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双手真有那么多反射区?
这些反射区有什么作用?真的有效果吗?
我平时只要一来“大姨妈”肚子就疼,应该按手上哪个穴位?
按摩手穴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有疗效吗?
……
现代生活中困扰人们的健康问题总是去了又来,虽不严重,但也总会惹得人心烦,还会让你在一段时间里身体不适。去医院觉得小题大做,不去又觉得不好受。
不过现在不用再为这些病痛烦恼困扰了,查炜老师带给你一种古老但又新颖的中医理疗方式——手穴按摩。
本书集结了常见的70种病例,并针对每个病例给出了相对应的手穴和按摩方法,书中出现的手穴位都给出了取穴定位图,让你能够准确找到目标穴位,快速治疗病痛。每个病症给出的穴位精准简练且操作性强,也容易被记住,以便于广大读者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除了基础的手穴按摩外,书中还给出了一些温馨简单的小贴士、小验方,让你祛病更快更简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查炜老师带给你一种古老但是又新颖的中医理疗方式——手穴按摩,手部按摩作为一种传统保健方法,操作便利、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手部存在丰富的穴位,各种不同穴位系统所取穴位累计有数百个之多。对于某种病症,选取一两个穴位按摩,往往就能手到病除!恶心难受,掐按内关,常常应手而愈。
本书集结了常见的70种病例,并对每个案例给出了对应的手穴和按摩方法,书中将出现的手穴位给出了取穴定位图,让你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穴位,快速缓解病痛。每个病症的给出的穴位精准简练,操作性强,也容易被记住,方便广大读者在生活中应用。
除了基础的手穴按摩,还给出了一些温馨简单的小贴士,小验方,让你祛病更快更简单。
作者简介
査炜,医学博士,中国推拿网特邀编委,英国兰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国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针灸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编著出版各类著作逾40部,其中主编《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已畅销20万册,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在长期临床诊治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部按摩保健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显著地的临床效果。除此之外,还出版了《经络穴位古法按摩金典》《女性经络穴位保养图册》《全身穴位一找就准》《拔罐除湿寒痰瘀》《妈妈按宝宝安》《人体反射区大图册》《穴位治病古法全书》等著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手部按摩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产,古老新颖但却行之有效,查炜老师将这一瑰宝反复摸索、验证、总结,带给广大读者一套简单便捷的手穴治病方案。
——北京市大红门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医师 胡向林
试着用这本书上教的方法来缓解平时身上的小毛病,对照手上穴位按一按,既简单又很管事儿。平时看电视的时候、工作之余,都可以照着书上按摩手穴。
——中华特色医药学会理事 赵向超
目录
01 糖尿病
02 高血压
03 低血压
04 心绞痛
05 低血糖
06 感冒
07 牙痛
08 头痛
09 发热
10 咳嗽
11 哮喘
12 慢性支气管炎
13 慢性咽炎
14 慢性鼻炎
15 鼻出血
16 眼睛干涩
17 呕吐
18 呃逆
19 耳鸣
20 三叉神经痛
21 面瘫
22 心悸
23 腹泻
24 便秘
25 慢性胃炎
26 胃下垂
27 胆囊炎和胆石症
28 慢性肝病
29 慢性肾炎
30 动脉硬化
31 痔疮
32 尿石症
3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4 肥胖症
......
附录
手掌反射区
手背反射区
常见病症手部反射区疗法索引
精彩书摘
02高血压
内关、阴郄、合谷
血压持续升高,伴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等
步骤1
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内关3~5分钟,力度要适当加重。
取穴方法
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在前臂前区
按摩膏:薄荷水
按摩力度:重
步骤2
先在阴郄上涂抹白酒,然后针刺,放血1~3滴。
取穴方法
仰掌用力握拳,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从腕横纹向上量半横指处在前臂前区
按摩膏:白酒
按摩力度:轻
步骤3
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合谷1~3分钟,可加大力度。
取穴方法
轻握拳,拇、食指指尖轻触,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按摩膏:按摩乳
按摩力度:重
按揉内关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高压变低,低压变高。
针刺阴郄放血可以快速降血压。
刺激合谷可使兴奋的神经得到抑制,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小贴士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通道。大肠经上有很多能效治疗高血压的穴位。以手上的合谷穴为中心,从食指指根到手腕的这一区域,受到刺激后,可以通过经络反射,缓解脖颈血管的紧张度,从而降低血压。
03低血压
中冲、十宣、内关
急性者多伴有晕厥、休克,慢性者多消瘦、头昏、目眩、乏力等
步骤1
用拇指指甲掐按中冲20~30下,可加大力度。
取穴方法
中指末端最高点
按摩膏:按摩乳
按摩力度:重
步骤2
用艾条悬灸十宣5~10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热为度。
取穴方法
仰掌,十指微屈,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尖端0.1寸处即是
按摩膏:无
艾灸时间:短
步骤3
用拇指指甲掐按内关30~50下,可加大力度。
取穴方法
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
按摩膏:按摩乳
按摩力度:重
小偏方:
南瓜切块,上锅蒸熟,食用。升血压效果明显。
