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屠明非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滤镜
  • 北京电影学院
  • 教材
  • 图片摄影
  • 专业教学
  • 摄影技术
  • 摄影器材
  • 摄影后期
  • 摄影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134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985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5-12-01
页数:1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摄影滤光镜》全书分为五章:一章为滤光镜的基本概念,概括性地介绍滤光镜的用途、工作原理和相应的光学知识以及使用方法;第二章讲述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的特点、种类、摄影用途和技术参数;第三章讲述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的特点、种类、摄影用途和技术参数,以及重点介绍色温的概念和色温对摄影作品的影响;第四章介绍既可用于黑白摄影也可用于彩色摄影的中灰镜、漫射类滤光镜、UV镜、天光镜、偏振镜等黑白、彩色摄影共用滤光镜的特性、种类、摄影用途和技术参数;第五章介绍星光镜、近摄镜、多影镜等常用的特殊效果镜的摄影用途。在书尾的四则附录中,列举了三种有国际影响的滤光镜系列和三种校色温及校色灯光纸的技术参数,可供读者查阅。

作者简介

  屠明非,1956年11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以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电影摄影师学会会员、《影像科学与实践》杂志编委。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滤光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认识滤光镜
1.1.1.滤光镜使摄影作品更接近真实
1.1.2.滤光镜改变景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1.1.3.滤光镜使摄影作品产生超乎现实的效果
第二节滤光镜的基本概念
1.2.1.光的基本知识*
1.2.2.滤光镜的作用
第三节滤光镜的规格和曝光补偿
1 3.1.滤光镜的规格
1.3.2.滤光镜的曝光补偿
第四节滤光镜的使用注意事顶
1.4.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优点
1.4.2.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1.4.3.小心镜头进光
1.4.4.关于两个以上滤光镜的叠用
第二章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
第一节黑白摄影为什么要使用滤光镜
2.1.1.色彩的明度与黑白影调的关系
2.1.2.黑白胶片的感色性
2.1.3.滤光镜的作用
第二节黑白摄影滤光镜的种类及摄影效果
2.2.1.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的种类
2.2.2.摄影效果预测
第三节滤光镜在黑白摄影中的作用
2.3.1.使用滤光镜压暗蓝天
2.3.2.使用滤光镜调节景物的反差
2.3.3.使用滤光镜改变大气透视
2.3.4.滤光镜对肌肤影调的影响
第四节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的技术规范*
2.4.1.滤光镜的光谱特性曲线
2.4.2.黑白摄影滤光镜的光谱特性
2.4.3.从光谱特性的角度再谈滤光镜
2.4.4.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用途小结
第三章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
第一节彩色摄影滤光镜概述
3.1.1.彩色摄影对滤光镜的要求
3.1.2.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的种类
第二节彩色渐变滤光镜及特定色彩效果滤光镜
3.2.1.彩色渐变滤光镜
3.2.2.特定色彩效果滤光镜
第三节色温*
3.3.1.色温的概念
3.3.2.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
3.3.3.微倒度与绝对温度的关系
3.3.4.人眼对色温变化的适应性
3.3.5.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
第四节彩色摄影中的色温校正
3.4.1.调整摄影光源的色温
3.4.2.使用滤光镜
3.4.3.关于混合光源
第五节校色温系列滤光镜
3.5.1.升色温与降色温
3.5.2.校色温滤光镜的计算
3?5.3.校色温滤光镜的种类和型号
3.5.4.校色温滤光镜的用途
第六节CC滤光镜和荧光灯色彩校正
3.6.1.CC滤光镜
3.6.2.荧光灯校正滤光镜
第七节色温计*
3.7.1.摄影专用色温计
3.7.2.色温测量方法
第八节校色温滤光镜与CC滤光镜的分光特性*
3.8.1.色温转换滤光镜的分光特性
3.8.2.彩色平衡滤光镜的分光特性
3.8.3.CC滤光镜的分光特性
3.8.4校色温滤光镜、CC滤光镜与黑白摄影滤光镜特性比较
第四章黑白和彩色摄影共用的滤光镜
第一节中灰阻光镜
4.1.1.中灰阻光镜的规格和种类
4.1.2.中灰阻光镜的摄影用途
第二节漫射镜
4.2.1.雾镜
4.2.2.柔光镜
4.2.3.镜头纱
4.2.4.漫射镜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UV镜及天光镜
第四节偏振光与偏振镜
4.4.1.自然光与偏振光*
4.4.2.偏振光的产生及布儒斯特定律*
4.4.3.偏振镜的应用
4.4.4.彩色偏振镜
第五章特殊效果镜
第一节星光镜、衍射镜
5.1.1.星光镜
5.1.2.衍射镜
第二节棱镜
5.2.1.多影镜
5.2.2.速度镜、超速镜
5.2.3.三棱镜
第三节近摄镜、分景镜
5.3.1.近摄镜
5.3.2.分景镜
第四节互补滤光镜组
第五节中空镜
第六节遮片
第七节其他
附录A柯达(KODAK)滤光镜
附录B梯芬(TIFFEN)滤光镜
黑白摄影用滤光镜
彩色摄影用滤光镜
其他滤光镜
附录C高坚(COKIN)滤光镜
附录D校色温及校色灯光纸
ROSCO灯光纸
ARRI灯光纸
国产伟康灯光纸

