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專傢金正昆 禮儀係列圖書全麵升級版!
作為禮儀泰鬥、中國2008年奧運會禮儀顧問、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禮儀大使、CCTV—10《百傢講壇》禮儀專欄撰稿人,金正昆教授在央視、央廣電颱等全國幾十傢知名媒體禮儀節目中擔任主講嘉賓,多部禮儀著作成為國傢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金教授根據三十多年禮儀教學與實踐經驗所打造的“禮儀金說”係列讀本在圖書市場一直受到讀者喜愛,成為眾多企業員工培訓指定讀本。
為瞭使走齣國門的人員獲得必要的國際禮儀知識,金正昆教授特此編寫瞭《禮儀金說:國際禮儀》,係統地總結瞭現代國際交往活動中應遵循的基本禮儀規範。既注重現代國際禮儀的基本原則,又兼顧大眾齣國交往活動的具體性、事務性特點。本書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部分:其一,介紹齣國手續的辦理,以及與齣國有關的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禮儀知識。其二,分國彆地介紹瞭世界主要幾個國傢的不同禮儀與習俗。希望本書能夠成為讀者走齣國門的指南,並且能夠在實踐中真正做到“以禮待人”。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係教授,禮儀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作為中國禮儀泰鬥、中國2008年奧運會禮儀顧問、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禮儀大使、CCTV—10《百傢講壇》禮儀專欄撰稿人,多次在中視、中廣電颱等幾十傢知名媒體禮儀節目中擔任主講嘉賓。個人正式齣版專著、教材12部,多部作品成為國傢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第1 篇 國際禮儀概述
第2 篇 辦理齣國手續的你
第3 篇 接受齣入境檢查的你
第4 篇 乘國際班機的你
第5 篇 乘遠洋客輪的你
第6 篇 乘國際列車的你
第7 篇 住宿大飯店的你
第8 篇 海外購物的你
第9 篇 齣國留學的你
第10 篇 齣國旅遊的你
第11 篇 尊重女性的你
第12 篇 遵時守約的你
第13 篇 熱情有度的你
第14 篇 維護隱私的你
第15 篇 謙虛得當的你
第16 篇 入鄉隨俗的你
第17 篇 在日本的你
第18 篇 在韓國的你
第19 篇 在濛古的你
第20 篇 在越南的你
第21 篇 在泰國的你
第22 篇 在菲律賓的你
第23 篇 在印度尼西亞的你
第24 篇 在新加坡的你
第25 篇 在印度的你
第26 篇 在以色列的你
第27 篇 在南非的你
第28 篇 在美國的你
第29 篇 在加拿大的你
第30 篇 在巴西的你
第31 篇 在英國的你
第32 篇 在法國的你
第33 篇 在德國的你
第34 篇 在意大利的你
第35 篇 在荷蘭的你
第36 篇 在瑞典的你
第37 篇 在瑞士的你
第38 篇 在奧地利的你
第39 篇 在西班牙的你
第40 篇 在俄羅斯的你
第41 篇 在澳大利亞的你
第42 篇 在新西蘭的你
後 記
所謂國際禮儀,是指中國人在對外交往中所必須遵守的、用以維護自我形象,同時用來對外國友人錶示尊重友好的一係列的慣例和形式。它是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禮儀的基礎上,以世界上通行的國際禮儀為核心的。
國際禮儀的基本原則與國人的習慣做法不盡相同,對此國人應當有所認識。自以為是,妄自尊大,不拘小節,我行我素,都有悖於國際禮儀的主旨,既有失自尊,也有辱國格,因而是極其錯誤的。
舉例而言,中國人講究“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隻要是有一麵之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問的問題。“你多大年紀呢”、“有沒有結婚”、“一個月能夠掙多少錢”等等,都是中國人平常司空見慣的聊天話題。而在歐美各國,人們講究尊重個人的隱私權,講究個人至上。諸如年齡、婚否、收入等問題均屬於個人不願“廣而告之”的秘密,即所謂個人隱私。在那裏,一個人要是開口就問他人以上那些問題,是會被視為“沒有教養”而令人側目的。
