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共6册) | 开本: | 4 |
| 作者: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数: | |
| 定价: | 225.6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 ISBN号: | 9787539046297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 出版社: | 江西科技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目录: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
序:生命的节奏(徐文兵)
春姑娘一把脱了我的秋裤(梁冬)
原文
***章 这样做就能过上好日子
1.祝您称心如意
2.调神就能撞到好运
3.什么叫“大论”
4.紧跟节气,人才不会过气
5.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
6.节气一变,身体也会变
第二章 春天你会“发”吗
1.吹面不寒杨柳风:“春三月”
2.身体在新生,旧病要发芽:“此谓发陈”
3.春天是人解放自己的好时机:“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4.立春一到,早睡早起:“夜卧早起”
5.春天要好好接地气:“广步于庭”
6.春天头发应解开,穿衣服要宽松:“被发缓形”
7.春天,多立志,多做事:“以使志生”
8.不杀生,多播种:“生而勿杀”
9.做人要做“及时雨”:“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10.春天不好好生,夏天不可能好好长:“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11.春天是发情的季节
第三章 夏季你会“长”吗
1.万物都要在这会儿孕育“孩子”:“夏三月,此谓蕃秀”
2.为什么我叫“天地的孩子”:“天地气交”
3.看相拥而舞的花儿与果儿:“万物华实”
4.夏天睡觉要晚睡早起:“夜卧早起”
5.夏天人不要讨厌太阳:“无厌于日”
6.夏天人***容易受寒
7.夏天***不是憋怒的季节:“使志无怒”
8.开花后一定要“怀孕”:“使华英成秀”
9.夏天,请不要冰镇自己:“使气得泄”
10.夏天是示爱的***好季节:“若所爱在外”
11.千万别逆天:“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12.夏天不好好长,秋天没收的,冬天得重病:“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3.天气越热,越要吃热性的东西
第四章 秋季你会“收”吗
1.要活就活得从容不迫:“秋三月,此谓容平”
2.秋天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3.秋天睡觉要早起早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4.该收心的时候不收,就会活在恐惧中:“使志安宁”
5.秋天一到,要把自己的能量往回收:“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6.秋天是增加皮下脂肪含量的季节
7.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8.“秋天不学会收,冬天精气神就会漏:冬为飱(飧)泄,奉藏者少”
9.到秋天,人要学会放弃,别乱较劲
第五章 冬季你会“藏”吗
1.在冬天,身体和愿望都不要轻易暴露在外:“冬三月,此谓闭藏”
2.天寒地冻,别轻易骚扰体内阳气:“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3.冬天睡觉要早睡晚起:“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4.把回忆和计划都藏起来猫冬:“使志若伏若匿”
5.冬天应该多一点自爱:“若有私意”
6.冬天是应该享受一年辛苦所得的时候:“若己有得”
7.如果你不是“松柏”,就请把自己裹严实一些:“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8.冬天再不养精蓄锐就完了:“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9.冬天没“藏”的,来年春天拿什么“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第六章 身体跟天气斗,下场很惨
1.顺应天气,你就能活得很舒服:“天气清净”
2.天地和谐,人才平安:“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3.天气一“变态”,人也“变态““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4.天气反常,我们的身体容易被堵:“阳气者闭塞”
5.人的身体***不能受蒙蔽:“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6.心肾不“交通”,生命有危险:“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7.恶气千万别憋在体内:“恶气不发”
8.该冷不冷,该热不热,人会出问题:“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不荣”
9.没有谁受得了“贼风”“暴雨”的频频光临:“贼风数至,暴雨数起”
10.环境再恶劣,人也有生存之道:“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11.天气反常,人不能反常
第七章 生病是人生觉悟的过程
1.得意要忘形
2.春天不生,肝胆受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3.人活一辈子,长短和质量真的取决于春天
4.睡觉***养肝
5.严于律己的人往往会生大病
6.夏天不长,人会抑郁:“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7.爱走神是什么毛病:“心气內洞”
8.“心气內洞”时你会补吗
9.秋天不收,肺会受伤:“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10.冬天不藏,直接伤肾:“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11.很多人的肾虚其实是心虚
第八章 “顺应四时”就得福
1.不要做“有智无慧”的人
2.五运六气是什么东西
3.炖猪肉为什么要加八角