前言/序言

  《摄影滤光镜》是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丛书之一。读者对象为图片摄影专业的本科生、函授大学学生和进修生以及图片摄影的爱好者。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全书的引言,介绍滤光镜的基本概念。以后各章按照滤光镜的摄影用途分为:黑白摄影滤光镜、彩色摄影滤光镜、黑白和彩色摄影共用的滤光镜以及特殊效果镜。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凡是讲解与滤光镜相关的原理或者介绍滤光镜的技术指标的段落,都在标题上加上了“*”号,以区别于应用性章节。对于仅对滤光镜在摄影中的用途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跳过这些段落。但是,这些原理和技术指标对于理解滤光镜的摄影用途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是继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刘国典教授所著《摄影滤光器与影调调节》之后,专门为图片摄影专业而编著的有关滤光镜的教材。所以本书在许多方面沿用了刘教授的讲授方式,刘教授的讲授方式已经在电影学院摄影技术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 导言 在光影的魔术世界里,摄影师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炼金师,通过捕捉、塑造和转化光线,最终将二维的平面影像转化为富有情感、叙事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而在摄影师的工具箱中,滤光镜无疑是最为精妙且富有创造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光线的色彩或密度,更是摄影师拓展视觉语言、驾驭复杂光线环境、实现独特艺术构思的强大武器。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一书,正是为了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解析摄影滤光镜的奥秘而编写。我们深知,对于追求极致影像表达的摄影师而言,对滤光镜的理解和运用,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构建专业影像体系的基石。本书将带领您穿越滤光镜的理论海洋,抵达实践的彼岸,让您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高级,都能熟练掌握各类滤光镜的原理、功能、选择与应用技巧,最终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创作出更加引人入胜、触动人心的摄影作品。 第一章 滤光镜基础原理与分类 本章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层面,为你构建起对摄影滤光镜的认知框架。我们会详细阐述光线与滤光镜的互动原理,解释滤光镜是如何通过吸收、反射、透射等物理过程来改变光线特性的。 光的本质与滤光镜的作用: 深入探讨可见光谱,了解不同波长光线的性质,以及滤光镜如何选择性地处理这些光线。 滤光镜的材质与工艺: 分析不同材质(如玻璃、树脂、薄膜等)对滤光镜性能的影响,介绍常见的滤光镜制造工艺,以及这些工艺如何决定滤光镜的光学纯净度和色彩还原度。 滤光镜的分类体系: 建立清晰的滤光镜分类体系,从功能性(如色彩滤光镜、密度滤光镜、偏振滤光镜等)到结构性(如插入式、旋接式等)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将区分物理滤光镜和数码滤镜的概念,重点聚焦于物理滤光镜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 滤光镜的光学指标: 讲解影响滤光镜品质的关键光学指标,如透光率、色彩偏移、光学畸变、表面均匀性等,帮助读者建立鉴别高质量滤光镜的标准。 