再比如,中國人與熟人見麵,慣於問候對方“你吃飯瞭沒有?”或是“你準備乾什麼去?”而國際禮儀卻告訴我們:此類問候語在國外也使用不得。你要是問西方人“你吃飯瞭沒有?”對方多半會誤認為你準備請他吃飯,肯定會以實相告。然而中國人問這話卻絕對沒有這個意思,要是被外國友人答以“沒有吃,我們一起去吧”,真可能會下不瞭颱。在另外一些國傢,問這樣的問題同樣會令人不快。在那裏,這樣問候會被誤以為被問候者是否具有能吃飽飯的經濟能力,它與“你能吃得飽嗎”意思是一樣的。知道瞭這方麵的知識,在國外以“你好”或是“早安”、“晚安”問候他人,不僅可以避免誤會,減少麻煩,而且閤乎國際慣例,使人顯得彬彬有禮,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凡是曾經齣過遠門的人都曉得“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在不同的國傢裏,風俗習慣也就更加各不相同瞭。正是這不同民族、不同國傢和地區的不同習俗,纔使得今日世界顯得氣象萬韆、生機勃勃。從某種意義上說,異國他鄉所吸引我們的,不正是那裏與眾不同、獨具魅力的風俗習慣和人文景觀嗎?齣國就是去“采風”,即瞭解其他民族、其他國傢和地區與我們所不同的習俗,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見識。
初齣國門,要想名副其實地當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就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也是確保自己在國外暢行無阻、避免麻煩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尼泊爾、斯裏蘭卡、保加利亞、希臘等一些國傢裏,人們用搖頭錶示“同意”,用點頭錶示“反對”,這就是所謂的“點頭不算,搖頭算”。這種做法,與我們的習慣正好相反。要是在保加利亞的飯店裏麵訂房間,前颱服務員若是用“搖頭”來迴答你關於“能不能訂一個標準間”的詢問,他的意思自然是“能”。你要是不瞭解當地的習俗,吃瞭虧怪誰呢?
我們一嚮慣於雙手並用來為他人上茶,以錶達對對方的敬意。用雙手與人相握,也是熱情、友好、關懷、敬佩的錶示。但是要是到瞭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傢裏,可韆萬不能照此辦理。在這些國傢,人們的雙手分工不同,而且必須倍守“本份”:右手通常用作乾高雅之事,如上飯菜,與人接觸;左手則隻能乾“不潔之事”,如沐浴、上洗手間。如果將兩隻手的“職責”張冠李戴瞭,在當地人來看,無疑是失禮之至!
禮儀顯示教養,習俗體現自尊。
在我們走齣國門之前,係統地學習掌握一些有關國際禮儀和海外風俗習慣的常識,不僅今後在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麵前能夠更好地顯示齣我們的良好教養,展現齣我們中華民族的最佳風采,而且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友好交往的過程中,能夠恰如其分地嚮他們錶示我們的理解和尊重。
我國古代兵聖孫子在談及戰爭時,曾經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實我們在對外交往中同樣也需要“知己知彼”,唯有如此,我們纔會真正地做到成竹在胸,舉止得體。
簡單地說,學習國際禮儀,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中外有彆。中國與外國的國情不同,各自的禮儀自然大相徑庭,因此切不可自以為是,要以不變應萬變。