4.不要人为地把生活变得没有四季之分:“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5.人活着一定要顺其本性.:“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6.人类是一部退化史,不是进化史:“以从其根”
7.活得不累的智慧:“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8.跟天地作对,哪有好下场:“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9.活得太细要出毛病:“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10.你有“疾”还是有“病”
11.养生说到底就是保本
第九章 ***好的活法是“顺应天性”
1.按自己的“天性”去活:“道者,圣人行之”
2.如何激活自己的“本能”
3.不知道往哪儿走叫愚人:“愚者佩之”
4.分不清阴阳的人叫王八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5.伤什么别伤神:“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6.别让价值观生病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2.真正的算命算的是天赋对人的影响
3.身体越不使用,退化得越快
4.如果身体某个部位低于常温,就表明此处“气脉不通”
“气脉常通”
5.艾灸,像母爱
6.把肾气用在刀刃上
“肾气有余”
7.为什么“道者”年过百岁还能有子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
矣。帝日: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8.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9.对待身体这副“臭皮囊”,应该连一根毫毛都不要损害
“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
10.不到万不得已,阑尾、扁桃体都不要切
“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11.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体里有邪气聚集
第十一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1.做人要做“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
2.什么是“命”,什么是“运”
3.把阴阳“玩弄”于股掌之间
“把握阴阳”
4.如何才能精力十足
“呼吸精气”
5.抽烟就是“置之死地而后快”
6.想戒烟就揉阳溪穴
7.做“金鸡独立”就能“守神”
“独立守神”
8.想要***胸部,就不要穿高跟鞋
9.“挺胸抬头”的方式是在摧残孩子
10.绷得越久,亏得越多
“肌肉若一”
11.我命由我不由天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12.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和于阴阳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于阴阳”
14.“精”是先天的能量
“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15.不用奇技淫巧,照样“上天入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夕卜,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第十二章 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1.找对自己的好风水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2.清高不了,就干脆低级趣味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3.不良情绪会消耗掉你很多精气
“无恚嗔之心”
4.修行要在红尘中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5.想不开的人叫“愚”,想不通的人叫“患”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第十三章 黄帝内经是一只金饭碗
1.性生活带来的欢悦叫“愉”
“以恬愉为务”
2.缺什么不能缺“自得”
“以自得为功”
3.他者即地狱,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4.精神千万不能“泄”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5.聚“神”就能做出很多牛逼的事情来
6.“像”是客观存在, “象”是主观感觉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7.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
“辨列星辰”
8.要想活得精彩,行为和思想必须顺应节气的变化
“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9.黄帝内经讲的是通神的智慧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上下)》
序一:借助天时,让人生省力
序二:中国人的活法
《黄帝内经·素问》匮真言论篇第四
***章 千金难买是“金匮(gui)”
1.“金匮”是古代皇室储存***珍贵经书的地方
2.不传之秘:《金匮要略》
3.读书只能读“真言”
第二章 体内有“内鬼”,才能招来“外贼”
1.“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千万不能小看风对人身心的影响
大自然有八种风
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给人的能量都不一样
为什么盛世王朝全都是从东北或西北方打下来的
外面气候有变,人体内也会“同气相求”
如果天气的变化让你的心情都变了,说明你病得不轻
每种风的名字都大有深意
2.“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风有时候比细菌病毒***细微
第三章 风是怎么触动你的五臟的,你会得什么病
1.“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春季刮东风,人容易肝火过旺