第二章 色彩滤光镜:重塑视觉的色彩语言 色彩是摄影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色彩滤光镜正是改变画面色彩氛围的直接工具,它可以纠正白平衡、增强色彩对比、创造特殊视觉效果,甚至是引导观众的情绪。 基础色彩滤光镜解析: 红色滤光镜: 探讨其在黑白摄影中对天空、云彩、人像肤色等的影响,以及在彩色摄影中创造温暖色调的应用。 黄色滤光镜: 分析其在黑白摄影中对天空、植物叶片、日出日落的衬托作用,以及在彩色摄影中微调色彩平衡的场景。 橙色滤光镜: 讲解其在黑白摄影中增强对比、突出纹理的特点,以及在彩色摄影中营造黄昏、秋季氛围的应用。 绿色滤光镜: 重点介绍其在黑白摄影中对植物、天空、人物肤色的效果,以及在彩色摄影中用于模拟自然光或创造冷色调的场景。 蓝色滤光镜: 深入分析其在黑白摄影中改变天空、水面质感的应用,以及在彩色摄影中用于模拟夜景、冷色调或纠正日间暖色调光线。 紫色滤光镜: 探讨其在特定艺术风格创作中的应用,如创造神秘、梦幻的氛围。 特定色彩滤光镜的应用: 渐变色滤光镜: 详解如何使用渐变灰、渐变蓝、渐变橙等滤光镜,在保证画面一侧曝光正常的同时,为另一侧增加色彩倾向,常用于风光摄影中的天空与地面的衔接。 特殊色效果滤光镜: 介绍如柔焦滤光镜、星光镜、彩虹镜等,分析其产生的光学原理和在创意摄影中的应用。 色彩滤光镜的选配与调色: 根据拍摄题材选择: 针对人像、风光、建筑、静物等不同题材,提供色彩滤光镜的选择建议。 色彩理论与滤光镜应用: 结合色彩心理学和色彩搭配理论,分析不同色彩滤光镜对画面情绪和信息传达的影响。 黑白摄影中的色彩滤光镜: 深入解析色彩滤光镜在黑白摄影中“提亮”与“压暗”特定色彩的原理,这是理解黑白摄影灰度层次的关键。 彩色摄影中的白平衡与色彩滤光镜: 探讨如何在彩色摄影中利用色彩滤光镜进行微调,以达到更准确或更具艺术性的色彩表现,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光源时。 第三章 密度滤光镜(ND滤镜):掌控光线的“减法大师” 密度滤光镜,也被称为中性密度滤光镜(ND滤镜),其核心功能在于均匀地降低通过镜头的总光量,而不会改变色彩平衡。这为摄影师在强光环境下进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ND滤镜的原理与分类: ND滤镜的工作原理: 解释其如何通过吸收光线来降低亮度,以及“中性”特性的重要性。 ND滤镜的密度等级: 详细介绍不同ND等级(如ND2, ND4, ND8, ND400, ND1000等)所代表的减光档数,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光线情况选择合适的密度。 ND滤镜的类型: 区分固定密度ND滤镜和可变密度ND滤镜(VND),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ND滤镜的核心应用: 在明亮环境下实现慢门拍摄: 这是ND滤镜最经典的应用。详细讲解如何在白天拍摄出丝滑的水流、动感的云彩、梦幻的糖水片,以及如何计算曝光补偿。 利用大光圈创造浅景深: 在强光下,为避免曝光过度,摄影师往往需要收缩光圈。ND滤镜的使用可以使摄影师在白天也能使用大光圈,从而获得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控制景深与快门速度的平衡: 探讨如何通过ND滤镜,在同一场景下,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风光摄影中的ND应用: 详细讲解在日出日落、海边、瀑布等场景中,ND滤镜如何帮助摄影师捕捉动态美。 视频拍摄中的ND应用: 阐述在视频拍摄中,ND滤镜对于保持“180度快门规则”以获得自然的运动模糊至关重要。 ND滤镜的选购与维护: 滤光镜的透光均匀性: 强调选择高质量ND滤镜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色彩偏移和暗角。 滤光镜的镀膜技术: 介绍多层减反射镀膜等技术如何提升ND滤镜的性能。 ND滤镜的日常维护: 提供清洁和保养ND滤镜的实用建议。 第四章 偏振滤光镜(CPL滤镜):提升画面质感与空间感的利器 偏振滤光镜(CPL滤镜)是另一种功能强大的滤光镜,它能够消除或减弱来自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光,增强色彩饱和度,加深天空的蓝色,并提高对比度。 