其次,外外有彆。目前世界上有近二百個國傢,國與國不一樣,其具體的禮儀顯然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相互尊重。在對外交往中,要尊重彆的國傢,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的禮儀與習俗。但是,這種尊重必須是相互的。
為瞭使走齣國門的齣國人員獲得必要的國際禮儀知識,特此編寫瞭本書。它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部分:其一,主要介紹齣國手續的辦理,以及與齣國有關的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禮儀知識。其二,分國彆地介紹幾個國傢的不同禮儀與習俗。倘若本書能夠成為你走齣國門的指南,並且能夠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對你有所裨益,我們將會深感榮幸。
不論因公齣訪還是因私齣國,你都會碰上一係列自己十分陌生的事情。如果憑著自己的勇氣,“跟著感覺走”,想當然地去做,而不依照規定和慣例去辦,隻會舉步維艱,南轅北轍,白費時間和氣力,甚至一事無成。
齣國之前,應當進行什麼樣的準備,應該辦哪些必要的手續,或許令人頗感睏惑,不知如何著手。
毋庸諱言,齣國前做好必要的準備,辦齊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手續。例如,辦好護照、簽證、齣境登記卡、體檢證明、“黃皮書”,以及訂好國際航班、遠洋客輪或國際列車的客票。這的確是一樁比較麻煩而又容不得絲毫疏忽大意的事情。唯有對有關規定和慣例充分瞭解,纔能做到成竹在胸,纔會避免周摺。
準備齣國,首先應當申請領取用以證明本人國籍與身份的護照。
所謂護照,乃是由某一個主權國傢所頒發給本國公民齣入境或是在國外居留、旅行的身份證件。
齣國人員不論是在齣入國境,還是在國外旅行,都必須隨身攜帶本人護照,以便在有關方麵檢驗時及時齣示,證明自己的身份。
從某種意義上講,護照好似一張通行證,齣國時是任何人都不可離之須臾的。
目前,世界各國發放給本國公民的護照種類各不相同,有些國傢還以身份證、旅行證、通行證等其他一些類型的證件來替代它。
我國當前所頒發的護照,共有外交護照、公務護照、普通護照等幾種。
在這其中,普通護照又分為因公普通護照和因私普通護照兩種。它們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其使用者的身份有所不同。
按照慣例,外交護照,主要發給具有外交官身份的駐外人員以及擔任一定職務的政府工作人員。
公務護照,主要發給因公常駐國外的工作人員和因公臨時齣國的人員。
因公普通護照,主要發給因公務齣國工作或訪問的人員。
因私普通護照,則主要發給我國僑民、為辦理個人私事齣國的人員。
我國公費留學人員以前持因公普通護照齣國,現已依照國際慣例改持因私普通護照。
由此可見,齣國人員大緻可以分為公務齣國或因私齣國等兩大基本類型。
所謂公務齣國,是指國傢機關、黨群組織或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齣國訪問、考察、調研、洽談業務。即由國傢負責齣資,齣國的目的是為瞭工作。對於因公務而齣國者來說,辦理護照、簽證等一係列齣國手續,均由自己所在單位或上級單位的國際部門負責,不需要自己齣麵去外交部和使領館親自交涉。
所謂因私齣國,即以個人齣資的方式,齣國去辦自己的事情。具體來說,自費留學、探親訪友、受聘就業、齣國定居等等,均屬於因私齣國,因此必須持因私普通護照。
無論哪一種護照,其主要內容都包括:姓名、齣生年月、齣生地、性彆、發照日期、有效期限以及持照者本人照片。
我國目前規定:申請人未滿16周歲的簽發五年期護照,16周歲以上(含16周歲)的簽發10年期護照。
下麵,主要來介紹一下因私普通護照的辦理程序。
目前,因私普通護照由公安部門負責簽發,所以你需要它的時候應當嚮自己所在地的公安部門首先提齣申請。
提齣申請時,應同時嚮公安部門提交一些材料。它們包括:填寫完整、真實、清晰的《中國公民因私齣國申請審批錶》1份;申請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未滿16周歲的申請人可不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原件並提交復印件;符閤辦理護照要求的申請人近期正麵免冠彩色照片三張(其中一張貼在申請錶上)。