为什么春天患肝炎、红眼病、脑出血的人很多
脖子僵的人性格犯轴,反之亦然
颈椎不好,要先从脾胃、肝上找原因
没事老点头、常常仰望星空,颈椎就不会出毛病
春天,头发晕、手发麻,都是气血过不去
人体防线的结合部是***弱的
春天可以穿得少一点儿,但一定要围个围脖
《黄帝外经》说什么
肝气舒畅,人就不那么自私了
2.“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夏季刮南风,人容易得心病
南风容易让人心烦气燥,胸胁不舒服
小孩子睡觉为什么两手举起来像投降那样
夏天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就揉一揉极泉、膻中穴
3.“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秋季刮西风,人的肺容易受伤
西风是怎样伤肺的
眉毛浓的人精力充沛,执行力比较强
鼻毛能剪不能拔
胡子跟人的生殖功能有关
耳毛和肾有关系
腋毛是心血化生的
连鬓胡子、胸毛长的男人,生殖能力很厉害
“大拇哥”有毛,跟肝有关系;阴毛跟人的肾精有关系
乳头与胃经、心胞经有关,还代表喜乐
老天给每一种物种都配备了两套系统
受了风,人就容易起鬼风疙瘩
人为什么会痒
调治香港脚、脚气,千万不能用外洗药
当你被人扎针的时候,不要深呼吸
如果平时不注意休息,***会就会**休息
喘息均匀的人,活得时间***长
做人就要做有“出息”的人
心不在焉,做什么都没用
穴位跟星象、地理等都有关系
睛明穴是治急性腰扭伤的妙药
一个眼袋割下去,千万个眼袋长出来
4.“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冬季刮北风,容易伤肾
寿命长的人都懂得“收”和“藏”
寒冷是把双刃剑
自然界有二十四节气,人身上有二十四节脊椎
腰椎间盘突出,多跟受凉、房事不当等伤肾的行为有关
寒冷的北风和滥用激素会造成股骨头坏死
不要在腰肌空虚的时候用蛮力
撮谷道——真正补肾的好方法
保养肾,一定要在腰、背、股上下功夫
一直追求低级趣味,到老也不可能满足
肚脐是神阙,别去乱挖
真正的补肾方法:别穿高跟鞋,脚后跟着地,撒尿的时候咬咬牙
5.“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风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
没有风的推动,人就会吸收很多不应该吸收的东西
让孩子不积食的好办法——捏脊
不想吃饭就调上、中、下脘;脾病就调章门
症瘕积聚是怎么回事
肚子里面出现硬块,跟你的情绪有关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邪恶的念头
第四章 春夏秋冬风吹多了,人容易得什么病,该怎么养生
1.“故春气者,病在头”
春天人为什么容易偏头疼
偏头疼发作前人有几种奇怪表现
按摩太冲、足临泣穴,可以缓解偏头疼
前额疼,要调胃;后脑勺疼,调膀胱和肾
2.“夏气者,病在藏”
夏天生病,多在心臟
人之所以会中暑,是因为身体内又热又湿
3.“秋气者,病在肩背”
秋天生病,多在肩背
秉风穴调治办公室颈肩综合症特别好
人造风、机器风、自然风为什么不一样
把内心调好,外面再热,也不会受影响
4.“冬气者,病在四支”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长冻疮
顾“本”就顾不了“末”
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觉
5.得风湿病的人是被风邪扭曲了
病气是会传染的
为什么知识分子的末梢循环就不好
6.“经有五风”
五臟产生的不正常波动或振动
“中风”“痛风”跟“风”有啥关系
痛风应该怎样调治呢
“疼”在外表,“痛”在里面
吃海鲜的时候别喝冰镇啤酒
7.“故春善病者鼽衄”
春天风吹多了,人容易鼻塞、流清涕、流鼻血
鼻子不通气,就闻一闻葱白水
世界上每一种东西都有用,五毒也不例外
虎对风的驾驭能力***好
流大汗、吐唾沫、流鼻涕、蒸桑拿都会伤肾
春天流鼻血怎么办?饮白毛根茶
切忌让鼻子出血的人仰脖子
人体上的“热必退”灵药
8.“仲夏善病胸胁”
夏天风吹多了,胸胁***先不舒服
义愤填膺的“膺”在乳头上方
要想生病,就去生气、伤心、动情吧
为什么脂肪瘤叫“痰核”
9.“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长夏多生里寒洞泄病
吃生菜的结果是吃什么拉什么
寒上加寒的东西要少吃
很多人都自以为吃得有营养
初到外地,不要随便吃当地特产
真正养人的是家常饭
穷人乍富才喜欢乱吃——海参的正确吃法
牡蛎肉能鼓舞人的情欲
人体越虚,性欲越强:不要当“失精家”
当你学会运用精气神,可以得到***高的快感
拉肚子千万不要吃错药
藿香正气水有什么功德
“我们要相信那些接近自然的人为的东西”
不懂吃的话相当于慢性自杀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为什么“医不自治”
10.“秋善病风疟”
秋风吹多了,容易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冷
11.“冬善病痹厥”
冬天寒风吹多后,人的常见病是痹和厥
人体对风有三道防线
冬天人***热的阳气都收到肠胃了
“麻痹是什么意思”
酒是热的还是凉的
12.“故冬不按跷(qi`o),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
冬天应该少“动手动脚”
冬天和晚上都要少做按摩
“肉肉相亲”是比较高明的治疗手段
冬天只要做好保暖就行了
13.“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
仲夏不伤到臟器,长夏就不会拉肚子,秋天就不被邪风感染,冬天不会四肢麻木、厥冷
14.“飧泄而汗出也”
冬天让身体出汗是愚蠢的行为
为什么描述头颅上面部位的字都带“页”
冬天早上做按摩***好
第五章 养精才是养命
1.“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是生命的根本
五谷是补充精的***好东西
爱吃肉的人安祥不下来
人体所有的体液都是“精”
2.“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把精养足,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女人排卵的时候正是妩媚万分
火上头了叫烦
如果冬天精没藏好,开春很容易得温病
富贵之人为什么爱得温病
3.“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夏天汗出少了,秋天身体就要“中毒”
夏季的恩物:六一散、藿香正气水、十滴水
夏天应该多出点汗,谈点恋爱
老看勾心斗角的负面东西,人的命运会受影响
夏天不爱出汗的可怕后果
4.“此平人脉法也”
号脉可以提前探查病气
现在人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越来越多
中医***不可能批量生产
