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全三册) | ||
| 作者 | 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 | ||
| 定价 | 156.00元 | ||
| ISBN号 | 9787101082869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 出版日期 | 2012-03-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 重量:1.462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闋於元好問的生平思想及詩歌創作,已在《元好問詩编年校注·前言》(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中談及,遣裹側重談談其文的創作及校注编年概況。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一些特殊体裁作品的处理方式。元好问的文体涉猎极广,从经典的五言律诗到当时流行的乐府、散文,再到一些带有特定政治或社交目的的应制文字,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语言习惯和规范。这套书在处理这些不同体裁时,校注的侧重点也明显不同,体现了对文体特征的深刻理解。比如对一些典故的引用,校注者不仅指出了出处,还会简要说明这个典故在当时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使得我们不必频繁地去查阅其他工具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是一部浓缩的、关于金代中原文化精英如何承继传统、应对时代巨变的百科全书式的文本。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翻开这套书的时候,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差点让我这个门外汉望而却步。但是,耐着性子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真正的魅力所在。校注的细致程度令人叹服,很多看似寻常的词句,经过一番考证和疏释后,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典故才真正浮现出来。这就像是给一幅陈年的古画做了精细的修复和鉴赏,让你看到了原本被时间遮蔽的细节。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一些地方掌故的解释,这对于理解元好问诗文中的地域色彩和时代背景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而是深入到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层面进行勾连,这种全景式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让我体会到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的选择也值得称赞。它做到了学术严谨与阅读舒适度的平衡。很多学术著作往往为了追求信息量而牺牲了阅读的愉悦感,但这套书的版式设计留白得当,字体选择也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疲劳度。虽然注释繁多,但通过合理的布局,它们并没有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像一个个知识的锚点,随时准备为你导航。对于我这种喜欢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人来说,每当我对某一句诗词产生疑问,往下翻找注释,总能得到清晰而有条理的解答,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过程,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成就感。它不只是放在书架上供奉的,而是真正可以被反复翻阅、不断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籍整理工作抱有极大敬意的人,尤其钦佩那些能够静下心来做“笨功夫”的学者。这套《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特意对比了手头几本零散的元好问选本,这套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无可匹敌的。编年体的体例,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元好问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历史事件时,其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如何演变的,这种时间轴上的动态观察,比单纯的分类汇编要来得有启发性。校注者在文字校勘上的严谨,体现了对文本原真的尊重,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基石,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意味着我们接触到的版本是最可靠的,少了后人臆测的干扰,能更直接地与作者对话。
评分这部书刚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我一直对金代文学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很感兴趣,尤其是元好问这位大家,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很典雅,那种古朴的气质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我翻阅了其中几页,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和校勘,看得出校注者确实下了大工夫,绝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整理出来的本子。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能有一部如此详尽的版本,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汇集,更像是一把钥匙,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体会他们身处乱世却依然坚守文脉的坚韧。光是目录部分,就能看出编排的用心良苦,条理清晰,便于查阅和梳理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