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航天型號軟件測試》係統介紹瞭航天型號軟件測試。全書共7章,分彆介紹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測試技術、測試階段、測試工作流程、測試文檔及測試管理,同時突齣介紹瞭嵌入式軟件測試的特點及技術,最後介紹瞭一個具體航天型號軟件研製項目的測試工作實例,提齣瞭航天型號軟件測試工作要點。全書在介紹軟件測試的一般內容基礎上,結閤航天型號軟件研製特點介紹瞭相應的概念、技術及工作流程,特彆介紹瞭獨立測試。
《航天型號軟件測試》的主要讀者為航天型號軟件研製技術人員及承擔獨立測試的軟件評測人員,對於航天型號軟件研製及軟件評測管理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基本概論
1.1 什麼是軟件測試
1.1.1 軟件測試的認識的發展
1.1.2 廣義的軟件測試
1.2 軟件測試的意義
1.3 軟件測試原則
1.3.1 Myers的基本原則
1.3.2 軟件測試的獨立性原則
1.3.3 軟件測試完成準則
1.3.4 軟件的測試性
1.4 軟件測試的基本原理和理論基礎
1.5 軟件測試的分類
1.6 軟件錯誤
1.6.1 幾個概念——錯誤、缺陷、故障、失效
1.6.2 研究軟件錯誤的目的
1.6.3 軟件錯誤分類和分級
1.6.4 程序錯誤數量估計
1.7 當前航天型號軟件測試的認識
1.7.1 航天型號軟件測試特點
1.7.2 目前的狀況
1.7.3 航天型號軟件測試的定位
1.7.4 幾個基本認識問題
第2章 軟件測試技術
2.1 靜態測試技術
2.1.1 靜態測試技術特點
2.1.2 代碼審查
2.1.3 代碼走查
2.1.4 靜態分析
2.1.5 靜態分析工具
2.2 動態測試技術
2.2.1 動態測試技術特點
2.2.2 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2.2.3 黑盒測試
2.2.4 白盒測試
2.3 其它測試技術介紹
2.3.1 程序變異
2.3.2 域測試
2.3.3 符號求值
2.3.4 程序插裝
2.3.5 統計測試
2.3.6 程序正確性證明和形式化方法
2.3.7 測試用例設計綜閤策略
2.4 動態測試工具
2.4.1 動態分析工具
2.4.2 程序插裝器(Program Instrumenter)
2.4.3 測試數據生成器(Test Data Generator)
2.4.4 符號計值(Symbolic Evaluator)
2.4.5 變異測試(Mutation Testing)工具
2.4.6 測試輔助支持工具
2.5 通用軟件測試工具介紹
2.5.1 計算機輔助軟件測試器(CAST)
2.5.2 Purify和Pure Coverage
2.5.3 C語言測試工具C-Teste
第3章 嵌人式軟件測試
3.1 嵌入式軟件特
3.2 嵌入式軟件測試特點及基本對策
3.3 全數字仿真技術
3.3.1 全數字仿真技術內容
3.3.2 全數字仿真技術的目的和意義
……
第4章 軟件測試的步驟
第5章 軟件測試流程及軟件測試文檔
第6章 軟件測試管理
第7章 航天型號軟件測試實例及要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産生這種認識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也是值得警惕的),它齣自樸素的直接的思維:希望得到“正確”的軟件,經過一定的檢驗證明這種“正確”。這當中的謬誤是Myers發現的,他觀察到這種想法自我矛盾。一次失敗的測試就能錶明軟件的不正確,而無數次成功的測試也不能證明該軟件的正確性,除非進行所謂“完全”的測試,這對較復雜一點的程序實際上不可能(見後麵章節),所以基於這種認識的目標是不能達到的。同時,由於錶示軟件正確的可能性隨測試的增加而減少,也就是說,測試的次數越多,則發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這種認識是自我矛盾的。
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認識與“程序測試的過程是演示程序完成預期要求的過程”這種習慣想法有關。持有這種想法,在測試工作中會妨礙我們達到測試的真正目標。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人在於一件已經知道是不閤適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時,往往做得不好。另一方麵,心理學研究也揭示,人們容易看到他們期望看到的,而忽視期望之外的。基於這種認識進行測試工作,會使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朝這個方嚮去做,如傾嚮於挑選那些使程序齣錯的可能性較小的情況,忽視結果中的錯誤徵兆,以至把測試退化為演示,而失去其重要的意義。以此為原則進行管理活動,則會製定和工程實際不符的目標。
(3)階段3——測試是發現軟件中的錯誤
Myers提齣瞭這個概念。這是一種正確的認識,雖然不夠全麵,但具有實際的工程價值。我們知道,軟件的正確性是和它所包含的錯誤相關連的,它含有的錯誤越少,正確性越高。如果盡可能多地發現並排除軟件中的錯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軟件正確性。在不能從正麵證明軟件正確的情況下,這是一種實際有效的想法。和階段2的想法相比,基於這種認識,我們是期望測試時軟件發生錯誤,這樣在實踐中會選擇一些易於發現程序所含錯誤的測試數據,並在測試中把注意力放在軟件是否發生瞭錯誤上,這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工作態度。
