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聚焦于早期中国电影和城市文化,并将上海电影纳入民国文化史的视野中加以讨论,力图呈现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早期中国电影文化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二、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三、身份的建构: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民国时期中国电影的丰富面向,以及上海的电影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质,从中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消费方式和独特市井现象,也可以一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和光怪陆离的社会风气。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厘清并深入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命题,其中不少论题是此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亦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自出版以来,《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曾多次再版,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很多大学的电影研究和中国现代史课程列为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张英进,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讲席教授,曾任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英文书籍包括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1996,中文版2007)、《中国电影百科全书》(1998)、Ⅸ影像中国》(2002,中文版2008)、《中国电影史》(2004)、《全球化中国的电影,空间与多地性》(2010),编辑论文集《中国比较文学论文集》(1998)、《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1999,中文版201 1)、《当代中国的另类电影文化》(2006)、《华语电影明星研究》(2010,中文版即出)、《中国电影指南》(即出)。另出版中文书籍《审视中国》(2006)、《电影的世纪末怀旧》(2006)、《多元中国》(2011)等,以及在中英文的学术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的大量文章。
苏涛,1981年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精彩书评
此书对中国电影研究以及对20。世纪中国都市文化的更广泛的理解做出了深远的贡献。十篇文章的范围远远超出1922-1943的年限.并探讨了电影以外的议题。这本书是不断发展的上海研究中受人欢迎的新作,它引导我们跨越有关1949年前上海和中国通俗文化的表面化的理解。
--康浩(Paul Clark),美国《中国研究书评》杂志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 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
第一章 导言: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第二章 茶馆、影戏、组装:《劳工之爱情》与中国早期电影
第三章 《西厢记》与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古装剧
第四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都市氛围
电影观众、电影文化及叙事传统管见
第二部分 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
第五章 在罪恶之城出卖灵魂:1920-1949年问印刷品
电影和政治中的上海歌女和舞女
第六章 善良、堕落、美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女明星和上海公共话语
第七章 娼妓文化与都市想象: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协商
第三部分 身份的构造: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
第八章 南京时期的电影审查与文化重建:方言、迷信与色情
第九章 都市之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
第十章 "她的芳踪无处不在":
上海、李香兰与"大东亚电影圈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尽管这部电影长期被人遗忘,但它对电影史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否认。正是因为它并未获得主流电影史的青睐,这部电影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早期上海电影及其复杂性的具有说服力的一瞥。
《劳工之爱情》是一部爱情喜剧,很明显,它讽刺了传统包办婚姻。而五四运动倡导将个人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自由恋爱是它的核心主题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早期中国电影并非完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脱节。这部电影创造出了中国电影史上“劳工”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劳工”是用来描述正在浮现的城市劳动阶层的摩登名词)。@它实际上是20年代上半叶涌现的一大批电影的先驱,这些电影大多以“鸳鸯蝴蝶派”的都市小说为蓝本,关注一个急剧现代化的社会中的爱情、家庭和伦理道德等主题。这部早期的叙事电影在一些相关问题上与五四话题相重合,它有着情节剧夸张和耸动的外观,并追求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讲述方式来阐释城市现代性的重大影响。
以前,关注非西方电影的西方电影学者尤其偏好日本电影。这种研究热情似乎主要是由于非西方电影--在这里即日本电影--可以提供反好莱坞的另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影话语。诺埃尔·伯奇(Noel Burch)的“致远方的观察者:日本电影的形式与意义》一书是这一学术激进主义的典型代表。伯奇意在证明,战前的日本电影是“唯一发源于非欧洲文化的民族电影”,因而它也是唯一与“欧洲、美国,以及其他殖民地国家电影工业扶持之下的‘好莱坞模式’的拍摄和剪辑”大异其趣的电影模式。④换言之,日本仅仅变成了挑战好莱坞电影霸权的政治工程中一个顺手拈来的譬喻。日本电影之所以具备原创性和纯粹性的第二个理由,根据伯奇的分析,则在于19世纪晚期,它跳过了所谓的“殖民地阶段”。老牌的文明国度,如印度、中国和希腊,都没有摆脱西方殖民势力对它们的渗透,伯奇惋惜它们没有充分发展出本~4t、原创性的电影表现方式。于是他指出,上述国家没有像日本一样创作出“杰作”。对于伯奇而言,那些并非绝然不同于好莱坞的本土电影混沌不清的面目,会使他试图通过非好莱坞电影实践来巩固西方理论的努力变得不够清晰有力。通过引用陈立(Jay Leyda)《好莱坞前史:美国资料馆馆藏的世纪之交的电影》中的一些数据,伯奇发现,早期中国电影从使用的胶片到摄影师再到视觉风格,都是美国电影奴役下的一个杂糅性的存在。⑧换句话说,早期中国电影的形成期是一个缺乏独立性的模仿时期。
前言/序言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论文集,写得都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
送过来很新,包装的很好。这本书我发现知识储备有些不够用,还看不懂,以后慢慢看
评分
☆☆☆☆☆
很好~书很棒!!!!
评分
☆☆☆☆☆
不错不错
评分
☆☆☆☆☆
商品名称: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评分
☆☆☆☆☆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厘清并深入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命题,其中不少论题是此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亦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自出版以来,《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曾多次再版,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很多大学的电影研究和中国现代史课程列为必读书目。
评分
☆☆☆☆☆
很好~书很棒!!!!
评分
☆☆☆☆☆
书中有多篇很扎实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海外学者关于20-40年代早期中国电影的论文,研究角度、方法各异,史料详实。
评分
☆☆☆☆☆
对于了解解放前的中国电影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