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志略 海外纪事

安南志略 海外纪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越] 黎崱 著,武尚清 校
图书标签:
  • 历史
  • 安南
  • 越南
  • 海外游记
  • 志略
  • 纪事
  • 风土志
  • 文化
  • 旅行
  • 古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203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774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安南志略:海外纪事》六卷,清康熙中广州长寿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顺化政權阮福週之请,渡海赴越,在顺化、会宣一带居留一年半,于次年秋归国。大汕将他卦越经过及在越南的见闻,加上他在越南所写的诗文,撰成《海外纪事》一书。此书对了解十七世纪末越南中部顺化阮氏政权的历史和中越关系、海上交通等,颇有用处,因此将它整理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外交通史籍丛刊”的一种。《安南志略》是越南人黎崱于十四世纪在中国撰写的一部越南史志,原书共20卷,现存19卷,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越南的历史、地理、特产、风俗、制度,尤其是越南同中国的关系。它是自远古至元朝这一阶段最早的一部颇具规模的越南通史,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中越两国在种族、文化上的共同渊源,在经济、政治上的紧密联系。为当代人研究越南史,中越关系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本书为点校本,更便于读者阅读。
  《海外纪事》六卷,清康熙中广州长寿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顺化政權阮福週之请,渡海赴越,在顺化、会宣一带居留一年半,于次年秋归国。
  大汕将他卦越经过及在越南的见闻,加上他在越南所写的诗文,撰成《海外纪事》一书。此书对了解十七世纪末越南中部顺化阮氏政权的历史和中越关系、海上交通等,颇有用处,因此将
  它整理出版。

目录

前言
岸吟香巍明
岸吟香凡例
黄丕烈题谶
安南志略卷首
安南志略序(十一篇)
自序
总序

安南志略卷第一
郡邑
唐安南都护元隶州郡

风俗

边境服役
古跻
测景

安南志略卷第二
大元韶制
前朝害命

安南志略卷第三
大元奉使
前朝奉使

安南志略卷第四
征封逗饷
前朝征封

安南志略卷第五
大元名臣往後害同
前朝害疏

安南志略卷第六
表章
前代害表

安南志略卷第七
漠交州九真日南刺史太守(附三圆时刺守)
安南志略卷第八
六朝交州刺史都督交趾九真日南太守

安南志略卷第九
唐安南都督都诗经略使交爱罐三郡刺史

安南志略卷第十
雁代羁臣

安南志略卷第十一
趟氏世家
丁氏世家
五代时酒寤
黎氏世家

安南志略卷第十二
李氏世家

安南志略卷第十三
隙氏世家
内附侯王

安南志略卷第十四
学校
章服
官制
刑政
兵制
历代遣使

安南志略卷第十五
人物
物彦

安南志略卷第十六
亲记
历朝名贤亲题

安南志略卷第十七
至元以来名贸奉使安南莳
玉堂诸公赠送天使诗序

安南志略卷第十八
安南名人诗
安南志略卷第十九
固志歌
叙事

安南志略跋语
钱大昕读乞题黻
黄丕烈跋语两则
附:黄丕烈选绿杜謇言旅居安南诗一首

附绿:
(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害史部载靓类安南
志略提要
(二)上海古籍书店复印本安南志略害末附
黄丕烈跋语两则
(三)岸吟香害後

精彩书摘

  岸吟香说明
  综一国之古今政治人物山川风俗而记载之,其惟志乎!盖志犹史也,所以备掌故而资经济者。元季越南爱洲人黎崱景高尝辑《安南志略》二十卷,纪事详核,足称信史;惜板久失传,而书亦绝罕。余得钱竹汀少詹曾手校之五砚搂旧藏本一帙。因念方今法、越有事,必有留心经济之士,欲得而先睹为快者。爰亟付聚珍印行,以公海内云尔。
  明治十七年二月题于乐善堂中
  东京 岸吟香并书
  本师《海外纪事》序
  大越弹丸,负山环海,斩蓬蒿、驱犀象而奠居者,累十三世矣。寡人不敏,弱龄缵绪,常惧陨越,以遗前人羞。兢兢业业,日与二三臣工,商所以子惠元元之道。有年而政不加修,辟土疆而兵兴无时,肃官箴而篮簋弗饬,务休养而鲜饱,犹闻翳惟余辜也。间考往籍,知为治之要,在于得人。秦得百里妥于虞;晋得由余于戎,丕豹、公孙枝于楚,二国遂霸。由是言之,任贤致治,自昔为然。

