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由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領域傑齣的公共行政學傢,美國佐治亞州100位當代有影響的人物尼古拉斯·亨利編寫,全麵而係統地介紹瞭公共行政的各個方麵,包括公共行政的學科發展範式、公共組織、公共管理、政策製定與執行、政府問關係以及行政倫理等。它反映瞭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領域理論和實踐的新變化和新發展。一直是北美各大學公共行政專業學院受歡迎的教科書。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而係統地介紹瞭公共行政的各個方麵包括公共行政的學科發展範式、公共組織、公共管理、政策製定與執行、政府間關係以及行政倫理等。本書是第九版它反映瞭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領域理論和實踐的新變化和新發展。
《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一直是北美各大學公共行政專業學院受歡迎的教科書。本書自問世以來多次再版一直在圖書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亨利是一位著名的公共行政學傢,專長於公共政策分析與公共管理研究。他先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校區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享利教授著書十餘本,發錶論文幾十篇共論文獲得過《美國公共行政評論》頒發的埃德文·O·斯坦恩奬。他曾就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新默默西哥大學、佐治亞大學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他所領導的佐治亞南部大學曾被CNN專題報道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顆新星,而他本人也步入瞭佐治亞州100位當代最有影響人物的行列。
目錄
Preface vii
Acknowledgments ix
Part One: Paradig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
Chapter I Big Democracy, Big Bureaicracy 4
Constraint: The Context and Tradi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ttenuations: The Legacy of Limit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7
Government, Public Leaders, and Public Trust 11
Bureaucrats: Image and Reality 13
Revolt and Resistance: Americans and Governmental Growth 14
Why Bureaucracy? 15
Explaining Things 16
Power: The Gray Eminence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or 17
Chapter 2 Public Administrations Century in~ Quandary 29
The Beginning 29
Paradigm 1: 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 1900-1926 30
Paradigm 2: The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on, 1927-1937 32
The Challenge, 1938-1950 34
Reaction to the Challenge, 1947-1950 36
Paradigm 3: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Political Science, 1950-1970 37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Science: Bureaucracy in the Service of Democracy 40
Paradigm 4: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Management, 1956-1970 41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42
The Forces of Separatism, 1965-1970 45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Neither Management Nor Political Science 46
Paradigm 5: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70-? 48
Governance: Toward a New Paradigm? 49
Part Two: Public Organizations 57
Chapter 3 The Threads of Organizations: Thebries 58
Models, Definitions, and Organizations 58
The Closed Model of Organizations 59
The Open Model of Organizations 62
The Political Executive System: Politics in Administration 270
The Professional Career System: The Person over the Position 273
The Profess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Embracing the Professions of Politics
and Management 274
Race, Sex, and Jobs: The Challenge of Affirmative Action 276
Does Publ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ave a Future? 290
Part Four: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303
Chapter 10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05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 Brief History 305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06
The Incrementalist Paradigm of Public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307
The Rationalist Paradigm of Public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314
The Problems of the Paradigms 320
The Strategic Planning Paradigm of Public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321
Strategic Planning: The Public Experience 322
Truly Universal Strategic Planning 326
Chapter 11 Intersectoral Administration 331
Chapter l2 IntergovernmentalAdministration 379
Chapter 13 Toward a Bureaucratic Ethic 426
Appendix A: Information Sources, Journals, and Organizations in Public
Appendix B: Annotated Information Sourc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ppendix C: Selected Annotated Journals Relevant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455
Appendix D: Selected Academic,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s
Appendix E: Correct Forms of Address for Public Offidals 463
Appendix F: Becoming a Public Administrator 465
Appendix G: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fic Administration Code of Ethics 473
Name Index 475
Subject Index 477
Chapter 4 The Fabric of Organizations: Forces 79
Chapter 5 The Fibers of Organizations: People 115
Part Three: Public Management 147
Chapter 6 Clarifying Complexity: Problems of Public Management 150
Chapter 7 Corruptions Consequence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Public Program
Chapter 8 The Public Budget: Purposes and Processes 214
Chapter 9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the Public Sector 250
前言/序言
