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解读历史经典
历史学家客观全面讲述中国历史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83年经杨宽、吕翼仁诸先生校订,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吕思勉史学论著”之一出版。
本次出版的《秦汉史》,我们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重新校对。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将原书的双行夹注改为单行楷体夹注;其他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均未改动。原书中的作者札录,是作者为研究所做的摘录,文字非常简略,且都标有相应的页码,现以页下注附于正文之中,供读者参考。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知名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为我国现代知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是一位通贯的断代史家。
——严耕望
吕思勉先生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
——谭其骧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秦代事迹…………………………………………………………………4
第一节始皇治法……………………………………………………………4
第二节始皇拓土……………………………………………………………8
第三节秦之失政……………………………………………………………10
第四节二世之立……………………………………………………………13
第三章秦汉兴亡…………………………………………………………………17
第一节陈涉首事……………………………………………………………17
第二节刘项亡秦……………………………………………………………19
第三节诸侯相王……………………………………………………………26
第四节楚汉兴亡……………………………………………………………29
第四章汉初事迹…………………………………………………………………35
第一节高祖初政……………………………………………………………35
第二节高祖翦除功臣………………………………………………………37
第三节高祖和匈奴…………………………………………………………41
第四节汉初功臣外戚相诛…………………………………………………43
第五节汉初休养生息之治…………………………………………………50
第六节封建制度变迁………………………………………………………52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60
第一节汉代社会情形………………………………………………………60
第二节儒术之兴……………………………………………………………62
第三节武帝事四夷一………………………………………………………65
第四节武帝事四夷二………………………………………………………67
第五节武帝事四夷三………………………………………………………75
第六节武帝事四夷四………………………………………………………76
第七节武帝事四夷五………………………………………………………77
第八节论武帝用兵得失……………………………………………………80
第九节武帝求神仙…………………………………………………………83
第十节武帝刻剥之政………………………………………………………86
第十一节巫蛊之祸…………………………………………………………91
第十二节昭宣时政治情形…………………………………………………98
第十三节昭宣元成时兵事一………………………………………………100
第十四节昭宣元成时兵事二………………………………………………103
第十五节昭宣元成时兵事三………………………………………………105
第十六节昭宣元成时兵事四………………………………………………106
第六章汉末事迹…………………………………………………………………108
第一节元帝宽弛……………………………………………………………108
第二节成帝荒淫……………………………………………………………113
第三节哀帝纵恣……………………………………………………………118
第七章新室始末…………………………………………………………………123
第一节新莽得政……………………………………………………………123
第二节新室政治上…………………………………………………………126
第三节新室政治下…………………………………………………………130
第四节新莽事四夷…………………………………………………………135
第五节新莽败亡……………………………………………………………138
第八章后汉之兴…………………………………………………………………144
第一节更始刘盆子之败……………………………………………………144
第二节光武定河北自立……………………………………………………147
第三节光武平关中…………………………………………………………150
第四节光武平群雄上………………………………………………………151
第五节光武平群雄下………………………………………………………154
第九章后汉盛世…………………………………………………………………159
第一节光武明章之治………………………………………………………159
第二节匈奴分裂降附………………………………………………………165
第三节后汉定西域…………………………………………………………170
第四节汉与西南洋交通……………………………………………………174
第五节后汉平西羌…………………………………………………………177
第六节后汉开拓西南………………………………………………………179
第七节后汉时东北诸族……………………………………………………181
第十章后汉衰乱…………………………………………………………………186
第一节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186
第二节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下………………………………………………192
第三节后汉羌乱……………………………………………………………199
第四节党锢之祸……………………………………………………………203
第五节灵帝荒淫……………………………………………………………205
第六节后汉中叶后外患……………………………………………………206
第七节后汉中叶后内乱……………………………………………………209
第十一章后汉乱亡………………………………………………………………215
第一节何进之败……………………………………………………………215
第二节董卓之乱……………………………………………………………219
第三节李傕郭汜之乱………………………………………………………221
第四节东诸侯相攻…………………………………………………………224
第五节曹操平定北方上……………………………………………………228
第六节曹操平定北方下……………………………………………………232
第七节孙氏据江东…………………………………………………………238
第八节赤壁之战……………………………………………………………240
第九节刘备入蜀……………………………………………………………244
第十节曹操平关陇汉中……………………………………………………249
第十一节刘备取汉中………………………………………………………252
第十二节孙权取荆州………………………………………………………254
第十二章三国始末………………………………………………………………257
