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幼学琼林 三百千
定价:29.80元
作者: 程登吉 等,夏华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7041871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书中汇集了中国古代的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俗称,是三部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便于诵读。《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n
本书将以上图书精心整理,配以精准的白话译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与经典为友,与圣贤交游。n
n
目录
《幼学琼林》n
《三字经》n
《百家姓》n
《千字文》n
《声律启蒙》n
《弟子规》n
作者介绍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n
文摘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後荆红n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n
姓氏寻根n
曾n
据《世本》记载,夏少康帝封儿子曲列于母曾,其后人遂以曾为姓。n
毋n
据《姓氏考略》记载,齐宣王封弟于毋邱,其后代以毋为姓。n
沙n
据《姓苑》记载,炎帝时有大臣夙沙氏,其后人以沙为姓。n
乜n
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卫国大夫食邑于乜城,其后人遂以乜为姓。n
养n
据《姓氏考略》《左传·昭公三十年》等书记载,春秋时,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王让他们在养地居住。其子孙遂以此姓。n
鞠n
据《元和姓纂》记载,后稷的孙子名鞠陶,其子孙遂以其名鞠为姓。n
须n
据《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有须句国,其公族须句氏,其子孙遂以须为姓。n
丰n
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春秋时,郑穆公的儿子名丰,其子孙以丰为姓。n
巢n
据《姓谱》《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上古先民居山中,以树为巢。称有巢氏。夏禹王封有巢氏后人建巢国。巢被楚灭后,其公族遂以巢为姓。n
关n
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夏朝时有贤臣关龙逄,其后代以关为姓。n
蒯n
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卫庄公名蒯聩,其后人以蒯为姓。n
相n
据《姓谱》《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夏王有帝相,所都为相里,其子孙以相为姓。据《姓氏大全》记载,商王河亶居相,其后人以相为姓。n
查n
据《百家姓考略》《姓苑》记载,春秋时,齐顷公封其子于楂,其后子孙遂以楂为姓。后改为查。n
後n
据《姓氏考略》等书记载,後姓出自太昊氏。太昊氏裔孙後照,其后人遂以此为姓。n
荆n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楚国先君熊绎被封于荆,国号荆。其后人有的姓荆。n
……n
序言
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n
——吕坤n
n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排版和字体有极高要求的人,我的视力常年处于与电子屏幕搏斗的状态,所以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的印刷质量,绝对是上乘之作。纸张的选择非常讲究,它既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也不是容易透墨的粗糙纸张,而是带有一种温润的米白色调,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字体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它采用了清晰易辨的宋体,行距和字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时不时眯着眼核对原文的人,也能感到非常放松。更值得称赞的是,在解释那些复杂的典故时,书中的插图(如果有的话,我记不太清是插图还是版式设计上的辅助图形)非常精美且具有点睛之效,它们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卡通图,而是符合古典韵味的线条画,帮助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整本书的艺术价值。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传世之宝”的质感。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工具书”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实用价值。我过去买过不少国学启蒙读物,但很多都只是蜻蜓点水,不成体系。这本“三百千”的合集,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让你能系统地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框架。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在日常对话中,不经意间用上一些典雅的成语,或者理解一些历史典故背后的深意,这让我与朋友的交流也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趣味。对于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它不像那些过度娱乐化的读物,而是能真正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它没有用浮夸的宣传来包装自己,而是用扎实的内容和精良的制作来赢得了我的认可。这是一次非常物超所值的文化投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让我对国学不再心存敬畏,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幼学琼林》的“升级版”着实让我这个在传统文化边缘徘徊多年的“半吊子”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我一直觉得国学晦涩难懂,那些之乎者也的句子只能束之高阁,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就是为我这种“现代迷途羔羊”量身定做的导航图。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非常抓人眼球,不是那种老气横秋的古籍样式,而是融入了现代审美的清新感,让人一看就有翻开的欲望。内容上,它巧妙地将“三百千”的经典内容进行了解构和重组,不再是枯燥的罗列,而是通过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和更精炼的注释来阐释。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生僻词汇时的细致入微,甚至会追溯到词语在古代语境中的演变,这对于深入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读完前几页,我感觉自己仿佛被一个温和而博学的私塾先生带着,迈入了传统知识的大门,而不是被一堆佶屈聱牙的文字淹没。这种体验,比起我过去尝试阅读其他晦涩难懂的国学入门书,要轻松愉快得多,也更具持久的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很多经典读本,要么是太过忠于原文,导致现代读者望而却步;要么是过度“白话化”,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和力量。而这本《幼学琼林》的升级版,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和核心词汇,确保了学习者最终能与传统典籍接轨,但同时,它又在旁注和导读部分使用了非常现代、流畅的语言,像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在你遇到障碍时及时伸出援手。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名句的“溯源”工作,它会告诉你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经过了哪些名家的阐释,这种层层剥茧的学术态度,让我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充满了发现和惊喜。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升级版”这个名头去的,总觉得里面应该藏着什么新的“干货”。果不其然,它在保持了原著精华的同时,确实加入了不少现代解读的视角。比如,书中对于一些古代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的解释,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深入地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道德基础,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中对传统道德的重塑,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我喜欢那种将古代智慧与当代生活进行无缝对接的尝试,这让那些遥远的古人形象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有血有肉、遵循某种生活哲学的先行者。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的篇章,作者的点评非常到位,既不过分褒扬,也不苛刻批判,而是提供了一种平衡的、审慎的观察角度。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服,没有被强加灌输任何单一的价值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