前言/序言

  
《山海秘闻录》 卷一:云梦泽畔的古老传说 自古以来,长江之畔的云梦泽便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渔民和樵夫,口口相传着关于泽中异兽与水下古国的传说。本书伊始,便将读者带入这片烟波浩渺的水域,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记忆。 第一章:渔火阑珊处的低语 夜幕降临,渔火点点,映照着水面起伏的波纹。《山海秘闻录》的开篇,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最底层的民间口述。我们记录了当地老人讲述的,关于“鼍龙”的传说——一种体型巨大、能呼风唤雨的生物,据说守护着泽底一座沉没的城池。这些故事,往往在篝火旁,伴随着辛辣的米酒和古老的歌谣流传。它们是当地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是他们生活哲学的缩影。 第二章:荷塘深处的石碑 在一次偶然的枯水期,一支考察队在泽心的一处浅滩发现了被淤泥半掩的巨大石碑。碑文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描绘着奇异的图腾和描摹某种“天外来客”的文字。本书详细考证了石碑上的符号,结合了上古甲骨文的残存线索,推测出这可能与黄河流域文明形成之前,长江流域存在着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可能性。我们对比了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试图从中找到相互印证的文化符号。 第三章:雾锁芦苇荡的怪声 云梦泽的雾,是出了名的浓重且持久。书中有专门一节描述了雾中听到的怪声。有人说是巨兽的低吼,有人说是某种机关发出的嗡鸣。本书通过声谱分析和当地目击者的描述交叉比对,提出了一种“地热活动引发的共振”理论,但同时也留下了悬念——这种声音是否真的与传说中的水下城池有关?我们采访了几位声学专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解构这些“灵异事件”。 --- 卷二:巴蜀秘境与巫山神女 巴蜀之地,自古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巫术文化闻名。本卷将目光投向四川盆地的腹地,探寻那些被高山阻隔的隐秘角落。 第四章:夜郎古国的边陲遗迹 虽然夜郎国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西南夷,但其影响力辐射到了巴蜀东部的边缘地带。我们沿着古代盐道和茶马古道,考察了几个被地图遗漏的小村落。在其中一个名为“罈子坝”的地方,发现了一批独特的陶棺葬群。这些陶棺造型奇特,内部随葬品多为玉石和象牙制品,显示出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审美体系。本书重点分析了陶棺上雕刻的“人首蛇身”图腾,并将其与楚文化的蛇崇拜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五章:巫山十二峰的地理之谜 巫山,不仅是神话的源头,更是地质构造的奇观。本书以地理学的视角切入,详细描绘了巫山十二峰的形成过程,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一峰——“望归峰”的独特磁场现象。当地流传着“神女在此留下一枚玉璧”的传说,而现代仪器测量显示,该区域的磁场强度异常。我们探讨了这是否与古代巫师利用天然磁场进行祭祀活动有关。 第六章:巴蜀鬼道的残余术法 “鬼道”,是巴蜀文化中最令人敬畏的部分。它融合了萨满教、民间信仰和一些失传的炼丹术。我们深入探访了至今仍坚持传统仪式的几个家族,记录了他们用于驱邪、祈福的复杂流程。书中收录了数种罕见的草药配方,并对比了其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然而,对于其中涉及“引魂”的秘术,我们持谨慎记录的态度,仅呈现其仪式形态,不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效力验证。 --- 卷三:岭南蛮荒与百越风物 岭南之地,气候湿热,多瘴气,自古以来便被中原视为“蛮荒之境”。这里的百越民族,拥有自己独立且色彩斑斓的文化体系。 第七章:北回归线上的鼓声 当我们进入广西和贵州交界地带时,发现了一种与汉族习俗迥异的干栏式建筑。当地壮族和侗族的祭祀活动,以宏大的鼓楼和复杂的歌圩文化为核心。本书记录了一次名为“跳坡”的盛大节日,重点分析了其舞蹈动作中蕴含的农耕和狩猎的模拟元素。我们特别留意了祭祀中使用的“铜鼓”,这些铜鼓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其上的花纹图案包含了对日月星辰的观测记录。 第八章:南海潮汐中的珍珠猎人 在广东的沿海地区,依然存在着以潜水采集珍珠为生的疍民。这些疍民常年漂泊海上,与外界交流甚少,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们采集深海珍珠的艰辛过程,以及他们对海洋气候的精准预判能力。他们相信海中栖息着“海龙王”,并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祭海”礼仪,以求得平安和丰收。 第九章:古越陶器的神秘釉色 在福建闽江流域,出土了大量战国至汉代的越窑青瓷残片。这些青瓷的釉色,尤其是那种温润如玉的“秘色”,至今难以完全复制。本书邀请了当代陶瓷修复专家,对残片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古代炼丹术中可能使用的某些金属氧化物,是如何被意外应用于制瓷工艺中,从而产生了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卷末语:未竟的旅途 《山海秘闻录》并非一部终结之作,它更像是一部行走的笔记,记录了作者对中原腹地之外,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角落的探访与思考。从云梦泽的迷雾,到巴蜀的幽谷,再到岭南的海岸,每一个地方都隐藏着未被完全解读的密码。本书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代的传说与现代的考古发现,让那些沉睡于历史深处的“秘闻”,得以重见天日。这片古老的土地,其广袤与深邃,远非一部书卷所能尽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刚看完了一本名为《现代艺术的叛逆者》的书,说实话,它的观点非常激进,完全颠覆了我对“美”的传统认知。这本书的主体内容围绕着二十世纪初到中期的几位关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展开,比如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们,他们如何故意打破既有的审美规范,将潜意识和日常的荒谬感直接搬上画布。作者的文字风格是那种充满批判精神和现代思辨色彩的,读起来就像是直接参与了一场关于艺术本质的激烈辩论。书中对色彩理论和构图的分析非常深入,但它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艺术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批判的工具。我尤其喜欢它对“非连续性叙事”的探讨,这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无声反抗。这本书有点挑读者,如果你期待看到对古典油画的赞美,那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你渴望挑战自己的审美边界,理解艺术如何从“模仿自然”转向“表达内心”,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兴奋剂,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有点“心潮澎湃”。

