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的基础上,并参考其他相关规定,通过对百余个具体的案例提出分析性意见,旨在帮助资本市场参与者进一步了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有效的**判断。全书分为13章,在每一章中,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就是一节的内容,由案例背景、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案例分析等内容构成。
目录:
1章 长期股权投资
案例1-01 复杂交易中处置日的判断
案例1-02 股权转让时点的判断:工商变更登记尚未完成时是否应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案例1-0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净资产为负数时合并方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问题
案例1-04 重大影响的判断
案例1-05 以取得自身权益工具为对价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
案例1-06 拆除VIE架构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案例1-07 附有业绩补偿条款的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二章 金融工具
案例2-01 负债与权益的区分
案例2-02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案例2-03 商业承兑汇票减值的会计处理
案例2-04 混合金融工具的处理
案例2-05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案例2-06 应收票据的终止确认
案例2-07 与发行股份相关的交易费用
案例2-08 黄金租赁是否需要运用套期会计
案例2-09 现金流量套期关系指定及有效性测试
案例2-10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
案例2-11 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集合计划份额并承担有限补偿责任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企业合并
案例3-01 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案例3-02 购买日/合并日的判断
案例3-03 非同-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的确定
案例3-04 非同-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的后续计量
案例3-05 企业合并中交易费用的处理
案例3-06 业务的判断
案例3-07 或有对价的确认与计量
案例3-08 如何判断或有支付是否属于企业合并的或有对价
案例3-09 区分企业合并的或有对价与职工薪酬
案例3-10 非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是否考虑评估增值部分的递延所得税
案例3-11 同时向控股股东和少数股东购买股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反向购买
案例4-01 被购买方不构成业务的权益性交易
案例4-02 购买方为多个主体的反向购买
案例4-03 反向购买中每股收益的计算
案例4-04 包含现金对价的反向购买中每股收益的计算
案例4-05 反向购买中同时收购了会计上购买方子公司少数股权以及联营企业其他股权时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其他长期资产
案例5-01 工程在建阶段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应计人在建工程成本还是当期损益
案例5-02 公允价值模式下自建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和计量
案例5-03 以收取提成费方式转让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案例5-04 被收购业务出现重大变化时的商誉减值问题
案例5-05 出租土地建造建筑物的核算
第六章 收入和费用
案例6-01 收入应该按照总额还是净额确认
案例6-02 BOT合同的收入确认
案例6-03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收入确认
案例6-04 以购销合同方式进行的委托加工收入的确认
案例6-05 物流公司转包服务业务收入的确认
案例6-06 土地一级开发收入确认
第七章 政府补助
案例7-01 政府补助的认定
案例7-02 政府补助性质的判断
案例7-03 搬迁补偿事项的会计处理
案例7-04 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和以应收金额计量的条件
第八章 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权益性交易等特殊交易
案例8-01 破产重整的收益确认时点
案例8-02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债务重组
案例8-03 破产重整收益时点及潜在利得确认
案例8-04 破产重整收益与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
案例8-05 通过潜在控制人达成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
案例8-06 以零对价受让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
案例8-07 权益性交易中交易对手性质的认定
案例8-08 公司第二大股东债务免息事项的确认
案例8-09 控股股东托管资产经营收益的确认
案例8-10 上市公司与同一国资委控制的公司之间发生的与破产重整相关的债务转让交易的处理
案例8-11 特殊关联交易涉及的“资本性投入”
第九章 股份支付
案例9-01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的股份支付计划
案例9-02 等待期内资产负债表曰股权激励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案例9-03 涉及集团内公司的股份支付计划
案例9-04 股份支付计划的取消与作废
案例9-05 涉及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计划
案例9-06 预留股票期权授予日的确定和股份支付费用的分摊
案例9-07 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确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时使用的基础股份的现行价格参数
案例9-08 非控股股东授予职工公司股份的会计处理
第十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案例10-01 案件判决结果的变化是否应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处理
案例10-02 关联方转移定价的特别纳税调整应认定为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10-03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变更是否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案例10-04 坏账计提方法的变更应认定为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10-05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
第十一章 列报和披露
案例11-01 会计科目的使用与财务报表的列报
案例11-02 现金流量的分类
案例11-03 非经常性损益
第十二章 合并财务报表
案例12-01 涉及委托经营管理时合并范围的确定
案例12-02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
案例12-03 上市公司是否将其发起设立的基金纳人合并范围
案例12-04 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是否应将有限合伙企业纳入合并范围
案例12-05 清算阶段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案例12-06 持股比例低于50%但通过协议取得多数表决权时合并报表范围
案例12-07 合并抵销调整
案例12-08 特殊调整事项
案例12-09 处置子公司股权丧失控制权时对剩余股权的会计处理
案例12-10 丧失非全资子公司控制权时如何计算投资收益
案例12-11 子公司以其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案例12-12 非全资子公司分立为两家公司后仅控制其中-家公司
案例12-13 未实现收益的抵销问题
案例12-14 以非货币性资产增资并购交易中涉及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第十三章 其他
案例13-01 区分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
案例13-02 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案例13-03 提货权的会计处理
后记
