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定价:29.80元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9550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 亲爱的安德烈 目送》(布面典藏版) ★ ——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野火集》有万丈豪气,34岁**次做母亲,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龙应台“人生三书”系列,《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2014年简体字经典新版,海峡两岸,为读者**次汇拢。★ —— 两个德国版孩子,一位台湾版妈妈,孩子调皮,母亲教育,相互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用她的语言来说,是希望孩子成为“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全书精选28幅家庭照片,特别收入孩子视角的跋语2篇,哥哥华安(安德烈)19岁写的《放手》,弟弟华飞(菲力普)15岁写的《我这样长大》。★ —— 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来感动和启迪。
内容提要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 20周年经典新版“母子之书” 妈妈50后 孩子80后 “家有二胎”的成长镜头……
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深刻的思索,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后来,15岁的“底笛”(弟弟)说:“有时候,妈妈带我们在草原上放风筝。草原那么大,草绿得出水,我们躺下来,看风筝在天空里飞。我觉得我可以一辈子躺在那里。”
后来,19岁的“葛格”(哥哥)说:“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而初,34岁的母亲(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目录
作者介绍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反复咀嚼,久久不能忘怀的书。龙应台的文字,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她仿佛洞察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最隐秘的情感和困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如何与我们最亲近的人建立更深刻的连接。她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亲子关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巨大力量的互动。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放手”的探讨所打动,那种既渴望孩子独立,又不舍得他们离开的复杂情感,被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秘诀”,它只是静静地呈现,让你在字里行间去感受,去领悟。它让我意识到,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风景,而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或许就是陪伴他们欣赏这段风景,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温暖的支持。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能触动我灵魂的书籍之一。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整个人被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爱意包裹着。龙应台的笔触细腻得如同羽毛,轻轻拂过那些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亲情的细微之处。她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描绘出每一个普通家庭中都可能发生的点点滴滴。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与孩子之间那些充满爱意又夹杂着摩擦的日常。她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慢慢来”,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期许,更是对父母心态的一种调整。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容易忽略生命中那些最宝贵的东西,比如陪伴,比如倾听,比如耐心。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的心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她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是看到孩子的全部,包括他们的脆弱、他们的叛逆、他们的不完美,并依然选择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这是一种需要勇气和智慧的爱,也是一种能够让生命散发光芒的爱。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思考。龙应台的文字,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也越发让人觉得温暖。她以一个母亲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日常,那些看似琐碎的片段,在她笔下却闪烁着生命的光芒。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太多与自己相似的经历,那种既想保护孩子,又希望他们独立成长的矛盾心理,被她表现得如此真实。她让我们看到了,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她对孩子那份“慢”的理解与接纳,这种接纳,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独特性的肯定。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在探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中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能获得不同体悟的书。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心头涌动,甚至带点小小的慌乱的书。读它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窗外,脑海里拼凑着自己和孩子相处时的无数个瞬间。作者龙应台用她那特有的,带着温暖又略显尖锐的笔触,描绘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她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力,像一幅幅细致入微的素描,勾勒出亲子关系中那些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孩子那份“慢”的接纳,以及父母那份“急”与“缓”之间的挣扎。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快点长大,快点懂事,快点独立,但书中却反复提醒我们,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探索与碰撞的旅程,需要耐心,需要理解,更需要爱。这种爱,不是简单的呵护,而是伴随他们跌倒、爬起,自己去摸索,去学习。有时候,看着自己家那个小小的身影,会突然间感悟到,其实我们作为父母,也正在和孩子一同经历一场深刻的成长,我们也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和不安,也指引着我们如何用更温柔、更智慧的方式去爱。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书,我倒觉得它更是一本关于“父母”的书。龙应台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精准地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那些描述太真实了,就像在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无数个熟悉的场景。但同时,也会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她揭示了亲子关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隔阂和误解,以及父母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焦虑。她写出了我们渴望孩子理解,却又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陷入困境的心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探讨了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去平衡父母的价值观和孩子的独立意识。我们总是在思考,如何在不扼杀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走向成熟。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在实践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它鼓励我们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这种坦诚和真实,让我觉得无比安心,也备受鼓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