评分

最近读完了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叫《环球史鉴》。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宏大,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之旅。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人类文明从远古萌芽到现代科技飞跃的漫长历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不同文化交汇点的分析,比如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与思想碰撞,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文字的运用非常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魅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尤其是在探讨“技术革命如何重塑社会结构”那一章,作者提出了几个非常新颖的观点,让我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对于任何对人类社会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独特和全面,让人读罢掩卷深思,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最近翻阅《古代文明的密码》,感受到了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刁钻,它没有像传统史书那样按照时间线推进,而是聚焦于几个关键的古代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河谷、玛雅)在文字、历法和建筑上的共同挑战与差异化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考古学家般的严谨,每一个论断后面都有详实的文物证据作为支撑,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充满了令人信服的力量。阅读体验上,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专注度,因为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符号学和早期数学概念的解读,但一旦你进入状态,那种破解谜题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书中对巴比伦泥板的释读部分尤其精彩,它展现了人类早期如何试图量化和理解宇宙秩序的艰辛历程。总的来说,对于那些痴迷于探寻人类早期智慧结晶的“硬核”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既专业又引人入胜的解读框架,绝对值得反复研读和思考。

评分

手上这本《世界地理奇观》简直是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翻开的第一页我就被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插图吸引住了,每一张照片都像是直接从国家地理杂志上裁剪下来的一样精美绝伦,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可见。这本书的重点显然放在了那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上,从亚马逊雨林的深处到南极冰盖的边缘,作者似乎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探险。更棒的是,它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景观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地理奇观背后的地质成因和生态系统。比如,在描述马里亚纳海沟时,文字中透露出的敬畏感是真实的,它让你意识到地球的辽阔和人类的渺小。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活泼,像是邻家那位热爱旅行、知识渊博的朋友在给你分享他的游记,充满了热情和探索欲。如果你正计划一次环球旅行,或者只是想足不出户领略地球之美,这本书绝对是最好的向导。它完美地平衡了艺术美感和科学深度,是家里书架上最值得炫耀的一本“镇宅之宝”。

评分

最近得空研究了一下《全球贸易网络变迁史》,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个长期关注经济动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它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术语,而是通过追踪几百年来关键商品(比如香料、棉花、石油)的流向,清晰地勾勒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权力转移轨迹。叙述方式非常侧重于“故事性”,比如通过描述一次关键的航海路线开辟,或者一次重要的关税谈判,来串联起宏观的经济趋势。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不同国家利益冲突时,保持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精准地指出各方博弈的本质。书中的图表制作也非常出色,数据可视化做得直观易懂,能让人一眼看出不同历史阶段的贸易重心变化。读完后,我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一些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层逻辑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一套解读当代世界经济新闻的“底层代码”。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佳作,推荐给所有关注世界经济脉络的商业人士。

评分

京东活动所购,价格优惠,屯着慢慢读.

评分

评分

安南志略卷第三

评分

很好

评分

自序

评分

挺好的越南历史书,作者本身就很有意思。

评分

岸吟香巍明

评分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已经收集9本了。。。继续收藏,下一步《唐大和上东征日本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评分

至元以来名贸奉使安南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