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全三册)
定价:60.00元
作者:(宋)朱熹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013603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容提要
《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平装三册。宋朱熹集注。国家图书馆藏宋端平二年(1235)朱熹孙朱鑑刊本《楚辞集注》,为海内孤本,是目前宋本中年代较早且*完整的一部。书后另附有《楚辞辨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前者为旧注的考订,后者辑录宋玉以后至宋吕大临的拟骚作品。此次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目录
冊
目録 3
卷一 離騷經 9
卷二 九歌 61
東皇太一62
雲中君64
湘君66
湘夫人71
大司命76
少司命79
東君82
河伯85
山鬼87
國殤90
禮魂92
卷三 天問 95
卷四 九章 139
惜誦140
涉江150
哀郢154
抽思161
懷沙168
思美人174
惜往日179
橘頌187
悲回風189
第二冊
卷五 遠遊 1
卜居 17
漁父 22
卷六 九辯 25
卷七 招魂 49
大招 71
卷八 惜誓 87
弔屈原 94
服賦 98
哀時命 104
招隱士 115
楚辭辯證上 123
離騷經126
九歌157
楚辭辯證下 173
天問173
九章187
遠遊193
卜居202
漁父202
九辯203
招魂204
大招207
晁録208
第三冊
楚辭後語目録 1
卷一 成相 11
佹詩 29
易水歌 34
越人歌 36
垓下帳中之歌 37
大風歌 39
鴻鵠歌 41
卷二 弔屈原47
服賦47
瓠子之歌 47
秋風辭 50
烏孫公主公51
長門賦53
哀二世賦58
自悼賦61
反離騷66
卷三 絶命詞85
思玄賦87
悲憤詩105
胡笳107
卷四 登樓賦121
歸去來辭123
鳴皐歌127
引極129
山中人130
望終南132
魚山迎送神曲133
日晚歌134
復志賦135
閔己賦140
别知賦142
訟風伯144
弔田横文145
享羅池147
琴操149
卷五 招海賈文153
懲咎賦157
閔生賦162
夢歸賦165
弔屈原文169
弔萇弘文173
弔樂毅176
乞巧文178
憎王孫文184
卷六 幽懷賦187
書山石辭190
寄蔡氏女190
胡服麻賦193
毀璧196
秋風三疊198
鞠歌200
擬招202
跋207
作者介绍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楚辞集注》这部书在中日外交关系史上还有一段佳话。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即将达成协议的9月27日,*与田中会见结束时,*拿起《楚辞集注》说:“ 这套书是送给田中首相的礼物。”这次会面后的第三天,两国即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送给田中角荣的就是国图藏北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的影印本。
文摘
序言
与其他精装书不同,这套《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给我的感觉是沉稳和内敛。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为了迎合现代市场而过度“美化”古籍的原始面貌。你看那些页边的朱砂眉批,那些因为时间流逝留下的轻微洇墨痕迹,都被如实地呈现出来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考据”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提醒我们,我们所阅读的文本,是经过无数双手、历经千百年流转而来的珍宝。我个人习惯在晚上点一盏暖黄色的台灯,慢慢地摩挲着书页,去感受宋人的智慧如何一点点渗透进这些文字里。它不是快餐式的知识摄取,而是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文化浸润,非常值得珍藏,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能静下心来品味这份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自从收到货后,我简直爱不释手,特别是那三册书的纸张选择,很有那种老派书局的味道,不是那种一味的雪白,而是略带暖黄的米白,让人在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也更贴合古籍的审美。我翻阅到其中一册的注释部分,发现对于一些生僻的“兮”字用法和地名的指代,宋人的解释往往比现代白话注释来得更富有画面感,虽然也更晦涩难懂,但却保留了古代语境的韵味。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注”这一行为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解释字词,更是一种与古人对话、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经典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阅读它需要耐心,但这种耐心换来的是对经典理解深度的几何级提升,是那种“豁然开朗”的学术惊喜。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冲着“宋端平本”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原貌的宋刻本流传下来的凤毛麟角,能看到原貌的影印本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这套书的装帧质感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对于一个常年和古籍打交道的读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满足。我注意到,在某些篇章的对照阅读中,宋代的某些批注角度非常刁钻,甚至是后世通行本中不常被提及的侧重点。这套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它不是现代学者在某本通行本上做二次加工的成果,而是直接呈现了宋代学者是如何理解和传颂屈原的智慧的。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比对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异上,这种探索的乐趣,远胜于阅读那些已经高度整合、剔除所有“杂音”的精简版本。如果你想追本溯源,体验一下“原教旨主义”的文献阅读,选它绝对没错。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国学爱好者心中的一座宝库啊!我特地入手了这套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光是闻着那油墨的清香,就觉得沉浸在历史的氛围里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逐字逐句啃完,但光是翻阅这三册的装帧和排版,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整理和影印上的用心。那些细小的宋代刻本的笔触、字体的风格,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这对于研究古籍、体会古代文人在吟诵《楚辞》时的心境,简直是无价之宝。特别是那些注释部分,虽然是古人的解读,但那种严谨的考据精神,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我尤其欣赏它在保持原貌的同时,又做了现代读者易于阅读的排布,不会让人一头雾水。对于真正想深入《楚辞》文本内部,而不是满足于泛泛而谈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宋代士人心灵世界的窗户。
评分我家里已经有好几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楚辞》笺注本了,但当我把这套宋端平本放在书架上时,我立刻明白它占据的是一个独特的位置。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文献比对上,而非日常的休闲阅读。我试着读了其中几篇的导读部分,那种古奥的文风和详尽的字词解释,需要极大的专注力才能跟上。它就像一架精密运作的古董钟表,每一个零件都必须被仔细端详。对于那些想写论文或者对宋代楚辞学史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三册提供了最直接的原始材料支撑。我非常好奇它在卷首或卷末有没有附带相关的考证说明,如果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端平本的流传和版本源流就更完美了。总体感觉是:重,不仅是重量,更是学术的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