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藥成,藥以方用,方藥之間,密切相關。處方用藥,在辨證辨病的前提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也是取得療效的重要措施。《婦科用藥十五講》,以藥為主,按病證分類,集藥為方,通過方劑的形式,反映我多年來用藥的經驗,用藥的方法等等。本書所收載的大部分是我們的臨床有效方藥,即使是前人的方劑,經我們臨床使用後有所加減,並非原方。給專業人士帶來幾許參考。
本書是**中醫婦科專傢夏桂成教授及其得力弟子共同撰寫的婦科臨床 用藥經驗專著。
全書計十五講。**講談用藥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第二講談如何用子午 流注學說指導製定服藥時間;第三講談七期調周法;第四講談用藥的變與巧 :第五講至第十四講分彆介紹經、帶、胎、産、雜病處方用藥:第十五講介 紹婦科常用**現代藥理研究。
方以藥成,藥以方用,十五講以藥為主,按病分類,集藥成方。反映作 者幾十年用藥經驗。尊古而不泥,開拓必有據,理、法、方、藥一次貫之, 多有創造性的真知灼見,實為中醫、中西醫結閤醫、教、研工作者難得的參 考書。
**講 婦科用藥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一、幾項要求
二、幾點注意
三、幾個特點
第二講 用子午流注學說指導服用藥的時間
一、子午流注學說的內涵
二、子午流注日相與月經周期月相的關係
三、子午流注日鍾與有關疾病的辨治關係
第三講 從月經周期的七期分類談調周方藥的臨床應用
一、行經期活血調經,重在祛瘀
二、經後初期滋陰養血,以陰扶陰
三、經後中期滋陰養血,佐以助陽
四、經後末期滋陰助陽,陰陽並調
五、經間排卵期補腎活血,重在促新
六、經前期補腎助陽,扶助陽長
七、經前後半期助陽理氣,補理兼施
第四講 試談婦科用藥之變與巧
一、變與巧的概念
二、主藥運用中的變與巧
三、次藥運用中的變與巧
四、佐使藥運用中的變與巧
五、復方多藥運用中的變與巧
第五講 疼痛性月經病方藥心得
1.逐瘀脫膜湯
2.痛經湯
3.內異止痛湯
4.安神定痛湯
5.疏肝理氣湯
6.加味止痙散
7.加減趁痛散
第六講 齣血性月經病方藥心得
1.加味四草湯
2.加味失笑散
3.逐瘀排濁湯
4.新加固經湯
5.加減二至地黃湯
6.加減補氣固經湯
7.加減震靈丹
第七講 閉止性月經病方藥心得
1.五味調經散(湯)
2.加減通瘀煎
3.新加促經湯
4.益腎通經湯
5.進退溫經湯
6.新加血府逐瘀湯
7.增損少腹逐瘀湯
8.清熱瀉經湯
第八講 經行前後諸證方藥心得
l. 新加五味調經湯
2.加減越鞠湯
3.七製香附湯
4.逍遙散新方
5.鈎藤湯
6.加減歸脾湯
7.加減白術芍藥湯
8.健脾溫腎湯
9.加味溫膽湯
10.新加二齒安神湯
第九講 圍*經期諸證方藥心得
1.清心滋腎湯
2.清心健脾湯
3.補腎生髓湯
4.加減杞菊地黃湯
5.溫腎清心湯
6.新加防己黃芪湯
7.加減安老湯
8.加味甘麥大棗湯
第十講 盆腔炎方藥心得
1.加味紅藤敗醬散
2.新加大黃牡丹湯
3.加減易黃湯
4.加減薏苡附子敗醬湯
5.通管湯
6.加味四妙湯
7.婦科橘核湯
第十一講 不孕不育證方藥心得
1.補腎助孕湯
2.補腎促排卵湯
3.健脾補腎促排卵湯
4.溫陽促排卵湯
5.化痰促排卵湯
6.滋陰活血生精湯
7.滋陰抑亢湯
8.助陽抑亢湯
第十二講 妊娠病方藥心得
1.抑肝和胃飲
2.新加馬兜鈴湯
3.加減膠艾湯
4.牛鼻保胎新力
5.加減當歸芍藥湯
6.新加丹梔逍遙湯
7.加味活絡效靈丹
8.加減羚角鈎藤湯
第十三講 産後瘸方藥心得
1.加減生化湯
2.加減清魂散
3.進退身痛逐瘀湯
4.加減《金匱》腎氣丸(湯)
5.清利止汗湯
6.補腎活絡湯
7.解鬱和營湯
第十四講 婦科雜病方藥心得
1.盆腔消瘕湯
2.新加補中益氣湯
3.疏肝通絡湯
4.化瘀消癖方
5.風疹飲
6.滋陰消斑湯
7.加減防風通聖湯
8.外陰白色病變熏洗方
第十五講 婦科**的現代藥理研究
一、**的植物雌激素研究
二、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及其相關的**
三、各類**對生殖調節的影響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個人臨床思維模式的重塑起到瞭難以估量的作用。我過去常常陷入“對證下藥”的機械化操作,而這本書則強迫我跳齣這個框架,去探究“為什麼這樣用藥”。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方劑的應用時,總會深入剖析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以及古代醫傢選擇這些藥材背後的深層邏輯。這種追本溯源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對經典醫籍的再次學習熱情。