國傢公務員申請護照(含護照變更)時,往往應按組織、人事管理權限和行政隸屬關係提交其具體所在單位的意見,其他人員則無需提供其所屬工作單位或派齣所意見。
按照規定:公安部門將在申請人提齣申請之日起的30天以內,做齣是否同意發照的答復。得到獲準的答復之後,申請人應依照通知所指定的時間與地點,持本人相關證件前往發照機關領取護照。
申請人領到本人護照後,需立即檢查一下護照上的有關內容是否正確無誤,然後在護照上的簽名一欄上簽署本人姓名。
對自己的護照應妥為保管,切勿任意塗改。
拿到瞭護照與齣境登記卡,就意味著中國方麵業已同意你齣國,並將為你提供一切方便。這錶明你的齣國手續已經辦好瞭1/2。
要想辦好另外的一半,即得到你準備前往的國傢同意你入境的許可,尚且需要辦理簽證。
所謂簽證,是指一個主權國傢的官方機構對於本國或外國公民齣入境、過境或居住的許可證明。
它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簽證有效期限、有效次數、停留期限、齣入境口岸、偕行人員,等等。
依照國際慣例,通常應當是持何種護照,發給何種簽證。
但目前也有一些國傢規定,可以發給高於或低於護照種類的簽證。
根據其具體等級的不同,簽證通常有外交、公務、普通之分。
入齣國境的簽證,有入境、入齣境、齣入境、過境幾種。此外,還有居留簽證。有些國傢,往往還發放禮遇簽證、旅遊簽證和非移民簽證。
簽證通常可以直接附在護照之上,也可以附在其他身份證件上麵。
如欲前往未與我國建交的國傢時,你往往會得到“另紙簽證”,它必須與護照同時使用。
申請簽證時,應前往自己擬去往的國傢所設在北京的駐華大使館或距自己居住地較近的領事館,由本人親自辦理。
如果因為語言不通、年高體弱、工作暫時難以脫身,或居住地距使領館所在地甚遠等原因,自己難於親自齣麵辦理,可委托國際旅行總社、其分支機構或其他有關機構代為辦理。
前去辦理簽證時,通常應同時提供如下幾類材料:一是申請人有效的中國護照;二是申請人本人照片若乾張;三是依照簽證種類所應當齣具的證明文件;四是用外文所填寫的簽證申請錶。
……
現代禮儀,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對象,都有不同的講究。一般而論,現代禮儀可以分成以下五大闆塊。
其一,政務禮儀。它是國傢機關工作人員、國傢公務員在執行國傢公務、為人民服務時所講究的禮儀。
其二,商務禮儀。它是企業的從業人員在商務交往中所講究的禮儀。
其三,服務禮儀。它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酒店、餐廳、旅行社、銀行、保險公司、醫院等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其工作中所講的禮儀。
其四,社交禮儀。它是人們在工作之餘的公眾場閤,在其迎來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講的禮儀。
其五,國際禮儀。它是我們中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所要講究的禮儀。
之所以要把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和國際禮儀分類介紹,主要是想說明什麼呢?想要說明的是:它們有不同的適用對象,你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舉一個例子,中國人吃飯有一個習慣:給彆人夾菜。一般的社交場閤我們經常受到這種厚待,長輩要給晚輩夾個菜,主人要給客人夾菜,以示那種謙讓和友善。恐怕各位都曾經受到過這種待遇,比如爹媽和老前輩給我們夾一筷子菜,禮讓給你。但國際禮儀是絕不允許此舉的。國際禮儀講究的是:讓菜不夾菜。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換成另外一個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誰,你又不知道我愛吃什麼,你憑什麼給我夾菜。不是講尊重嗎?尊重彆人,就是要尊重彆人的選擇。你給我夾的那筷子菜,萬一我不願意吃呢?
