翁集》二卷今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笔法之精妙,令人叹服】 我得承认,初翻此书时,我曾被其古奥的文风略微劝退,那繁复的句式和典故的运用,确实对当代读者的理解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一旦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其语言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举个例子,作者描绘一次简单的访友,其间对光影、气候、人物神态的捕捉,绝非简单的白描,而是融入了深沉的情感色彩。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比喻,实则经过千锤百炼,精准地勾勒出对象的神韵。特别是其中关于诗歌理论的探讨部分,作者的见解独到,他对于格律和意境之间辩证关系的剖析,至今仍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阅读这些文字,就像是聆听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演奏,每一个音符的轻重缓急都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张力的美感。与其说是在阅读文字,不如说是在欣赏一幅用文字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其细腻程度,非寻常文人可比。
评分【对“知行合一”的朴素实践】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展现的“知行合一”的朴素实践。它并非高谈阔论抽象的理论,而是将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无论是对农时节令的精确把握,还是对亲友馈赠礼品的谦逊回应,都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自律和对生活细节的尊重。作者似乎信奉一种“身体力行”的学问观,他的学识不是停留在书斋里的空洞言辞,而是深深扎根于乡土与人伦之中。这种质朴的实践精神,使得他的文字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不朽却又脚踏实地。阅读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仿佛作者在向你展示,真正的修养,并非是穿戴的华丽,而是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对生活本真的热爱。这种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是整部作品中最动人的一点。
评分【历史的侧影与个体的挣扎】 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虽然它主要归于“集”,侧重个人著述,但其中穿插的家书、尺牍,却是还原特定历史断代的珍贵样本。通过这些私人化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宏大叙事背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艰难维持生计、维系情感的真实状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赈灾和地方治理的片段,作者虽非身居高位,但其提出的建议和对民间疾苦的体恤,充分展现了他“兼济天下”的胸襟。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情怀,在后世被不断颂扬,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它最原始、最未经修饰的形态。它记录了一个“士”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求存,那种无力感与责任感交织的复杂心境,令人深思。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并非只是帝王将相的功过簿,更是无数普通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挣扎与坚持。
评分【读罢掩卷,感慨万千】 手捧这本泛黄的古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我本是抱着探究宋代理学思潮的心态翻开它的,尤其关注那些描摹田园风光、寄托隐逸情怀的篇章。然而,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时局的洞察,那种身处乱世却能保持独立精神的坚韧,远比那些描摹山水的文字更加震撼人心。他笔下的哲学思辨,如同清泉流过卵石,看似平缓,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其间的引经据典与个人体悟交织,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宇宙观。我尤其喜欢他论述君子修身养性的那几章,文风凝练,字字珠玑,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展现了一种真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儒雅气度。读罢掩卷,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对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记录了某个文人的生平琐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把理解宋代士人心灵世界的钥匙。那种对气节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寻,在今日喧嚣的尘世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评分【一种久违的“慢”阅读体验】 在这个一切都追求速度的时代,捧读此书,仿佛进行了一场与时间的“慢”对话。它强迫你放慢呼吸,去咀嚼每一个用词背后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流行的快节奏、碎片化信息不同,这本书的结构是绵密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你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构建作者的思维路径。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速获取结论的读者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挑战,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随之而来的心境的沉淀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我,真正的学问和深刻的思考,需要时间来酝酿和发酵。书中那些关于园林艺术、医药心得的零散记录,都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呈现,仿佛作者在每一个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闲适印记,让人在阅读的间隙,也能感受到那种从容不迫的文人雅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