第一节三国分立……………………………………………………………257
第二节三国初年和战………………………………………………………260
第三节诸葛亮伐魏…………………………………………………………263
第四节魏氏衰乱……………………………………………………………266
第五节魏平辽东……………………………………………………………270
第六节司马氏专魏政………………………………………………………271
第七节蜀魏之亡……………………………………………………………278
第八节孙吴盛衰……………………………………………………………283
第九节孙吴之亡……………………………………………………………288
第十节三国时四裔情形……………………………………………………291
第十三章秦汉时社会组织………………………………………………………299
第一节婚制…………………………………………………………………299
第二节族制…………………………………………………………………304
第三节户口增减……………………………………………………………306
第四节人民移徙……………………………………………………………310
第五节各地方风气…………………………………………………………313
第十四章秦汉时社会等级………………………………………………………318
第一节豪强…………………………………………………………………318
第二节奴客门生部曲………………………………………………………321
第三节游侠…………………………………………………………………325
第四节秦汉时君臣之义……………………………………………………329
第五节士大夫风气变迁……………………………………………………332
第十五章秦汉时人民生计情形…………………………………………………335
第一节秦汉人訾产蠡测……………………………………………………335
第二节秦汉时豪富人………………………………………………………337
第三节秦汉时地权不均情形………………………………………………339
第四节汉世禁奢之政………………………………………………………342
第五节汉世官私振贷………………………………………………………344
第十六章秦汉时实业……………………………………………………………347
第一节农业…………………………………………………………………347
第二节工业…………………………………………………………………351
第三节商业…………………………………………………………………352
第四节钱币…………………………………………………………………355
第十七章秦汉时人民生活………………………………………………………361
第一节饮食…………………………………………………………………361
第二节仓储漕运籴粜………………………………………………………364
第三节衣服…………………………………………………………………365
第四节宫室…………………………………………………………………369
第五节葬埋…………………………………………………………………373
第六节交通…………………………………………………………………378
第十八章秦汉政治制度…………………………………………………………390
第一节政体…………………………………………………………………390
第二节封建…………………………………………………………………391
第三节官制…………………………………………………………………397
第四节选举…………………………………………………………………409
第五节赋税…………………………………………………………………420
第六节兵制…………………………………………………………………427
第七节刑法…………………………………………………………………436
第十九章秦汉学术………………………………………………………………452
第一节学校…………………………………………………………………452
第二节文字…………………………………………………………………465
第三节儒家之学……………………………………………………………473
第四节百家之学……………………………………………………………483
第五节史学…………………………………………………………………489
第六节文学美术……………………………………………………………496
第七节自然科学……………………………………………………………500
第八节经籍…………………………………………………………………505
第二十章秦汉宗教………………………………………………………………510
第一节祠祭之礼……………………………………………………………510
第二节诸家方术……………………………………………………………514
第三节五德终始之说………………………………………………………518
第四节图谶…………………………………………………………………521
第五节神仙家………………………………………………………………524
第六节道教之原……………………………………………………………526
第七节佛教东来……………………………………………………………529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史学家,其治史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其著述丰富,其中《白话本国史》具开创之功,
《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四大断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更是久负盛名。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并谓吕思勉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83年经杨宽、吕翼仁诸先生校订,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吕思勉史学论著”之一出版。
本次出版的《秦汉史》,我们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重新校对。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将原书的双行夹注改为单行楷体夹注;其他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均未改动。原书中的作者札录,是作者为研究所做的摘录,文字非常简略,且都标有相应的页码,现以页下注附于正文之中,供读者参考。
说实话,我对《宋代文脉研究》这本书的期待值原本非常高,毕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本书的学术性毋庸置疑,它聚焦于宋词、理学以及院体画之间的相互影响,论证严密,资料翔实,对于研究宋代美学范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消化其中关于朱熹理学对文学观念影响的章节,作者的论点非常新颖,挑战了许多既有的传统认知。但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太过晦涩和专业化了。大量的术语堆砌和复杂的从句结构,使得非专业人士在阅读时会感到非常吃力。比如,书中对“格物致知”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的论述,虽然逻辑清晰,但表述起来却显得异常绕口。我不得不经常查阅辅助资料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它更适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参考书或工具书,对于仅仅想了解宋代文化氛围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读完。