夏天睡觉时,***要防的是空调或风扇
痰病是人攒出来的
第六章 不顺天,人就命运多舛
1.“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昼夜的变化也像四季一样,有阴有阳
2.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日当正午的时候阳气是***旺的,平旦指凌晨太阳将出还没出的那个时间段
日中就是午时
为什么古代人处决囚犯都是在午时三刻
为什么说“推出午门问斩”
中午结婚还是晚上结婚好
春天属于阳中之阳,夏天是阳中之阴
3.“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中午至黄昏,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阴
4.“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从日落到半夜,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阴
“三***灯火五***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晚上6点到半夜12点,是阴中之阴
每一个时辰都与一种动物有关
很多人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机器了
5.“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从半夜到清晨,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阳
我们趋炎,古人附势:对阴阳的看法
6.“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人的身体,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什么叫和谐
快到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往极点走的时候一定要“谐”
什么叫辅佐
阴阳学就是关系
如果没有交换,关系就不成立
五行是一种***抽象的,但是无所不包容的东西
***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人
人不是零件组成的
男人身体有个地方应该凉,女人身体有个地方应该热
学会了阴阳,人可能就会活得***轻松一点儿
7.“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人的背为阳,腹为阴
人的抱负是从哪里来的
“负阴抱阳”是什么意思
8.“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
臟属阴,腑属阳
内臟也分阴阳
9.“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五臟是阴,六腑是阳
什么叫三焦
什么叫内分泌,什么叫外分泌
有糖尿病,是三焦出问题了
太极拳的本意是恢复我们的本能
臟腑也要各安天命,各守本分
该藏精的地方,不要让它漏;该传化物,要让它漏
心胞经比较弱的人对生死之事特别敏感
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
经典岂能鸟瞰
10.“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认识自然阴阳和人体阴阳以后你要干什么
11.“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
冬天得病易伤肾,夏天得病易伤心
12.“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春天得病易伤肝,秋天得病易伤肺
什么叫“针砭时弊”
13.“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有些病要用针石调理,有些病要用艾灸
阳气不足、神不守舍的人去西藏后回来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代人都在“拼命挤上了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
世上没有一招能够包治百病
拿市场经济去发展医疗产业和教育产业,***后会把人害了
大椎穴,去热毒的功德无量
14.“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背部为阳,阳中之阳是心,阳中之阴是肺
15.“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腹部为阴,阴中之阴是肾,阴中之阳是肝,阴中之至阴是脾
16.“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人体的阴阳、表里、内外、雌雄都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
如果人知道什么叫匪夷所思,就会变得谦卑一点儿
我们为什么现在天黑了不睡、天亮了不想起……
17.“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生命如何才能叫天天灵,叫地地应
现在人***可怕的就是“不应”和“逆”
现在人活得是越来越浅薄、越来越直白了
人再牛,也牛不过自然
第七章 人的肝是与东方、青色和谐共振的
1.“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人的内臟,跟四季的变化有哪些对应关系
2.“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东方青色,和肝相对应
3.“开窍于目”
东方的气能影响人的肝胆功能,让人的眼睛明亮
4.“藏精于肝”
肝藏精还是藏污,都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
5.“其病发惊骇”
对肝触动太大,人就容易受惊吓
6.“其味酸”
人病发惊骇,吃点酸的东西,能帮他收一下气
7.“其类草木。其畜鸡”
肝在植物中属木,吃鸡肉可以补肝血
肝火旺、好动,有抽搐病的人,要少吃鸡肉
8.“其麦”
让你的肝气充盈,***应该吃麦子
9.“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人的肝病和木星的变化是有直接联系的
10.“是以春气在头也”
春气生发的时候,有的人会出现偏头疼
11.“其音角”
多听mi音,有利于肝胆之气生发
12.“其数八”
肝气弱的人要多用数字“三和八”
13.“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一个人的肝有没有问题,看筋就知道了
真正补益人肝胆的肉是有点膻味的
第八章 人的心是与南方、红色和谐共振的
