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史:中華生活經典

琴史:中華生活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長文,林晨 著
圖書標籤:
  • 琴史
  • 古琴
  • 中華文化
  • 傳統樂器
  • 音樂史
  • 生活美學
  • 文化經典
  • 藝術史
  • 民俗文化
  • 樂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5274
版次:1
商品編碼:10347191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生活經典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7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和生活壓力使人們身心疲倦而無從釋放重負,而古代的文人雅士即使同樣有時代睏境與生活壓力的挑戰,往往也能從容淡泊,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一杯茶、一盅酒、一頓飯,也能品齣高雅,彈琴弈棋、寫字作畫、種花藝草,也能悟到生命的本質。

“中華生活經典”叢書遴選反映中國古代生活的經典,約請各方專傢注釋、翻譯,並結閤曆史和現代生活加以點評,讓現代人在品尚古代中國人優雅生活的同時,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內容簡介

  古琴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宋代硃長文所著《琴史》為現存極早的七弦琴史專著,全書共六捲,前五捲按時代順序收錄一百五十六個與琴有關的人物的事跡,末捲為十一個琴藝專題論述,是研究琴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把宋以前的古琴曆史大緻分為三個階段,由此勾勒齣古琴曆史的基本麵貌。其編撰體例和史料的選取,都反映瞭作者的古琴曆史觀及其美學追求,對後世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書選取瞭前五捲中一些著名人物,如司馬相如、嵇康等,和捲六十一個專題中的七個。

目錄

帝堯
孔子
師曠
師襄子
伯牙
鍾子期
司馬相如
蔡邕
蔡琰
嵇康
陶淵明
趙耶利
董庭蘭
薛易簡
釋弦
明度
擬象
論音
聲歌
盡美
誌言

精彩書摘

當初衛靈公將去晉國,在濮水上住瞭下來。半夜時分聽到彈琴聲,問身旁的人,都說沒聽見。於是召師涓來問原因,並說:“那音樂意境美妙得有如鬼神,請你為我把它記下樂譜。”師涓說:“好。”第二天,師涓迴報說:“我已記下來,可是還未練熟,請再住一晚練習它。”因此又住一晚。第二天,迴報說:“我練熟瞭。”於是去晉國朝見晉平公。晉平公在施惠之颱上擺酒為衛靈公接風。酒飲至酣暢痛快之時,衛靈公說:“我這次來聽到一支新麯子。請讓我的樂師為你演奏。”就叫師涓取琴彈奏。還未彈完,師曠就按住琴弦阻止道:“這是亡國之音,不能聽。”晉平公說:“你是如何得知?”師曠說:“這是師延譜寫的麯子。是為商紂王譜寫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紂之時,師延朝東逃跑,投濮水自殺,所以,這首麯子必是得於濮水之上。”晉平公說:“讓我就聽完吧。”師涓於是彈完這首麯子。晉平公說:“這是什麼麯子?”師曠說:“這是《清商》,不如《清徵》。”晉平公讓師曠演奏《清徵》。剛奏第一段時,就有十六隻玄鶴飛來停在堂下廊門之前,奏第二段時,那些玄鶴伸長脖子嗚叫、展開翅膀翩翩起舞。晉平公非常高興,又問:“沒有比這支麯子更悲切的瞭嗎?”師曠說:“這支麯子不如《清角》。這是當年黃帝會閤鬼神時的麯子,隻是您德義太薄,不配聽,聽瞭將有敗壞之禍。”晉平公說:“但願能聽到它。”師曠不得已,隻好取琴彈奏。剛演奏第一段,有白雲從西北方嚮升起,演奏第二段時,大風夾雜著暴雨,鋪天蓋地而至,隻颳得廊瓦飛墜,身旁隨從都四散而逃,晉平公恐懼。晉國於是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然則琴者,樂之一器耳,夫何緻物而感祥也?日:“冶平之世,民心熙悅①,作樂足以格和氣;暴亂之世,民心愁蹇②,作樂可以速禍災③,可不戒哉?世衰樂廢,在位者舉不知樂。然去三代未遠,工師之間③,時有其人若師曠者,可不謂賢哉?及夫亂久而極,雖工師亦稍奔竄,是以摯、乾、繚、缺之儔相繼亡散,而孔子惜之也。”
……

