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餡類美食製作
定價:14.50元
作者:孫寶和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82451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各種餡類食品製作技法的烹調用書。書中既分類介紹瞭餡心的製作、麵皮的製作、成形和熟製的技法,又詳細介紹瞭300餘種餡類美食的原料配比、製作方法和成品特點等。本書內容豐富,科學實用,通俗易懂,既適閤廣大傢庭學習製作,也可供餐館經營者參考。
目錄
一、概述
二、製餡部分
(一)製餡基本知識
1. 餡心對食品色香味形的作用
2. 製作餡心與一般菜肴的區彆
(二)餡心的種類及製法
1. 鹹餡品種及其製法
2. 甜餡品種及其製法
三、製皮部分
(一)麵團製作基本知識
1. 製作麵團的原料
2. 麵團的種類
(二)麵團製作技法
1. 麵肥發酵麵團
2. 發酵粉膨鬆麵團
3. 冷水麵團
4. 開水麵團
5. 熱水麵團
6. 溫水麵團
7. 酥皮麵團
8. 水蛋麵團
9. 米粉團子
10. 澄粉麵團
11. 雜糧麵團
12. 果蔬麵團
(三)麵皮加工方法
1. 製作各種麵團
2. 製作麵皮
3. 各類麵皮製作實例
四、成形部分
(一)成形前期的製作工藝和方法
1. 搓條
2. 下劑
3. 製皮
(二)成形技法
1. 包子
2. 燒賣
3. 餛飩
4. 湯圓
5. 春捲
6. 粽子
五、成熟部分
(一)成熟基本知識
(二)熟製技法
1. 蒸
2. 煮
3. 炸
4. 煎
5. 烙
6. 貼
7. 烤
六、餡類美食製作實例
(一)鹹味餡類美食
1. 蒸製品種
2. 煮製品種
3. 烙製品種
4. 煎製品種
5. 炸製品種
6. 貼製品種
7. 烤製品種
(二)甜味餡類美食
1. 月餅
2. 元宵 (湯圓)
3. 粽子
4. 蒸製品種
5. 烤製品種
6. 炸製品種
7. 煎烙品種
8. 涼食品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老實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極其精美,紙張的觸感非常高級,印刷的清晰度也無可挑剔。我本來以為,如此考究的實體呈現,必然承載著同樣紮實的內容。我的目標是掌握如何製作齣那些能“爆漿”的餡料,無論是流沙包那種絲滑的鹹甜口感,還是小籠包那種滾燙鮮美的湯汁。我渴望那種知識的積纍,能夠讓我從一個隻能做簡單肉餡的水平,躍升到能控製內部液體形態的境界。然而,當我進入正文後,我發現這本書的重點似乎完全跑偏瞭。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討論“土壤的酸堿度對植物縴維中水分保持能力的微小影響”,以及“研磨工具的材質如何改變榖物粒子的鋒利度”。這些知識固然是科學的,但對於一個隻想知道如何讓我的叉燒包餡料更濕潤的讀者來說,這些信息如同在沙漠裏尋找一滴露水——知道原理,卻缺乏實踐。書中甚至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曆史上不同文明中,‘包裹’這一行為的文化符號意義”,我讀完後隻覺得頭暈目眩,因為我還沒搞清楚我的油酥皮應該擀多薄。我需要的食譜呢?我需要的配方比例呢?似乎都被那些宏大的、形而上的討論給淹沒瞭。如果你想寫一篇關於食品人類學的論文,這本書或許有用,但如果你想在周末成功做齣令人滿意的點心,這本書絕對是反嚮操作指南。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內心充滿瞭對異域風情的嚮往,我以為這是一本詳盡介紹世界各地餃子、包子、春捲皮和其他各種包裹著美味的食物的製作指南。我對亞洲的燒麥、歐洲的剋羅剋特(Croquettes)那種金黃酥脆的外皮下包裹的奶油內餡,還有中東的薩莫薩(Samosa)的香料肉餡都充滿瞭好奇。然而,當我翻開目錄,那種期待如同氣球漏氣一般迅速瓦解。這本書的結構極其混亂,章節標題充滿瞭文學性的炫技,比如“論‘空’的容器與‘滿’的哲學”、“縴維的交響與口感的錯位”。我費瞭好大勁纔找到一個看起來像食譜的部分,裏麵關於“餡料配比”的描述,竟然是用一個復雜的幾何圖形來錶示的,旁邊隻有寥寥數字:“遵循自然界的黃金分割率”。黃金分割率?我隻想知道是麵粉多一點還是肉多一點!我試著解讀那個圖形,結果差點把我的量杯弄壞。更要命的是,這本書裏根本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烹飪時間或者溫度指示,通篇都是關於“感官的沉浸”和“食材的低語”。我花瞭整整一下午,試圖通過“傾聽豬肉在鍋中釋放的原始呼喚”來確定它是否熟瞭,結果就是廚房裏彌漫著一股焦糊味,而餡料的口感,隻能用“悲劇”來形容——它要麼是生的,要麼已經碳化。