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图笔法丛书:周鸿图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笔阵图笔法丛书:周鸿图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鸿图 著,黄静 校
图书标签:
  • 书法
  • 褚遂良
  • 雁塔圣教序
  • 周鸿图
  • 临摹
  • 楷书
  • 笔法
  • 书法技法
  • 书法教程
  • 传统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497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7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笔阵图笔法丛书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5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图书展示了周鸿图临褚遂良阴符经作品。作者从书法用笔,笔势、笔意的角度,运用临摹的形式,演译了褚遂良作品的笔法内涵。

作者简介

  周鸿图,

  男 1962年11月生于北京。

  198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

  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2---1996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1996---2002年专业从事书法绘画创作

  2003---2005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王冬龄先生书法研究生课程班

  2005年至今受聘于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书法专业,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富阳书协书法培训班,浙江书法网书法培训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年书法作品在纪念五四七十周年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书法评展中获优秀奖

  1989年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

  1990年篆刻作品荣获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二等奖。

  1991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篆刻展

  1994年为北京第六届远南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捐献书画作品,及文化交流活动,被授予荣誉证书

  1994年10月参加《94现代书法探索展》《10人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5年书法作品参加《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

  1995年篆刻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篆刻展》

  1996年书法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0年花鸟画作品被《中国花鸟画》刊物在《当代画家》栏目作专题介绍

  2003年10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

  2004年8月现代书法作品参加在韩国举办的韩中现代书艺青年作家交流展.

