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全译
定价:49.50元
售价:31.7元,便宜17.8元,折扣64
作者:袁愈I注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221082046
字数:49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自规划重点项目,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内容提要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包括的时期共约五百多年,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周王室有专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诗经》中不少作品的辑集与这种制度有关。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全书系孔子所删定。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因《毛传》(原名《故训传》)作笺后,学《毛诗》的渐多,以后其他三家逐渐衰废,而且先后亡佚了。现在的《诗经》就是毛亨所传的。
长期以来,《诗经》一直受到很高的评价。它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诗经》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它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仅在十五国风中大量地反映出来,就是《雅》《颂》部分,也由于文学形象,每每大于作家的思想,尽管作者是以他的阶级意识去表达他的主观意图,但内容上还是要反映出客观现实来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学术态度极其严谨,这一点从其注释的注释和引用的出处中可以窥见一斑。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词义或篇章归属问题时,译注者并没有草率地下定论,而是会非常审慎地列举不同的学说观点,并辅以自己的判断和论证。这种不偏不倚、力求客观呈现全貌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此书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诗经》的读者来说,这本译注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学术平台。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部分“不雅”或被认为“淫奔”的诗篇时的处理方式,没有采取回避或过度美化的态度,而是用冷静、符合时代背景的视角进行解析,保持了对先秦文学的尊重与真实性。这使得全书的整体格调非常正派,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历史的厚重。
评分与其他一些流传较广的《诗经》译注相比,这本书最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性的解读风格。它似乎不仅仅是在解释文字,更像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在翻译那些叙事长诗,比如描绘战争场景或贵族生活的篇章时,译者极大地调动了文学想象力,使得原本平铺直叙的诗句,读起来如同观看一幕幕精心编排的古代戏剧。情感的起伏、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让人不禁为那些或喜或悲的命运唏嘘不已。我甚至能想象出某些“赋”的篇章被吟诵时的抑扬顿挫,这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升华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对于初次接触《诗经》的读者来说,这种叙事引导无疑是最佳的入门方式,能迅速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不至于在密集的古文和繁复的注释中迷失方向。
评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辅助功能设计得非常贴心。比如,书后附带的索引和人名地名对照表,检索起来极为方便快捷,这对于需要进行主题性或特定人物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难得的是,它对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地理方位的解释也做得相当到位,使读者在阅读“王风”、“郑风”等不同地域诗歌时,能迅速建立起对区域文化差异的基本认知。这种细节上的关怀,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学习路径的深切理解。很多工具书往往只注重内容本身,而忽略了“工具”的属性,但这部作品成功地将学术深度与实用便捷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让我能够更高效、更深入地在《诗经》的广袤世界中遨游,每次合上书本,都感觉自己的古典文学素养又被拔高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把玩都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历史气息。封面上的字体设计很考究,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审美,一眼就能看出编辑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特别是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昏暗灯光下阅读古籍的学者,瞬间就能将人带入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氛围中去。装订得很结实,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书页会松脱,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仔细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内页的排版也十分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惫,这对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文本中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总而言之,从实体感官上来说,这是一本制作精良,让人爱不释手的书籍。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译注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解读能力所折服。很多看似晦涩难懂的古语和典故,经过这位学者的笔触,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见三千年前先民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之声,感受到他们对于自然、爱情、战争最原始的情感流露。他不是简单地进行字面翻译,而是将当时的社会背景、礼仪制度、甚至地域风俗都纳入考量,构建出一个立体的语境。比如,对于一些涉及祭祀或狩猎的诗篇,译注中对相关仪式的细致描摹,让人完全摆脱了现代思维的束缚,真正沉浸到彼时的精神世界中去。这种“活化”古籍的能力,绝非易事,需要深厚的学养和极高的文学敏感度才能做到。每每读到一处精妙的注释,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细细回味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