它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指導手冊,更是一部“為什麼這樣做”的思維訓練指南。通過研讀,我開始更注重病人的整體狀態和個體差異,而不是僅僅盯著一個標簽化的病名。這種從“術”到“道”的提升,是我近期臨床進步中最寶貴的一筆收獲。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章節邏輯安排得相當精妙。它不像一些同類書籍那樣簡單地羅列病癥和方劑,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思維導圖。從基礎理論的夯實,到具體病機的辨析,再過渡到臨證用藥的靈活變通,整個過程的過渡是極其自然且富有層次感的。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進行一對一的診療教學,每一步的深入都讓人感到豁然開朗。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在教科書中常常被一帶而過的關鍵點,並用通俗易懂、卻又不失專業深度的語言進行闡釋。尤其是對於那些看似相似、實則微妙的證型區分,書中的論述極具洞察力,幫我迅速建立瞭更精準的鑒彆思維,這對於提升臨床判斷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這種結構上的匠心獨運,極大地降低瞭知識的吸收門檻,卻絲毫不犧牲內容的專業價值。
評分從語言風格來看,這本書的作者無疑是一位極具個人魅力的學者。他的文字既有文人的儒雅含蓄,又不乏臨床實踐者的乾練直率。行文中偶爾流露齣的對醫學的熱忱和對生命的敬畏,讓人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他似乎很擅長使用精妙的比喻,將那些晦澀難懂的藥性理論,轉化成生動、易於在腦海中形成畫麵的描述。這種富有感染力的敘事風格,使得冗長的理論學習過程變得非常愉悅,大大減少瞭閱讀疲勞感。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一本教科書,不如說是在聆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的經驗分享會。這本著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作者成功地將深厚的學術功底,轉化為瞭如此易於親近和吸收的文字形態。
評分這本書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詳盡程度,遠超我的預期。很多篇章並非隻是簡單地復述“某病某方”,而是將整個診療過程的“思想掙紮”都展現瞭齣來。作者非常坦誠地記錄瞭自己是如何從初始的幾個鑒彆診斷中排除乾擾,最終鎖定核心病機,並根據患者即時的反饋和體徵變化來微調方義的。這些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案例,比任何純理論的論述都來得更有說服力。特彆是一些棘手病例的處理,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急智”和“權變”的思路。這讓我明白,真正的臨床智慧,在於對靈活性的把握,而這本書正是提供瞭一套在框架內實現最大靈活性的方法論。讀完後,感覺自己手中握有的工具箱一下子豐富瞭許多,應對突發狀況的底氣也更足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樸的氣息,紙張的質感也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的重量感,讓人覺得這是一本用心打磨過的專業書籍。封麵上的字體選擇和排版布局,透露齣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同時又不失現代審美的簡潔。內頁的印刷清晰度極高,即便是對排版細節比較挑剔的讀者,也會覺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的圖錶和藥材配伍的展示,都處理得井井有條,界限分明,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對比的臨床工作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總而言之,從觸感、視覺到閱讀的物理體驗,這本書都做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編者對知識傳播的鄭重態度。這種對細節的打磨,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可靠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