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孝经 二十四孝智慧
定价:30.50元
作者:《读国学长智慧丛书》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10765
字数:
页码:2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孝经》是儒家伦理学著作,共分18章。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儒家伦理思想,认为孝是诸德之本,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便能“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朝人郭居敬编录的用来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其故事大多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买这本书,原本是想找点古典文学的韵味,但没想到它在心理学层面上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很多内容直指人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渴望。书中对“恐惧”的分析尤其到位——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孝顺,并非不愿,而是心中对“失去”和“亏欠”的恐惧作祟。这本书通过引导我们正视这些情绪,反而提供了一种解脱之道。它教会我如何处理内心的矛盾,如何真正做到“心悦诚服”地去爱和付出,而不是出于一种表演性的责任感。我最震撼的是它对“不孝”后果的描绘,不是那种传统故事里夸张的报应,而是非常现实的、精神层面的崩塌。一个人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真诚相待,那么他在职场、在友谊中也必然会充满算计和虚伪。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比任何现代心理学书籍都要来得直接和有力。它让我意识到,孝道,说到底,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是确保一个人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的底层代码。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排毒”。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人们的心思都浮躁得很,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但这本《孝经 二十四孝智慧》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能让你慢下来。我发现自己每次阅读,都会不自觉地把电子设备放在一边,泡上一壶茶,沉浸在那种古朴的叙事节奏里。它的语言有一种内在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内容却极其扎实。我尤其欣赏它处理“变通性”的态度。它没有把古人的智慧包装成不可侵犯的铁律,而是强调“因时制宜”。比如,对于古代的某些礼制要求,书中会非常辩证地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引导读者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提取其精神内核,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形式。这种与时俱进的解读方式,让这本书瞬间摆脱了“过时”的标签,变得鲜活起来。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合上书本,在脑子里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那种被思想撞击的感觉,非常过瘾。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会翻阅几页。它的排版和装帧也做得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很舒服,字迹清晰,即便是深更半夜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孝子之养”的论述,它将物质供养和精神慰藉做了非常精妙的平衡。过去总觉得,给父母足够的钱就是尽孝了,但书中反复强调,精神上的孤独感对老年人的伤害是巨大的。它举了一些古代的例子,说明即使物质条件不富裕,只要子女能花时间陪伴、倾听,那种精神上的富足感是金钱买不来的。我立刻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显著增加了与父母的深度沟通时间,不再只是敷衍地问“你最近好吗?”,而是真正去询问他们年轻时的经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这种互动带来的亲密感,是我过去几年里缺失的。这本书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份持续的行动指南,每次翻阅,都能找到新的可以立即实践的细节,非常实用,也极具启发性。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封面设计得古朴雅致,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但透着一股子让人肃然起敬的庄重。我本来是抱着“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心态翻开的,没想到内容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书中对“孝”的阐述,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对父母要顺从,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一步步剖析了人伦关系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恭敬心”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的要求上,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在日常琐事中,如何通过微小的举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尊重。比如,讲述如何侍奉生病的父母,那种体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我这个平日里总觉得自己“做得够了”的人,感到羞愧,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虽然是古典的表达,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初读可能需要一点耐心,但一旦进入状态,就能感受到古人思维的缜密。它不仅仅是一本道德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稳固家庭根基的实操手册。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反思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那感觉就像是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浮躁,重新找到了与世界相连的那个最原始、也最核心的纽带。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题材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是不是又是老生常谈,无非是讲些“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但是,这本《智慧》系列给我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并没有止步于讲述感人肺腑的典故,而是深入到了“智慧”的层面。它更像是一部社会学著作,探讨了孝道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基石作用。比如,书中有一段分析了“移孝作忠”的逻辑链条,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大开眼界。我过去一直把孝道理解为家庭内部事务,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家庭教养,直接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君主、如何对待朋友,乃至如何对待国家。里面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每一个故事的背后,作者都提炼出了一个普适性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在今天依然适用。它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一套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算法”。我甚至觉得,如果现在的年轻人都能静下心来研读其中关于“慎独”的部分,社会风气至少能改善一大半。书中的论证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先哲的观点相互印证,读起来很有“重量感”,绝非泛泛而谈的鸡汤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