  2005年1月参加上海《原点.印象.当代中青年书法十人邀请展》

  2005年6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周鸿图书画篆刻作品集》

  2005年0月草书作品参加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展》

  2005年10月现代书法作品参加中国杭州《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

  近十年来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美术报》,《江苏画刊》,《美术观察》等多家专业刊物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一份关于不同主题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笔阵图笔法丛书:周鸿图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历史长河中的权谋与智慧:一部深度剖析古代王朝兴衰的力作 书名:《帝国黄昏:从汉末到唐初的权力更迭与制度演变》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专著,以时间为轴,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为波诡云谲、变动剧烈的近五百年间——即东汉末年到唐朝初立这段时期。作者摒弃了传统史书的流水账式叙事,而是采用“制度史”与“人物群像”相结合的分析路径,深入剖析了中央集权结构在战乱中如何解体,又如何在新生的王朝中被重建与重塑的过程。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一幅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复杂画卷。 第一部分:汉末的结构性危机与士族的崛起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东汉晚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体制性弊端如何削弱了中央权威,并重点分析了以曹操、袁绍、孙策为代表的地方豪强是如何利用现存的州郡制度的裂痕,逐步积累政治资本的。作者特别关注了“举孝廉”制度的异化,探讨了士族门阀制度是如何在社会动荡中,从一种社会精英推选机制,演变为垄断政治资源的强大藩篱,为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带来了长远的挑战。 第二部分:三国鼎立下的权力博弈与军事革新 三国时期被视为一次“精英内部的权力大洗牌”。本书不再仅仅关注赤壁之战的军事胜负,而是深入探讨了曹魏的屯田制度、蜀汉的“夷汉”政治平衡策略,以及东吴在江东地区所建立的独特地方治理模式。重点章节分析了三家在选官制度上的差异化尝试——例如曹魏对“唯才是举”的实践及其局限性,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各自政权的长期稳定性。军事方面,本书着重论述了从汉代步兵制向更具机动性的复合型军队转变的进程,以及这一转变对政治格局的反馈效应。 第三部分:西晋的短暂统一与永嘉之乱的深层原因 西晋的统一被视为历史的暂时回潮,但其内部的矛盾在“八王之乱”中集中爆发。作者认为,西晋的覆灭并非简单的内部争斗,而是其继承的东汉-曹魏制度遗产的集中体现——过分依赖士族阶层的妥协与平衡,而忽视了对底层民众的有效控制和对地方军权的有效制约。本部分对“占田制”的实施及其对土地兼并的助推作用进行了细致的量化分析,并首次引入了“文化认同危机”的概念,解释了“五胡乱华”背景下,中原政权快速瓦解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的长期工程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态形成的关键熔炉。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分裂,重点阐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复杂性:它既是汉化进程的加速器,也是其内部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作者详述了“三长制”在取代旧有均田制和门阀制度上的努力,以及佛教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扮演了超越世俗政治的文化粘合剂角色。对于南朝,本书则侧重于其士族政治的精细化与文学艺术的繁荣,探讨了这种“精致化”的政治体制为何难以实现长期统一。 第五部分:隋唐的制度重塑与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 隋朝的建立被视为对前朝教训的彻底反思。本书的高潮部分集中分析了隋文帝和隋炀帝在制度设计上的大胆创新,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初步建立和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如何从根本上削弱了世袭门阀对皇权的制约。唐朝建立后,对这些制度的继承、优化(如租庸调制与府兵制的成熟)是本书的落脚点。作者强调,唐朝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前代制度失败经验的系统性吸收之上,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最稳定、最持久的中央集权模式之一。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视角: 结合了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结构性分析。 2. 详实数据与案例: 引用了大量的出土文献和地方志,佐证了制度演变的具体路径。 3. 辩证性论述: 不将任何一位帝王或改革简单地标签化,而是展示其决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探索生命奥秘的微观世界:一部关于细胞生物学的入门与进阶指南 书名:《细胞的秘密构造:从分子机器到组织构建的生命蓝图》 内容概要: 《细胞的秘密构造》是一本面向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及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非专业读者的教科书式专著。本书旨在系统、全面且深入地阐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全书不追求冗长、过时的历史回顾,而是紧密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生命运作的微观领域。 全书共分为七个逻辑递进的部分,构建了一个由宏观结构到分子机制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细胞概述与细胞理论的现代诠释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细胞理论的建立过程,随后将重点放在对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界定上。读者将学习到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关键特征,以及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结构解析中的基础作用。开篇即强调了“功能决定结构”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细胞的边界与信息传递——细胞膜的动态结构 细胞膜被视为细胞的“前哨站”。本章详细剖析了流体镶嵌模型,重点讲解了脂质双分子层、膜蛋白的种类(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受体蛋白)及其不对称性。此外,深入讨论了跨膜转运机制,包括主动运输、被动扩散、渗透作用,以及细胞如何通过囊泡运输(内吞和外排)实现对外界环境的精确控制。 第三部分:能量工厂与物质合成车间——细胞器的精细结构与功能 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针对主要的细胞器,本书提供了结构与功能的详细对应关系: 1. 线粒体与叶绿体: 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双层膜结构,以及电子传递链和化学渗透耦合机制在能量(ATP)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2. 内质网(ER)与高尔基体: 聚焦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修饰(如糖基化)和靶向运输的“生产线”流程。 3.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分析了细胞内降解与废物处理的生化通路。 第四部分:生命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与基因组的组织 本部分聚焦于遗传信息的存储、表达与调控。详细描述了核膜的结构、核孔复合体(NPC)的功能,以及染色质如何通过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等)实现基因的激活与沉默。特别辟出章节讨论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精确调控机制,强调了表观遗传学在细胞身份维持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部分:细胞的骨架与运动——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维持细胞形态和执行运动的基础。本书细致区分了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结构组成(如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及其在细胞分裂、细胞迁移和形成鞭毛、纤毛等结构中的动态作用。同时,也详细介绍了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及其如何通过整合素等受体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组织工程。 第六部分:细胞间的交流与信号转导网络 本章是关于细胞通讯的综合性论述。从旁分泌、自分泌到内分泌,分类讲解了信号分子的类型。着重分析了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节点: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酪氨酸激酶受体(RTKs)及其下游的MAPK通路和磷脂酰肌醇通路。书中通过大量的示意图,清晰展示了信号如何在细胞内放大、整合并最终导致细胞反应(如增殖、分化或凋亡)。 第七部分:细胞的生命周期与凋亡 本书最后一部分探讨了细胞的“生命管理”机制。详细阐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精确调控,重点介绍了细胞周期检查点(Checkpoints)的分子机制,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此外,对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的内在通路(线粒体介导)和外在通路(死亡受体介导)进行了深入比较,强调了凋亡对维持组织稳态的重要性。 本书的创新点: 聚焦动态过程: 强调分子在时间轴上的相互作用,而非静态的结构罗列。 丰富的案例研究: 穿插了如癌变、神经信号传导等经典生物学案例,以佐证理论。 高度视觉化: 采用了大量由专业绘图师绘制的、精确反映分子尺度活动的3D渲染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与毛笔打交道的爱好者,我对字帖的“实操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字帖的字迹印刷得过于“死板”,线条的粗细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那些微妙的笔触信号几乎完全丢失了。然而,这本字帖在影印技术上的投入绝对是值得称赞的。我对比着其他一些同类产品,发现这里的细节保留得最为完整。尤其是那些长线条中的提按顿挫,那些转折处的“绞转”力度,都能在影印品上清晰地“读”出来。这对于我们训练控笔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好的笔法往往就隐藏在这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当我尝试去模仿那些细微的“颤抖”或“回锋”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原帖上的痕迹,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临摹的信心和精确度。它成功地架起了“原件”与“学习者”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字帖的墨迹选择本身就极具价值。我一直认为,选择合适的范本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本字帖选用的范本,其风格的独特性和成熟度,在众多字帖中是独树一帜的。它所展现出的那种遒劲而又不失秀美的气度,对于我们拓展自己的书写风格边界,提供了绝佳的参照系。我不是简单地照着抄写,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宝库,从中提取不同字形的“精髓”元素,然后巧妙地融入到我自己的练习体系中。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领悟,就像是在与一位技艺登峰造极的大师进行长期的、匿名的交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我不断探寻、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传统书法的书籍,很多都显得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商业化,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内容空泛。这本书却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文人气质”,它不仅仅是教你写字,更像是在传承一种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讲究留白,让人在长时间的观看和临摹后,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反而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宁静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所使用的那些富有诗意的引言或者小注释,虽然看似不经意,却能瞬间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境之中。它提醒着我,书法练习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场与古人心灵的对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是很多纯粹的技术手册所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评分