有一次,我就非常倒黴。我腸胃不太好,不愛吃比較寒的東西。那天被一個同誌請吃大閘蟹,他一會兒給我來一隻,夾過來我就得吃。然後再給我夾一隻,我又吃瞭。他連著讓我吃瞭三隻,我被他弄得連續一個星期胃痛。
他給你夾瞭菜,你沒辦法不吃。這還算好的,還有更差勁的。有人拿自己的筷子給你夾,還把筷子先在嘴裏“處理”一下,等於給你派送一口唾沫,你說惡心不惡心?!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講究的。如果彼此是熟人、自己人,就不講這個。比如兩個青年男女在談戀愛呢,人約黃昏後,兩人在屬於自己的二人世界裏一塊兒說悄悄話,吃悄悄飯去瞭。那女孩子夾瞭一筷子菜,含情脈脈,給男朋友遞過來瞭。可以想象那位帥哥當時會是什麼感覺,他恐怕恨不得把筷子都吃瞭!此刻,他絕對不會要求對方齣示健康證書之類的,那是沒道理的。所以這裏就要加以說明,禮儀它有自己特定的適用範圍、適用對象,你不能弄錯瞭。
究竟什麼時候需要我們講究禮儀呢?大體上在以下三種情況下要講究禮儀。
第一,初次交往。第一次打交道時,你要給人留下好的印象。你初次跟彆人打交道,他不知道你姓甚名誰。比如,我現在跟各位在一塊兒交往,我們假定要在這兒交往十天、八天,您知道我是一位禮儀專傢,是一位大學教授,有的時候我隨便點,這叫不見外。又如,你是我傢孩子,或者是我晚輩,我給你夾一筷子菜,那我是看得起你,這個你挺高興的。但我們彼此如果是不認識呢?不認識的話,上來給你夾菜,是不是有點不閤適?所以初次交往要講禮儀。
第二,因公交往。兩國交兵各為其主。公事公辦,有助於拉開距離。跟外單位、外行業的人打交道,即便是熟人也要講禮儀,那樣做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公務交往。在因公交往之中,不能不講究禮儀。
第三,涉外交往。“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和外國客人打交道,有的時候你要不講國際禮儀那就麻煩瞭。比如,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這兩種花。逢年過節,尤其國慶前後都要用菊花裝點國慶的北京。京城那時到處是菊花。但是有國際交往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少外國客人是比較忌諱菊花的,尤其是西方客人。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往往是死人專用的。他們把它叫做妖花,叫葬禮之花。如果來瞭外國客人,你給他送瞭一盆菊花,那就等於是為他送葬。在西方,菊花往往在墓地擺放。你給他送一盆菊花,或放他傢裏去瞭,那怎麼行?!所以,在涉外交往中,我們一定要講國際禮儀。國際禮儀,其實就是人們在國際社會中所必須恪守的有關交際往來的“交通規則”。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禮儀、運用禮儀?
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簡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
第一個作用,內強素質。作為現代人,你跟彆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職工作也好,恰到好處地展示自己的素質都是非常重要的。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言談、話語、舉止行為,其實都是個人的素養問題。荀子曾說:“禮者,養也”,就是此意。比如,個彆國人,在國際交往中和正式場閤往往不修邊幅,那麼有的時候就影響形象。有的同誌在你對麵一坐,習慣性地順手把褲腿往上一拉,露齣一條“飛毛腿”,這個頂多說明他發育正常。還有同誌按著鼻孔,一下就把鼻涕之類發射齣去瞭。我還見過最高境界,他不發射,自己消化,他一下就把那個東西咽下去瞭。這樣的人並不多,但是說實話,如果你要遇到其中的一位,您說他的個人素質如何?
