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 中庸 孟子正宗
定价:38.00元
作者:任俊华,赵清文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80787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一书乃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中 庸》 一书乃孔门传授之心法也。《孟子》一书乃述唐虞三 代 之德,序诗书述仲尼意也。
任俊华、赵清文编著的《大学中庸孟子正宗(全 文解读本)》以历史上公认的*版本为底本,原文 准确可靠。
《大学中庸孟子正宗(全文解读本)》的注解兼 综百家之长,通俗流畅易懂。凭借此 书即可品味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寻回中华古典智慧。
常读传世经典,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开启智 慧, 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增广心量,加深涵养,提升心灵境界。
目录
作者介绍
赵清文,1973年生,山东省临沂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著有《孙子兵法正宗》、《德化中国——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思想研究》、《三十六计正宗》等著作(包括合著)五本,并在《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任俊华,1966年生,编审,哲学博士,湖南省瑶族千家峒人,中央党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编委,著有《再塑民族之魂》、《韩非子注》、《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孙子兵法正宗》、《后汉书今注今译》、《三十六计正宗》等著作(包括合著)十余本,并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华夏国学能将经学、诸子学和史家功夫相结合,致力于打通儒道佛,是海内外知名的中国古籍版本鉴定专家、藏书家和“华夏新国学”的倡导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古典的靛蓝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又高贵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内容厚重的书籍。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而细腻,翻页时有一种沙沙的触感,非常愉悦。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正文采用的是宋体,清晰易读,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注解和引文,则使用了更小的字号和不同的字体进行区分,使得阅读的层次感非常清晰。书中的一些插图,虽然不多,但都选取得非常精妙,多是古代书画或历史场景的复刻,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能帮助读者在阅读抽象的哲学思想时,获得具象的联想和感悟。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经典的敬畏,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扉页上那句题词,简短却有力,如同一个引子,瞬间将读者的心绪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充满智慧的年代。
评分从文学角度审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克制与力量的平衡。它的用词极其精准,每一个字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绝无冗余之感。这种精炼使得文本具有了极强的张力和回味空间。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譬喻和排比句式,它们并非为了辞藻的华丽,而是为了增强论点的气势和说服力。譬如,在论述个体修养与治国方略的关系时,作者所构建的那个关于“水流”的比喻,简洁到令人拍案叫绝,但其所蕴含的哲学深度却足以支撑起一篇博士论文的探讨。而且,这种古典汉语的韵味,在今天的语境下读来,仿佛能听到一种古老的、沉稳的语调,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声场”。相比那些追求口语化、力求贴近现代读者的“白话文”译注,这本书的原文呈现,更像是一件未经打磨的、带有原始力量的艺术品,需要我们投入心力去学习和欣赏它的内在美学。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学生。起初,我怀疑这种探讨个体道德与内在和谐的古代经典,能否对现代全球治理的复杂性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见解。然而,阅读深入后,我开始意识到,许多看似与现实脱节的古代伦理教诲,其实是构建任何有效社会秩序的底层代码。这本书对于“中正”和“适度”的强调,在处理国际冲突和权力制衡时,展现出惊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权力结构如何演变,治理的有效性终究取决于决策者能否保持一种不偏不倚、合乎情理的状态。书中对“义”的界定,超越了单纯的法律条文,指向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基于相互尊重的秩序观。这迫使我重新审视许多国际条约和联盟的建立基础,它们是否过度侧重于短期的利益交换,而忽视了长期稳定的“道”的原则?这本书虽然不直接谈论导弹和贸易战,但它提供了一种审视这些外部冲突的、稳定而有力的内在参照系。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心理学爱好者,我一直试图在各种哲学流派中寻找关于人类心智运作的系统性解释。这本书中对于“性”与“情”的探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启发。它没有采用现代心理学那样将心智拆解为各个功能模块的方法,而是提供了一种整体论。特别是关于如何调适内在的七情——喜、怒、哀、惧等——以达到心神安宁的论述,具有极强的操作指导意义。它强调的不是压抑情绪,而是要认识到每一种情感发生的“时机”和“分寸”。这与现代认知行为疗法中强调的情境分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它运用的是一种更具诗意和哲学深度的语言。阅读这些篇章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迫使我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情绪波动,究竟源于何处,又该如何用更平和、更具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它们。总而言之,它为心灵的自我修持,提供了一份跨越千年的、极其宝贵的行动指南。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各种现代历史研究的著作,希望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我们社会结构的演变。因此,当我翻开这本侧重于古代思想体系的典籍时,起初还有些许不适应。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或者说它的论证结构,完全是建立在一系列内敛的、高度凝练的语段之上的,没有现代学术论文那种清晰的“引言-主体-结论”的线性展开。它更像是一系列的碎片,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逻辑的骨架。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手头的参考资料去梳理其中的内在联系。例如,书中对于“仁”的阐释,并非一次性讲透,而是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对话和情境来侧面烘托其核心意涵。这种阅读体验对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要求极高,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提问的框架,逼迫你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说实话,这过程颇为艰辛,但一旦理清了某一核心概念的脉络,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是读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