它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而非大众普及读物。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名为《文艺复兴的曙光:佛罗伦萨的艺术革命》的书,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虽然主题并非聚焦于我们熟悉的东方历史,但其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描绘极具感染力。作者的文笔极其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她擅长捕捉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的挣扎,或是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上的痴迷。书中将艺术家的个人传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紧密结合,使得每一幅画作、每一座雕塑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都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的解读,她没有将其概念化,而是通过无数生动的实例,展示了人如何重新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仿佛是跟着一位学识渊博的导游在佛罗伦萨的街头漫步,随时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尽管它不是关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但它所展现的那种对知识、对美、对人性的无限探索精神,是任何时代史学著作都应该借鉴的精髓所在。读完后,我对人类创造力的爆发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这本《大唐风云录》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我一向对唐朝的历史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偏向某一特定人物,读起来总觉得不够全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早已尘封的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尤其是在描述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角力和宫廷秘辛时,那种紧张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书中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刻画也极为细腻,从长安的繁华到边塞的萧瑟,从士族阶层的奢靡到百姓生活的艰辛,都有详实的论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时的谨慎和精准,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让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感到枯燥。读完之后,我对唐朝的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而是一个完整、立体、充满生命力的历史画卷。唯一希望的是,如果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上再多展开一些,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让我对那个辉煌的朝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的这本《战国策论》读后感颇为复杂,它更像是一本深入剖析权谋与智慧的教科书,而非单纯的历史叙事作品。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那个充满变数与竞争的时代,对列国君主和谋士之间的博弈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我读到那些合纵连横的计谋时,常常需要停下来仔细揣摩,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达到了惊人的高度,他笔下的苏秦、张仪不再是脸谱化的历史人物,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算计和挣扎的个体。然而,对于一个更偏爱社会生活史的读者来说,书中对平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着墨略显不足。整本书的基调是冷峻而理性的,充斥着对“利”的追逐和对“势”的判断,这使得阅读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古代政治哲学的深度报告,而非轻松的历史读物。不过,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古代的外交策略和权谋艺术,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
评分刚刚翻完的《罗马帝国的衰亡与遗产》,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全方位的。它不是那种按时间顺序简单罗列的编年史,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将目光投向了西方文明的根基。作者对于罗马法律体系的演变、行省制度的崩溃以及蛮族文化融合的过程,进行了极其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擅长从宏观视角审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衰亡归咎于某一个皇帝的昏庸或某一次战役的失利,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系统性衰退的结果,从财政、军事、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交叉论证。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地中海世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征服者和那些最终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人物,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公平的定位。唯一的遗憾是,关于拜占庭帝国如何继承和发展了罗马遗产的部分,感觉略显仓促,如果能再增加一个章节详细阐述,这本书的完整性会更高。它强迫读者思考文明的边界和延续的意义。
评分真的不错的呢
评分还不错。很方便也很便宜。
评分6666666666
评分吕大师的作品,比较通俗易懂,可以看看
评分这一版吕思勉的几部史学著作平民价。开本较大。
评分真的不错的呢
评分伤心秦汉经行处。。。。。。。。。
评分很好,便宜,印刷清楚,就是字小,太密了些。
评分吕大师的作品,比较通俗易懂,可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