在國際交往中,上述那樣的同誌往往會影響國傢形象,影響民族形象,也影響我們的地方形象。因為任何一個中國人到外國去瞭,在公眾場閤擤瞭一下鼻子,彆人可能就說那是中國人擤鼻涕,說那是北京人擤鼻子,甚至說那是某單位、某部門的人擤鼻子!總之,我們的個人形象其實代錶著組織形象,我們的個人形象代錶著國傢形象、産品形象和服務形象。
第二個作用,外塑形象。在國際交往中也好,在國內交往中也好,員工的個人形象,就是代錶組織形象,就是代錶産品和服務形象。有鑒於此,我們一定要時刻維護好自身形象。
《禮儀金說:國際禮儀》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做”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何如此”的書。作者金女士並沒有簡單地列齣各種規則,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這些規則背後的文化根源和邏輯。她強調,理解禮儀的“意義”,遠比死記硬背“形式”更重要。書中關於“電話和郵件禮儀”的描述,讓我警醒。過去,我可能更注重郵件內容的撰寫,而忽視瞭郵件的格式、稱謂,以及發送時間等細節。金女士提醒我,在跨文化溝通中,這些細節都可能傳遞齣重要的信息,影響他人對你的專業度和尊重程度。 書中還提到瞭“接受和給予贊美”的藝術。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對於贊美的反應可能截然不同。有的文化鼓勵直接迴應贊美,而有的文化則傾嚮於謙虛地迴應,甚至將其歸功於他人。金女士建議我們,在接受贊美時,要學會真誠地感謝,並根據對方的文化習慣,選擇閤適的錶達方式。同樣,在給予贊美時,也要注意場閤和分寸,避免讓對方感到不適。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簡單的贊美,也需要一些“技巧”。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將“國際禮儀”從一種僵化的規則,轉變為一種靈活的“同理心”的體現。在閱讀過程中,我逐漸理解到,真正的國際禮儀並非是要我們死記硬背一套繁瑣的條條框框,而是要培養一種尊重他人、理解差異、並願意為此做齣適當調整的能力。書中關於“文化衝擊”的章節,描述得非常生動。它並沒有將文化衝擊描繪成一種令人沮喪的體驗,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自我認知和成長的過程。作者用一種非常積極和鼓勵的口吻,建議讀者如何去麵對和剋服文化衝擊,例如通過學習當地語言、瞭解當地曆史文化、保持開放的心態,以及尋求當地人的幫助等。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送禮”的篇章。過去,我一直認為送禮是一件很隨意的“人情往來”,送什麼、怎麼送,往往憑著自己的喜好。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在國際交往中,送禮的學問非常深。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送禮方麵的禁忌,比如顔色、數字、物品本身的象徵意義,以及包裝和贈送方式。例如,在日本,送禮時要雙手奉上,並且要考慮禮物的包裝是否精美;而在一些中東國傢,送豬肉製品或酒精類飲品則是絕對的禁忌。這些細枝末節,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關乎對方的麵子和對你的尊重程度。書中的例子讓我更加警醒,原來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在無意中得罪他人,影響閤作。
評分讀完《禮儀金說:國際禮儀》,我最大的感受是,禮儀的本質在於“尊重”。這本書並非是教導我們如何變得“完美無瑕”,而是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懂得體諒他人、更具同理心的人。作者在書中對於“服飾禮儀”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她並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什麼場閤穿什麼衣服,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於著裝的理解和期待。例如,在一些保守的國傢,女性的著裝需要更加注重遮蓋性;而在一些更加開放的地區,則可以相對自由一些。金女士強調,瞭解當地的著裝習慣,是錶達對當地文化尊重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尷尬的有效途徑。 書中最讓我覺得巧妙之處,在於它將“時間觀念”與國際禮儀緊密結閤。不同文化對時間的看法差異巨大,有的文化重視準時,而有的文化則更加隨和。書中舉例說,在一些中東國傢,人們的“遲到”可能並沒有西方國傢那麼嚴重的負麵含義,甚至被視為一種正常的社交節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隨意遲到,而是要學會去理解和適應這種節奏,並在約會前與對方進行清晰的溝通,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這種對於時間觀念的細緻描繪,讓我意識到,禮儀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也包括那些無形的時間和節奏。
評分《禮儀金說:國際禮儀》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它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國傢,更是廣闊的國際舞颱。作者金女士用她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讓我對“求同存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關於“社交禮儀”的章節,讓我認識到,即使是簡單的握手、遞名片,在不同的國傢也有著不同的講究。比如,在某些國傢,握手時要用右手,而另一些國傢則可能不那麼強調;遞名片時,也要注意方嚮和是否需要雙手遞上。這些細節,雖然不起眼,卻能反映齣一個人是否具備國際視野和對他人是否足夠尊重。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商務談判”中禮儀的闡述。它不僅僅是關於價格和閤同的博弈,更是一場關於文化、關於理解、關於信任的較量。作者提醒讀者,在談判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理解對方的情緒變化,並根據對方的文化背景,調整自己的溝通策略。她提到,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拒絕可能被視為不禮貌,而更傾嚮於用委婉的方式錶達異議。這讓我意識到,成功的談判,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培養瞭一種“意識”。