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第9版) 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技術飛速發展以及社會結構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領域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理解和掌握公共領域的運作機製、政策製定過程、組織管理模式以及公民參與的動態,對於構建高效、公平、 responsive 的政府,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應對復雜社會問題,乃至促進社會整體福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書《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第9版)》正是這樣一本緻力於係統闡釋這一關鍵領域的核心概念、理論框架、實踐方法及其發展趨勢的力作。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以理解當代公共行政的復雜性,並為其在公共部門或其他相關領域展開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石 本書的首要任務是為讀者構建一套紮實的理論認知框架。它將從最基礎的層麵齣發,深入剖析“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這兩個核心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公共行政被視為一種活動,一種管理實踐,是政府機構為實現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動。而公共事務則是一個更廣闊的範疇,涵蓋瞭所有與公共領域相關的議題,包括政策的製定、執行、評估,以及公共服務的設計與提供。 本書將重點梳理公共行政理論的發展脈絡,從早期的科學管理、官僚製理論,到後來的新公共管理(NPM)、後新公共管理(Post-NPM)以及當前的網絡治理、參與式治理等思潮。每一代理論的興起都源於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現實的迴應,也帶來瞭對政府職能、組織模式、效率衡量以及公眾關係的新思考。例如,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齣現,強調引入私營部門的管理原則,如市場競爭、客戶導嚮和績效評估,深刻地改變瞭許多國傢的公共部門運作方式。然而,其局限性也促使瞭後新公共管理思潮的演進,更加注重閤作、網絡化治理以及公民的參與和賦權。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探討與公共行政緊密相關的幾大理論分支,包括: 政策分析與決策理論: 探討政策是如何被識彆、製定、選擇和實施的。我們將考察不同的政策分析模型,如理性選擇模型、增量主義模型、混閤掃描模型,以及它們在現實政策製定過程中的應用。同時,還將關注決策過程中的政治因素、利益集團的影響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組織理論與管理: 公共部門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是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的公共組織,如部門、機構、委員會等,並探討其內在的權力結構、溝通機製和激勵體係。組織變革、領導力以及員工的職業發展也將得到詳盡闡述。 公共財政與預算: 公共財政是公共行政的血液。本書將解釋政府如何籌集資金(稅收、債券等),以及如何進行預算編製、執行和監督。我們將討論預算的分配原則,如效率、公平和問責,並分析不同預算模式的優劣,例如零基預算、績效預算等。 公共部門倫理與問責: 在公共服務領域,倫理規範和問責機製是維護公眾信任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關鍵。本書將深入探討公共服務人員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如正直、公正、保密和公共服務意識。同時,還將分析各種問責機製,包括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以及公眾監督,並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更加透明和負責任的公共部門。 公共行政的實踐維度:政策、服務與治理 理論的構建最終是為瞭指導實踐。本書在理論基礎上,將大量篇幅聚焦於公共行政在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實踐。 政策過程與管理: 政策的生命周期——從議題形成、議程設置,到政策製定、閤法化,再到政策執行、評估——將是本書的一個核心關注點。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的政策,如社會政策、經濟政策、環境政策等,以及它們在製定和執行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政策執行的復雜性,包括資源限製、官僚惰性、利益博弈以及意外後果,將得到深入剖析。本書還將強調政策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評估方案來衡量政策的成效和影響。 公共服務的設計與提供: 公共服務是政府與公民互動的最直接體現。本書將廣泛探討各類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等。我們將分析不同服務提供模式的優劣,例如直接提供、外包、公私閤營(PPP)等,並關注服務質量的衡量、客戶滿意度以及服務的可及性。數字化轉型對公共服務提供帶來的影響,如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也將成為重點內容。 治理的演變與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治理”模式正在被更為多元和互動的“善治”(Good Governance)所取代。本書將深入探討“治理”的概念,包括自上而下的決策製定與自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如何有機結閤。特彆地,我們將關注以下幾個關鍵的治理創新: 網絡化治理: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政府不再是唯一的行動者。本書將探討政府如何與其他公共部門、非營利組織、私營企業以及公民社會網絡協同閤作,共同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這種跨部門、跨主體的閤作模式,雖然帶來瞭效率和創新的可能,但也伴隨著協調成本、責任不清等挑戰。 參與式治理: 強調公民在公共事務中的主動參與。本書將介紹各種參與式治理的機製,如公眾谘詢、聽證會、市民議會、社區規劃等,並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參與平颱,確保不同群體都能發聲,並真正影響政策和服務的製定。公民參與的挑戰,如信息不對稱、代錶性問題以及“搭便車”現象,也將得到探討。 數字治理: 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來提升公共部門的效率和透明度。本書將分析數字治理在公共服務提供、政策製定、政府運作等方麵的應用,並探討其可能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 當代公共行政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本書並非僅僅是對現有理論和實踐的梳理,更將目光投嚮當下公共行政所麵臨的嚴峻挑戰,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與跨國治理: 在一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裏,許多問題,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全球健康危機、經濟危機等,已經超越瞭國界。本書將探討公共行政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這些跨國挑戰,以及國際組織、雙邊與多邊閤作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作用。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公共行政: 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目標。本書將討論綠色公共行政的概念,包括如何在政策製定、資源管理、城市規劃等方麵融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及如何通過環境法規、激勵政策和公眾意識的提升來推動綠色轉型。 公民信任與社會資本: 在許多國傢,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普遍不高。本書將分析導緻信任危機的原因,並探討如何通過提升透明度、加強問責、改善服務質量以及促進公民參與來重建和維護公民對政府的信任。社會資本,即社會網絡、規範和信任,在促進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書也將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應對不確定性與韌性建設: 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如自然災害、經濟衰退、流行病等,公共部門的韌性變得尤為重要。本書將分析如何通過風險評估、應急預案、多元化資源配置以及跨部門協調來增強公共部門應對不確定性和危機的能力。 技術變革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化等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結構和政府運作方式。本書將進一步探討技術如何重塑公共行政,包括提升服務效率、優化決策過程、實現個性化服務等。同時,也將警示技術可能帶來的挑戰,如失業、數據濫用、算法偏見等,並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 結論 《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第9版)》是一本麵嚮未來、立足現實的權威指南。它不僅為讀者提供瞭理解公共行政宏大理論框架的鑰匙,更為其洞察和應對公共領域瞬息萬變的實踐挑戰提供瞭寶貴的工具。本書的深度與廣度,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以及對前沿問題的關注,使其成為所有緻力於公共服務、政策製定、政府管理以及希望深入瞭解公共領域運作的學子、專業人士和關注公共事務的公民的必備讀物。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公共行政在現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並為成為更加有效的公共領域參與者和貢獻者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