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书展示了周鸿图临褚遂良阴符经作品。作者从书法用笔,笔势、笔意的角度,运用临摹的形式,演译了褚遂良作品的笔法内涵。
周鸿图,
男 1962年11月生于北京。
198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
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2---1996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1996---2002年专业从事书法绘画创作
2003---2005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王冬龄先生书法研究生课程班
2005年至今受聘于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书法专业,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富阳书协书法培训班,浙江书法网书法培训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年书法作品在纪念五四七十周年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书法评展中获优秀奖
1989年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
1990年篆刻作品荣获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二等奖。
1991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篆刻展
1994年为北京第六届远南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捐献书画作品,及文化交流活动,被授予荣誉证书
1994年10月参加《94现代书法探索展》《10人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5年书法作品参加《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
1995年篆刻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篆刻展》
1996年书法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0年花鸟画作品被《中国花鸟画》刊物在《当代画家》栏目作专题介绍
2003年10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
2004年8月现代书法作品参加在韩国举办的韩中现代书艺青年作家交流展.
2005年1月参加上海《原点.印象.当代中青年书法十人邀请展》
2005年6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周鸿图书画篆刻作品集》
2005年0月草书作品参加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展》
2005年10月现代书法作品参加中国杭州《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
近十年来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美术报》,《江苏画刊》,《美术观察》等多家专业刊物
作为一个常年与毛笔打交道的爱好者,我对字帖的“实操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字帖的字迹印刷得过于“死板”,线条的粗细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那些微妙的笔触信号几乎完全丢失了。然而,这本字帖在影印技术上的投入绝对是值得称赞的。我对比着其他一些同类产品,发现这里的细节保留得最为完整。尤其是那些长线条中的提按顿挫,那些转折处的“绞转”力度,都能在影印品上清晰地“读”出来。这对于我们训练控笔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好的笔法往往就隐藏在这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当我尝试去模仿那些细微的“颤抖”或“回锋”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原帖上的痕迹,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临摹的信心和精确度。它成功地架起了“原件”与“学习者”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字帖的墨迹选择本身就极具价值。我一直认为,选择合适的范本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本字帖选用的范本,其风格的独特性和成熟度,在众多字帖中是独树一帜的。它所展现出的那种遒劲而又不失秀美的气度,对于我们拓展自己的书写风格边界,提供了绝佳的参照系。我不是简单地照着抄写,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宝库,从中提取不同字形的“精髓”元素,然后巧妙地融入到我自己的练习体系中。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领悟,就像是在与一位技艺登峰造极的大师进行长期的、匿名的交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我不断探寻、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传统书法的书籍,很多都显得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商业化,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内容空泛。这本书却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文人气质”,它不仅仅是教你写字,更像是在传承一种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讲究留白,让人在长时间的观看和临摹后,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反而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宁静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所使用的那些富有诗意的引言或者小注释,虽然看似不经意,却能瞬间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境之中。它提醒着我,书法练习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场与古人心灵的对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是很多纯粹的技术手册所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评分这本装帧典雅的字帖,拿到手上就让人心头一振,那种扑面而来的传统韵味,不是随便什么印刷品能比拟的。我特别欣赏封面设计上的那种克制与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仅仅是厚实的纸张和恰到好处的留白,就烘托出了内容本身的重量感。光是摩挲着封面,仿佛就能感受到历代书法家们在纸上留下的那份沉静的力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吸墨性恰到好处,即便是使用蘸水笔或中锋运笔,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这些反复练习,追求墨色浓淡变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装订方式非常平整,无论是摊开在书桌上,还是带到户外去临摹,都能保持一整页的展示,不会因为中缝问题而影响到对原帖的仔细观察和模仿。我感觉这本帖子不仅是一本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将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沉浸其中,细细揣摩每一笔的起承转合。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研究楷书的结构和笔势,尤其对那些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的大家作品情有独钟。这套书的编排逻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复制原帖,而是加入了一些非常精妙的分析和导读。比如,它会用非常清晰的图解来展示某个字的重心、间架结构的关键点,甚至还会对比不同风格大家处理同一个偏旁时的细微差异。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让我这个原本只是“看热闹”的初学者,开始能够理解到“为什么这样写”的深层原因。阅读这些文字描述时,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在旁边指导,他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我对书体风格的理解和模仿能力,避免了许多盲目下笔的弯路。
评分没有技法说明,只有临帖,感觉不太好
评分本书印刷清楚,不反光,墨色都很清楚,临写收藏皆宜。本书作者周鸿图先生精研笔法,直接晋唐,远超明清诸流,阅之叹服。
评分书不错,印刷清晰,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现在练字的都说自己学二王,但此书作者目前是国内传承二王笔法最牛的
评分初识周老师是通过网络,当年王惠玉先生一篇《我追随周鸿图的这几年》的帖子相当引人入胜,周老师一句楷书写好了,行书喜欢哪家就写哪家,令人震撼。之后一直关注周老师的动态,他的著作也一一收入囊下:
评分2010年《名家解密书法经典-周鸿图解密阴符经》; 2012年《书法技法宝典-怀仁集王圣教序》; 2014年笔阵图笔法丛书,《褚遂良阴符经笔法解读》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解读》 、《唐人临兰亭序三种笔法解读》 、《唐怀仁集王圣教序笔法解读》 、《周鸿图临褚遂良阴符经》 、《周鸿图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周鸿图临褚遂良枯树赋文皇哀册》
评分没有技法说明,只有临帖,感觉不太好
评分本书印刷清楚,不反光,墨色都很清楚,临写收藏皆宜。本书作者周鸿图先生精研笔法,直接晋唐,远超明清诸流,阅之叹服。
评分现在练字的都说自己学二王,但此书作者目前是国内传承二王笔法最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