評分《禮儀金說:國際禮儀》這本書,讓我對“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有瞭更深的認識。金女士用她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指齣瞭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恰恰是在國際交往中至關重要的。書中關於“拜訪住宅”的章節,讓我大開眼界。她詳細介紹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拜訪他人住宅時,需要注意的禮儀,例如,是否需要提前預約、是否需要帶禮物、進門時是否需要脫鞋等等。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能體現齣一個人是否具備基本的禮貌和對他人的尊重。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參加婚禮和葬禮”等特殊場閤的禮儀指導。這些場閤往往帶有很強的文化和情感色彩,需要我們格外小心謹慎。金女士提醒讀者,在參加這些儀式時,要充分瞭解當地的習俗,並尊重逝者或新人及其傢人的情感。例如,在參加葬禮時,要穿著素雅的服裝,避免過於鮮艷的顔色;而在參加婚禮時,要根據邀請函的要求,選擇閤適的著裝。她強調,理解並遵循這些禮儀,是錶達對他人尊重和關懷的重要方式。
評分這本書讓我最深刻的體會,是“禮儀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禮儀金說:國際禮儀》中,金女士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又不失深刻的語言,闡述瞭國際禮儀的重要性。她認為,禮儀並非是束縛人性的枷鎖,而是幫助我們在復雜的國際交往中,更順暢地溝通、更有效地閤作的工具。書中對於“稱謂和問候”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對於尊稱和問候有著不同的習慣。比如,在一些國傢,直呼其名可能顯得不夠尊敬,而應該使用頭銜和姓氏;而在另一些國傢,則可能更加傾嚮於使用更親切的稱呼。這種細緻的差彆,直接影響著他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宴請和接待”的章節。它不僅僅是關於準備食物和安排座位,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和情感傳遞的過程。金女士提醒我們,在接待客人時,要充分考慮到客人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以及他們可能存在的過敏情況。同時,還要學會如何引導話題,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客人感受到賓至如歸。她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說明瞭即使是微小的善意,也能讓客人銘記在心,從而增進彼此的瞭解和信任。這讓我認識到,真正的待客之道,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和對他人的關懷。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禮儀”與“情商”巧妙地聯係起來。作者金女士認為,良好的國際禮儀,是高情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具體體現。她並不是教我們如何去“錶演”,而是幫助我們提升“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能力。《禮儀金說:國際禮儀》中,關於“公眾場閤的行為規範”,讓我受益匪淺。她提醒我們,在公共場閤,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打擾到他人,並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例如,在一些宗教場所,需要保持安靜,並遵守特定的著裝要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注意禮讓老弱病殘孕。 書中還談到瞭“告彆和道謝”的藝術。她認為,一次成功的告彆,同樣能夠為你的形象加分。根據不同的場閤和關係,可以選擇不同的告彆方式,例如,正式的握手、非正式的擁抱,或是簡單的揮手緻意。同時,及時的道謝,也是錶達感激之情的重要方式。她鼓勵讀者,在離開某個地方或結束某項閤作後,及時發送感謝信或錶示感謝,這能夠加深對方的良好印象,並為未來的閤作打下基礎。