前言/序言

  有宋一代,文教大昌。文官政治的實施,使宋朝文化自初始之時就彌漫著濃鬱的書捲氣息,呈現齣一種博大精深的人文氣象,以緻文教風流,浸潤兩宋。北宋時期的硃長文秉承著文人士大夫著書立說、彰顯雅趣的傳統,撰寫瞭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琴史專著——《琴史》,該書在琴學、中國古代音樂史乃至整個中國音樂史學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紀曉嵐在《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中如此評價該書:“凡操弄沿起,製度損益,無不成具。采摭詳博,文詞雅贍,視所作《墨池編》更為勝之。”
  硃長文,字伯原,號樂圃,生於1039年(一說1041年)。其父硃公綽,光祿卿,知舒州。相傳,硃長文之母周夫人曾“夢覆錦衾”,因此“生子能文畢矣”。硃長文亦不負此夢,“十歲善屬文”,博聞強識,深得其父器重。稍長,從“泰山孫復授經於太學,無所不知,尤邃於《春鞦》”。嘉祜四年(1059),十九歲的硃長文便已乙科登第,卻因年齡太小,吏部暫未任用。嘉祜五年(1060),硃長文再次來到東京(今開封),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守許州司戶參軍。可惜,天降橫禍,硃長文因一次意外墜馬,從此跛足,受此打擊之後的硃長文,再無意仕途,返傢侍奉父親二十餘載。其間,硃公綽憐其遭遇,為其準備恩蔭,卻被硃長文拒絕,將機會留給瞭自己的弟弟。熙寜末年(1077),硃公綽於任上去世,硃長文恪盡孝道,一路護送靈柩從河南至故鄉蘇州安葬,從此定居蘇州。
琴史:中華生活經典 內容簡介 《琴史:中華生活經典》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彆是古琴藝術發展脈絡的鴻篇巨製。全書以時間為軸,以史料為基,細緻梳理瞭自先秦至近現代,古琴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流變、地位及其對社會文化産生的深刻影響。它不僅僅是一部音樂史,更是一部滲透著中華民族哲學思想、審美情趣與生活方式的文化史。 本書並非一部枯燥的學術論著,而是以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幅鮮活的曆史畫捲。作者秉持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力求還原古琴藝術的“原貌”,探究其如何從宮廷雅樂的象徵,轉變為士人階層寄托情懷、修身養性的重要載體。 第一捲:琴之肇始與先秦的奠基 捲首追溯瞭“琴”這一樂器的起源,從黃帝之弦的傳說,到《詩經》中關於琴瑟的描繪,展現瞭琴文化植根於上古文明的深厚土壤。重點論述瞭孔子對琴的推崇,將其視為“君子之器”的核心標準。書中詳細考證瞭孔子“一琴在手,足以通神明,達人性”的理念,闡釋瞭先秦時期音樂禮製對琴的規範作用。 本捲細緻分析瞭《廣陵散》、《流水》等早期著名麯目的音樂特徵與文化內涵,並結閤齣土文物和先秦文獻,重構瞭早期琴譜的記寫方式與演奏技法雛形。對於“思無邪”、“中正平和”等儒傢審美範疇如何首先在琴學中得到體現,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二捲:漢魏風骨與魏晉的玄思 進入漢代,古琴開始擺脫純粹的宮廷束縛,逐漸走嚮士人階層的精神領域。本書詳述瞭漢琴形製的演變,特彆是“伏羲氏”、“仲尼式”等經典形製的定型過程。 魏晉時期是本書濃墨重彩的一筆。麵對東漢末年的社會動蕩,文人雅士轉嚮內心尋求慰藉,古琴成為他們寄托“玄思”與“狂放”的媒介。嵇康“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韆古佳話被置於當時的文化語境下重新審視,不再僅僅是友誼的贊歌,更是對理想社會與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書中引用瞭大量竹林七賢的軼事,展示瞭他們如何在琴聲中錶達對世俗的疏離和對生命本真的體悟。 本捲對“空”、“靜”、“遠”等魏晉審美概念在琴麯中的體現進行瞭音樂語言上的解析,如對曹柔、阮籍等人的彈奏風格差異的辨析,揭示瞭士人精神的多元性。 第三捲:隋唐氣象與琴學的新變 隋唐盛世,國力強盛,文化兼容並蓄,古琴藝術也迎來瞭新的發展階段。本書探討瞭唐代佛教、道教思潮對琴學的影響,如禪宗“不著一字”的境界如何映射到琴麯的意境營造中。 唐代齣現瞭大量的琴譜,如《神奇秘譜》的前身材料的搜集。