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李清照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李清照
  • 婉约派
  • 古典诗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女性文学
  • 宋代文学
  • 词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07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307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学典藏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
  此次出版,我们将李清照词中化用的古人诗词文句列于词后,另将历代评论、与李清照词相关的本事和史实及对李清照词的系年择要列于每首词后,方便读者对李清照词的阅读和欣赏。

内容简介

  宋代乃是词之鼎盛时期,词人灿若星辰。而作为女性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作品多描写闲适的闺阁生活,表现女性词人特有的多情和敏感。后期词作则充满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表达对故国、故事的眷恋。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清新隽永,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本书备搜李清照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徐培均先生的系年,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6),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婉约派代表词人。她的诗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言其“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清人李调元亦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

目录

前言

李清照词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

存疑词作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附录
总评 / 113
词论(李清照) / 124

李清照诗集
打马赋诗
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诗二首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乌江
……

前言/序言


《李清照诗词集》内容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 《李清照诗词集》收录的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毕生创作。本书的出版,旨在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性艺术家,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如何以其细腻敏感的心灵,抒写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生命绝唱。 李清照(约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母亲也颇具才情。优渥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为李清照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识”,对诗词歌赋有着过人的天赋。 早年的李清照,生活幸福美满。她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两人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过着“赌书泼茶”的雅致生活。这段时期,她的词作多以闺阁生活为题材,笔调明快、活泼,洋溢着少女的娇憨与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如《如梦令·常记溪亭 पेय酒》、《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尽显其“善于借物言情”的艺术功力。 然而,南宋靖康之变,给李清照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北宋灭亡,金兵南侵,她与丈夫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在这场家国动荡中,赵明诚不幸病逝,曾经的繁华化为泡影,李清照独自一人,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和晚年孤寂。这一时期,她的词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初期的明快、婉约,转向了沉郁、苍凉,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丈夫的哀悼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代表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字字泣血,句句含悲,展现了其“凄凄不似前朝”的悲凉情怀。 《李清照诗词集》将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汇集一处,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呈现,更是作者个人命运跌宕起伏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缩影。 二、 艺术特色与风格演变 李清照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宋代词坛的瑰宝。 1. 婉约词风的极致 在词的创作上,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宗”。她的婉约,并非一味地描摹柔情,而是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之中,创造出一种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美。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鲜活的画面,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少女愁绪描摹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句。 2. 语言的精炼与创新 李清照的语言,以其精炼、准确、生动而著称。她对词语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常常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她不拘泥于俗套,敢于打破词语的常规搭配,创造出许多新颖的表达方式,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化用了前人诗句,却更显生动形象,成为点睛之笔。她的语言,既有传统的典雅,又有生活的灵动,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文人的雅致。 3. 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渲染 李清照词作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她善于营造凄美动人的意境。她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内心的情感。春花秋月,风雨晓寒,无不成为她抒发情感的载体。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是通过一系列叠字,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悲伤基调。这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得她的词作意境深邃,情感浓郁。 4. 风格的演变:从明快到沉郁 《李清照诗词集》充分展现了李清照词风的演变过程。早期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 पेय酒》,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笔调轻快明朗,情感真挚。“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场景,至今读来仍觉生动有趣。 而随着人生际遇的变迁,尤其是国破家亡、夫婿去世的打击,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她的后期作品,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笔调转为沉郁顿挫,充满了深沉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无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道尽了人生无常的悲凉。这种风格的转变,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深度和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难。 三、 作品赏析与主题探究 《李清照诗词集》囊括了她一生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这位女词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世界。 1. 闺阁情趣与少女愁绪 早期作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多描写闺阁中的细腻情感和少女的淡淡愁绪。这些作品,笔触轻盈,意象鲜明,将生活中的点滴情趣刻画得栩栩如生,流露出少女纯真美好的情感世界。她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如“绿肥红瘦”的描写,都体现了她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2. 夫妻恩爱与离愁别绪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深厚感情,是她词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虽然描写的是离愁,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丈夫的思念,已非一般的离愁别绪,而是带着一份深沉的眷恋和期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经典句式,更是将这种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3. 国破家亡与故国之思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忧愤。《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晚年最杰出的代表作,全词以一连串凄凉的叠字开头,营造出一种极度悲伤压抑的氛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象,将内心的凄凉推向极致。她对故国的眷恋,对亲人的追忆,以及对时局的无奈,都在这悲凉的词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4. 人生感慨与哲理思考 在历经世事沧桑之后,李清照的词作也融入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道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悲凉,充满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体悟。《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虽然描写了壮丽的景象,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超脱。 四、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李清照诗词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意义。 1. 女性文学的典范 李清照是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打破了传统上男性主导文学创作的局面,展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她的成功,为后世女性作家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作品,以其真实的女性情感和生活体验,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 2. 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 李清照将婉约词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她的词作将婉约词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她对语言的精炼运用,对意境的营造能力,以及对情感的细腻刻画,都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 时代变迁的见证 李清照的人生轨迹,与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她的词作,从早期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到后期对国破家亡的悲叹,无不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动荡与苦难。通过阅读她的作品,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其艺术魅力,更能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4. 情感表达的永恒魅力 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打动人心,在于她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刻洞察。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还是对故国的眷恋,亦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都具有普遍的感染力。她的作品,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挖掘,也是一次永恒的表达。 《李清照诗词集》的出版,是对这位伟大女词人最好的致敬。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有机会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丰富的情感,领略她卓越的才华,并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这位才情绝代的女性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李清照诗词集》的喜爱,源于它带给我的心灵共鸣。在我失意的时候,读她的词,能感受到一种同病相怜的慰藉;在我快乐的时候,读她的词,又能找到一种情感的共振。这本集子,仿佛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默默地承载着我的情绪。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李清照生平的介绍和 scholarly research,这些内容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和情感缘由。例如,了解到她早期词作的明快与后期词作的沉郁之间的差异,我更能体会到她人生的跌宕起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无论是纸质的触感还是排版的疏密,都透着一种典雅的气质,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李清照诗词集》刚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朴的书页吸引了。我一直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是李清照的词,那份婉约、那份凄美,总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位才情横溢的女子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她的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淌,是将生活的点滴细微,升华为一种超越时代的艺术。读她的词,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闺阁中,临窗而立,愁绪万千;也仿佛听到了她在春风中,笑靥如花,将满腔的喜悦倾泻而出。书中的插图也十分雅致,水墨丹青,勾勒出词境中的山水花鸟,与文字相得益彰,让这份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而立体。每一页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以及一位女性在那个时代所绽放出的独特光彩。

