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酒典(全四册)
定价:198.00元
作者:郑宏峰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8010684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5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节,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酿酒的历史。酒在数年的发展历史中,与华夏文化同步前进,处处表现着相辅相成的活动轨迹。可以说,酒文化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缩影。
从古至今,美酒与英雄相得益彰。酒给了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英雄赐予了酒浓厚的文化底蕴。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可见中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也正是有了酒文化的发展,才会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酒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我国从距今六年原始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大量陶器中,已经发现有众多的酒具,可见酒在中国历史之悠久。酒和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两大主流,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自古以来,酒便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用品之一,人们只能在祭祀后才能享用酒,获得片刻的陶醉。在我国各民族中,无论是种种习俗还是宴请宾客,酒在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酒已逐渐成为本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酒可以在书画中飘香,可以在音乐中流淌,可以在诗文中宣泄,也可以在舞蹈中飞扬。酒无处不在,酒生命无限。
在日常生活中酒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酒之普及,可谓深入家户。从庆典到红白喜事;从平民以酒作为处世法宝,到军事家、政治家把酒引为克敌制胜的诀窍,从古今中外的达官显贵,到现实生活中的黎民姓,无不崇拜这杯中之物,并使之雅俗共赏。此外,饮酒与人们的健康有着丝缕的联系,酒为之长,从古到今都有适量饮酒可治病强身的说法。随着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酒保健养生已逐步进入家户。
然而,酒自问世以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酒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有着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因此酒也常被人们称为“魔浆”、“祸泉”、“酒为人险”等。传世经典《尚书》就有这样的记载:商纣王帝辛“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以致上天都发起怒来。古人常把酒与美色相提并论,对酒的迷恋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矛盾心理。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有能力将酒的消极影响降到*程度。
总之,酒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须饮品,也是各个民族共同认同的一种文化。它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酒文化。酒历史和酒文化还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不断演绎,不断丰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目录
册
章 悠悠酒史
第二章 酒的价值与社会功用
第三章 酒的类别与品评
第四章 酒器
第二册
第五章 古今酒事
第六章 中华名酒漫谈
第七章 饮酒心理
第八章 酒令面面观
第九章 名人与美酒
第十章 从酒旗到酒吧文化
第三册
第十一章 酒与诗
第十二章 酒与词
第十三章 酒与歌
第十四章 酒与赋
第十五章 酒与其他艺术
第十六章 酒之礼仪风俗
第十七章 酒之情
第十八章 酒之境
第十九章 酒之忌
第四册
第二十章 酒的养生与酒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既有古典文献的沉稳厚重,又不失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清晰,读起来毫不晦涩。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在描述那些失传或鲜为人知的酿酒秘方时的笔触,那种既尊重历史又不失批判性的论述方式,让人信服。它不像有些古籍解读那样故作高深,而是将深奥的化学变化和复杂的民俗背景,用一种平易近人但绝不肤浅的方式娓娓道来。每当涉及到关键性的工艺流程,作者都会辅以精准的术语解释,使得即便是对酿造学完全陌生的我,也能大致领会其精妙之处。这种恰到好处的学术分寸感,确保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这本书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求证需求,也能让普通爱好者在其中寻得阅读的乐趣和知识的增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封面那典雅的字体和古朴的纹样,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中华悠久的饮酒文化充满了敬意。内页的纸张质感上乘,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和酿造工艺图解,也展现得井井有条。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对不同历史时期酒器的插图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触摸到那穿越千年的时光印记。光是翻阅这些精美的图片和考究的排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份对传统工艺和审美情趣的致敬,让人在阅读时心情也随之沉静下来,进入一种对历史的沉思状态。这种对物料和设计的极致追求,为后续内容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绝对是收藏级的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资料汇编”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文明交织的深度社会史切片。它让我们看到了酒如何渗透到每一个社会阶层,如何成为诗歌、哲学、战争和家庭伦理的隐形参与者。例如,关于特定节庆饮酒的习俗描写,那种细致入微的场景再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人的喜怒哀乐与对岁时更替的独特情感投射。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在没有现代娱乐方式的年代,一杯酒究竟承载了多少人类的情感寄托和社交功能。这种从“物”到“文”的升华,使得阅读体验极其丰富,让人在知识获得的同时,也获得了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共鸣。
评分我必须强调它在资料引用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上所展现出的专业水准。翻阅目录和注释部分,便能感受到编纂者背后付出的巨大汗水。它几乎囊括了所有能找到的与中国酒文化相关的官方史料、地方志,甚至是私人笔记中的记载。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对这些材料的交叉印证和甄别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历史节点或传说,作者都秉持着审慎的态度进行阐述,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可靠的重量感,真正配得上“典”这个字。它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基于大量一手和二手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价值重构的成果,为后续所有研究者都设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纵贯千年的寻根之旅,内容详实得令人惊叹。我原以为只是对传统酒类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介绍,但深入进去才发现,它对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酒俗风尚,有着近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式的记录。比如,关于黄酒的演变,它不只是讲了酿造方法的改进,更深入探讨了它在文人雅士宴饮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融入民间祭祀活动,那种文化层面的剖析非常深刻。作者显然花费了巨大的心力,穿梭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之中,将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零星记载,系统、严谨地梳理并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理解某一种酒的特性时,也能同时把握它所处的历史坐标,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酒”这个概念的认知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