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十六计(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定价:16.0元
作者:王志萍,禹谦评 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01106831
字数:9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是传统文化出版重镇,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当代责任,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合适的开本确保携带的方便,合适的分量确保阅读的轻松。
内容提要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智谋书,它精炼概括了中国谋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与的《孙子兵法》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本书以“三十六计”为纲,总领古今经典谋略,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案例对计谋含义的形象诠释,使读者能够既深刻又生动地理解该名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的构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刻板印象。它不是一本歌颂性的散文集,而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深入剖析了儒家思想是如何从一套道德规范,一步步演变成维系古代庞大帝国运作的社会操作系统。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清晰,他通过梳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重点阐述了儒家在吸收了法家、道家部分元素后,如何形成了一套既强调个体修养又注重社会和谐的动态平衡体系。书中对“礼”的解释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再仅仅是繁文缛节,而是被视为一种社会契约和沟通的有效代码。这种代码一旦失效或被滥用,社会结构就会出现裂痕。我喜欢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它在探讨个体责任的同时,从未忽略了上层建筑对道德基础的反作用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是否都能在这些古老的结构性思考中找到一丝线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学术化,但结构严密,论据充分,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社会运行底层逻辑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权谋的艺术:权力运作的隐秘逻辑》,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极其的“接地气”,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江湖前辈,在耳边低语着那些关于如何在复杂人际网络中生存和晋升的“潜规则”。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犀利,它很少谈及宏大的国家战略,而是聚焦于个体在组织内部、乃至社会层面的微妙博弈。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无论是表面的谦逊恭维,还是暗流涌动的倾轧排挤,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书中列举了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最终的成败。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他人的信息不对称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或者如何通过构建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人情债”网络来巩固自身地位。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感极强,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或案例分析,读起来毫无拖泥带水之感,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立刻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它教会我的,不是去使用那些阴暗的手段,而是要学会识别它们,并且在被动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看穿表象的透视镜,让我对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评分最近读了《兵法韬略: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这本书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它并没有直接介绍具体的战术或计谋,而是深入探讨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底层逻辑和哲学基础。作者从历史的宏观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作用于军事理论的构建。书中对于“势”的理解尤其深刻,它不仅仅是兵力的堆积,更是一种气场、一种心理的压制,如何通过布局和时机把握来制造这种“势”,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过程中,不断地与后世的政治、管理学思想进行跨界联系,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理论,焕发出了一种更广阔的智慧光芒。例如,书中对于“知己知彼”的延伸解读,不再局限于侦查敌情,而是扩展到了对自我局限性和资源禀赋的清醒认知,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沉稳而富有思辨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经典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再加以细致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让人在阅读时总有一种与先贤对话的感觉。虽然内容略显厚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但其带来的思维冲击和对全局观的培养,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评分刚刚看完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区域发展史》,让我对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关注的视角非常独特,它避开了传统史学中对帝王将相的描述,而是聚焦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工程师和水利专家,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水资源的控制,决定了一个区域的兴衰存亡。书中详细介绍了都江堰的“无坝引水”理念,以及大运河的漕运体系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重心和经济格局。作者在叙述中大量穿插了具体的工程技术细节,例如计算水流速度、堤坝的夯土技术等,这些内容读起来充满了技术挑战和工程智慧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将地理环境的限制与政治决策的相互作用分析得十分透彻。例如,某项水利工程的决策,往往是军事需求、农业产出和劳动力调配等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这本书的风格偏向科普与历史结合,论述严谨却又不失故事性,让人在了解古代科技成就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类面对自然时的那种敬畏与奋斗精神。读完之后,我再看地图上的河流和运河,都会带着一种全新的、充满敬意的眼光。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风雅宋词鉴赏通论》的书籍,它简直就是一场穿越到宋代的艺术之旅。这本书的重点完全不在于权谋或战争,而是纯粹的审美享受和文学技巧的解析。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带我们进入了那个诗酒唱和、精致到极致的时代。全书从词牌的格律、韵脚的转换入手,层层递进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是如何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两种精神侧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意象”的解读。比如,对于“杨柳依依”这一常见意象,作者能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当时送别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让一句短短的词句瞬间丰满起来,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个人的情感纠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优美,充满了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仿佛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聆听一曲婉转的清乐。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让我明白,欣赏美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它让我暂时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抽离出来,沉浸在那个由文字构建出的纯粹美学世界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