前言/序言
《軟件工程項目管理實戰:從需求到交付的精益之道》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關於航天型號軟件測試,而是聚焦於軟件工程項目從概念萌芽到成功交付的整個生命周期。它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指南,旨在幫助項目經理、團隊領導以及所有參與軟件開發過程的人員,係統性地理解和掌握現代軟件工程項目的管理精髓。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在復雜多變的軟件開發環境中,實現高效的資源協調、風險控製和質量保障,最終交付齣滿足客戶期望、具有商業價值的軟件産品。 第一部分:項目啓動與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在任何項目的成功之路上,清晰的起點和周密的規劃是不可或缺的。本部分將引導讀者穿越項目啓動的迷霧,構建一個清晰、可執行的項目藍圖。 需求獲取與分析的藝術: 我們將突破傳統需求收集的局限,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用戶訪談、原型演示、場景分析、利益相關者訪談等多種方法,挖掘並準確理解用戶真實需求。重點在於區分“想要”與“需要”,建立清晰的需求優先級,並學習如何將模糊的需求轉化為可度量的、可實現的具體規範。內容將涵蓋需求建模技術,如用例圖、用戶故事,以及如何利用用戶體驗(UX)設計思維來指導需求分析,確保産品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我們將強調,準確的需求定義是項目成功的基石,任何模糊或遺漏都可能導緻後期巨大的返工成本。 項目範圍定義與管理: 清晰界定項目範圍是避免“範圍蔓延”的關鍵。本章將教授讀者如何根據已分析的需求,精確定義項目的邊界,明確哪些功能需要開發,哪些不屬於本次交付範疇。我們將詳細講解範圍說明書的編寫要素,以及如何使用工作分解結構(WBS)將龐大的項目分解為可管理的小任務,為後續的進度安排、資源分配和成本估算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如何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變更控製流程,確保任何範圍變更都經過深思熟慮和嚴格審批。 可行性研究與風險評估: 在正式投入資源之前,進行全麵的可行性研究至關重要。本章將指導讀者從技術、經濟、法律、操作等多個維度評估項目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係統性地學習風險識彆、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策略的製定和風險監控。我們將深入探討常見的軟件項目風險,如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人員風險等,並提供一套結構化的方法論,幫助讀者提前預見潛在問題,並製定相應的規避或應對措施,將潛在的威脅轉化為可控的因素。 項目計劃的製定與優化: 一個詳盡且實際的項目計劃是項目成功的路綫圖。本部分將詳細介紹項目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於:進度計劃(甘特圖、關鍵路徑法CPM、敏捷迭代計劃)、資源計劃(人員、設備、預算)、溝通計劃、質量計劃等。我們將討論如何基於WBS進行任務分解和估算,如何閤理分配資源以最大化效率,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確保信息在團隊內部以及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順暢流動。本書將重點關注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特彆是在敏捷開發模式下的計劃製定與調整。 第二部分:項目執行與監控——駕馭復雜流程 項目計劃製定完畢,接下來便是激動人心的執行階段。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實踐中高效地推進項目,並運用有效的監控手段來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 團隊協作與溝通管理: 軟件開發是團隊的協同作戰。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構建一個高效、有凝聚力的軟件開發團隊。我們將討論團隊角色分配、領導力風格、衝突解決機製、激勵策略以及跨部門溝通的最佳實踐。特彆地,我們將強調在敏捷開發中的僕人式領導和自組織團隊的重要性。有效的溝通是項目成功的潤滑劑,我們將探討如何建立清晰、透明的溝通渠道,定期召開站會、評審會、迴顧會,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 軟件開發過程模型的選擇與應用: 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需求和約束。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各種主流的軟件開發過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鏇模型、敏捷開發模型(Scrum, Kanban, XP)等。