評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國際禮儀並非是僵化的規定,而是一種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禮儀金說:國際禮儀》中,金女士用一種非常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介紹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規範。她並沒有強求讀者去接受或模仿某一種特定的禮儀,而是鼓勵讀者去理解、去適應、去選擇最適閤自己的方式。書中關於“電子溝通的禮儀”的探討,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通過郵件、即時通訊等工具,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能。 金女士提醒讀者,在撰寫郵件時,要清晰明瞭,避免使用過於口語化的錶達;在發送即時信息時,要注意語氣的恰當,並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誤解的縮寫或錶情符號。她還強調瞭“迴復速度”的重要性,在國際商務交往中,及時迴復郵件和信息,能夠體現齣你的專業性和對閤作的重視。這些建議,都讓我覺得非常貼近實際,並且能夠立即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評分《禮儀金說:國際禮儀》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內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許忐忑的。畢竟,“國際禮儀”這個詞聽起來就帶著一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感覺,我擔心這本書的內容會過於理論化,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或者是一些脫離實際的陳規陋習。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一種齣人意料的親切感所包裹。作者金女士(雖然書中並未直接提及,但從其筆觸的細膩和對細節的把握,我姑且這樣稱呼)並沒有一開始就擺齣一副說教的姿態,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我引入一個充滿魅力和智慧的世界。她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行傢,又像是耐心十足的導師,帶著我一步步探索那些在跨文化交流中至關重要的細節。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非語言溝通”的闡述。它不像許多資料那樣簡單地羅列各種手勢的含義,而是深入剖析瞭眼神交流、肢體語言、麵部錶情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微妙差異。比如,書中提到在某些東方文化中,直接而持久的眼神接觸可能被視為冒犯,而在西方文化中,這卻是建立信任和尊重的標誌。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豁然開朗,意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錶達方式,在異域他鄉可能意味著完全不同的信息。書中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場景模擬,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夠切實體會到這些禮儀差異所帶來的潛在誤解和挑戰。她還強調瞭“傾聽”的重要性,不僅是聽對方說話的字麵意思,更要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情感傾嚮,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方所秉持的價值觀。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溝通中,是否真正做到瞭“用心傾聽”,而不是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
評分《禮儀金說:國際禮儀》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科書”,不如說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指南”。作者金女士的文字充滿瞭人文關懷,她對待每一個文化、每一個個體都抱有極大的尊重。在介紹餐桌禮儀時,她並沒有簡單地列齣各國不同的刀叉擺放順序,而是通過講述用餐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交流方式、對食物的態度,來引導讀者理解餐桌禮儀背後的文化含義。她寫到,在某些國傢,主人邀請客人一同享用美食是一種極大的榮耀,而客人則需要錶現齣對食物的贊賞和對主人的感激。這讓我意識到,餐桌禮儀不僅僅是關於“吃”的動作,更是關於“交流”和“情感連接”的載體。 書中關於“商務拜訪”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在過去,我總覺得商務拜訪就是直接談生意,然而,書中卻強調瞭拜訪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瞭解對方的公司文化、業務重點,以及拜訪者的背景和偏好。這讓我意識到,一次成功的商務拜訪,往往是建立在充分的瞭解和周密的準備之上的。金女士還提醒讀者,在拜訪過程中,要注意問候的順序、稱謂的使用,以及如何恰當地錶達感謝。她舉瞭一個例子,說在一些國傢,首次見麵時,過早地談及生意,可能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應該先從一些輕鬆的話題開始,建立起融洽的氛圍。這些細節,確實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
評分不錯哈,很喜歡金老師
評分很好的書籍,昨天下的單,今天就到瞭,下午看瞭下內容,很適閤我這個初入職場的人
評分對比現在價格 雙11還真是優惠力度挺大
評分發貨有點晚,過瞭5天纔發貨,不過發完貨之後的速度驚人,2天就到瞭,還以為明天纔收到呢?,紙張不錯,未來的一段時間有事情做瞭,很不錯的書,打算有活動還要淘迴來一些
評分質量非常好,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齣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京東小哥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早就想買的,趁著活動買來瞭,迴傢好好看。
評分這本書還沒看,每次京東打摺都會買很多書哎,包裝都很好送貨也很快,可以說是超級喜歡京東瞭
評分書是幫朋友買的看著是正品
評分書不錯 很有趣 講解得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