偏振滤光镜的原理: 光的偏振现象: 深入讲解光的偏振原理,以及偏振滤光镜如何通过过滤特定方向的振动光波来达到目的。 CPL滤镜的工作方式: 详细解释如何旋转CPL滤镜来达到最佳的偏振效果。 CPL滤镜的关键应用: 消除水面、玻璃等表面的反射: 讲解如何通过CPL滤镜,拍摄到水下物体、穿透玻璃拍摄内部场景,以及消除人物脸部或服饰上的高光反光。 增强天空色彩与对比度: CPL滤镜能够有效加深天空的蓝色,使白云更加突出,从而大大提升风光摄影的视觉冲击力。 提升绿色、棕色的饱和度: 在拍摄植物、大地等场景时,CPL滤镜可以使绿色更鲜亮,棕色更浓郁,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降低眩光与提高色彩饱和度: 解释CPL滤镜如何减弱散射光,从而提高整体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力。 在拍摄建筑、汽车等题材中的应用: 分析CPL滤镜如何消除金属、光滑表面的反光,使画面更干净、更具质感。 CPL滤镜的选配与使用技巧: 广角镜头与CPL滤镜的配合: 提醒摄影师在使用广角镜头时,过分旋转CPL滤镜可能导致天空出现不均匀的蓝色,并给出避免方法。 区分线性偏振(PL)与圆形偏振(CPL): 讲解为何在现代数码单反和无反相机上,圆形偏振(CPL)滤镜是首选。 CPL滤镜的密度: 解释CPL滤镜通常会带来约1-2档的曝光损失,并需要相机进行补偿。 CPL滤镜与其他滤镜的叠加使用: 讨论CPL滤镜与其他类型滤镜(如ND滤镜)结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特殊效果滤光镜:拓展影像的想象边界 除了上述主流滤光镜,还有一系列特殊效果滤光镜,它们能够为影像注入独特的艺术风格,激发摄影师的无限创意。 柔焦滤光镜(Soft Focus Filter): 原理与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柔焦滤光镜(如玻璃刻面、网状结构等)如何产生柔和的影像效果。 人像摄影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使用柔焦滤镜营造梦幻、唯美的氛围,隐藏面部瑕疵,突出人物的温柔气质。 艺术摄影中的探索: 分析柔焦滤镜在其他题材中创造朦胧、写意美感的可能性。 星光镜(Star Filter): 原理与效果: 解释星光镜上的刻线如何将点光源转化为具有放射状光芒的“星光”,并根据刻线数量产生不同效果。 夜景与灯光摄影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在拍摄夜间城市灯光、烛光、舞台灯光时,利用星光镜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和梦幻感。 近摄滤镜/微距附加镜(Close-up Filter/Macro Adapter): 功能与原理: 介绍近摄滤镜如何缩短镜头的工作距离,从而实现对微小物体的高倍率拍摄。 细节捕捉的利器: 探讨在拍摄昆虫、花卉、产品细节等微距题材时的实用性。 与专业微距镜头的比较: 分析近摄滤镜的优势和局限性。 红外滤镜(Infrared Filter): 红外成像原理: 简要介绍红外线与可见光线的区别,以及红外滤镜如何选择性地透过红外线。 红外摄影的独特视觉效果: 描述在红外摄影中,绿色植物呈现出类似雪的白色,天空变为深邃黑色,创造出超现实的黑白影像。 拍摄准备与后期处理: 强调红外摄影对相机和后期处理的要求。 鱼眼滤镜(Fisheye Filter)与广角附加镜: 概念与效果: 介绍这些附件如何改变镜头的视角,产生桶形畸变,创造独特的鱼眼视角。 创意视角探索: 分析其在特定场景下的艺术表现力。 其他特殊效果滤镜: 简要提及如反光镜、全彩滤镜等,激发读者对更多可能性进行探索。 第六章 滤光镜系统与实战技巧 本章将引导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掌握如何在真实拍摄环境中高效、准确地运用各类滤光镜。 滤光镜的安装与兼容性: 旋接式滤光镜: 讲解不同口径滤光镜的匹配与转接环的使用。 