老实说,我平时对财务数字不太敏感,总觉得枯燥乏味。《包邮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会计的认知。它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和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上市公司案例,把复杂的会计准则“讲”成了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章节。通过分析一家科技公司如何为员工设计和执行股权激励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报表,让我明白了股权激励不仅仅是画饼,背后牵扯着复杂的会计核算和估值问题。而关于并购重组,书中对几起大型并购案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到购买法下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再到商誉的确认与减值,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得非常清晰。我尤其注意到书中提到的,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以及如何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会计准则不仅仅是记账的工具,更是企业战略实施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并且能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长期以来,我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一直深恶痛绝,但又苦于无法深入了解其中的奥秘。《包邮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审视这些问题。虽然书中主要侧重于合规的会计准则应用,但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解析,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不当的会计处理是如何绕过准则的限制,从而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我特别留意书中关于无形资产摊销和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的案例。它详细解释了在什么情况下,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为无形资产,以及如何进行后续摊销。我由此联想到,一些公司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操作空间,比如夸大资本化金额,或者采用不合理的摊销方法,来影响当期利润。书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也让我警觉到,如果对公允价值的判断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就容易被操纵。例如,对于一些难以交易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主观判断。这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揭示了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灰色地带,让我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它教会我,不能仅仅看报表上的数字,更要深入理解数字背后的会计处理逻辑和潜在的操纵风险。
评分这本《包邮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在读的商科研究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宏观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尤其是面对复杂的会计准则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版时间虽然是2016年,但其案例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核心会计准则的解析,依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收入确认和租赁准则的案例部分。比如,它详细剖析了不同行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如何根据具体合同条款和履约义务来确定收入确认时点和金额,这对于理解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书中还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生动地解释了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如何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统一纳入资产负债表,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变化。这种“从案例出发,回归准则”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更快地掌握抽象的会计概念,并将其与实际业务场景相结合。此外,书中对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平台,让我能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一直对资本市场运作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报数字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最近入手了一本《包邮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虽然我不是会计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将那些原本枯燥晦涩的会计准则变得生动形象,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一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某知名消费品公司如何处理巨额商誉减值的分析,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详细拆解了评估过程中的关键假设、影响因素,甚至连管理层在决策时可能面临的压力和考量都做了细致的描述。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方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企业经营策略和市场判断的具象化体现。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理解了不同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差异,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从财务报表中解读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书中提到的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比如如何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它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让我对投资风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投资者、甚至是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操指南。它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分享,让人读来既有启发,又有收获。
评分作为一名在审计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注册会计师,我深知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对于审计工作的关键性。《包邮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16)》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参考平台。虽然书中提到的准则更新时间是2016年,但其核心的会计处理逻辑和对各类交易的深入解读,对于理解现行准则依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书中关于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和减值测试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情况下,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分析某银行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催收、逾期、减值迹象等一系列判断标准,以及如何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估算,这对于我们审计过程中评估减值准备的充分性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此外,书中对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的特殊处理,以及对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探讨,都充分展现了会计准则在复杂交易中的应用挑战。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们夯实理论基础,更能提升我们运用准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案例 selection 极具代表性,解析 细致入微,对于我们提升审计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很赞很棒。
评分好东西,便宜好用,京东快递超级快!
评分好
评分感觉还好。正版!
评分发货速度还可以,质量还可以
评分这本书非常实务,不同于普通的教科书,非常好用
评分质量不错是正版喜,
评分?
评分感觉还好。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