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叙事疗法发源地澳洲达利奇中心现任主席登伯勒心血之作
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李明博士倾情推荐
专业的叙事疗法实践指导书
每一种创伤里,都安放着人们所在乎的东西
每一种在乎,都是有故事的
以故事的讲述,去消融创伤
内容简介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创伤的主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创伤?特别是如何面对别人的创伤?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创伤?
《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作者借助丰富的叙事实践经历、深入的思考与精巧的编排,为读者呈上一份思想的盛宴,对重大群体灾难中叙事实践的方式、生命之树、生命之队、民俗文化、艺术化生活、超个人心理学等诸多重要的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每一章都是叙事治疗创造性的运用,收集了许多新的叙事实践的元素。书中特意运用了一些容易实践的方法,适用于孩子、年轻人和成年人。它们特别地回应了治疗师们提出的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对一的咨询是不可能,也是不合适的,怎样用叙事的方法来帮助那些在困苦环境中挣扎的人们?
身为后现代主义三大治疗学派之一的叙事疗法,越来越受到追捧和认可,但还没有一本如此专业,而且实用的实践指导书来满足读者的需求,相信这本书可以做到!
作者简介
大卫·登伯勒(David Denborough),叙事疗法发源地澳洲达利奇中心(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现任主席、资深教员,长期从事叙事社区工作的临床实践。达利奇中心是由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创办,专门致力于叙事疗法培训、推广、研究、书籍出版等活动的公益组织,位于澳大利亚。
精彩书评
★创伤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同行而言,并不陌生,但本书所描述的面对创伤的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定闻所未闻,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创伤的基本误解。译者作为中澳叙事中心的资深学者与咨询师,多年来致力于叙事应用实践以及传播工作,她以其坚韧与细腻,历经两年翻译了这本大作,相当不易。作为朋友,幸能先睹;作为同好,乐观其成。
——李明
北京林业大学
心理系咨询中心主任 ★人们习惯性地在错误的地点去寻找方法,当他们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绝望,然后坚信更广泛的变革是不可能的,这件事不值得去渴求并为之付出行动。这对我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挑战。我们怎样在正确的地方去寻找这种希望?这深深地影响着这本书里每一页的内容。
——登伯勒
达利奇中心现任主席
目录
推荐序 我们应以何种方式面对创伤
导读
序言
致谢
第1章
回应创伤/回应社会问题
第2章
回应群体创伤
第3章
相互贡献:交流信息和界定仪式
第4章
生命之树:回应弱势儿童群体
第5章
生命之队:为年轻人提供运动机会
第6章
心理和社会的抗争调查表
第7章
集体叙事的时间线和历史地图
第8章
歌曲作为营养:作为对创伤的回应,让民俗文化恢复生机
第9章
扩大范围:超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第10章
我们能够为社会运动做出贡献吗
第11章
反思:十个主题和梦想
附录
尊重历史:集体叙事实践的丰富传统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感谢生命里又一次美丽的遇见
前言/序言
我们应以何种方式面对创伤
创伤那些事儿对从事心理助人工作的同行而言,并不陌生,但《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所描述的面对创伤的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定闻所未闻。
本书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创伤的基本误解。绝大多数心理学工作者会把创伤视为对幸福的挑战,认为应该运用最高效的技术尽快消除其影响。叙事的态度会认为创伤的确是一种挑战,但对挑战的回应方式并不一定是消灭对方—回应和应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它们所带来的效果也自然大相径庭。回应是带着尊重的立场,应对是带着立场的尊重。一个静,一个动。老子说:“静为躁君。”
从叙事的角度看来,一件事能成为创伤,必然因为是它触到了内心的痛处。痛处之所以痛,往往是因为在那里安放着人们所在乎的东西。每一种在乎,都是有故事的。倘若不去了解这些故事,而急于消灭创伤,我们就会错过一些机会。创伤原本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我们岂可充耳不闻?
人们不愿面对创伤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来自别人,一种来自自己,一种来自关系。
“创伤”往往会让人产生虚无感,忘记了自身所具有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否认自己的价值,逃避内心最想要的选择。所以,被创伤左右的人,会通过一些方法去回避创伤,比如否认、逃避、攻击别人等。人们在反复使用这些方法后,恍惚间就会忘记自己内心的追求,背离最真诚的声音。此时,人们若被迫面对“创伤”,就会产生一些烦恼和对抗。这种烦恼和对抗会让听者望而却步,从而不愿碰触别人的痛楚。这是我所谓来自别人的因素。
另有一种让人不愿面对创伤的因素来自自己。这种因素主要是因为别人的创伤会触动自己的内心。这种触动会将自己带回过去,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一些经历。“创伤”并不是心理助人关系中求助者一方的专利,施助者也同样会受到它的影响,总会有一些经历和故事会被它攫取,让施助者不愿意去面对。加文·艾维和特雷莎·帕廷顿(Gavin Ivey,Theresa Partington,2014)认为这种悲伤感(perceived woundedness)对于从事心理助人和临床心理工作而言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没有一定的开放度,不肯正视自己的悲伤感导致难以有效地帮助来访者。然而,施助者对自己的开放度也不是没有底线的。总会有一些经历会被“创伤”主题的自我叙事攫取,不经意间被来访者的故事激活,这种共鸣所带来的触动,不见得是施助者所欢迎的。当然,施助者在工作伦理上有责任去不断提高自己,但毕竟要承认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我所谓的来自自身的因素。
还有一种让人不愿面对创伤的因素来自关系。创伤的故事不是不可以讲,但绝对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讲。有时候选错了人,讲出来会伤到自己;有时候选错了人,讲出来又会伤到对方。很多时候求助者不肯和咨询师分享,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对方。在足够亲善的关系形成之前,求助者实在没有理由盲目地相信咨询师可以承受那种痛。同样地,咨询师也会对来访者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人究竟是否已经可以承受自己的那些经历,尽管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量其实永远都是中性的,决定其价值的,是它所带来的改变所指向的方向。当方向不清晰的时候,“无力”很可能是最安全的生存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创伤?特别是如何面对别人的创伤?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创伤?
这是本书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作者借助丰富的叙事实践经历、深入的思考与精巧的编排,为读者呈上一份思想的盛宴。本书对重大群体灾难中叙事实践的方式,生命之树、生命之队、民俗文化、艺术化生活、超个人心理学等诸多重要的课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译者冰舒研究员是中澳叙事中心的资深学者与咨询师,多年来致力于叙事应用实践以及传播工作。她以其坚忍与细腻,历时两年翻译了这本大作,相当不易。叙事的语言独具特色,总有一些地方难以用最地道的中文表达。当然,即便是同样的文本也存在不同理解。这在译书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欢迎读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正如创伤不可避免的是集体的事情,叙事实践的发展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作为朋友,幸能先睹;作为同好,乐观其成。
是为序。
李明
2015年1月于北京
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 [Collective Narrative Practice: Responding to indiv]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 [Collective Narrative Practice: Responding to indiv]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 [Collective Narrative Practice: Responding to indiv]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集体叙事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回应创伤 [Collective Narrative Practice: Responding to indiv]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