插入式滤光镜系统(如方形滤镜系统): 详细介绍方形滤镜系统(如Lee, Kase, NiSi等)的组成、安装方法、优缺点,以及其在风光摄影中的广泛应用。 多片滤光镜叠加的考量: 指出叠加滤光镜可能带来的画质下降、鬼影、暗角等问题,并提供规避方法。 滤光镜与镜头的配合: 广角镜头与厚重滤光镜的适配: 强调选择超薄滤光镜的重要性,以避免广角拍摄时的暗角。 长焦镜头与滤光镜的选择: 探讨在长焦拍摄中,滤光镜对画质的影响和选择的考量。 曝光补偿与测光技巧: 不同滤光镜的曝光系数(EV值): 详细列出常见滤光镜的曝光系数,并教授如何进行准确的曝光补偿。 测光模式的选择: 指导摄影师在使用了滤光镜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以获得准确的曝光。 利用直方图辅助曝光: 强调直方图在判断滤光镜使用后曝光准确性的重要性。 滤光镜的创意应用实例分析: 风光摄影: 选取不同类型的风光场景(如日出日落、海景、山景、森林等),结合ND、CPL、渐变滤镜等,进行详细的拍摄思路和技术分析。 人像摄影: 探讨柔焦滤镜、色彩滤镜在人像中的应用,如何营造情绪和氛围。 城市与建筑摄影: 分析CPL滤镜在消除反光、增强对比中的作用,以及ND滤镜在拍摄车流中的应用。 自然与野生动物摄影: 探讨特定滤光镜在增强色彩、突出细节方面的作用。 滤光镜的日常保养与清洁: 材质特点与清洁方法: 针对玻璃、树脂等不同材质,提供专业的清洁建议,如使用镜头笔、镜头布、专用清洁液等。 储存与保护: 强调滤光镜的妥善储存,防止刮擦和灰尘。 结论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旨在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视觉世界的大门。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深入实践,你将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摄影滤光镜的各项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光学原理和艺术逻辑。滤光镜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你与光影对话的媒介,是你表达思想、塑造情感、创造独特视觉语言的得力助手。愿你在影像的探索之路上,因滤光镜的加入而更加精彩纷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滤光镜》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影像艺术的同仁来说,无疑是盼望已久的一件幸事。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仅凭这个标题和它所属的教材系列,便能预感到它在专业领域中的分量。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摄影基础理论的书籍,它们大多侧重于曝光三角、构图法则这些硬核技术,但对于光线处理——尤其是通过滤镜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化的干预——往往只是蜻蜓点水,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不同材质滤镜(比如偏振镜、中灰渐变镜,甚至是色彩补偿滤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案例,最好能配上大量对比鲜明的样片。比如,如何用红镜拍出戏剧性的黑白人像,或者如何用CPL镜在阴天捕捉到天空的层次感。如果内容能深入到滤镜对后期数字处理流程的影响和预判,那就更具前瞻性了。我非常好奇,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材,它在讲解原理时,是否会融入电影摄影的视角,毕竟电影对光线的控制更为精妙和复杂,那种对光影氛围的极致追求,是静物摄影或普通风光摄影难以比拟的深度。总之,我对它能填补我在“光线调控艺术”这一块知识空白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看到一套既有深厚理论基石,又不失前沿实践指导的权威著作。

