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儒家文化的历史使命:谢幼田说儒
定价:25.00元
作者:谢幼田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807700449
字数:
页码:1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谢幼田先生是原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儒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他在中国儒学、近代思想文化方面皆有精深的研究,他的著作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先生对成周、对孔子、对儒学都有着极其深厚而浓烈的感情,这种深厚而浓烈的感情渗透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本书的论述重点放在周代至两汉这段时期,勾勒儒家文化从产生到影响政治格局的过程。谢先生认为,儒家之起源应追溯到周代,殷周之际观念出现了剧变,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而由“重视民生”带来的稳定的农业社会,和周公的“制礼作乐”,更是为儒家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由此,才有了孔子对周礼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创立了儒家的文化体系,建立了情谊社会。这之后,孟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完成者,荀子则构建了大一统国家的框架,由此才开除了两汉的思想文化与政治格局。
谢先生追溯儒学之始,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建设息息相关。谢先生以为:“目前兴起的儒学的学习和研究热潮,是一场找回自己民族灵魂的现象。既有广大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又有知识精英的能力和热情,中国文化早就不是孤魂野鬼了。”
内容提要
为什么中国社会在古代经历了那样多的战乱、饥荒和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动荡之后总能归于平静,而重新出现繁荣局面?作者多年儒家典籍及历史资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其根本在于文化,在于人心,在于西周、东周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心理,这是一种全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所肯定的生活样式,即以‘亲亲’为核心的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在家庭亲人的怀抱中快乐生活,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抛弃这样一种生活样式。”为了勾勒出此种生活样式的形成轨迹,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周代与儒家文化之始、孔子与儒家文化体系的创立、孟子与儒家思想体系的完成、荀子与大一统国家框架的构建以及两汉的思想文化与政治格局。
目录
作者介绍
谢幼田,美籍华人,国民党元老谢持之孙,原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儒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在中国儒学、近代思想文化方面有精深的研究。
文摘
序言
细细品味这本书,我发现它在结构上的精妙布局,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宏大叙事与微观考察之间进行自如切换。一方面,他勾勒出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中扮演的整体角色;另一方面,他又深入剖析了某些具体概念在历史演进中的细微差别。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文本既有高度,又不失温度。特别是对于文化传承中“张力”的描述,非常到位——即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谢幼田先生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一劳永逸的完美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体验和理解这种张力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文化使命不是轻松完成的任务,而是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与挣扎中实现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带着更深刻的理解去面对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想冲击,在于它促使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去看待儒家。我过去可能倾向于将儒家视为一套僵化的道德规范,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使命”这一概念作为一把钥匙,开启了对儒家文化能动性潜能的挖掘。我非常欣赏其中关于“创造性转化”的论述,它强调的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应对现代性的挑战,寻求新的表达方式。这种积极入世、面向未来的姿态,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信心。书中对社会变迁中儒家思想适应性的分析,极具启发性,让人看到了一种在坚守根基的同时不断生长的生命力。这种论述方式,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读完之后让人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充满了建设性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毕竟,“儒家文化”这个主题已经被讨论了太多次,很容易落入窠臼,变成对古代经典的简单复述。然而,谢幼田先生的切入点非常巧妙,他将儒家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使命”背景下考察,这种宏观的视角一下子拔高了整部作品的格局。我个人尤其被其中关于“内圣外王”在现代语境下如何重构的论述所吸引。书中对个体修身与社会责任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非常贴合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困境——如何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同时,又不失对公共领域的关怀。文字的行文风格也颇具感染力,既有文人学者的深邃思辨,又不乏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什么是好的生活”这个问题有了更丰富的维度去思考,它不再仅仅是个人得失的权衡,更关乎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该如何传递。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传统智慧的绝佳平台。
评分这本关于谢幼田先生论述儒家文化的书,给我的触动是相当深刻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去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影响。作者的论述视角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陷入传统儒学内部的繁琐争辩,而是着眼于儒家文化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如何在其“历史使命”的框架下展现其现代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既抱持对传统的敬畏,又充满批判性反思的态度。他没有将儒家神圣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系统,在历史的熔炉中不断被塑造和再创造。这种“动态的理解”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陈旧的儒学概念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不禁思考,在当下这个快速变迁的社会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书中对儒家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尤为精彩,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读罢掩卷深思良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并不像某些纯粹的理论专著那样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谢幼田先生的笔触流畅而富有张力,尤其是在阐述儒家文化在特定历史节点上所承担的文化重压与自我革新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比较分析非常细腻,他总能精准地抓住各个流派的核心差异,并将其置于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这使得理解变得清晰而富有层次感。对于我们这些并非专业研究儒学的读者来说,这种清晰的脉络梳理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避免了过多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来支撑观点。整本书读下来,最强烈的感受是知识的充盈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文化理解的大门,让人由衷地佩服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驾驭复杂思想体系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