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关学文库》文献整理系列—李元春集
定价:195.0元
作者:李元春(1769-1855)著,王海成点校整理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04354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元春,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字仲仁,又字又育,号时斋,清代中后期关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学术思想已经与张载所传之关学并无多少学理上的继承关系。本次整理的李元春著作,大部分只有一种版本,故只进行了标点。共收录《桐阁文钞》12卷、《经传摭余》5卷、《益闻散录》3卷以及《诸子杂断》《桐阁性理十三论》《张子释要》《四礼辨俗》《刍尧私语》《病床日札》《桐阁杂著四种》《桐窗呓说》《夕照编》《闲居镜语》《教家约言》《授徒闲笔》等。李元春博通经史,其学恪守程朱,以诚敬为本,而笃于躬行。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献整理专家,在介绍关学学术思想、保存关学文献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该书是对他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全面系统整理出版的李元春文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行距、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本的密度,又留出了足够的空白便于读者在页边做笔记。不同于一些将注释堆砌在底部的排版方式,它采用了清晰的对照格式,使得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切换非常流畅,不会因为频繁翻页或低头查找注释而打断思维的连贯性。这种对阅读流程的细致考量,充分体现了出版团队对读者的同理心。它让你能够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心无旁骛地跟随古人的思路前行,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流露出的那种匠人精神。比如,装帧设计中的防潮处理,使得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下,书籍也能保持平整,不会出现纸张的卷曲或霉变,这对于长期保存的古籍整理本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全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非常清晰,目录的编制详尽且具有极强的可检索性,无论是查找特定篇章还是梳理某个主题,都能迅速定位。这种对“工具性”的极致追求,使得它不仅是一套可以阅读的书籍,更是一套可以长期依赖和反复查阅的可靠工具,体现了出版者对知识传播严肃性的深刻理解。
评分我平时对这类古典文献的整理版本要求极高,很多出版社的“整理”往往流于形式,对底本的考证和校勘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讹误百出,读起来让人非常恼火。然而,这套书的注释和校勘工作明显下了大工夫。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古籍白文摆出来,而是对其中晦涩难懂的词汇、典故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且在关键的疑难处标明了不同的解读观点,这一点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传抄中可能出现的异文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说明,这表明编者在整理过程中确实下了苦功,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献的原始面貌,是值得信赖的学术参考资料。
评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为研究相关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对零散文献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建构。通过阅读这套资料,我发现许多以往困扰我的历史细节和学术争论,都能在这里找到第一手的佐证材料或者深入的背景介绍。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所研究领域历史脉络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很多过去只能依靠二手资料推测的观点,现在都可以通过这些整理后的原始文献得到验证或修正。对于任何希望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或爱好者而言,这套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下足了功夫,光是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纸张的质地非常考究,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能比拟的。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宋体字也毫无模糊之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每本书的开本选择也很合理,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装帧的古朴典雅与内容本身的学术性完美契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出版物,而是用心打磨的精品。特别是那种仿古的封面设计,融入了诸多传统元素,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诚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