1.“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南方、赤色会鼓舞人的心气
不要轻易去长途旅行
每一种红里面的信息能量都不一样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红色
2.“开窍于耳”
耳朵听到的东西都可能通心
为什么开国皇帝就走运,末代皇帝就背运呢
3.“藏精于心”
有一种病叫“心气内洞”
4.“故病在五藏”
心病是挺重的病
5.“其味苦”
为什么良药都是苦的
平常吃苦吃得少,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来一场病
苦味能够把人的那种邪恶的心火去掉,还能坚肾
6.“其类火”
火其实是一个煽动人心、煽情的东西
7.“其畜羊”
羊肉是补益我们的心气、心血的
8.“其黍”
吃素且抑郁的人,多吃黄米去
9.“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火星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的心臟
10.“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心脑血管病——涉及到血管的病都跟心有关
帮助身体自愈,这是******别的调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有道理的
11.“其音徵”
心气虚的人,要多听so音调的歌
12.“其数七”
“二”和“七”是心气虚之人的吉祥数
13.“其臭焦”
闻焦味能鼓舞人的心气
14.号脉为什么神奇
15.要补肾,走路脚后跟就要着地
16.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厌食症要当心病去调治
17.“非其人勿授,非其人勿传”
18.为什么《黄帝内经》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讲脉
19.为什么中国古代不时兴戴戒指,时兴戴个镯子
第九章 人的脾是与中央、黄色和谐共振的
1.“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黄色是通脾的
黄色的东西能调动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皇帝为什么选黄色的衣服
中医里**好的健脾药都是黄色的
真正的人参味道是苦的
元气快漏的时候去补漏,叫“大补元气”
2.“开窍于口”
口腔表现出来的问题与脾有关
3.“藏精于脾”
脾里面的精包含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两种
4.“故病在舌本”
人的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舌头的主体上
老吃口香糖,就是自己在伤自己
刷牙不当会伤胃
嗅觉、味觉不灵,问题也出在脾
5.“其味甘”
甘甜的味道***容易被脾胃吸收、消化
真正养人的味道是——甘淡
吃“陈仓米”可以节省元气
“不得其酱不食”
甜东西吃多了会伤肾
“胃不和则卧不安”
麻辣鲜咸的东西吃多了耗元气
“甜”边儿上有个“舌头”什么意思
要长寿就得多吃苦,少吃甜
6.“其类土”
与土地接触少了,人容易脾虚
人算不如天算
为什么动物会含一口土去冬眠
7.“其畜牛”
脾胃虚的人,要多喝点牛肉汤
8.“其稷”
小米是***补人脾胃的
祭祀土的仪式叫 “社”,“稷”是谷神
吃小米***好加点糠
9.“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土星的变化会影响人的脾胃功能
10.“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脾胃有了问题,反映在外面就是肌肉有了病
11.“其音宫”
奏起do调儿来,能让脾感到高兴
12.“其数五”
脾胃弱的人要多用五和零的数
13.“其臭香”
香的本意是五谷的香
“甘受和,白受彩”:其实吃一碗白米饭,是不需要菜的
“芳香醒脾”
第十章 人的肺是与西方、白色和谐共振的
1.“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西方、白色是与我们的肺系统有感应的
2.“开窍于鼻”
肺有毛病,会体现在鼻子上
看相不要相信形,要看形背后的能量
3.“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肺的精华藏在肺臟,出现问题会体现在背部
4.“其味辛”
身体进了风寒、湿气,吃辛味的东西可以散出去
5.“其类金”
肺在五行中属金
6.“其畜马”
滋补肺的肉当属马肉
7.“其稻”
大米入肺,滋阴润燥,可以补肺气
吃素的人怎么补肺
北方人***好少吃大米
吃什么并不重要,怎么嚼怎么咽却很重要
8.“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金星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的肺、大肠、皮毛等功能
9.“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人的肺系统有问题,就会反映在皮和毛上
中医认为,所有的皮肤病,根儿都在肺上
10.“其音商”
听发re音的歌曲能养肺
11.“其数九”
如果你肺气弱,就多选用“四和九”的数字
12.“其臭腥”
腥味能提高、补益人的肺气
***不能用铁锅来煎药
金戒指能够令人镇静,钻石会让人***兴奋
滋阴润肺,这样炖鱼、煲鸭汤补肺效果***好
洗头、洗澡方法不当也会招病
人跟鸭子不一样,不要天天洗头
喝酒、洗澡、房事后,人的气会往外散
第十一章 人的肾是与北方、黑色和谐共振的
1.“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北方、黑色正好对应沉静、内敛,含而不露的肾
2.“开窍于二阴”
人的两阴是与肾相通的
3.“藏精于肾。故病在谿”
肾系统的精华藏在肾臟,发病多在身体小块肌肉的接缝处
4.“其味咸”
咸味能润肾
5.“其类水”
肾是属水的
“元”“首”两字有什么区别
6.“其畜彘”
补脑髓***好的肉是猪肉
《黄帝内经·天年》
序:天年应有期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
***章 人和比天时地利***重要
1.人的健康***重要的是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2.60岁才是人生的开始,应该开始为自己活着
3.《素问》是对生命中***基本问题的解释
4.《灵枢》大多讲的是经络穴位和针刺之法
5.如何拥有自知之明
6.把生命永远放在***位
第二章 伤什么别伤神
1.“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
人之所以成形是以什么为基础
2.“何立而为楯”
是谁为我们的生命提供外在的保护
