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那略带古朴气息的封面所吸引。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厚实且带有微微的纹理,仿佛触手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尤其是书名的排版,那种字体风格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个金石文字的时代。而且,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固定,让我感觉这本书完全可以长久保存,作为传家宝都不为过。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充满了仪式感。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对比了其中几个章节的内容,发现它在收录和考证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每一个异体字的呈现,背后似乎都有着严密的文献支撑,绝非凭空臆测。对于那些痴迷于考据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死磕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某些罕见字形时所引用的出处,这使得整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它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而是面向专业研究者的一部工具书,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评分我个人在学习古代文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困惑的字形,尤其是那些在现代标准字体中已经消失的写法。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清晰,不是简单的字形堆砌,而是很有条理地将不同时代的篆书异体字进行了归类和对比。当我试图去理解某个古籍中的特定词汇时,这本书总能提供多角度的参考。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是什么”的答案,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汉字演变脉络中的“为什么”。对于我这样需要深入研究汉字发展史的人来说,这种系统性的整理价值无可估量,让我原本摸不着头脑的问题瞬间豁然开朗。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时,我曾担心其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在排版上的考虑,极大地改善了阅读体验。虽然内容本身是专业的,但版式的设计却尽可能地做到了清晰易读。字体的选择,正文与注释的分隔,以及图例的布局,都显示出编纂者对读者的体贴。即便面对一些复杂的结构,也能通过合理的留白和清晰的层次划分,让读者的目光能够有效地聚焦在核心信息上。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厚重典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减轻了阅读疲劳的良方。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篆书”这一书体有了更宏观和细致的认识。在以往的认知里,篆书往往是方正、古朴的代名词,但阅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即便是同为篆书体系,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它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书法家们对同一文字符号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这不仅仅是一本字汇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美学史。它激发了我进一步去探索古代书风流变的热情,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那股鲜活的艺术创造力,而不是僵硬的刻板印象。
评分送给朋友的,感觉还好
评分有些字,日文韩文通行的写法跟中文通行的写法不同。
评分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是一部力图囊括篆书(取广义〔大篆〕概念,涵盖秦汉简牍帛书古隶以外的各类古文字)文字异体的专书,在4287个字头下,收录了近25000个古文字字形,其中甲骨文2166个,金文10386个,楚简帛文字5576个,古陶文405个,战国玺印文1672个,古币文1415个,漠印文2512个,石玉及其它杂类文字近500个。当然,绝对的〔囊括〕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况,拓片或照片的必要清晰度是一个必须的筛选标准,因此,《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收字口八是在现有材料和研究的基础上求全而已。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一顼极其艰苦的工,为此,整个编纂队伍花费了将近八年的时间,通过四个高等级政府科研资助项目的迭加开发,纔得以编纂成书。《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所收录的字形,主体为先秦古文字,也包括汉代以前(含汉代)的篆书类型文字,作为〔古隶〕的秦简,则将收入〔中国异体字大系〕的〔隶书编〕,故不在《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中出现。
评分有些字在中文里是完全的异体字,在日文里则有别的用法,因此这些字在日文里被视为另外一个不同的字,而不视之为异体字。如“咲”,在中文是“笑”的异体字,在日文则有“绽放”的意思;“菓”在中文是“果”的俗字,在日文则是指“糖果、零食”,且这两个字都被收录在日本《常用汉字表》里。
评分印刷清晰,
评分中国传统文字有正写和俗写,正字和俗字之分。正字为作官方制订的文体,为正式字书所用,多是较符合造字原意;俗字则是民间为书写方便,减省或变化笔划而成,但现在很多俗字例如“為”在繁体字使用地区已被接纳为标准写法,而原本被视为正字的字则被称为本字。这些不同写法的字通常亦被视为异体字的一种。
评分形旁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必然比较接近;声旁不同,声韵必相差不远。现在我们通常写的是前边的一些字,后边的一些字就是异体字了。有时一个字在字书和韵书里有几个异体,因为在社会上都曾经有人使用过,所以就都登录在一起,以备检查。
评分这本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对篆书书法学习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评分不错,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