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别集类:温飞卿集笺注
定价:96.00元
作者: 温庭筠, 曾益 注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984
字数:
页码:4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明曾益撰,其子嗣立又重订之。唐《艺文志》载庭筠《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曾本合为四卷,名曰《八叉集》,以作赋之事名其诗。嗣立此注,称从所见宋刻分诗集七卷、别集一卷,以还其旧。疑即《通考》所载之本。又称采《文苑英华》《万首绝句》所录为《集外诗》一卷。较曾本差为完备,然总之非唐本之旧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四库全书别集类:温飞卿集笺注》,光看名字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那种厚重感和研究的深度,着实让人肃然起敬。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和考究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学怀有深厚情感的爱好者,我总是期待能找到那些能真正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的文字宝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文集汇编,更像是一扇通往晚唐五代时期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细致的笺注,那些看似晦涩的典故和意象,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得温庭筠的诗词在今人的阅读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孤岛,而是可以深入探索的广阔天地。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谈,那些关于离愁别绪、对景抒怀的文字,在笺注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生动和鲜活。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唐宋之际文学风格演变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厚礼。
评分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追寻那些能够真正沉淀心灵的读物,那些能在快节奏生活中提供片刻宁静和深度思考的文本。这套关于温飞卿的集注,恰好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每一次捧读,都仿佛被带入一个更为沉静的时空,感受着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那种精致的忧伤和华丽的辞藻背后的真实情感。我常常在晚上,点一盏暖黄的灯,慢慢地品味那些诗句,然后对照着书后的笺注去探究那些典故的源流。这种慢下来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更通俗的文学作品中难以获得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提供多少即时的娱乐性,而在于它能构建起一个深厚的文化背景,让读者在理解温庭筠的个人悲欢时,也能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和审美取向。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想赞赏一番。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这样一套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质感、油墨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文集”这一载体的敬畏之心。更重要的是,它在结构安排上非常人性化,详略得当,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温庭筠的读者,也不会因为过于庞杂的资料而望而却步。它做到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大众普及性的完美平衡。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地梳理和研究唐代后期诗歌发展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笺注》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参考框架。它不仅仅是温飞卿作品的汇集,更是一部活的、流动的文学史注脚,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评分我得承认,我对温飞卿的了解最初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那些描绘闺怨和艳情的篇章总带着一种迷离的美感。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这套《笺注》时,才发现温庭筠的才情远不止于此。这套书的编纂者显然在文献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那些繁复的注释和考证,犹如高明的向导,指引我穿梭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尤其是一些篇章的写作背景和用典出处,都被一一细致地剖析,使得我能够更全面地把握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意图。阅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偶尔也会因为过于学术化的考据而略感吃力,但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温飞卿”这个名字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理解路径,让我对晚唐文人复杂而精致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有些担心这类“全集笺注”的形式会显得过于刻板和枯燥,毕竟,文学的美感很多时候是难以用条条框框去限定的。然而,这本《笺注》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却巧妙地维护了文本本身的韵味。那些精妙的注释,并非生硬地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反而是像在欣赏一幅画卷时,旁边的解说员适时地指出某些笔触的独到之处,让你在欣赏主体之美的同时,不至于错过那些隐藏的匠心。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那些多义性的词句时所呈现出的审慎态度,没有一锤定音的武断,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的解读方向,这恰恰体现了对经典文本应有的尊重。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而言,这种开放式的解读空间,无疑是更具启发性的。它鼓励读者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与文本对话,而不是被动接受既有的结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