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學院夢山叢書:宋代市舶司研究

福建教育學院夢山叢書:宋代市舶司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文新 著
圖書標籤:
  • 宋代史
  • 市舶司
  • 福建史
  • 海商史
  • 經濟史
  • 曆史研究
  • 夢山叢書
  • 福建教育學院
  • 宋代
  • 地方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廈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54827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100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福建教育學院夢山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宋代是我國古代市舶製度發展的重要時期。楊文新博士《福建教育學院夢山叢書:宋代市舶司研究》一書分為上、下篇。上篇主要探討宋代市舶司的分布及變化、市舶司的職能、市舶官員的選任和奬懲、市舶司與其它機構的關係、各路市舶司的比較及其地位等問題。下篇主要考察宋代廣南東路、兩浙路、福建路和**東路四路市舶官員。
  作者用功甚勤,搜羅宏富,學風嚴謹,考證精審,宏觀立論正確而有新意,微觀考證詳明而有說服力,全麵係統地反映瞭宋代市舶司的整體麵貌,將宋代市舶司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對人們深入瞭解宋代市舶司情況大有裨益,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楊文新,福建武平人,福建教育學院校長研修部副教授、博士,福建省首批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專傢。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宋史)、中國文化史、福建地方曆史文化、教育行政乾部培訓、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福建基礎教育曆史與現狀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在《福建教育學院學報》、《曆史教學》、《史學月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濛古師範大學學報》、《武夷學院學報》、《漳州師範學院學報》、《中小學教師培訓》等刊物上發錶論文20多篇。

目錄

上篇 通論

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宋代市舶司研究綜述

第一章 宋代市舶司的分布及變化

第一節 宋代市舶司的時空界定

一、時間上的界定

二、空間上的界定

第二節 宋代各路市舶司的設置及其變化

一、廣南東路

二、兩浙路

三、福建路

四、京東東路

第二章 宋代市舶司的職能

第一節 經濟職能

一、閱貨

二、抽解

三、禁榷

四、和(博)買

五、嚮中央綱運交納錢物

六、治理港口和修築城池

第二節 行政職能

一、監察和薦舉地方官員

二、發放進齣貿易的公據

三、執行國傢的禁令

四、接待管理外商、處理貿易糾紛

五、參與組織祈風典禮

六、維護地方治安,剿滅盜賊

第三章 宋代市舶官員的選任和奬懲

第一節 宋代市舶官員的組成

一、市舶使(市舶提舉)

二、市舶判官(監舶務)

三、乾辦公事

四、吏員

第二節 宋代市舶官員的選任

一、皇帝和大臣對市舶官員選任的認識

二、選任

第三節 宋代市舶官員的奬懲

一、唐代市舶機構所在地官員的廉潔與腐敗

二、宋代市舶官員的廉潔與腐敗

三、宋代對市舶官員的奬勵和懲罰

第四章 宋代市舶司與其他機構的關係

第一節 宋代市舶司與中央有關機構的關係

一、市舶司與吏部的關係

二、市舶司與(三司)戶部的關係

三、市舶司與太府寺的關係

四、市舶司與內侍省的關係

五、市舶司與鴻臚寺的關係

六、市舶司與禦史颱、刑部、大理寺的關係

第二節 宋代市舶司與地方有關機構的關係

一、市舶司與轉運司的關係

二、市舶司與提刑司的關係

三、市舶司與提單常平茶鹽司的關係

四、市舶司與地方駐軍的關係

第五章 宋代各路市舶司的比較及其地位

第一節 宋代各路市舶司的比較

一、設置時間的先後

二、存在時間及前後變化情況

三、收入的多寡

四、朝廷給的本錢數量

五、各路官員情況

第二節 宋代市舶司的地位

一、宋代市舶司在財政中的地位

二、宋代市舶司的外交作用

三、宋代市舶司的監察和薦舉作用

四、宋代市舶司的承前啓後作用

下篇 市舶官員考

第六章 廣南東路市舶官員考

第一節 市舶使(提舉)

一、市舶使

二、市舶提舉

第二節 監舶務與乾辦公事

一、監舶務

二、乾辦公事

第七章 兩浙路市舶官員考

第一節 市舶使(提舉)

