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大敌当前,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再次携手,共赴国难,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叹。抗日战争惨烈、时间之长久、损失之巨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同时,中国军人之英勇、中国民众之抗争、世界人民之支持,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形象,确立了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
本部分内容以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从新的视角,展现历史的必然走向,给人们以新的认识和启迪。这是值得称赞的学术尝试。
(总顾问)李学勤: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学者
(总策划)何承伟: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审
(分册作者)华强,著名断代史学家。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产生共鸣、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出版说明
《话说中国》翻开现代史新篇章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变动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经典解析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现代中国三十八年
知名学者纵论现代史三十八年
专家导言
民国史专家谈其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独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1937年至公元1945年
中华民族构筑血肉长城,抗日御侮的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一 卢沟挢事变
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民抗战的烈火
○○二 郭沫若投笔请缨
郭沫若别妻弃子,毅然归国
○○三 雨中阅兵
红军誓师黄河渡,兄弟携手御强虏
○○四 血战宝山城
马革裹尸,子青营万古流芳
○○五 袭击日舰“出云”号
壮士出征,洒碧血重创顽凶
○○六 首次击落日机
铁翼鹰扬,飞将屡建奇功
○○七 “空军勇士”
视死如归,长天再现荆轲
○○八 黄濬通敌
中国政府官员中的少数败类被日寇收买
○○九 50毫克镭
延续科学血脉,赵忠尧居功至伟
○一○ 平型关大捷
铁流东进,初撄敌锋
○一一 四行孤军
八百壮士守四行,铁血奋争民族光
○—二 梅花镇抗日誓师
大军南撤,吕正操独撑危局
○—三 郝梦龄魂断忻口
殒于阵前,垂青史无愧将星
○一四 奇袭阳明堡
步兵打飞机,军史传伟绩
○一五 雁门关伏击战
虎啸雁门,英雄团痛歼顽敌
○一六 七亘村两捷
打破常规,刘伯承捷报连环
○一七 蒙旗独立旅
历尽挫折,蒙旗独立旅成长壮大,杀敌报国
○—八 叶挺出山
立马横刀,北伐名将重披甲
○一九 茅以升炸桥
设计师亲自部署炸桥,茅以升悲哉壮哉
○二○ 保卫南京
殊死奋争,铁蹄下犹有英雄
○二一 “铁狮将军”周保中
南国英雄,驰骋白山黑水
○二二 枪毙韩复榘
国难当头,长腿将军难逃一死
○二三 邓小平在太行山
邓小平主政爱民,善待远宾
○二四 文化人的长征
三千里征途,拳拳赤子之心
○二五 四川省主席之争
蒋公自有锦囊计,收起乾坤不放闲
○二六 徐悲鸿南洋卖吾
画笔做武器,画布好战场
○二七 任弼时在莫斯科
远赴苏京,巧妙周旋
○二八 白求恩鞠躬尽瘁
妙手仁心,诠释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九 南洋女侠血洒雁北
血沃英雄花,开遍晋高原
○三○ 韦岗初战试啼声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三一 陈毅上茅山
挺进敌后,陈毅尽显风流
○三二 周作人失节附敌
泉下有知,鲁迅先生将作何春秋笔法
○三三 血战台儿庄
谁振长缨,李帅宗仁
○三四 蒋经国在赣南
“太子”下乡,气象一新
○三五 邓拓办报
以笔为枪,胜过三千毛瑟
○三六 纸片轰炸
以德胜暴,堪称创举
○三七 陈垣与辅仁大学
拒不易帜,辅仁大学精神不倒
○三八 开采玉门油矿
兄弟携手,开发玉门
○三九 花园口以水代兵
黄水无情,顷刻间涂炭生灵
○四○ 抗日旅行团
救国图强,童子争先
○四一 武汉大空战
中苏雄鹰傲长空,倭寇铁鸦烟尘生
○四二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
弯弓射日,须作持久战
○四三 田汉组建救亡演剧队
大家持金戈,笔下山河壮
○四四 万家岭布天网
巍巍峻岭,铸就倭寇坟墓
○四五 不沉的中山舰
英烈沉江,伟节不死
○四六 陈嘉庚与滇缅公路
海外赤子,丹心报国
○四七 八女投江
乌斯浑河波涛滚滚,烈士壮举浩气长存
○四八 僧侣游击队
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四九 汪精卫卖身投敌
助纣为虐,生前身后难消千古骂名
○五○ 极司菲尔路76号
一座普通住宅,实为人间地狱
聚焦: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
读完最近看的一本关于古代战争策略的书,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分析不同时期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战略部署方面,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书中对攻城战的描述细致入微,各种器械的运作原理和战场上的心理博弈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沙场之中。不过,这本书在个别战役的背景交代上略显单薄,对于不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一点跟不上思路。如果能增加一些对当时政治气候和社会背景的宏观描述,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军事层面,那么整体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会更上一层楼。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微观的战术细节,又有宏观的时代背景梳理的史学著作,这次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这类书籍有了新的期待。
