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全二册)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奎松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746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1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92
套装数量:2
字数:77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杨奎松教授历史求真之作,利用大量一手材料,深度解读国共之间的激流与暗涌。全书修改近百处,部分章节做了较大增补,内容更为全面、详尽、准确。

(2)国民党曾是中国具实力的革命大党,最后分崩离析、退守台湾,而孙中山眼中“对政治生活毫无用处”的共产党,却多次绝处逢生,最终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回顾二十余年风雨飘摇,在国共命运攸关的一次次重要抉择面前,国民党何以胜,又何以败?

(3)深入国民党的决策机制,剖析对共政策形成的前因后果,揭示意识形态争斗背后的权力漩涡。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作者简介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 言 / i

第一章、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 1

第二章、“容共”,还是“分共”? / 69

第三章、蒋介石走向“三二〇”之路 / 111

第四章、从“三二〇”到“四一二” / 145

第五章、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 / 199

第六章、南京国民党的“清党”运动 / 261

第七章、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剿共”战争 / 303

第八章、以政治方式解决“共党问题” / 355

第九章、抗战开始后的妥协与磨擦 / 443

第十章、皖南事变及其善后 / 487

第十一章、国共两党攻防态势的转换 / 531

第十二章、抗战结束前后的和战选择 / 583

第十三章、战后国民党人的反共困扰 / 635

第十四章、阻止内战的最后尝试 / 671

第十五章、四平战役与内战爆发 / 707

第十六章、从“戡乱”走向崩溃 / 747

第十七章、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 / 793


前言/序言

  在大陆,已有的研究国共关系史的著作,至少应当在十几部以上。但是,翻遍已有的研究国共关系史的著作,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同一角度,即站在中共角度所做的研究。与其叫国共关系史研究,不如叫共国关系史研究要准确些
  为什么说已有的研究著作几乎都是站在中共的角度来研究国共关系呢?这是因为,迄今为止大陆出版的这些研究国共关系史的著作,所利用的史料,基本上都是中共方面的,很少,至少是较少利用到国民党方面的史料。
  主要利用中共方面的史料来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有什么不足吗?有。从中共保存下来的大量史料出发,来研究它与国民党关系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共在两党关系问题上政策策略形成的原因及中共推行贯彻这些政策策略的过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便于我们理解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中共的认识、感受和它在处理两党关系问题上所依据的逻辑,以及由此所获得的成功或失败。但就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而言,这却是不够的。较少利用和了解国民党方面据以形成其政策策略,包括记述两党关系问题的种种史料,就不大容易理解国民党当时许多政策策略形成的原因,不大容易了解其政策策略推进的过程及国民党人对其政策策略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认知情况,甚至还可能误把一方当年在不明了对方真实感受和意图情况下所做出的某些政治判断,简单地当成自己立论的基础。
  我在1991年就写过一本叫《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的书,因为研究写作时还很少可能利用到台湾方面保存和出版的档案史料,因此也就决定了该书也只能是以中共方面保存和出版的相关史料为分析的依据与线索。尽管书出一年后即告脱销,加印时临时核对或补充了一些当时已经可以找到的台湾方面出版的史料,但整体上也仍旧没有多大变化。
  当然,就国共两党谈判史而言,即使在过去了十多年,有机会大量查阅保存在台湾的国民党各种文献史料之后,笔者也没有发现更多地依据两方面史料来研究国共谈判历史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那个时期,与国民党的谈判关系着中共及其武装的生存与发展,是中共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也就决定了中共中央及其相关部门,不能不集中主要精力和干部以应付和谋划,留下了各种形式的大量历史记录。相反,除在极个别情况下之外,国民党方面几乎从来不重视与中共的谈判问题。大多数的谈判几乎都是蒋介石直接授命个别人员秘密进行的,并不与党内高层协商办法。而蒋介石的个人日记虽多有记载,却又因为台北对外开放的日记多有删节改动,且经过摘编整理的日记片断也仅止于1940年代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国民党保存下来的史料当中找到比较完整的史料,有系统地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研究两党谈判问题,自然也没有可能。
  但是,尽管是研究国共两党谈判的历史,我在写作《战时国共谈判实录》一书时,就已经意识到过多地利用单方面史料的严重不足了。因为,由于中共方面的资料相对丰富,国民党方面资料极度欠缺,我虽然可以很容易地根据中共中央开会讨论或电报来往的情况,具体了解中共方面谈判意图以及谈判方案形成变化的原因和经过,却无法清楚了解国民党方面对谈判的策略意图及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何在。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研究,理解共产党易,理解国民党难,显而易见。
  历史研究,贵在求真。而欲求历史之真,又非尽可能全面把握历史的各个侧面,努力深入到各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认识变化的情况及原因不可。只注重和相信源自一个方面、一种角度的史料,对历史的把握,难免会如同盲人摸象,使自己永远无法看清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正因为如此,国共谈判一书出版后,我始终感到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厘清,还有许多工作必须要做。这也是我此后一直继续高度关注国共关系史的研究状况,并尽一切可能在海内外继续搜集有关国共关系史问题的各种档案文献史料和回忆口述史料的原因所在。
  ……
  无论如何,在这里想要重申的是,对于本书,笔者是努力尝试了用陈寅恪先生关于要“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的这样一种态度来研究的。如果说这样一种努力在一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到位,绝非是笔者的本意之所在。
  杨奎松
  2005年9月12日于上海虹桥怡景园


用户评价

评分

开卷有益,比书店买的便宜很多信任京东自营

评分

买了很多书,一直在京东购买,物流给力,购物体验真的很好。

评分

  《投资的护城河晨星公司解密巴菲特股市投资法则》以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以及有效规模这五项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维度,阐述了公司基本面分析与股票估值的原则和方法,并且深度探讨了依托于经济护城河的价值投资策略及其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投资的护城河》精彩地解释了为何一些品牌在快速上升,而另一些品牌在日益没落,例如

评分

有思想有内涵,杨奎松作品,值得一读!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趁着有券囤货

评分

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教授首部专栏结集,剖析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面向。

评分

质量好,价格公道,快递服务佳

评分

这本可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开放中的变迁》两本对读。KMT失败的核心因素应该是1.政治工作;2.组织的严密性;3.运气。换言之,成功者不代表一定正确,但必有其合理性。关于国共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共早期的活动,在国内既是重点热点同时又是禁区,于是那些党校学院的一大批党棍学阀们就一直以媲美苏联联共党史的真实度炮制一本又一本重复谎言与废话的垃圾,以至于对广大文艺青年来说,中国革命史完全成了一个不值得关注的阅读领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