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 9787532569854

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 97875325698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 何休 注,(唐)徐彥 疏,刁小龍 整理 著
图书标签:
  • 经学
  • 公羊传
  • 春秋
  • 注疏
  • 古代典籍
  • 历史
  • 文化
  • 经典
  • 汉唐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9854
商品编码:3014712132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 作者 何休 注, 徐彥 疏,刁小龍 整理
定价 138.00元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69854 出版日期 2014-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唐代徐彦(一说为北魏人)作疏,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注疏原各自单行,后人将之合为《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成为《十三经注疏》的一种。本书长期来并无整理排印本。近年来始有之,但尚有不尽如人意处。有鉴于此,刁小龙先生对其重新做了标点整理。本次整理弃用阮元刻本而直接使用元刻递修宋十行本,参校本达十二种之多。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等前人成果,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校勘成果,为目前*完备之整理排印本。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 《春秋公羊传注疏》是一部中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册,由著名学者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与宋代学者徐彦的《春秋公羊疏》合注而成。此书不仅是理解《春秋》经文的基石,更是窥探汉代及宋代儒学思想演变的重要窗口。 一、 经文与传说的渊源:《春秋》的叙事与公羊的解读 《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所记,时间跨度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其文字简洁、含义深奥,历来被视为“微言大义”的典范。然而,《春秋》原文仅有寥寥数语,其背后蕴含的政治、伦理、历史事件的细节与作者的褒贬之意,需要后人的解读与阐发。 《公羊传》正是《春秋》最早的三大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传授、公羊寿继承、弟子胡母子都、胡母不齐传授而成的。与《左传》侧重史实叙述不同,《公羊传》以“说经”的方式,即通过“问答”与“义例”来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它注重“托古改制”、“拨乱反正”等政治理念,强调“仁义”在政治实践中的运用,以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政治合法性。 《公羊传》的核心在于其“春秋三世说”,即认为历史发展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个阶段,并认为《春秋》的记载具有预示和引导历史走向的功能。这种历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维度。 二、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汉代儒学的深刻阐释 《春秋公羊解诂》的作者何休,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他对《公羊传》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注释,其注解之精审,论述之宏阔,对后世《公羊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休的《解诂》在继承《公羊传》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其政治、伦理思想。他着重于《春秋》的“义例”解释,提炼出“春王正月”、“即墨”、“郊”、“聘”等重要的政治术语,并赋予其深刻的政治伦理含义。例如,“春王正月”不仅仅是记录时间,更是强调君主“正位”、“正德”的政治象征,体现了对正统性与秩序的重视。 在政治思想方面,何休的《解诂》强调“仁政”与“王道”,认为君主应当以德服人,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拨乱反正”是何休《解诂》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认为《春秋》的记载旨在纠正当时社会的混乱,重建合乎“礼”的政治秩序。 在伦理道德方面,何休的《解诂》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传统美德,并将其与政治实践相结合。他认为君主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个人的品德与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 何休的《解诂》在方法论上,注重“正辞”与“明天意”,即通过对文本字词的精准解读,来探究作者的本意和“天道”的运行规律。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解诂》成为《公羊传》研究中的一部不朽之作。 三、 徐彦的《春秋公羊疏》:宋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春秋公羊疏》的作者徐彦,是宋代著名的儒者。他对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进行了疏通和阐发,使其更为通俗易懂,便于后人学习和理解。 徐彦的《疏》是在何休《解诂》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充分吸收了何休的学术成果,并在必要时加以补充和说明。他的疏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何休注解的细化和条理化,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何休的论点和依据。 在继承方面,徐彦的《疏》忠实地传达了何休所阐释的《公羊传》思想,特别是关于“春秋三世说”、政治伦理以及“微言大义”的解读。他通过更详尽的文字,进一步阐释了何休的观点,使其在宋代儒者群体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发展方面,徐彦的《疏》也体现了宋代儒学的一些新特点。虽然他主要是在何休的基础上进行疏解,但在某些问题上,他也会结合宋代的学术思潮和现实关怀,对《公羊传》的思想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虽然不像何休那样具有开创性,但却使得《公羊传》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徐彦的《疏》以其清晰的条理、严谨的论证,成为《公羊传》注解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与何休的《解诂》相结合,构成了《春秋公羊传注疏》这一经典文献,为后世研究《公羊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四、 《春秋公羊传注疏》的学术价值与深远影响 《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上。 首先,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注解,它为历代学者提供了理解《春秋》和《公羊传》的权威范本。其严谨的考据、深刻的义理,成为后世研究《公羊学》的基石。 其次,《春秋公羊传注疏》所蕴含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大一统”、“王道”、“仁政”、“改制”等理念,对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和统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再次,该书对“春秋三世说”的阐发,为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和政治发展观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种历史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社会变迁和政治理想的认知。 最后,《春秋公羊传注疏》的语言文字,也极具研究价值。何休的《解诂》和徐彦的《疏》都体现了汉宋时期学术语言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和训诂学的重要材料。 总而言之,《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是一部集汉学与宋学之大成的儒家经典文献。它以何休的《解诂》为精髓,以徐彦的《疏》为辅助,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深的《公羊传》学术体系。这部著作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的宝贵财富,更是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贡献。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折射出中国古代先贤对历史、政治、道德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层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义理”的坚持与重塑。在解读《春秋》的“微言大义”时,很多学者的解读容易陷入道德说教的窠臼,或者过度美化古人。但这部作品似乎更侧重于还原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礼乐制度背景,让那些看似简单的记载,蕴含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智慧和操作逻辑。每一次读到对某个事件的分析,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复盘整个历史场景,去体会当时君王、卿大夫们在复杂局势下所做的艰难抉择。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共情”,但这种共情建立在坚实的文本基础之上,而非无根据的想象,读起来格外有说服力,让人对那个时代产生一种更深刻、更复杂的理解。