评分最近追更的一部历史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塑造得极为立体鲜活,尤其是对主角内心挣扎和情感纠葛的描写,细腻得让人心疼。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语言富有画面感,即便是描绘一些相对枯燥的朝堂权谋,也能写得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唯一让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某些段落为了追求戏剧冲突,似乎稍微夸大了历史人物的某些行为,虽然理解是为了艺术加工,但作为历史爱好者,还是希望能更贴近史实一些。毕竟,最震撼人心的故事,往往就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真实细节之中。这本书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娱乐性与严肃性的一个平衡点,希望能看到作者在接下来的篇章中,继续保持这种水准,同时在历史考据上更加精益求精。
评分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书籍,内容涉及到了大量考古发掘的一线报告和文物修复的技术细节,对于我这种对技术层面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书中对不同材质文物的保存条件、现代科技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说明和数据支撑,学术价值极高。这本书的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可能也正因为其专业性太强,语言上显得有些晦涩和学术化,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阅读门槛比较高,需要不断查阅专业词汇的解释。我期待的是,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能够通过更精妙的比喻或者更生动的案例来普及这些知识,让更多普通大众也能领略到历史留存之美的珍贵与不易。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没得说,纸质手感一流,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内容肯定扎实。封面设计也很有心思,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虽然没读内容,但光看外表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快餐读物。我特别喜欢那种有点做旧的色调处理,让人联想到旧日史书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很到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地图,如果内容和图文排版能一样用心,那阅读体验绝对是享受级别的。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光是捧着它,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希望内文的质量能和这精美的外壳匹配起来,别辜负了这番匠心。
评分我最近在听一个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播客系列,主持人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经常能提供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视角来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件。他尤其擅长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普通人的命运相结合,让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个系列让我对“历史是如何被书写和记忆的”这个问题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不过,播客的节奏有时稍显松散,信息密度不够集中,有时候会聊到一些与主题关联不大的花絮,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想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的听众来说,可能需要多一些耐心。我更偏爱那种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步步为营的深度分析,那种能真正启发思考的文本或音频内容,才是我的最爱。
评分高中时就看过的一套书,非常好的书,买一套再读一遍。
评分一套很不错的历史科普书籍,从古代到近现代,按照不同时期来讲述,让孩子了解历史,爱上历史,每集分上下册,看起来很方便
评分还不错,都是囤货,京东购物方便,送货上门,非常喜欢这个服务!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很好,装帧也不错,推荐大家购买哒。嘿嘿嘿。
评分这套书比较适合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阅读~
评分很好,不错。值得购买。关键是便宜。
评分书质量一般般,就当科普。
评分高中时就看过的一套书,非常好的书,买一套再读一遍。
评分书质量一般般,就当科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