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顾炎武集 二曲集 唱经堂才子书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0”选录了顾炎武的《顾炎武集》、李颙的《二曲全集》、金圣叹的《唱经堂才子书》和颜元、李塨的《颜李丛书》。《顾炎武集》主张经世致用,重视调查研究,批评君主与科举制度,均为炎武学术思想的一部分。《二曲集》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名著,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唱经堂才子书》是金圣叹作品集,他的作品批点文字“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颜李丛书》反对程朱的守静与虚学,提倡实用主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初捧此册,我对其排版细节的用心程度感到惊讶。字体选择上明显经过了精心考量,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字距和行距的把控恰到好处,使得大段落的文字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或疲惫。内容上,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富有个人色彩的评述。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像一位站在历史高处的智者,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剖析了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动因和人性幽微之处。例如,对某次政治事件的解读,他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地方志和私人信件作为佐证,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这种扎实的史料功底,让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绝非一般市面上的通俗历史读物可以比拟。每一次翻阅,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注脚或典故,让人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恨不得立刻查阅更多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评分从整体感受来看,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颇具收藏价值,厚重感和仪式感并存,适合放在书房中随时取阅。内容方面,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对“士人风骨”的刻画。书中详述了许多在逆境中坚守气节的典型事例,他们面对权势的诱惑或生命的威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宁折不弯的内在力量,极具感染力。这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塑造。在当下这个物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社会环境中,重温这些先贤的坚守,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强力洗礼。它让人反思,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如何保持一份对真理和良知的忠诚。读罢全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远征,带着更坚定的信念和更清醒的自我认知,重新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那种淡淡的泛黄纸张质感,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我特地选了有插图的版本,那些精细的木刻版画,线条疏朗有力,与书中的文字内容形成了完美的视觉呼应。光是摩挲着书页,闻着那股淡淡的油墨香,就觉得心绪都沉静了下来。当然,内容方面,我首先被它宏大的叙事结构所吸引,它不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初社会风俗画卷。作者在行文中,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困境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无论是对礼教的坚守与挣扎,还是对民间疾苦的关怀,都描写得入木三分。读起来,我仿佛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在风雨飘摇中,依然坚持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的身影。特别是关于“经世致用”思想的阐述部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清醒的头脑所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处境与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可谓是点睛之笔,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古代典籍的门槛。许多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和典故,都有详尽而精准的解释,并且注释的风格非常贴合原著的语境,避免了生硬的“翻译腔”。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诗词赏析的章节,作者对格律、意象的解读既有传统学派的严谨,又融入了现代美学的视角,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解空间。举个例子,对于某几句被视为千古绝唱的名句,作者没有满足于简单的背景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从而使诗句的意境一下子变得立体而饱满起来。这种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的解读方式,让这部看似严肃的古代作品焕发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生命力,非常值得反复品味和研习。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对这种带有“精编”二字的文集是抱持一丝警惕的,总担心会为了追求流畅性而丢失原著的力度和棱角。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在取舍和编排上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比如,对于一些冗长或重复的论证,编者采用了恰到好处的删减和提炼,使得核心观点得以更清晰、更有力地呈现出来,大大提升了阅读效率,尤其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深度阅读需求。书中那些对社会弊病的辛辣讽刺,那种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批判精神,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这种“骂人”的艺术,既有学者风范的逻辑支撑,又不失民间批评的生动与尖锐,是当今文坛难得一见的宝贵品质。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敢于直面现实的丑陋,而不是一味地粉饰太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