评分

这本《春秋》研究的重磅之作,我真是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文献、整理前人观点,更是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次精妙的“手术式”的文本剖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概念和历史事件的阐释,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比如,对于“诸侯有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变化,书里就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梳理,不再是那种平面化的理解,而是看到了立体发展和内在张力。读起来,你会感觉像是跟着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先生在灯下,一字一句地校对着那些泛黄的古籍,那种对文字的敬畏和执着,扑面而来。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风潮中,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在跟进作者思路的同时,也反思自己以往对古代经典的认知是否过于肤浅。

评分

读完这套书的感触,真的可以用“拨云见日”来形容。在此之前,我对《春秋》的理解,多停留在一些宏观的史实叙述层面,感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其精髓。然而,这套注释和疏解,就像是为我们这些后学者准备了一套极其详尽的“使用说明书”。它没有回避那些最令人头疼的微小差异和文本矛盾,反而大方地将其摊开,然后循着历代注疏家的脉络,一步步指引我们去探寻其背后的深意。特别是对于一些被后世简化或忽略的细节,作者的挖掘令人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的先秦思想世界的门。整个阅读过程,是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愉悦的,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美感。

评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体验,那就是“沉浸式”的学术漫游。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也透露着一种庄重感,拿到手上就觉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休闲读物,而是需要郑重对待的学术伙伴。我特别欣赏它在引注处理上的规范和清晰,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原典的文字,哪些是疏解的观点,哪些是作者的独立见解。这种清晰的层次感,极大地降低了研读古代典籍的门槛,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也能窥见一斑。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方法论的示范,教人如何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历史文本,如何从看似零碎的记载中构建起完整的历史图景。

评分

坦白讲,初看这套书的体量,心里是有些许畏惧的,生怕内容过于艰涩难懂,难以坚持。但实际翻阅下来,却发现行文流畅,逻辑严密,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关键论点的展开,作者总是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又不会让引文喧宾夺主,而是巧妙地服务于核心的论证。这种将庞杂的古代学问系统化、条理化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它就像是一部精密的仪器,将《春秋》这部古老的文献进行了重新校准和优化,让其光芒能够穿透历史的尘埃,照亮我们今天对古代政治伦理的思考。对于任何一位对先秦史和传统文化抱有热忱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案头必备良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