一、市舶使

二、市舶提單

第二節 監舶務

一、監杭州(臨安府)市舶務

二、監明州(慶元府)市舶務

三、監秀州(嘉興府)華亭縣市舶務

四、監溫州市舶務

五、監江陰軍市舶務

第八章 宋代福建路市舶官員考

第一節 市舶提舉

第二節 監舶務與乾辦公事

一、監舶務

二、乾辦公事

第九章 京東東路市舶官員考

附錄

附錄一 宋代覺察拘攔官員

附錄二 宋代廣州迴教祈風處:懷聖寺光塔

附錄三 南宋林析等祈風石刻

附錄四 南宋倪思等祈風石刻

附錄五 南宋顔頤仲等祈風石刻

附錄六 南宋方澄孫等祈風石刻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宋代市舶司研究:兼論泉州港口體係的演變與海外貿易的社會影響 本書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而深入地考察宋代中國對外貿易體係的核心管理機構——市舶司的設立、發展、職能演變及其在宋代社會經濟結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通過細緻梳理傳世文獻、地方誌以及考古發掘資料,本書不僅力求重構市舶司在宋代各主要港口城市(如廣州、泉州、明州等地)的組織架構和日常運作細節,更將其置於宋代商品經濟繁榮、航海技術進步和海外交流拓展的宏大曆史背景之下進行考察。 第一部分:市舶司的起源與製度構建(約400字) 宋代對外貿易的空前發展,使得傳統的稅收與管理模式難以為繼。本書首先追溯市舶司的前身,分析唐代對外貿易的遺留問題,並重點闡述北宋初年,麵對“封廂日久”的海外商業活動復蘇,朝廷如何審慎地從“禁海”轉嚮“開洋”,並最終確立市舶司這一專門管理機構的必要性與曆史動因。 製度構建部分,本書詳細比較瞭不同港口市舶司的初始設置差異,剖析瞭“提舉市舶司”這一核心官職的品級變動、權力配置及其與地方行政長官(如知州)之間的關係動態。重點探討瞭宋神宗時期《市舶法》的頒布,這一標誌性事件如何將原本相對鬆散的管理規範化、法製化,明確瞭船引、抽解(關稅)的徵收標準與流程。通過對核心製度的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市舶司並非一個簡單的稅務部門,而是國傢海洋戰略與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第二部分:市舶司的運作機製與管理細節(約500字)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側重於市舶司的日常“實務”層麵。 一、關稅徵收與貨物監管:本書詳盡分析瞭宋代市舶收入的結構,區分瞭“抽解”與“入息”的差異。通過對船載貨物清單的個案研究(例如,對泉州港齣土的《蕃坊文書》和相關史料的再解讀),精確描繪瞭香料、藥材、珠寶、珍禽異獸等大宗進口商品,以及瓷器、絲綢、銅錢等主要齣口商品的流轉路徑和稅率波動。特彆關注瞭市舶司對違禁品(如兵器、鐵器)的嚴格管製,以及對“稱殖”(船東閤夥經營)模式下的稅務責任劃分。 二、船引與航綫管理:市舶司的另一項關鍵職能是頒發官方“船引”(航海許可證)。本書考察瞭船引的樣式、有效期、對船隻規模和載貨量的限製,以及它在海上安全與官方授權運輸中的法律效力。結閤航海知識的發展,分析瞭市舶司如何介入對航綫安全信息的收集與發布,盡管這並非其主要職責,但在維護貿易暢通上起到瞭間接作用。 三、機構人員構成與地方協作:市舶司的有效運作離不開地方力量的支持。本書詳細介紹瞭市舶司內部的文吏、翻譯(掌管外語溝通,尤其是波斯語、阿拉伯語等)以及“押司”等非核心官員的構成,並探討瞭他們與地方巡檢、廂軍以及地方豪強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 第三部分:市舶司與泉州港口體係的互動及區域影響(約400字) 本書將視野聚焦於宋代“天下第一大港”泉州。在泉州,市舶司的管理直接催生並塑造瞭獨特的“蕃漢共治”的社會結構。本書研究瞭市舶司如何依托泉州強大的造船業和海外移民聚居的蕃坊,實現高效率的貿易中轉。重點分析瞭宋代官方對蕃商(如蒲壽庚傢族)的扶持與製衡策略。市舶司的駐紮,不僅帶來瞭巨額財政收入,也極大地推動瞭泉州城市化進程、宗教多元化(如天後宮、清淨寺的修建與官方態度)以及地方商業法律的形成。通過對泉州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書揭示瞭市舶司是古代海洋貿易中,中央權力與地方商業活力實現利益捆綁的經典範例。 第四部分:市舶司的社會經濟影響與曆史局限(約200字) 最後,本書總結瞭市舶司對宋代社會經濟産生的深遠影響。它通過閤法的、製度化的方式,將原本遊離於國傢控製之外的海上貿易納入國傢稅收體係,極大地充實瞭宋廷的財政儲備,支持瞭對遼、西夏的戰略支齣。然而,本書也指齣瞭其局限性,例如製度上的“重榷輕商”傾嚮、地方官員藉職漁利導緻的灰色交易,以及在南宋後期,隨著海外貿易量的劇增和地方割據的加劇,市舶司的管理效力開始齣現衰退的趨勢。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分析框架,超越傳統的官僚製度史範疇,將市舶司視為研究宋代國傢能力、城市經濟學和世界海洋史的切入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名聽起來就帶著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讓人不禁聯想到宋代那個商品經濟蓬勃發展、海外貿易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我個人對那個時期的社會經濟結構,尤其是與航海和貿易相關的製度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想象一下,在泉州、廣州這些繁忙的港口,那些被稱為“市舶司”的機構是如何運作的?它們不僅是海關,更是管理對外貿易的樞紐。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市舶司的設立背景、組織架構、職能演變,那就太棒瞭。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梳理不同地域市舶司的差異化管理模式,以及它在國傢財政收入中扮演的角色。古代的官方貿易管理,往往充滿瞭權力的博弈和地方勢力的影響,如果能從微觀的檔案和地方誌中挖掘齣鮮活的案例,展現那些官員、商人以及海員之間的復雜互動,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製度史的梳理,更是一幅生動的社會風情畫。讀完想必能對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官方支撐體係有一個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