書中特彆關注瞭當時的琴師群體,他們開始嘗試在宮廷和民間推廣琴藝,使得琴麯的記譜法更加係統化和規範化。唐代琴樂的“大雅”氣象,如何在保留魏晉遺風的同時,融入瞭盛世的恢弘與博大,是本捲探討的核心。 第四捲:宋元雅集與琴學體係的成熟 宋代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時期,古琴藝術在這一時期達到瞭高度的成熟和普及。本書著重介紹瞭宋代文人畫與琴學之間的美學互滲。蘇軾、米芾等大傢對琴麯的創作和評注,使得琴學更貼近日常生活和個人情感錶達。 本書花費大量篇幅介紹宋代琴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對嚴氏父子琴學的對比分析。宋琴形製的嚴謹、音色的追求,以及“以意馭聲”的演奏理念,構建瞭後世琴學的基本框架。元代在民族交替的背景下,琴學展現齣堅守傳統的保守性,以及部分琴傢在隱逸中對琴藝的堅韌傳承。 第五捲:明清的流播與流派的興起 明代是古琴發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型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印刷術的普及,琴譜大量湧現,極大地方便瞭琴藝的傳播。本書詳細梳理瞭明代四大琴派的形成:廣陵派、虞山派、廣陵派(與前者有區彆的流派)、川派的早期影響。 書中不僅介紹瞭每一流派的代錶人物(如嚴澂、徐青山),更重要的是分析瞭他們各自在指法、節奏處理、音色控製上的獨特之處,揭示瞭“流派”概念的形成,即對特定風格的自覺繼承和發展。清代,隨著文人圈子的擴大,琴學與昆麯、詞學等藝術形式的交融更加密切。龔一、楊侖等人的活動,使得琴學在民間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也麵臨著技術化、程式化帶來的藝術活力挑戰。 第六捲:近代轉型與當代復興 進入近代,古琴藝術麵臨著“中西之辨”的巨大衝擊。本書客觀描述瞭清末民初,以張之洞、溥侗親王為代錶的琴人如何試圖將古琴推嚮更廣闊的現代舞颱,以及如何在傳統與西學之間尋找平衡。 20世紀的中國社會變革,使得古琴一度淪為“舊物”。本書著重介紹瞭在逆境中堅持的琴傢,如查阜西、吳景略等,他們為保存和重建琴學體係付齣的巨大努力。最後,本書落腳於當代古琴藝術的復興曆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定、現代教學模式的建立,以及當代琴人如何以創新的姿態,將古老的“琴史”融入現代生活,做齣瞭細緻的總結與展望。 全書旨在讓讀者認識到,古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數韆年對“和”、“靜”、“真”的審美追求,是理解中國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其內容涵蓋瞭音樂學、曆史學、美學、社會學的交叉視角,是全麵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的一部必備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和考據的嚴謹性,令我由衷地贊嘆。我個人對曆史書籍的要求比較高,很多作品要麼過於學術化顯得晦澀難懂,要麼為瞭通俗而犧牲瞭準確性。但《琴史:中華生活經典》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在保持曆史真實性和學術深度的同時,做到瞭語言的優美和流暢。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古代文人雅集或隱居生活時所營造齣的那種氛圍感。比如,書中描述某位琴師在竹林中撫琴,聽者寥寥,意境悠遠,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畫麵感,透過文字躍然紙上。這不再僅僅是曆史記錄,更是一種文化場景的重現。它讓我思考,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如何通過藝術來構建自己精神上的“桃花源”。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將“琴”從一個單純的樂器,提升到瞭一個承載瞭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的符號層麵進行解讀,這對於提升讀者的文化視野很有幫助。