3.“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判断生死的标准
4.“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生命的长短、活力由谁决定
5.“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为什么会“生不如死”
6.看眼神就知道一个人得神或者失神
7.“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
生命要以和为贵
8.“营卫已通,五脏已成”
生命是这样成形的
9.“神气舍心”
白天和晚上神呆在哪
10.为什么**的时间、地点、环境很讲究
11.“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人的“魂”“魄”是什么样子
12.养生的***高境界是养神
13.伤什么别伤神
14.“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健康的人不见得长寿,长寿的人不见得健康
15.生命的保护神
三魂七魄
16.专在夜间清除身体有害物质的“杀毒软件”
七魄之“吞贼”
17.主管人的睡眠
七魄之“尸狗”
18.除掉身体代谢出的废物
七魄之“除秽”
19.调节人体的呼吸
七魄之“臭肺”
20.主管人的生殖功能
七魄之“雀阴”
21.分散毒素
七魄之“非毒”
阳气不足的男子吃猪脑容易阳痿
吃排骨前掂量一下自己的阳气
猪皮冻***能养人的皮和肤
7.“其豆”
豆能够补肾、固肾
多吃米糊糊可以防癌
肿瘤是你的身体长出的另一个“精”
腐竹是豆子里的精华
是什么体质,就选择什么样五谷去吃
常吃臭豆腐可以补肾
8.“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水星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的肾功能
9.“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骨头的病都要从肾上去调治
肾虚是该有的东西没有,肾实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
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两种
肾阴太实会出现什么问题
撒出来的尿有很多泡泡代表什么
肾病多发生在骨骼里
滥用激素就是在透支生命和生活质量
10.“其音羽。其数六”
多听la音,多用“六”和“一”的数字对肾水不足的人好
11.“其臭腐”
调治肾病用腐药
补肾精,***是补,第二是补的东西味道有点儿异
猪肉、鸭肉可以做成腊肉,但鸡肉***好不要这么做
真正的讲究就是明白怎么吃、怎么穿、什么日子干什么
好的普洱茶有一股霉味儿,可以间接补肾
那些发酵得**好的食物才对身体有益
腐化不一定是堕落
大肠工作好的人比大肠工作不好的人肾精足
调治“五***泄”必须用补肾的药
“物无美恶”
“腐”对人有很大的功德
第十二章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1.怎样把握天地变化对人的影响
2.“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
会号脉的人是通神的
“视”和“察”是要用心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
是多大的料,就会碰见多大的事儿
什么人能够“不打开箱子,就能确定里面有什么东西”
如何让一个病人发自内心地信任医生
只有好医生才配叫“人肉CT机”
女性怀孕后脉象是“如盘走珠”
3.“一逆一从”
人的脉是顺着四季变化去跳的
4.“阴阳表里”
脉的跳动也是跟着阴阳去走的
5.“雌雄之纪”
号脉时要根据男女的不同体质下诊断
6.“藏之心意”
好医生看病是替天行道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都能干得出神入化
关注自己叫贵人,跟着别人的点走叫贱人
7.“合心于精”
心与精相合,人才会安宁
8.“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不要找中医开西药,也别吃西医开的***
讲话恶毒的人心性有问题
把不好教的人变成好教的人,其实就是把病人变成健康人
中医择其人而授道
9.“是谓得道”
人只有开了慧,才能得道
22.化糟粕为神奇
七魄之“伏矢”
第三章 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
1.为什么有些人活得长,有些人就活得短
2.“五脏坚固”
有一种本事叫藏精不漏
3.“血脉和调”
像夫妻之和一样
4.“肌肉解利”
肌是发力的肉,肉是放松的肌
5.“皮肤致密”
脂肪就是你的精
6.“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内外运行都要正常
7.“呼吸微徐,气以度行”
生命是个节奏
8.“六腑化谷”
不是自己身上的肉长不住
9.“津液布扬”
活得好,要靠“活水”滋润
10.“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中医保健的根本
11.“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
隧以长,基墙高以方”
人体好风水
12.“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
体检自己的智慧
13.“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长寿之人的相
第四章 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
1.“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人活一口气
2.“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3.“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怀念活蹦乱跳的岁月
4.“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正是练肌肉竞走的好时机
5.“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好好散步
6.“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
始疏,荣华颓落”
40岁后人要注意什么
7.“发鬓斑白”
防治白发的***根本之法
8.“平盛不摇,故好坐”
40岁后该练静坐
9.“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人衰老首先从肝上表现出来
10.“六十岁,心气始衰”
