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地形
:29.80元
作者::宋一夫
出版社:现代教育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30
字数:120千字
页码:1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地形》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内容提要
《地形》是“国学百家讲坛”系列之一,由宋一夫编著。 《地形》简介: 地形,指地理环境,也是指军事战争所处的地理空间。兵家如何利用好作战空间,这对战争的胜负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地形说在古代军事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山川险要、战守形势的“地形”说,自古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被认为是兵家行军作战时必须了解掌握的辅助条件之一。
目录
国学漫谈
地形
孙武·说地形
历史战例偷渡阴平收巴蜀
峭岸陈兵何所惧
孙膑·说地形
历史战例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王水淹刘黑闼
吴起·说地形
历史战例哥舒翰痛失潼关
临敌弃险败邙山
尉缭·说地形
历史战例扼隧阻险为良谋
步骑相辅战襄阳
曹操·说地形
历史战例弃舟陆行战锁江
将军一计定诸羌
诸葛亮·说地形
历史战例审时度势收东越
李固渡宗泽鏖兵
赵蕤·说地形
历史战例兵陷死地而后生
逆水溯舟战渭桥
《百战奇法》·说地形
历史战例兵贵神速平萧铣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说地形
历史战例马谡拒谏失街亭
偏师寡众定西凉
《投笔肤谈》·说地形
历史战例血战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横屿
宋祖舜·说地形
历史战例韦孝宽智守孤城
坚壁清野守宁远
顾祖禹·说地形
历史战例 火烧虢亭屈刘备
顺流直下破天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的兴趣点最近转向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哲学基础和空间美学。我正在阅读一本探讨宋代文人园林设计思想的画册兼理论集,这本书的配图质量极高,每一张手绘图都附有详细的解说,不仅仅是介绍布局,更重要的是解释了造园者如何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假山、水池和花木的配置之中。书中详细阐述了“移步换景”的艺术手法是如何通过曲径通幽的设计,引导观赏者在有限的空间内体验到无限的自然意境。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禅意的宁静,非常适合在午后安静地品读。我发现,古典园林的美学追求,本质上是对一种理想化人居环境的构建,它所追求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私密空间中的精神栖居。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看”园林,如何去感受那份匠心独运的布局中蕴含的对自然的敬畏与模仿,这对于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评分我最近对古代的哲学思辨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探讨“道”与“法”之间微妙关系的著作。我手头正在看一本关于先秦诸子思想融合的通论,书中深入剖析了儒家“仁义”与法家“刑名”在治理国家层面的张力与互补。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严谨,它通过对比不同学派对“民心”的不同理解,系统地梳理了古代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中关于“德治”与“法治”在汉初如何被黄老思想进行调和的部分,分析得鞭辟入里,引人深思。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另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变迁的史书来印证观点,这种跨学科的阅读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代政治智慧的认知。我发现,许多困扰现代社会的管理难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思考框架,只是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解读和提炼。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思想的引导,让人学会从宏观的历史视野中去审视具体的问题。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沉迷于一些关于古代文学批评和修辞手法的专著,特别是那些探讨“意境”营造和“诗眼”锤炼的精妙之处的书籍。我尤其钟爱那些专门分析唐宋诗词中意象转换技巧的文本,比如诗人如何通过一个“月”字,就能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出相思、孤独、怀古甚至豪迈的复杂情感。我正在读的一本书,详细拆解了苏轼词作中“以景衬情”的几种经典手法,分析得极为透彻,甚至精确到每个动词的选择是如何服务于整体的抒情目标的。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极其深厚,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作者的笔触细腻而不失力度,总能精准地抓住文本中最精微的妙处。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鉴赏古典文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启发我在自己的日常写作中,开始有意识地去雕琢每一个字词,追求表达的精确性和感染力。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深度挖掘,远比泛泛而谈文学史要来得实在和令人满足。
评分我最近在啃一本非常硬核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门聚焦于宋元时期商业革命的驱动因素。这本书的研究非常扎实,它不满足于描述商品贸易的繁荣,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金融创新,比如纸币的发行机制、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漕运体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海关记录、地方税收账簿和私人契约文本,使得整部著作充满了扎实的史料支撑,读起来让人信服力十足。我尤其欣赏它在跨区域对比分析上的功力,比如将江南的稻米期货市场与北方盐业的专卖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经济活动如何塑造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阅读这类著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因为其中涉及大量的数字、图表和复杂的经济模型推演。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内在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让我对古代中国的复杂性有了更立体、更科学的认识,远非传统讲述富足安康的叙事所能比拟。
评分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地形》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本来对古代兵书里的那些理论知识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太枯燥,充满了生僻的术语。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阵法图或者行军路线的推演,而是从最基础、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地貌”聊起。比如讲到山脉走向对战略的影响时,作者用了大量的古代战例来佐证,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描述,让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当年两军对垒时,占据高地、依山设防是多么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在论述“水系”与“险阻”时,作者引用了许多地方志中的记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河流的季节性变化如何成为决定战役成败的隐形因素。读完这部分,我甚至开始留意起我们周边环境的地形变化,理解了古人为何对“风水宝地”那么看重,那不光是迷信,更是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尊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初次接触兵学理论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军事地理学知识,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用的分析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