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孝經新解全譯本
定價:35.00元
作者:倪可 注
齣版社: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3918718
字數:
頁碼:23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孝經》是一部關於孝道的經典之作,集中論述瞭儒傢的倫理思想,宋時被列入儒傢十三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典之一。《孝經》雖短短兩韆字,卻是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立身處世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孝經新解全譯本》圍繞《孝經》原典進行詳盡的詮釋和解讀,分為原典、注釋、譯文、解析、孝道故事五大闆塊,旨在讓古代經典著作與現代社會生活中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以批判繼承的精神,革除傳統孝道的糟粕,弘揚踐行孝道的現實指導,推動自我修養和對美好和諧生活的營造。
目錄
開宗明義章:
提綱挈領,啓五種孝道之義理
天子章第二:
天子之孝,身體力行以化萬民
諸侯章第三:
諸侯之孝,立身行事切閤要道
卿大夫章第四:
高官之孝,言行衣飾皆遵禮法
士章第五:
士官之孝,忠君敬長侍奉雙親
庶人章第六:
平民之孝,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三纔章第七:
曾子贊孝,孔子深度釋其本源
孝治章第八:
以孝治國,人和方能國傢安泰
聖治章第九:
孝治主德,唯德威並重政令通
紀孝行章第十:
子女之孝,五效三除警示後人
五刑章第十一:
刑罰森嚴,教導世人走上正途
廣要道章第十二:
倡導孝義,禮敬他人以定社會
廣至德章第十三:
施行教化,民安令行國傢昌
廣揚名章第十四:
推孝作忠,立德立功揚聲名
諫諍章第十五:
力行誡諫,忠、孝、信皆不可負
感應章第十六:
感天動地,孝悌之道無所不通
事君章第十七:
盡忠國君,傢齊國治且天下平
喪親章第十八:
慎終追遠,葬祭父母有依有據
作者介紹
文摘
《孝經新解全譯本》:
解析
《諸侯章三》是在講述作為諸侯應有的孝行。在這裏,作者所說的孝道就與純粹的倫理孝道已經有瞭的差彆。與其說這裏是在講孝道的延伸意義,不如說是在講作為諸侯身份彰顯孝道的基本條件和關鍵要素。簡單來說,這裏的“孝道”就是諸侯要求做到“在上不驕”“製節謹度”。而且,這裏的諸侯是廣義的概念,它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追本溯源,諸侯源自西周時期的分封製度。當初,周朝天子為瞭有效維護自身的統治,把天下分成許多個小的列國,而所分封的列國的國君就是所謂的諸侯。不過,諸侯是按照其與周天子的親疏關係以及所立功勛的大小來進行分封的,由此也形成瞭不同的爵位。據《禮記·王製》中的記載顯示,“王者之製: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同時,按照分封製的規定,諸侯的爵位和封地可以世襲,但是必須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稅、來周朝覲見及嚮周天子述職的義務。
就這樣,諸侯與天子是屬於一種比較寬鬆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而在諸侯的封地之內,諸侯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對卿大夫等人進行再次分封,卿大夫再次對下一級單位進行分封。由此,層層分封下去就在統治階級內部形成瞭森嚴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級。諸侯在自己的封地裏麵,則擁有的控製權和管理權。也正是因為這樣,諸侯相當於是一個小範圍的天子,在說完天子之孝後自然要談及諸侯之孝。
諸侯是僅次於天子的一地之主,作為諸侯應該遵守的孝道,作者認為主要的就是能夠“在其位,謀其政”“修其身、美其德”。這是孝治的基礎,也是得以保全權勢、地位以及財富榮耀的關鍵和核心。人們常說,“月盈則虧,水滿自溢”,這是自然界不容置辯的客觀規律。由此,人們也延伸齣瞭“登高必跌重”“富不過三代”等一係列的說法。但是,孝心、孝行的保持卻能夠讓我們擁有的一切變得永無止境、絕不虧損和溢齣。
具體來說,就是諸侯身居高位而不驕不躁,不會因為自己獨特的身份和地位而狂傲自大,目中無人,任意妄為,而是始終抱著一種謙遜自守的心來待人接物、處理事情,那麼不管是處在怎樣的風口浪尖,身居怎樣的看似搖搖欲墜的高位,也都會穩如泰山,長久地保持而不會有任何的風險。同時,持身節約、小心謹慎,從不浪費,不一味地將就排場和麵子,對於地方財政經濟事務也有提前的安排和計劃,懂得按照既定的規劃來閤理安排開支用度,做到量人為齣、謹慎開支,那麼財富就不會縮水,不知不覺地從我們手中流逝,甚至在急需要用資金的地方捉襟見肘,久而久之一無所有。因此,財物充足、運用恰當,即使是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用擔心會“物極必反”,自然也就能夠長久地保持富貴。
……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其對儒傢思想在當代社會價值的挖掘和重塑。它不僅僅是對古代文本的梳理和注釋,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現代人在人際關係、傢庭倫理乃至個人修養上所麵臨的睏境。每當讀到某段對孝道、對傢庭責任的深刻剖析時,我都會停下來深思,反思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與親人相處的方式是否有所欠缺。作者似乎非常善於捕捉那些被現代快節奏生活所忽略的情感細節,並通過精妙的文字將其放大、凸顯齣來。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理論,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和精神洗禮。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陳舊的道德規範,實則蘊含著維係社會和諧與個人安寜的永恒智慧。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的考證工作做得極為紮實細緻。作者在注釋和引文中展現齣的博學多纔令人贊嘆,無論是對曆史背景的梳理,還是對曆代不同學派觀點的辨析,都做到瞭有理有據,旁徵博引。對於那些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書中所提供的詳盡的參考資料和引文齣處,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好的起點和深入探究的綫索。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淺嘗輒止,而是真正做到瞭“探本溯源”,對於關鍵概念的源頭和演變過程都有清晰的交代。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大大增強,值得作為案頭工具書常備。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心境的沉澱。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少有時間能夠慢下來,專注於一種需要靜心體會的文字。然而,這部書卻有著一種奇特的魔力,能讓人暫時隔絕外界的喧囂,專注於內心的寜靜。每讀完一個小節,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舒暢感,仿佛心靈被梳理瞭一遍。它沒有激烈的觀點衝突,也沒有過於戲劇化的情節,但正是這種平實、恒久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和認知。它教我們如何以一種更平和、更富有耐心的態度去麵對生活的復雜性,這對於提高生活質量,培養堅韌的內心,起到瞭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都非常齣色,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封麵設計得古樸典雅,字體選擇也很有韻味,讓人在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內頁的排版布局閤理,字號大小適中,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壓迫感,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讓我驚喜的是,裝訂得非常牢固,翻閱起來也十分順暢,完全不用擔心書頁會鬆脫。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經典書籍的人來說,這樣的實體書簡直是收藏級彆的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書本的整體設計風格非常符閤傳統文化的審美,讓人在接觸它的瞬間,就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敬意和期待。這種對書籍物理形態的重視,往往也預示著內容本身的價值和深度。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文字錶述上的精準與流暢。作者在解讀經典時,並沒有采用那種晦澀難懂的古文腔調,而是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闡釋,使得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變得生動具體,貼近生活。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傳統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那種試圖將古老思想與現代社會進行對話的努力。每一個段落的邏輯銜接都極為自然,論證層次分明,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身旁循循善誘。它不像有些譯注那樣隻是機械地做字麵翻譯,而是深入到瞭精神內核,幫助讀者真正領會其精髓。這種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兼顧可讀性的處理方式,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極大地降低瞭我們這些普通讀者進入經典殿堂的門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