這本書完全不適閤任何需要明確指導來完成任務的人,它更像是一本給頂級美食評論傢,用來寫晦澀難懂評論的參考手冊,而不是給傢庭廚師使用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天哪,簡直是烹飪界的“黑暗森林”!我抱著對各種甜點、麵包、酥皮點心的無限憧憬打開瞭它,期待著能找到一些關於製作餡料的獨傢秘籍,比如如何讓蛋撻皮酥脆到掉渣,或者肉餡能鮮嫩多汁而不柴。結果呢?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本關於……嗯,關於《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流變》的書裏尋找如何烤焦一塊麵包的教程。裏麵的圖文排版充滿瞭抽象主義的風格,色彩搭配極其大膽,幾乎是在挑戰讀者的視覺極限。我嘗試按照其中一個“步驟”去做一個簡單的蘋果派餡料,但那描述,仿佛是在進行一場哲學辯論,每一步都充滿瞭模棱兩可的隱喻。舉個例子,書中建議“讓情感的溫度與麵粉的疏離感達到一種和諧的張力”,我把烤箱調到瞭180度,然後開始冥想我的情感狀態,最後齣來的東西更像一塊被遺棄在海灘上的石頭,堅硬、無味,並且散發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藝術氣息?這本書對廚房小白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它假設你已經掌握瞭比基礎烘焙更深層次的宇宙真理,否則你根本無法理解那些“用靈魂去揉捏”的指導方針。我甚至懷疑,作者是不是對“餡料”這個詞有什麼深刻的誤解,也許在他(她)的語境裏,“餡料”指的是一種形而上的概念,而不是可以吃的食物。總之,如果你想學做飯,請遠離此書,除非你正準備申請先鋒派藝術學院。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躍和破碎,讓我這個習慣於綫性思維的讀者感到極度不適。我打開這本書,本意是想找一些關於傳統中式酥皮點心,比如老婆餅、綠豆糕裏餡料的改良方法。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油脂、糖類比例,來調整餡料的口感和保質期。結果,這本書的內容仿佛是隨機抓取瞭一堆不相關的筆記然後拼湊在一起。前一頁還在討論如何用極低溫冷凍來“鎖住時間的味道”,下一頁突然插入瞭一段關於“發酵菌群在不同濕度下對蛋白質水解的影響”的冗長論述,而且這段論述似乎是摘抄自某本生物化學教材,完全沒有融入到任何實際的製作流程中。我試著去尋找任何一個可以被量化和重復的步驟,但每一次我以為找到瞭一個綫索時,它又被一個模糊的描述岔開:“當餡料的心靈之窗開啓時,便知火候已足。”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烤箱門開瞭嗎?還是我需要用特製的感應器?這本書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完全沒有搭建起一個“輸入(原料)-過程(操作)-輸齣(成品)”的邏輯鏈條。它更像是一本充滿瞭作者個人靈感閃現的日記集,而不是一本實用的美食製作書籍。對於那些想通過學習具體技巧來提升廚藝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隻是一堆漂亮的、但毫無用處的哲學思考。
評分我讀過很多號稱“打破常規”的食譜書,但這一本,真真正正地“打破”瞭我對烹飪書籍的所有認知。我購買它是希望能學習如何製作那些口感細膩、層次分明的餡料,比如法式水果撻裏清新的果醬,或是意式肉醬裏慢燉的濃鬱風味。我期待的是精確到剋的衡量和細緻入微的操作指導。然而,這本書似乎完全鄙視“精確”。它對所有原料的描述都極其誇張和主觀化。例如,在描述製作奶油餡時,它要求讀者去尋找“日齣時分,被第一縷金色陽光輕吻過的牛奶”,以及“那些在自由奔跑中,充滿快樂荷爾濛的雞蛋”。我的問題是,我住在城市裏,我怎麼能確定我的牛奶是否符閤“日齣時分”的標準?我難道需要每天清晨拿著溫度計和光譜儀去乳製品廠“篩選”原料嗎?更彆提,書中完全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如何判斷餡料是否攪拌過度導緻油水分離”的實用技巧。它隻告訴你:“攪拌,直到你感受到宇宙的和諧。”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食譜,不如說是一場極度自我沉醉的文學創作。它沒有教會我任何關於餡料製作的實際技能,卻成功地讓我對去超市購買預製餡料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強烈渴望,因為至少預製餡料不會要求我先去與大自然進行一場深層次的、形而上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