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中国戏曲通论(史论卷)》的厚重感真是让人一上手就感受到它非同一般的学术分量。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轻松入门的读物,结果被这本书的规模镇住了。它不像那种随便翻翻就能了解个大概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为戏曲研究的行家们精心打磨的工具书。每一页都塞满了密密麻麻的考据和严谨的论证,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力,稍不留神就会漏掉一些关键的细节。比如它对不同历史时期戏曲形态演变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分析,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史料挖掘和梳理上的深厚功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元明清三代戏曲体制变迁的部分,作者似乎对宫廷燕戏与民间戏班的互动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但坦白说,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理解这些复杂的社会背景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互相牵制,确实需要反复咀嚼。这本书更像是地图,清晰地标示了戏曲历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河流走向,但要真正“走”一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背景知识储备,恐怕会感觉寸步难行。它不是让你轻松领略戏曲之美的“导游手册”,而是摆在你面前的一份详尽的、需要认真研读的“史料地图集”。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和所涵盖的史料之广博,令我感到既敬畏又有些望而却步。它似乎把中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过程中所有重要的理论争鸣、体制更迭、以及地域性风格的碰撞,都一一纳入了版图。它提供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宏观的,旨在描绘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我尝试着去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官方对戏曲管理政策的变迁,书中对此的梳理极为细致入微,展示了权力结构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艺术面貌的。这种史论的结合,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极度的全面性,导致任何一个单一的题材,在书中都不会被深入到“令人满足”的程度,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索引和框架,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更深入的答案”。它像一块巨大的知识矿脉,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但需要挖掘者具备极强的定向能力和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将这些矿石提炼成有价值的知识。
评分坦率地说,初翻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误入了高等数学课堂的初中生,那些专有名词、那些复杂的历史人物关系网,如同密集的符号阵列,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典型的学院派,精确、克制,几乎没有华丽的辞藻或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它追求的是信息的密度和论述的准确性,而不是阅读的愉悦度。比如,当作者在分析某个流派的形成时,往往不会用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其艺术特点,而是直接切入其音律结构、表演规范的变异,这对我来说,理解门槛很高。我不得不承认,我只能挑着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章节去啃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它无疑是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是未来研究者绕不开的参考系。但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通论,它在可读性上确实做了很大的牺牲,更像是留给后学者的“作业指导书”,而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其逻辑之严密,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耗费了数十年心血的巨著。它不是按照剧目好坏来排序,而是完全以时间线索和理论框架为纲。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比如宋元之际)的戏曲理论时,会同时引用当时的文学批评、社会风俗志乃至官方文献,这种多维度的交叉印证,构建了一个极为坚实的论证基础。当我读到某一章节时,会惊叹于作者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史料碎片,通过一个清晰的理论视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断。然而,正是这种宏大叙事下的精微解剖,使得阅读的节奏非常快不起来。比如在讨论某个早期声腔的形成时,作者会花上十几页来对比不同抄本中的细微差异,这对我来说,需要的更多是耐心和学术背景的支撑。这本书更像是一座需要专业工具才能进入的图书馆,它提供了所有钥匙,但你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来解锁特定的知识库。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体验感非常复杂,它更像是在攀登一座学术的高峰,每向上爬升一截,视野就开阔一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呼吸的急促和体力的透支。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近乎苛刻的史学态度。作者似乎对任何流于表面的概括都抱持着警惕,总是试图追溯到最原始的文本和最确凿的证据。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腔调体系”的溯源部分,那涉及到的跨剧种、跨地域的音乐理论和声腔演变,简直是一团复杂的线团。书里呈现的并非是戏曲艺术光鲜亮丽的舞台呈现,而是其深埋地下的骨骼结构。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艺术发展中的断裂、妥协与偶然性,这让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经典”变得不再那么神圣和一气呵成。这种“去魅”的过程,对于真正想深入了解戏曲“是如何成为它现在这个样子的”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但对于我这种只是想欣赏几出好戏的普通观众而言,偶尔会觉得太过沉重,需要中途停下来,去看点轻松的资料来“换换脑子”。
评分内容可以看看,但书的版式实在不喜欢,太大
评分好书
评分戏曲的理论,有洛地先生足矣。
评分附带说一句,章诒和参加了这书的写作。
评分很好
评分版本不错 就是封面有点脏 但不影响 整体满意
评分从艺术角度探讨中国戏曲,涉及到戏曲发展的文学、音乐、表演、导演等各个方面。对了解戏曲发展概况很有帮助。
评分这套书体例非常好,适合搞戏曲的人阅读
评分戏曲的理论,有洛地先生足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