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記錄瞭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曆史,並介紹瞭由其所記載的我國近現代史上的許多重要事件和曆史發展情況。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在正文中穿插瞭對新聞紀錄電影人的迴顧,並在附錄中收錄瞭新聞電影人的小傳,記錄瞭他們的偉大業績和寶貴經驗。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作者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嚴肅求是的精神,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進行分析、評述,是研究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重要文獻。
1919年4月,商務印書館給當時北洋政府農商部的“為自製活動影片請準免稅”的呈文中談到製作影片的目的時說:有鑒於在中國上演的外國影片“輕薄險詐,甚為風俗人心之害……”而外國人在中國拍攝影片運往國外者,“又往往刺取我國下等社會情況,以資嘲笑”,因此,他們準備拍攝影片,分運各省擇地開演,“藉以抵製外來有傷風化之品,冀為通俗教育之助,一麵運售外國,錶彰吾國文化,稍減外人輕視之心,兼動華僑內嚮之情。”從這呈文中可以看齣,商務印書館當時對電影的宣傳教育作用已有明確認識。
本文作者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嚴肅求是的精神,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進行分析、評述,是研究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重要文獻。這是一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戰綫的元老,為我們撰寫的一部跨越百年中國紀錄電影史的厚重文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構建瞭近現代中國的影像史;這部厚重的文獻則是影像史背後的闡幽明微的注解…… ——高峰,中國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第八任廠長
評分好
評分電影一齣現就顯示瞭它的紀錄功能。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影片是紀錄片。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廳內正式公映的由L.盧米埃爾攝製的《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2部實驗性的影片,都是紀錄真實生活景象的。從19世紀的最後幾年起,電影開始用於新聞題材的報導;俄國的沙皇加冕、英國的英王親臨奧林匹剋開幕式、西班牙的鬥牛、澳大利亞的競走等新聞事件,都搬上瞭銀幕,成為初期紀錄電影的主要題材。
評分書中在記錄曆史的同時,披露瞭一些重要新聞紀錄電影的攝製經過,記錄瞭中國近現代曆史變革中的重大曆史事件。
評分紀錄電影現在很少看到瞭,所以這本書的價值便更大。
評分第一部係統記錄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史書。
評分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彆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錶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錶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乾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采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嚮。
評分本文作者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嚴肅求是的精神,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進行分析、評述,是研究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重要文獻。這是一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戰綫的元老,為我們撰寫的一部跨越百年中國紀錄電影史的厚重文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構建瞭近現代中國的影像史;這部厚重的文獻則是影像史背後的闡幽明微的注解…… ——高峰,中國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第八任廠長
評分紀錄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