因低血压导致昏迷时,掐按中冲能使人恢复清醒。
艾灸十宣有清热开窍醒神的作用。
按揉内关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血压变低,低血压变高。
……
前言/序言
《指尖上的艺术:创造与掌控的奥秘》 一、序言:手指的语言,世界的脉络 我们的双手,自诞生之日起,便是最精密的工具,也是最富表现力的媒介。指尖轻触,世界便在我们手中徐徐展开。从孩提时代笨拙的涂鸦,到成年后灵巧的技艺,我们的手指承载着无数的创造、表达与连接。本书并非旨在教授某种特定的技艺,而是试图深入探索手指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更加宏大、更加深刻的角色。它是一场关于“捏”——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动作——背后原理、应用及其哲学意蕴的深度挖掘。 “捏”字,在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可以是轻柔的提拉,也可以是坚定的抓握;可以是细腻的塑形,也可以是巧妙的操控。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动作,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一种与世界互动的独特方式。从我们第一次能够精准地拾起一颗米粒,到熟练地编织复杂的图案,再到在数字时代流畅地滑动屏幕,我们的手指都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捏”合着信息,创造着现实。 本书将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的机械操作,去感受手指的触感、力度、速度和精度的微妙变化,去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我们的创造,甚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触觉感知入手,逐步深入到大脑对触觉信号的处理,再到手指如何成为我们意念的延伸,最终实现那些令人惊叹的技艺。这不仅是一次对身体能力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智能、创造力和情感表达的深刻解读。 二、第一章:触觉的低语——感官的起点 我们的指尖,布满了密集而敏感的神经末梢,它们是通往外界的第一道哨兵,也是我们感知世界最直接、最丰富的通道。本章将深入解析指尖触觉的奥秘,理解它是如何接收、传递和解读来自环境的各种信息。 1. 指尖的微观世界: 探索指尖皮肤的特殊构造,包括表皮、真皮中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如迈斯纳小体、帕奇尼小体、默克尔细胞、卢菲尼末梢等)。了解这些感受器如何对压力、振动、拉伸、温度等不同刺激做出反应,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电信号。 2. 触觉信号的传递路径: 追踪这些电信号从指尖沿着周围神经,经过脊髓,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域的过程。阐释脊髓反射弧在即时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大脑皮层如何对这些信号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 3. 感知精度的科学: 解释“两点辨别觉”等概念,探讨指尖神经分布的密度如何决定了我们的触觉精度。为何指尖能够区分如此微小的距离和差异?这背后有哪些神经生物学机制? 4. 触觉与情感的连接: 触觉不仅仅是感知信息,它与我们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轻柔的抚摸带来的慰藉,紧实的拥抱传递的关爱,这些触觉信号如何在大脑中被解读,并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探讨触觉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5. 触觉的“盲点”与训练: 尽管指尖无比敏感,但也存在“触觉盲点”。了解这些盲点,以及如何通过刻意的训练来提升指尖的感知能力,比如精细操作训练、触觉辨别游戏等,它们能让我们的指尖变得更加“聪明”。 三、第二章:力量的艺术——精细操控的哲学 “捏”的动作,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是对力量的运用和控制。从婴儿抓握第一个玩具,到外科医生进行精密手术,再到艺术家塑造泥塑,都离不开对力量的精准把握。本章将从力量的产生、调节与应用等角度,探讨指尖精细操控的艺术。 1. 肌肉的协同: 分析手指完成精细动作时,手部和前臂的微小肌肉群如何协同工作。了解“屈肌”与“伸肌”的配合,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神经信号的精确调控,实现力量的微调。 2. 力度的感知与反馈: 探讨我们如何通过触觉感知来实时监测施加的力量,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肌肉的收缩程度。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闭环控制系统。 3. “捏”的动态变化: 并非所有的“捏”都是恒定不变的。理解捏合过程中力量的动态变化,如从松开到逐渐收紧,再到保持稳定。这些细微的变化如何影响物体的形态和我们对其的操控? 4. 不同“捏”法的应用: 指尖捏合(Pincer Grip): 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尖端相对,用于抓取小物体,如豆子、针线等。这是最高级的精细抓握。 指腹捏合(Tip Pinch): 拇指与食指(或中指)指腹相对,提供更稳固的抓握力,适合稍大一些的物体。 三指捏合(Three-Jaw Chuck Grip): 拇指、食指和中指共同发力,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侧向捏合(Lateral Pinch): 拇指侧缘与食指侧缘相对,用于夹持扁平物体。 手掌抓握(Power Grip): 虽然不完全是“捏”,但手掌的协同作用对整体控制至关重要,例如握住工具。 5. 力量的“无形”之手: 探讨力量如何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物质世界。例如,书法的笔触力度决定了墨的浓淡和线条的质感;雕塑家通过轻捏使黏土变形,赋予其生命。 四、第三章:塑形与创造——指尖的魔法 手指的精细操控能力,是创造与塑形得以实现的基石。无论是物质世界的雕塑,还是信息世界的构建,都离不开指尖对“捏”的灵活运用。本章将聚焦于手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1. 物质世界的雕塑: 陶艺与黏土: 艺术家如何通过手指的按、压、揉、捏,将一块冰冷的泥土塑造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探讨不同力度、不同角度的捏合如何影响陶器的轮廓、纹理和厚度。 