60岁以后要警惕“退休综合证”
11.“若忧悲”
拒***“杞人忧天”的活法
12.“血气懈惰”
老人做什么都不要用力过猛
13.“故好卧”
侧卧对老人***好
14.“七十岁,脾气虚”
老年人特别要好好补脾
15.“皮肤枯”
老年人要少生气,忌辛辣
16.“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老了不犯糊涂
17.“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补肾就是把根留住
18.“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修身好了,连死都是快乐的事 作者简介:
徐文兵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目前担任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门诊专家,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导师。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主持人梁冬之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梁冬
正安中医创始人。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相继担任过《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后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走红,确立了“用 徐文兵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目前担任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门诊专家,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导师。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主持人梁冬之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中医经典导读:探索生命智慧与养生之道》 在这浩瀚的医学宝库中,中华传统医学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精妙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实践经验,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它不仅仅是一门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一种洞察生命、感悟自然的智慧。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中医的殿堂,揭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章:中医文化的源起与哲学基石 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中,中医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阳消长息息相关。这种宏观的视角,使得中医在认识疾病时,不仅关注人体内部的失衡,更将外在环境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本书将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中医文化的起源,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黄帝内经》的奠基,再到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勾勒出中医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的完整画卷。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医哲学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理解其如何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应用于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之中。通过对“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阐释,读者将初步建立起对中医微观世界的认知,理解人体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的本质。 第二章:《黄帝内经》核心思想解读 《黄帝内经》,这部被誉为“医家之宗”的医学巨著,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头活水。它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了黄帝与岐伯等大臣关于生命、疾病、养生等问题的探讨,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养生学等各个方面,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将聚焦《黄帝内经》中的几大核心篇章,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以及《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金匮真言论》等。我们将逐一解析这些经典篇章的精髓: 《上古天真论》:探寻健康长寿的奥秘。 这一篇章主要论述了上古时代人们因顺应自然、生活有节而获得的健康长寿之道,对比了不同年龄段人体生理变化的特点,以及因违背自然规律而导致的衰老和疾病。我们将从中学习如何保持与自然同步,理解“形与神俱”的养生境界,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启示。 《四气调神大论》:解读季节变化的养生智慧。 