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一国之古今政治人物山川风俗而记载之,其惟志乎!盖志犹史也,所以备掌故而资经济者。元季越南爱洲人黎崱景高尝辑《安南志略》二十卷,纪事详核,足称信史;惜板久失传,而书亦绝罕。余得钱竹汀少詹曾手校之五砚搂旧藏本一帙。因念方今法、越有事,必有留心经济之士,欲得而先睹为快者。爰亟付聚珍印行,以公海内云尔。
评分山
评分《安南志略》的作者黎崱,原是越南陈朝人,曾任义安镇守陈键的幕僚。公元1285年,中国元朝军队攻入义安,陈键与黎崱一同投降,于是黎崱便归化元朝,曾获授以官职。黎崱在晚年时,“聊乘暇日,缀葺已,同采摭历代国史、交趾图经,杂及方今混一典故”,写成《安南志略》。至于编撰《安南志略》的原因,据《安南志略·自序》所述,有以下数点。
评分好。。。。。。。。。。
评分《海外纪事》六卷,清康熙中广州长寿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顺化政權阮福週之请,渡海赴越,在顺化、会宣一带居留一年半,于次年秋归国。
评分《安南志略:海外纪事》六卷,清康熙中广州长寿寺住持僧大汕撰。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春,大汕直越南顺化政權阮福週之请,渡海赴越,在顺化、会宣一带居留一年半,于次年秋归国。大汕将他卦越经过及在越南的见闻,加上他在越南所写的诗文,撰成《海外纪事》一书。此书对了解十七世纪末越南中部顺化阮氏政权的历史和中越关系、海上交通等,颇有用处,因此将它整理出版。
评分(三)法显带回并译出的《大般泥洹经》六卷,在中国最先传递了标志大乘佛教发展新阶段思想的“佛性”论,鼓吹一切众生皆有与佛一样的本性(佛性),人人可以成佛。然而此经尚未提出“-阐提”(善性灭绝的恶人)也有佛性的主张。在法显以前到达建康的鸠摩罗什的弟子竺道生(355-434年),在法显译出《大般泥洹经》后,立即深入钻研,“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高僧传》卷七《道生传》)当时北凉昙无谶所译四十卷本《大涅槃经》尚未传到江南,道生是从简单的逻辑推理提出这一结论的。既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一阐提”是众生,当然也有佛性,也能成佛。因为道生是“孤明先发”,没有佛经的根据,受到当时守旧的僧人的攻击,一时被开除僧团,直到《大涅槊经》传到江南,他才得以恢复名誉。道生是南北朝时期涅槃学派的创始人,对推动中国佛教义理的发展,文化思想史上心性学说的传播,影响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