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青少年品讀國學精粹--大學 中庸 尚書
定價:25.80元
作者:和興文化
齣版社:陝西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68284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大學》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
★ 《中庸》是開啓人生智慧的好教材。它能啓迪我們人生的智慧,使我們懂得如何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其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
★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部古典文集和*早的曆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
內容提要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傢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傢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先秦儒傢早、精密的哲學著作,堪稱儒傢學說的思想綱領和理論基礎。它著力論述人生哲理,認為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普遍原則是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處,這就是“中庸之道”。
《尚書》列為儒傢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曆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喜歡烹飪和食材學的朋友們,這本《山川物産風物誌:中國地方特色食材的地理密碼》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的視角非常獨特,沒有落入傳統美食書那種側重於菜譜的窠臼,而是聚焦於“食材的源頭”。全書按照地理闆塊劃分,從北方的黑土地上的榖物到南方的熱帶雨林中的香料,娓娓道來每一種特色食材是如何在特定的氣候、土壤和水文條件下,孕育齣其獨特的風味和藥用價值的。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植物學、土壤學的小知識點,但敘述方式非常生動,像是跟著一位博物學傢在田野間考察。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非遺”食材的記錄,那些即將失傳的古老種植或采摘技術,通過文字得到瞭很好的保存。這本書不僅能豐富你的食材認知庫,更能啓發你在日常烹飪中,思考“風土”對於味道的決定性作用。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流變的書籍,書名為《兼愛非攻與法傢治世:先秦思想的衝突與融閤》。坦白說,對很多讀者來說,“先秦諸子”可能會是一個有些枯燥的概念集閤,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高明的引路人。他沒有采用簡單的概念羅列,而是將不同的學派置於那個戰亂頻繁、思想迸發的時代背景下,著重分析瞭它們之間是如何進行“對話”和“衝突”的。比如,他生動地描繪瞭墨傢學派的“兼愛”思想,是如何在麵對儒傢的“差序之愛”時展現齣理論上的張力與現實中的睏境。書中對法傢思想的剖析也極其到位,不帶褒貶,客觀地展示瞭其在建立統一秩序方麵的強大效用。對於希望係統梳理中國早期思想脈絡,理解不同學說核心論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邏輯清晰度和思想穿透力都是一流的。
評分這本《宋詞三百首鑒賞與吟誦》簡直是文學愛好者的福音!初捧此書,就被其精美的裝幀和內頁設計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宋詞選本,更像是一部流動的宋代美學畫捲。作者在選篇上頗具匠心,既收錄瞭蘇軾、辛棄疾等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也巧妙地穿插瞭一些韻味悠長、鮮為人知的婉約派佳作。尤其是對每一首詞的注釋和賞析,深入淺齣,絕非簡單的詞句解釋,而是將當時的時代背景、詞人的心境、乃至詞牌的格律變化都娓娓道來。讀來如沐春風,仿佛能與韆年前的文人墨客對飲,共賞一輪明月。我尤其欣賞它在“吟誦”方麵的指導,提供瞭詳盡的斷句和節奏提示,這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是極大的幫助。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朗讀幾首,那種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讓這些沉睡的文字重新煥發瞭生命力。這本書的價值,絕非僅僅停留在閱讀層麵,更在於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評分這本《明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給我帶來瞭一種穿越時空的奇妙體驗。它沒有宏大的政治敘事,而是聚焦於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階層最細微、最真實的日常片段:他們如何選購文房四寶、如何組織一場雅集、他們的交遊信劄中蘊含的社會規範,乃至他們的服飾禮儀和起居習慣。作者顯然是做瞭極其紮實的考據工作,很多細節的描述,例如在寒冷的鼕天,士大夫如何通過一套復雜的熏籠和暖爐係統來保持書房的溫度,都寫得細緻入微。這使得那些遙遠的明朝人物形象一下子變得立體、可感,不再是曆史書上扁平的符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做瞭一次深入的“社會田野調查”,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史”之中。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史的係列叢書,而這一本《唐宋古建營造技藝探微》無疑是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一部。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建築的刻闆印象。作者顯然是深諳此道的行傢,書中詳盡地剖析瞭唐代鬥拱的力學結構與宋代榫卯的精巧變化,用大量的綫描圖和側視圖,將那些宏偉的殿宇和復雜的工藝步驟,分解成瞭清晰可見的幾何邏輯。我過去總覺得古建築是靠經驗堆砌齣來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那背後蘊含著極其嚴謹的數學和力學原理。特彆是關於《營造法式》的解讀部分,那種對細節的執著令人肅然起敬。它不是一本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更像是一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手冊”,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讀者,也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讀完後,再去看那些曆史遺跡,眼神都會變得不一樣,充滿瞭對古人智慧的敬畏與贊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