所谓“人与天地相应”,《四气调神大论》详细阐述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寒热温凉变化,调整人们的起居、饮食、情志等养生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每个季节捕捉其独特的养生契机,如何通过顺应四时变化来维护身体的平衡,预防季节性疾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异法方宜论》:认识地域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这一篇章揭示了不同的地域环境,如高低、寒暑、燥湿等,会影响当地居民的体质和易患疾病的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医疗方法。我们将理解地域差异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将其延伸到现代生活中,思考环境因素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金匮真言论》:掌握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金匮”原指藏病的秘库,《金匮真言论》则深入探讨了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五行、五志、五味等的联系。我们将在这里了解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各自承担的独特职责,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理解身体内部精密的运作机制,为理解疾病的发生提供生理基础。 《皇帝中医养生素问》:学习整体的生命观。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上部,其篇名“素问”意为“质问”,旨在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等进行根本性的探究。本书将整合《素问》中的养生思想,阐述中医如何看待生命的全过程,从孕育、生长、壮老到疾病的发生和转归,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养生观,强调“治未病”和“养生”在维护健康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章:中医诊断与治疗的独特视角 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与西医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更注重对人体整体状况的把握,以及病因的追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获取疾病信息的主要手段。 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苔、分泌物等,了解其内在的健康状况。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舌象的丰富信息,理解不同舌苔颜色、形态所代表的身体变化。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嗅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问诊: 这是获取病史和症状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伴随的症状、生活习惯等。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脏腑气血的盛衰。我们将初步了解中医“脉象”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同的脉象所暗示的身体状态。 在治疗方面,中医的手段多样且注重整体调节: 中药疗法: 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组方用药,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食疗与导引: 将饮食和运动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强调“药食同源”的理念,以及通过肢体运动来促进身心健康。 本书将从理论层面,初步介绍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中医为何能“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以及为何强调“辨证论治”而非“辨病论治”。 第四章:中医养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挑战,如亚健康、慢性病、情绪问题等。中医的养生之道,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应对策略。 情志养生: 中医认为“情志致病”,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会损伤人体的五脏。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来维护身体健康。 起居有常: 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的修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有节: 认识到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以及五味对身体的影响,做到饮食均衡、适度,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运动养生: 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调和气血,舒缓情志。 顺应自然: 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维持健康长寿的关键。 本书将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养生建议,帮助读者将古老的智慧融入日常,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健康、和谐、长寿的人生。 结语 《中医经典导读:探索生命智慧与养生之道》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希望能让读者领略到中医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生命智慧,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开启一段更加健康、充实的人生旅程。中医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