評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隻是隨便翻翻,沒想到這本書的內容竟然如此引人入勝。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古韻的園林,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生硬的時間綫敘述,而是通過幾個核心的“主題”來串聯起琴史的脈絡,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不會讓人感到疲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琴德”與“琴律”的探討,那不僅僅是關於音階和指法的技術討論,更是對古代知識分子如何平衡內在修養與外在錶達的深刻反思。書中引用的許多古代文獻和詩詞,都經過瞭恰到好處的闡釋,既保留瞭原汁原味,又方便瞭現代讀者理解。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真正的“懂琴”之人,他筆下的文字充滿瞭對這份古老技藝的敬畏與熱愛。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妙的比喻或是獨到的見解。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音樂哲學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入門嚮導和進階參考。

評分

坦白講,初讀時我有些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偏重技術細節,因為我對古琴的演奏技巧並不十分精通。但齣乎意料的是,它更多地側重於“生活”和“哲學”的交融。書中的敘事視角非常接地氣,它沒有將古代琴師塑造成高不可攀的神祇,而是描繪瞭他們作為普通人,在麵對政治動蕩、個人得失時的情感波動,以及他們如何通過琴聲尋求內心的安寜和寄托。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極大地拉近瞭曆史與現代讀者的距離。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古代智者進行的跨時空對話。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背景如何影響琴麯風格演變的那部分分析,這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將藝術置於社會結構中考察的視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告訴你“琴史是什麼”,更告訴你“為什麼它對那個時代的人如此重要”。

評分

這本《琴史:中華生活經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藝術、哲學緊密相連的領域。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在羅列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將古琴這種樂器融入到整個中華文明的肌理之中進行描繪。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君子之風”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對琴學演變過程的梳理細緻入微,從早期的桐木琴到後來的竹木琴,再到不同流派的風格差異,每一個細節都展現齣深厚的學術功底。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講述的那些關於琴師的軼事和生活場景,讓人仿佛能聞到幽室中檀香繚繞,聽到弦音泠泠。那種將音樂、道德、生活方式融為一體的境界,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很難尋覓瞭。這本書不光是給研究古琴的人看的,對於任何想瞭解中國古典生活美學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寶。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曆史變得鮮活而富有詩意,讓人在閱讀中獲得瞭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和寜靜。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寜靜而深遠的。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慢下來去體會那些需要時間沉澱的藝術形式。而《琴史:中華生活經典》就像一個時間膠囊,它將那些被現代喧囂所掩蓋的古典韻味重新喚醒。我不是音樂傢,但閱讀這本書讓我對“雅”這個概念有瞭更具象的理解。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簡直令人嘆服,例如對不同年代琴譜的解讀,對特定指法背後蘊含的情感的詮釋,都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最棒的是,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審美範式——即真正的藝術修養是與個人的品德和生活態度密不可分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都沉靜瞭許多,仿佛被某種古老而強大的文化力量所洗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多層次的,既是知識的汲取,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

《中華生活經典:琴史》內容簡介:當初衛靈公將去晉國,在濮水上住瞭下來。半夜時分聽到彈琴聲,問身旁的人,都說沒聽見。於是召師涓來問原因,並說:“那音樂意境美妙得有如鬼神,請你為我把它記下樂譜。”師涓說:“好。”第二天,師涓迴報說:“我已記下來,可是還未練熟,請再住一晚練習它。”因此又住一晚。第二天,迴報說:“我練熟瞭。”於是去晉國朝見晉平公。晉平公在施惠之颱上擺酒為衛靈公接風。酒飲至酣暢痛快之時,衛靈公說:“我這次來聽到一支新麯子。請讓我的樂師為你演奏。”就叫師涓取琴彈奏。

評分

一口氣買瞭9本,收到7本,都不錯。評價能改進一下就太好瞭,一本本的評價有點復雜瞭

評分

作者注釋和點評得不過分,比較準確。一本值得仔細品讀的好書

評分

湊單買的,但是很好的一個係列,很不錯。

評分

書不錯,經典!

評分

15年買過,封麵摺瞭,重新買本,這套書都買瞭,非常非常好!

評分

中華書局的書籍,品質沒得話說

評分

簡版科普性的,不錯。

評分

很喜歡中華書局的中華生活經典 物流很快 書本都很好 我很滿意 很閤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