评分

我主要从事的是商业人像摄影,这个领域对皮肤质感和色彩还原的要求极高。因此,我非常关注本书中关于色彩校正和皮肤优化滤镜的探讨。传统的柔光镜(Soft Filter)虽然能营造梦幻效果,但在商业客户对“高清晰度”的需求下,往往需要更精细的光效控制。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分析那些用于修饰高光、压低亮部反差,同时又不损失高频细节的专业级柔光镜,比如一些带有微磨砂处理或微结构表面的滤镜。此外,对于肤色的准确还原,滤镜的选择至关重要。有没有章节专门讨论如何使用特定的色彩滤镜(比如微偏黄或微偏绿的滤镜)来平衡不同色温的影棚灯光,或者来中和环境光对模特的肤色干扰?这比简单的白平衡设置要高明得多。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针对商业摄影师的“滤镜工具箱”理论,帮助我们在面对苛刻的后期要求时,能提前在前端捕捉到最理想的光影数据,减少后期修正的压力。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资深人像摄影师使用滤镜的心得体会,那无疑会大大增加其实用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对影像历史和技术演变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购买此类专业教材时,更看重它的历史脉络和技术前瞻性。我希望这套《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不仅停留在介绍现有产品上,还能追溯滤镜技术的发展史。比如,早期的玻璃滤镜是如何被树脂滤镜取代的?这种演变对摄影师的创作习惯带来了哪些不可逆的影响?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教材是否会讨论数字时代下,传统滤镜的“复兴”现象——为什么在Photoshop和Lightroom如此强大的今天,依然有大量的专业人士坚持使用实体滤镜。这种坚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创作哲学?同时,鉴于当前8K视频和高分辨率静态图像的趋势,教材是否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滤镜技术有所预测?比如,针对超广角镜头边缘畸变和色散问题的补偿滤镜,或者在动态曝光控制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新材料?一本优秀的教材不应该只描述“现在是什么”,更应该引导读者思考“未来会怎样”。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们理解滤镜在现代摄影流程中的真正地位——是必需品,还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偏爱胶片摄影和暗房工艺的“老派”玩家,对数码时代的各种内置模拟或App预设的色彩调整总觉得少了一点“味道”。因此,我关注这本书,主要还是想看看它如何从物理光学的角度来解析滤镜的作用机制。我一直觉得,滤镜的魅力在于它是在光线进入镜头之前,就对信息进行了不可逆的、物理层面的筛选和塑造。如果教材能清晰地画出光束经过不同滤镜结构后的折射、散射或吸收图谱,那就太棒了。我希望看到关于多层镀膜技术如何减少鬼影和眩光的内容,这对于逆光拍摄至关重要。更进一步,我期待作者能够剖析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经典滤镜(比如B+W、Hoya、LEE的经典系列)在光学纯净度和色彩倾向上的细微差别。这些“玄学”层面的讨论,往往是普通摄影指南里不会涉及的。如果能有专门章节讨论如何利用老式中画幅相机的镜后滤镜系统来辅助创作,那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胶片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宝典。我猜测,这部教材的价值可能不在于教你怎么“点按快门”,而在于教你怎么“理解光线”,这种对本质的探究,才是我最渴望从中汲取的养分。

评分

我是一个刚从摄影入门阶段跨越到进阶学习的自学者,市面上的教材对我来说常常显得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难懂。我选购这本书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北京电影学院”这个金字招牌去的,这意味着它应该具备一套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堆砌了大量术语,却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的书。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完“什么是减光镜”之后,能紧接着给出清晰的、分步骤的实战指导:比如,在强烈的日光下,如何计算出精确的慢门曝光时间,从而拍出丝绸般的水流效果,并且详细解释曝光补偿的换算过程,而不是只给出一个“大概多加几档”的模糊建议。此外,对于特殊效果滤镜(如星光镜、放射状模糊镜)的运用,我希望能看到更具创意思维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介绍其功能。例如,如何将星光效果融入到城市夜景的叙事中,使其成为强化情感表达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仅仅为了“炫技”的摆设。我需要的是那种能把我从“知道怎么用”提升到“知道为什么这么用,以及如何用出我的风格”的教材。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凑不哦醋博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很喜欢,重新打开了对摄影的认知。

评分

摄影滤光镜摄影滤光镜摄影滤光镜

评分

还没看,抽时间会看。书无破损。

评分

还没细看,先给个好评。

评分

good

评分

good

评分

1995年第一版

评分

提高技能的专业书籍,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