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宗教与历史(第九辑)
定价:79.00元
作者:陶飞亚 郭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58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集中于明清以来基督宗教的汉语文献研究。本辑收录的文章来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史学、哲学、文学、区域传播等诸多角度对各种类型的汉语基督教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介绍了欧洲汉学家对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探讨。本辑意在通过不同层面与视域的讨论,凸显基督宗教汉语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目录
《圣朝破邪集》的文献及思想史意义【王喜亮】
清中叶甘肃地区天主教传播
——以麦传世与《默想神工略说》为例【郭 婷 〔英〕沈艾娣】
华籍神父与晚清天主教神学本地化
——以黄伯禄《圣教理证》改稿为中心的探讨【李 强】
慕维廉汉语宗教福音类著述研究【郭 红 贾凤英】
《教务杂志》中的近代佛耶关系【杨雄威 武文汇】
基督教传教士梅益盛在中国穆斯林中的文字传教活动【刘钦花】
文字创制与群体认同变迁
——基督教的本土适应与景颇族基督徒的群体认同建构【蔡江帆】
《灵歌》的艺术手法及基督教信仰内涵初探【徐淑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田家》停刊风波的历史考察【陈 铃】
韩国现存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概述【舒 健 管荣伟】
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基督教文献探析【乔洋敏】
对中国三本《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 著 尹 捷 译 刘 燕 校】
Abstracts
《宗教与历史》约稿启事
编后记
作者介绍
陶飞亚,男,1951年9月生,山东益都人。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中国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博物馆(筹)馆长。多年从事中国现代史、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义和团运动及西方在华传教运动与中国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台湾大学等校担任过访问学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每一个论点都有详实可靠的史料作为支撑,逻辑链条构建得环环相扣,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追踪作者的思维脉络,毫不费力地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敏感的历史议题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和洞察力,既不回避争议,又能提供一种富有建设性的解读视角。这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性,使得这本书不仅对专业研究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们这些渴望了解历史真相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启蒙之作。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回味那些被揭示出来的细节和新的理解角度,那种知识被点亮的兴奋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略微谨慎的心态,毕竟“宗教与历史”这个主题很容易陷入枯燥的教条复述或片面的解读。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地生动有趣。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和复杂的宗教教义,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出来。我发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阅读”,而是在“主动地探索”。比如,书中对某个历史转折点宗教势力影响的剖析,那种叙事张力,完全不逊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巧妙地融合了社会学、人类学乃至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使得历史的图景更加立体和丰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因为被某个精彩的个案分析或某个被重新审视的传统观点而感到惊喜,忍不住想要立刻与人分享。这种阅读的愉悦感,主要来源于作者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体命运完美结合,让历史“活”了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风格,初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选用的材质摸上去很有质感,文字的排版也相当讲究,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拿到手后,我立刻翻阅了几页,纸张的质量非常棒,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布局也很人性化,目录清晰明了,让人能迅速找到感兴趣的部分。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处理,既结实又美观,放进书架里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本书的整体设计,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高的附加值,光是放在桌上欣赏,都能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美感,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甚至觉得,仅仅是拥有这样一本装帧精良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跟随一位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导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全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应有的精准与规范,又巧妙地融入了富有个人色彩的思考和观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距离感。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手术刀般精准,剖析历史的肌理;时而又如导游般亲切,带领读者游览那些尘封的古迹和思想的殿堂。尤其是在引言和结语部分,作者那种对历史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关切和期许,极大地感染了我。这种真诚的学者情怀,是技术性写作中常常缺失的“人味儿”。它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历史,如何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演变。这是一本读起来酣畅淋漓,合上后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文明进程抱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绝非泛泛之谈可以概括。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问题的新范式,尤其是在方法论上,这本书做出了重要的创新。作者没有固守单一的历史解释框架,而是采用了多维度的交叉验证和跨学科的视野,这使得其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对于长期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冲击和方法论上的革新指引。我甚至在思考,如何将书中提及的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关注的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史料的辨析极其审慎,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二手资料,他总是保持着批判性的距离,并尽量回归到一手文献的挖掘,这种对“真实”的执着追求,是所有严肃学术工作者应当学习的典范。这本书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被重新梳理和强化了,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