评分

捧着这本《李清照诗词集》,仿佛手中握着一部流动的画卷,又似耳畔回响着婉转的歌谣。我并非文学大家,但李清照的词,总能轻易地拨动我的心弦。她的文字,如同一泓清泉,洗涤着我内心的尘埃;又如同一抹晚霞,映照着我生活中的美好与哀愁。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词的解读,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让我对一些熟悉的诗句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对于《一剪梅》的解读,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种绵绵不绝的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词集,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

这本《李清照诗词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静而深刻的阅读体验。我喜欢它不落俗套的设计,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去堆砌,而是以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方式呈现了李清照的才情。每一首词,都像是她心灵深处的低语,时而缠绵悱恻,时而豪放洒脱。书中的插画,虽然简练,却意境深远,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词的氛围。我常常在阅读完一首词后,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词境之中。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女性在古代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所承受的情感压力。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那个时代,女性的才华也能够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李清照诗词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经典开篇。然而,这本集子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的编排非常用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诗词,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做了分类,例如“闺情”、“怀远”、“感时”等等。这样的设计,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李清照词风的多样性和情感的层次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她晚年漂泊生涯的词作,那种历经沧桑后的旷达与悲凉,读来令人心生感慨。书中的注释也十分详尽,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都做了恰当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并非专攻宋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让阅读过程更加顺畅,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词的意境。

评分

经典之作,有左传癖的老杜做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值得信赖,质量好到没得说,虽文言文版的但是有注解,还是不错的,印刷和纸张都不错,封皮很有年代感,排版印刷质量佳。内容全面正文字体大小适,便于阅读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学习一下中国古典文化

评分

【内容简介】

评分

内容不错,版面设计印刷都还可以!

评分

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不错值得保存

评分

列御寇的作品。上海古籍这套要收藏

评分

上古的书不错,朱熹集注的原文,文字也较大,不会很费眼

评分

好书,带简单注释,言简意赅,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