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鉴茶泡茶一本通-汉竹 健康爱家系列(含VCD)
定价:39.80元
作者:吴建丽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51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细说茶之史;把玩茶之器;
趣说茶之事;详道茶百科;
品鉴茶之水;漫话茶养生。
内容提要
本书选取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40多种茶进行详细讲解,每种茶都配有干茶、茶汤、叶底的图片,鉴茶更直观明了,十大名茶均有办公室及家庭冲泡方法,茶技与生活简易泡都有所展示,泡茶也更有针对性。本书以图带文,简单实用,按照图片可以鉴茶,学会泡茶。运用地图、表格等多种设计元素展现丰富的茶文化。
目录
部分 鉴茶泡茶一学就会
绿茶(加大字号,特殊处理)
初识绿茶
西湖龙井
在家轻松泡茶
办公室简易泡茶
碧螺春
在家轻松泡茶
办公室简易泡茶
黄山毛峰
在家轻松泡茶
办公室简易泡茶
都匀毛尖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信阳毛尖
婺源茗眉
径山茶
安吉白茶
老竹大方
黑茶
初识黑茶
普洱生饼茶
普洱熟饼茶
煮饮老帕卡
六堡茶
茯茶(湖南黑茶)
乌龙茶
初识乌龙茶
铁观音
大红袍
冻顶乌龙
铁罗汉
武夷肉桂
闽北水仙
永春佛手
黄金桂
凤凰单枞
白毫乌龙
文山包种
红茶
初识红茶
祁门红茶
滇红功夫
C.T.C红碎茶
正山小种
政和功夫
坦洋功夫
锡兰红茶
黄茶
初识黄茶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白茶
白毫银针
福鼎白茶(太姥银针)
天目湖白茶
贡眉
花茶
初识花茶
茉莉花茶
花草茶
菊花普洱茶
草莓花
玫瑰花
造型花茶
花之语
天堂鸟
七仙女
宝莲灯
仙桃献瑞
海贝吐珠
茉莉玲珑
丹桂飘香
富贵花开
牛郎织女
出水芙蓉
七子献寿
第二部分 茶具与使用
入门茶具
茶盘
茶壶
茶叶罐
随手泡
茶杯
盖碗
品茗杯
公道杯
过滤网和滤网架
茶巾
高手茶具
茶道六用
闻香杯
壶承
盖置
杯垫
茶荷
茶刀
废水桶
家庭常用泡茶用具
小资情调茶配件
茶玩
紫砂壶
小型茶艺
家庭旅行茶具
办公室泡茶器具
传统杯泡茶
时尚飘逸杯
附录
茶的保健功效
茶的妙用
作者介绍
吴建丽,中国国家茶艺师,中国国家评茶技师,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会员,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位热衷于招待朋友的居家主人,我总希望自己能泡出一手好茶来招待客人,但过去常常因为水温不对或者冲泡节奏太慢而显得手忙脚乱。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在“待客之道”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泡茶,更是教你如何“安排”喝茶的体验。比如,它详细介绍了“茶席”的布置,从茶盘的选择、插花的点缀,到背景音乐的选取,都提供了非常雅致的范例。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布置了一次茶席,用的是紫砂壶搭配一套简单的青瓷杯,那种氛围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客人都连连称赞。书中还特别提到,对于不习惯浓茶的客人,如何用“温和的冲泡法”来降低茶的刺激性,同时保持其香气,这种细致入微的人情关怀,才是待客的最高境界。这本书教会了我,茶道的核心是“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不仅仅是技巧的炫耀。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人,家里各种养生书籍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喝什么对身体好”的理论层面。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养生”真正落实到了“实践”中,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科学且易于操作的方式。它没有盲目鼓吹某种“神茶”,而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给出了非常实际的茶饮搭配建议。比如在夏季,它推荐了如何利用荷叶、金银花等配料来制作清爽的“时令花草茶”,并详细说明了药食同源的原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茶渣的二次利用”的章节,这简直是物尽其用,体现了非常朴素的环保理念。它教我们如何将泡过的茶叶渣晒干后用作除湿剂、清洁剂,甚至是如何将其用于制作天然肥料,这些生活小窍门,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本茶艺书,更是一本提升生活品质的百科全书,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那种淡雅的竹影和清新的茶色调搭配起来,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心静,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茶香。我原本对茶道知之甚少,只停留在“泡个茶解渴”的层面,但看到“图说鉴茶泡茶一本通”这个标题,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初学者最怕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可这本书里,即便是讲到不同茶类的发酵程度、采摘时节对口感的影响,也都是配着清晰的实物图片和图示来解释的,看得人一目了然。比如,它细致地对比了绿茶和白茶在萎凋和杀青环节的差异,通过微距镜头展示了茶叶在不同工艺下叶片形态的变化,这比干巴巴的文字描述有效太多了。而且,它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一些日常的维护知识,比如茶具如何清洗才能不留异味,不同茶具材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完全忽略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杯好茶的最终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绝对值得称赞。在这个纸张成本高昂的年代,能够提供这样一本全彩印刷、纸质厚实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实属难得。那些关于茶树的生长环境、茶叶采摘的特写镜头,色彩还原度非常高,能让人清晰分辨出新芽和老叶的区别,这对于鉴别茶叶的新鲜度和等级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采用的留白设计,既不显得拥挤,又方便在旁边记录自己的品鉴笔记和冲泡心得。我习惯用铅笔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某日初试,水温95度,略涩”,久而久之,这本书就成了我个人的“品茶日志”,独一无二。这种高质量的实体书,在电子阅读普及的今天,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阅读体验,让人更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知识和意境。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就是冲着那个附赠的VCD去的,现在的电子时代,纯文字的东西有时候总是缺少点直观性。结果发现这个VCD的制作水准相当高,简直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在手把手教你。我记得我以前泡乌龙茶总是掌握不好水温和闷泡时间,不是茶味太淡,就是口感发涩。那个VCD里,镜头非常精准地捕捉了水流注入茶壶的角度和力度,还特别强调了“洗茶”时水温的控制,那种轻柔的、不破坏茶叶结构的手法,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真正掌握。它甚至还模拟了不同地区冲泡方式的细微差别,比如闽南功夫茶的“高冲低斟”,和日式煎茶的“低温慢泡”,视觉上的冲击力远超书本上的静态图片。更让我惊喜的是,VCD里还穿插了一些茶园的实景拍摄,那种清晨薄雾中采茶的画面,让人对“一片树叶引发的咖啡因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使得我对每一口茶的珍惜程度都提高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