这本装帧典雅的字帖,拿到手上就让人心头一振,那种扑面而来的传统韵味,不是随便什么印刷品能比拟的。我特别欣赏封面设计上的那种克制与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仅仅是厚实的纸张和恰到好处的留白,就烘托出了内容本身的重量感。光是摩挲着封面,仿佛就能感受到历代书法家们在纸上留下的那份沉静的力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吸墨性恰到好处,即便是使用蘸水笔或中锋运笔,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这些反复练习,追求墨色浓淡变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装订方式非常平整,无论是摊开在书桌上,还是带到户外去临摹,都能保持一整页的展示,不会因为中缝问题而影响到对原帖的仔细观察和模仿。我感觉这本帖子不仅是一本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将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沉浸其中,细细揣摩每一笔的起承转合。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研究楷书的结构和笔势,尤其对那些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的大家作品情有独钟。这套书的编排逻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复制原帖,而是加入了一些非常精妙的分析和导读。比如,它会用非常清晰的图解来展示某个字的重心、间架结构的关键点,甚至还会对比不同风格大家处理同一个偏旁时的细微差异。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让我这个原本只是“看热闹”的初学者,开始能够理解到“为什么这样写”的深层原因。阅读这些文字描述时,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在旁边指导,他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我对书体风格的理解和模仿能力,避免了许多盲目下笔的弯路。

评分

没有技法说明,只有临帖,感觉不太好

评分

本书印刷清楚,不反光,墨色都很清楚,临写收藏皆宜。本书作者周鸿图先生精研笔法,直接晋唐,远超明清诸流,阅之叹服。

评分

书不错,印刷清晰,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现在练字的都说自己学二王,但此书作者目前是国内传承二王笔法最牛的

评分

初识周老师是通过网络,当年王惠玉先生一篇《我追随周鸿图的这几年》的帖子相当引人入胜,周老师一句楷书写好了,行书喜欢哪家就写哪家,令人震撼。之后一直关注周老师的动态,他的著作也一一收入囊下:

评分

2010年《名家解密书法经典-周鸿图解密阴符经》; 2012年《书法技法宝典-怀仁集王圣教序》; 2014年笔阵图笔法丛书,《褚遂良阴符经笔法解读》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解读》 、《唐人临兰亭序三种笔法解读》 、《唐怀仁集王圣教序笔法解读》 、《周鸿图临褚遂良阴符经》 、《周鸿图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周鸿图临褚遂良枯树赋文皇哀册》

评分

没有技法说明,只有临帖,感觉不太好

评分

本书印刷清楚,不反光,墨色都很清楚,临写收藏皆宜。本书作者周鸿图先生精研笔法,直接晋唐,远超明清诸流,阅之叹服。

评分

现在练字的都说自己学二王,但此书作者目前是国内传承二王笔法最牛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