折纸艺术: 精准的折叠,边缘的压实,都是通过指尖的细腻操作完成的。一张纸在指尖的反复“捏”合中,化身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或一座精巧的房屋。 面点制作: 面团的揉捏,馅料的包裹,花样的挤压,都离不开手指的灵巧。从简单的馒头到复杂的月饼,指尖的力量和技巧赋予了食物以生命和美感。 缝纫与编织: 针线的穿引,线头的打结,布料的缝合,以及毛线的编织,都依赖于手指的高度协调性和精确性。 2. 信息世界的构建: 文字的诞生: 无论是古代的刻写,还是现代的键盘输入,指尖都在“捏”合着字符,构建着思想的载体。键盘上的敲击,可以视为一种数字化的“捏”。 绘画与数字艺术: 传统绘画中,画笔的蘸墨、运笔,颜料的混合,都离不开指尖的微妙控制。在数字绘画中,触屏上的滑动、点击、捏合缩放,更是直接用指尖进行创作。 乐器的演奏: 钢琴上按键的力度,吉他上弦的拨动,小提琴上指板的按压,都蕴含着指尖对音符的精准“捏”合,从而奏响美妙的乐章。 3. “捏”的象征意义: “捏”也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捏一把汗”代表担忧,“捏造事实”代表虚假。这种象征意义的产生,是否与我们通过“捏”这个动作来“抓住”或“塑造”事物的本能感知有关? 五、第四章:感知与认知——大脑的精妙运作 指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感知,都牵动着大脑的复杂运作。本章将探讨大脑如何处理来自指尖的信息,以及手指的精细操作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1. 大脑的触觉地图: 了解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一个“体感皮层”,它如同一个地图,将身体各个部位的触觉信息进行精确的映射。指尖的区域在其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表明我们对其的依赖程度。 2. 感觉运动整合: 手指的动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感觉信息紧密结合。我们在运动前会预判触感,在运动中会根据触感调整动作,运动后会反思触感体验。这种感觉运动的整合是高效执行任务的关键。 3. 学习与记忆: 长期重复的精细操作(如学习乐器、学习编程、学习某种手工艺)会改变大脑的神经连接,形成新的感觉运动通路,并巩固相关的记忆。这解释了为何熟练工匠或艺术家的大脑在某些区域表现出更高的活动度。 4. “触觉的想象”: 即使我们闭上眼睛,我们也能通过想象来感知和操作物体。这种“触觉的想象”能力,是基于我们过往积累的触觉经验和对物体属性的理解。 5. 手指与语言、思维: 一些研究表明,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与语言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例如,儿童早期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可能有助于提升其认知发展水平。 六、第五章:连接与沟通——指尖超越物理的界限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指尖不仅仅连接着物质世界,更连接着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成为我们沟通、社交、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1. 数字时代的“指尖语言”: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使得触屏操作成为我们最主要的交互方式。滑动、点击、捏合缩放,这些指尖动作构成了新的“指尖语言”。 2. 社交媒体的互动: 通过文字输入、表情发送、点赞、评论等方式,我们的指尖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着持续的互动,维系着人际关系,传递着信息和情感。 3. 远程协作与控制: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指尖远程操控无人机、机器人,进行远程医疗诊断,参与在线协作项目。指尖的力量被无限放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触觉反馈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正在努力让我们的指尖能够“感受”虚拟世界,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触觉反馈技术,将让指尖的交互体验更加丰富和真实。 5. “触摸”的温情: 即使在数字时代,真实的触摸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温暖的握手,一个充满关怀的拥抱,这些直接的触觉接触,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弥合了数字鸿沟可能带来的隔阂。 七、结语:指尖的未来,无限可能 从最原始的生存需求,到最复杂的科技应用,我们的指尖始终是连接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桥梁。它既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感官延伸,也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创造工具,更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情感纽带。 本书通过对“捏”这一基本动作及其背后原理的深入探索,希望能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双手的重要性,发掘指尖蕴含的巨大潜能。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专业领域,对指尖能力的认知和训练,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更多的创造和更深的连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指尖的交互方式和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但无论如何演变,指尖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灵巧与创造力,都将是我们不断探索世界、塑造未来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更加珍视这双“能捏万物”的双手,用它们去感知,去创造,去连接,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