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院校通用
定价:25.00元
作者:翁锡全,林文弢,曹建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09398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实践应用环节薄弱,不利于生物学实践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根据培养实验能力的层次特点编写了这本实验教材,且与普通高等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运动生物化学》配套使用。此书共分六章,前三章主要讲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概述、基本操作和2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后三章主要讲述运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论文的撰写。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章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概述
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措施
一、基础性实验
二、综合性实验
三、研究性实验
第三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环节与要求
一、预习
二、实验
三、实验记录
四、实验报告
第四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基本要求
一、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学生规则
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及防护知识
第二章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节 常用生化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一、常用基本器具及其使用
二、常用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第二节 实验试剂配制与使用
一、实验试剂的配制流程
二、不同实验试剂浓度的配制
三、实验试剂配制的注意事项
四、生化试剂盒
第三节 实验样品采集与制备
一、人体实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动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第四节 常用运动设备与操作
一、人体实验运动设备与使用
二、动物实验运动设备与使用。
第三章 运动生物化学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血红蛋白的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实验二 尿肌酐的定量测定(碱性苦味酸法)
实验三 血糖的测定(福林一马尔露斯微量法)
实验四 肌(肝)糖原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五 血乳酸的测定(杨氏改良法)
实验六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乙酰法)
实验七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硫磷铁法)
实验八 高密度脂蛋白一一胆固醇的测定(磷钨酸镁沉淀法)
实验九 血氨的测定(试剂盒测试方法)
实验十 超微量全血尿素氮的定量测定(二乙酰一肟法)
实验十一 尿蛋白的测定(双缩脲法)
实验十二 血清肌酸激酶的测定(肌酸显色法)
实验十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赖氏法)
实验十四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羟胺法)
实验十五 血清丙二醛的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法)
实验十六 血清一氧化氮的测定(α一萘胺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七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实验十八 尿羟脯氨酸的测定(碱水解法)
实验十九 血清睾酮的测定(酶联免疫法)
实验二十 血清皮质醇的测定(酶联免疫法)
第四章 运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十一 磷酸原能商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二 10秒大负荷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三 跑台无氧功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四 400m全力跑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五 乳酸阈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六 酸稳态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七 一堂训练课运动强度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二十八 一堂训练课量度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二十九 一堂训练课运动负荷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三十 某一训练周期身体机能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第五章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
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基本程序与要求
一、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二、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选题
一、选题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性实验选题的方法
三、确定研究题目与建立假说
第三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四、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
五、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设计示例
第四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实施
一、实验准备
二、预实验
三、正式实验
四、结果分析与结论提出
第六章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
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要求
一、论文内容要求
二、论文结构要求
第二节 论文前置部分的撰写
一、论文题目拟定
二、作者署名
三、摘要的撰写
四、关键词的选取
第三节 论文主体部分的撰写
一、前言的撰写
二、材料与方法的撰写
三、结果的撰写
四、讨论的撰写
五、结论的撰写
六、致谢的撰写
七、参考文献的引用
附录一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附录二 人体常用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及单位换算系数
附录三 相对离心力与离心机转数的换算
附录四 分析实验室试剂水的规格
附录五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一股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封面上的字体和排版都显得非常专业。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运动后恢复和疲劳机制的讲解。很多人在剧烈运动后都会感到疲惫,甚至出现肌肉酸痛,但背后的生化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运动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身体是如何进行修复和适应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一些生化指标来评估身体的恢复程度,或者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加速运动后的恢复,比如冷疗、热疗、按摩等,在生化层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另外,对于一些运动能力提升的技术,比如基因技术或者一些新型的训练方法,这本书会不会有所涉及,并且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我渴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前沿的运动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从而对运动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很清晰,字体和配色都传递出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一直对运动训练的个体化差异感到好奇,为什么同样是训练,有的人进步神速,有的人则停滞不前。这本书是否会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个维度去解释这种个体差异?比如说,基因的差异是否会影响肌肉对训练的反应,或者代谢酶的活性是否会影响能量的利用效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评估这些个体差异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制定更具个性化的训练和营养方案。另外,对于一些高水平运动员,他们是如何通过精细的生物化学调控来达到巅峰状态的?这本书会不会有一些相关的案例研究,或者揭示一些运动生理生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运动科学的奥秘,也能让我从更科学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运动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很朴实,一看就是学术类的教材,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有分量,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运动营养和能量补充的部分很感兴趣。毕竟,“吃对了才能练得好”这句话在很多健身圈子里流传,但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一直没能系统地学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有机会可以深入探究运动前后,甚至运动过程中的营养摄入,到底对身体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比如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最佳摄入比例,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运动代谢中的关键作用。我还想了解一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运动补剂,到底哪些是真正科学有效的,哪些可能只是噱头,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潜在的风险。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运动营养的实验设计思路,或者数据分析方法,那我真的会觉得受益匪浅。能够理解这些生化原理,对于我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无疑会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也更有信心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纸质和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我一直对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能量供应系统非常好奇,尤其是当运动强度逐渐增加时,身体的供能方式是如何从有氧代谢转向无氧代谢的,以及这个转变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关键的酶和代谢产物。这本书的章节设置,我估计会涵盖到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等核心的能量代谢途径,并且会详细讲解它们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调控机制。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检测这些代谢过程的实验方法,比如如何测量血液乳酸、糖原水平,或者脂肪酸的代谢产物。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进行训练,也能帮助我规避一些因能量供应不足或失衡导致的运动风险。这本书的“院校通用”几个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觉得它应该能满足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种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一股严谨而又不失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拿到手的时候,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大概扫了一下章节的标题,感觉内容应该会非常充实,覆盖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各个重要方面。我特别期待能够深入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细节,比如乳酸的生成与清除机制,还有蛋白质在运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这本书的名字“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院校通用”给了我一种感觉,它应该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会包含很多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设计和执行一些基础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实验结果与实际的运动训练相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运动观,理解身体在运动时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提高运动表现,并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对于我这个对运动有热情但缺乏科学指导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我甚至在想,书中会不会有一些案例分析,讲解不同类型的运动,比如长跑、力量训练、爆发力项目等,在生物化学层面的差异和要求,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应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