從一個純粹對古代商業運作感興趣的讀者的角度齣發,我更關心的是“效率”與“腐敗”這兩個永恒的主題。任何涉及巨額財富流動的官方機構,都必然麵臨如何有效監管的問題。宋代的市舶司,作為直接麵對異域文化和復雜國際貿易規則的部門,其內部人員的選拔、考核機製想必非常特殊。這本書是否揭示瞭宋朝中央政府如何試圖通過製度設計來降低市舶司的尋租空間?例如,是否設立瞭嚴格的“迴避製度”,或者采取瞭定期的外派輪換?如果能有對市舶司官員個人履曆的側寫,探究他們如何積纍財富,甚至如何與外國商團形成非官方的利益共同體,那就太引人入勝瞭。曆史的魅力往往在於人性的復雜性,製度是死的,但執行製度的人卻是活的,他們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數萬貫的貿易額。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權力如何被使用和濫用”的生動案例。

評分

我對宋代文化史的關注點,往往落在其對外部世界的開放性上。市舶司不僅僅是一個收稅的機構,它更是宋朝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是不同文明交匯的平颱。我想知道,市舶司的日常運作,除瞭清點貨物、徵收稅銀之外,還承擔瞭哪些文化交流的職能?例如,對外國使節的接待、對異域物産的記錄,乃至對海外宗教或技術傳入的許可審批。這本書如果能描繪齣市舶司官員與阿拉伯商人、東南亞使者之間那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交流場景,那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宋代“文明互動”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冷冰冰的經濟數據,而是一個充滿異域情調和政治智慧的交際場。期待作者能從更廣闊的視野,將市舶司置於宋代“重文輕武”背景下,探討其作為“和平貿易守護者”的角色定位與實際貢獻。

評分

讀史讓人明智,而研究具體的製度細節,更能讓人體會到曆史的精妙之處。我對製度史的研究一直抱持著一種“吹毛求疵”的態度,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宏觀的論斷,而是紮根於史料的細密考證。宋代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達到一個新高度的時期,這種集權體現在對經濟命脈的掌控上,市舶司無疑是海外貿易這一塊的關鍵抓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市舶司的“權限邊界”的?它與轉運使司、提刑司等其他機構之間是否存在權責上的摩擦或協作機製?更深一層看,官方的規範化管理,在多大程度上抑製瞭民間私商的活力?一個成功的商業帝國,往往是官方秩序與民間自發性完美結閤的結果。如果此書能通過大量的官修文獻和私人著述的交叉對比,揭示齣這種張力與平衡,哪怕隻是探討一兩個具體的稅收案例或走私事件,都足以讓這本書在學術界站穩腳跟。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往往纔是區分普通讀物和嚴肅學術專著的關鍵所在。

評分

書名中的“福建教育學院”作為齣版機構的背景,讓我對這本書的地域特色抱持著一份特殊的期待。福建,自古以來就是航海貿易的重鎮,尤其是泉州,其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曆史地位是毋庸置信的。因此,我非常期望這本書能將市舶司的研究聚焦於福建區域的特殊性。福建的市舶司在管理上是否比廣州、明州等地更為地方化或更具開拓性?當地的士紳階層和海外歸來的商人(如蒲壽庚這樣的傳奇人物背後所代錶的利益集團)對市舶司的設立與運作産生瞭多大的實質性影響?我關注的重點不在於市舶司這個製度本身是否創新,而在於製度在福建這片充滿海洋精神的土地上,是如何被具體地“執行”和“變形”的。如果作者能引入海洋地理、氣候條件對貿易路綫和港口選擇的影響,將製度史與區域環境史結閤起來,那將是一部極具地方特色和時代溫度的佳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