我們將分析各種模型的優缺點,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項目特點、團隊能力、客戶需求等因素,選擇最適閤的模型,並將其有效地應用於實際項目。對於敏捷開發,我們將深入剖析其核心原則、實踐方法和工具,例如用戶故事地圖、燃盡圖、速度圖等,幫助讀者掌握敏捷的精髓。 質量保障與測試策略: 軟件質量是生命綫,而測試是保障質量的關鍵手段。本章並非講解具體的航天型號軟件測試技術,而是從項目管理角度,係統闡述軟件質量保障(SQA)和軟件測試(ST)的策略。我們將討論如何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融入質量意識,包括需求評審、設計評審、代碼評審等早期質量活動。在測試方麵,我們將講解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係統測試、用戶驗收測試(UAT)等不同層級的測試目標和方法,以及如何製定全麵的測試計劃,包括測試環境搭建、測試用例設計、缺陷跟蹤與管理。我們將強調測試的自動化和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在提升效率和質量方麵的作用。 風險監控與應對: 項目執行過程中,風險是動態變化的。本章將教授讀者如何持續監控已識彆的風險,並及時發現新的風險。我們將講解風險報告的撰寫與溝通,以及在風險發生時的應急響應計劃的執行。重點在於培養項目經理的預見性和應對能力,能夠靈活調整策略,將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 進度與成本控製: 確保項目在預算內按時完成是項目經理的核心職責。本部分將詳細介紹進度偏差分析(EVM)、掙值管理等技術,幫助讀者實時瞭解項目進展情況,並預測最終的進度和成本。我們將討論如何識彆進度偏差的原因,並采取糾正措施,如重新分配資源、調整任務優先級等。同樣,我們將探討成本控製的策略,包括預算執行監控、成本超支的分析與報告,以及如何優化資源使用以降低成本。 第三部分:項目收尾與度量——總結經驗,持續改進 項目並非在最後一個功能交付時結束,而是在完成一係列收尾工作並從中學習時纔算真正完成。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完成項目的收尾,並為未來的項目積纍寶貴的經驗。 項目驗收與交付: 順利的項目驗收是項目成功的標誌。本章將詳細介紹項目驗收的標準、流程和關鍵活動,包括用戶驗收測試(UAT)的執行、驗收報告的簽署,以及最終的産品交付。我們將討論如何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客戶對交付成果滿意,並建立良好的閤作關係。 項目總結與經驗教訓: 每個項目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本部分將強調進行全麵的項目總結的重要性。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組織項目迴顧會議(Retrospective),收集團隊成員的反饋,識彆項目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我們將講解如何將這些經驗教訓轉化為可操作的改進建議,並應用於未來的項目,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項目績效度量與報告: 量化項目績效是評估項目成功與否以及識彆改進機會的關鍵。本章將介紹常用的項目績效指標(KPIs),如按時完成率、預算符閤率、客戶滿意度、缺陷密度等。我們將討論如何收集和分析這些數據,並撰寫項目績效報告,嚮利益相關者清晰地展示項目的成果和狀態。 知識管理與傳承: 將項目過程中積纍的知識和文檔進行有效管理和傳承,對於組織整體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建立項目知識庫,將項目文檔、設計方案、代碼、測試報告、經驗教訓等進行歸檔和共享,以便未來的項目能夠從中受益,避免重復勞動和錯誤。 本書特色: 注重實戰: 本書並非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實踐技巧和可操作的工具方法。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快速掌握軟件項目管理的核心技能。 強調敏捷與精益: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軟件開發環境中,敏捷和精益思想是成功的關鍵。本書將重點介紹敏捷開發模型和精益項目管理的理念,幫助讀者構建適應性強、響應迅速的項目管理體係。 全麵覆蓋: 從項目啓動到交付收尾,本書幾乎涵蓋瞭軟件項目管理的全過程,為讀者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學習框架。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力求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麵嚮讀者廣泛: 無論是初級項目經理、資深開發人員,還是産品負責人、技術主管,都能從本書中獲得有價值的指導。 《軟件工程項目管理實戰:從需求到交付的精益之道》將成為您在軟件開發項目管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更自信、更高效地駕馭軟件項目的挑戰,成功地將創意轉化為高質量的軟件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