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步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重要代表作!
在日本自1986年11月初版印刷,已连续重印几十次;本书对日本侵略战争进行了完整、清晰的考论,脍炙人口,言简意赅,问世后广受赞许!
本书更是一本洋溢着作者的正义感和高度历史责任感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界比较注重实证研究,但也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情况。将1931至1945年间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联系起来把握,并冠以“十五年战争”之名的是鹤见俊辅,而将这一观点臻于完善并*终在学术界确立,就是江口圭一做出的贡献,本书即是他“十五年战争论”的*完整的表述。在本书中,江口圭一依据大量确凿的事实,论证了1931年后,日本对外发动的一连串战争是日本统治者“人为地”策划和发动并具有连续性的观点。但也指出十五年战争并非是事先拟好的战争计划的实施,具体考察战争各个阶段的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决策主体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本书洋溢着著者的正义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本书终章中,江口圭一对日本的战争罪责进行了无情地追究。关于十五年侵略战争的历史责任问题,日本学界的许多著述或避而不见,或轻描淡写,能够像江口圭一这样据理直言、严厉追究的并不多见。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上海、华北乃至全中国的战争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由于这一连串的战争不是“零散、孤立”地发生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命名为“十五年战争”。著者指出,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源,在于日本存在着“对美英协调主义”和“亚洲门罗主义”两条路线的矛盾,其结果是亚洲门罗主义抬头、扩张直至最后破产,作者的论述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一理论观点展开的。本书是日本著名现代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正义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江口圭一,1932年生于名古屋市,1955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曾任爱知大学法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帝国主义史论——满洲事变前后》、《城市小资产阶级运动史研究》、《昭和的历史(4) -十五年战争的开幕》、《日中鸦片战争》。
所谓十五年战争,根据江口先生亲自执笔的《广辞苑》第四版(岩波书店1991年)上的记述是这样解释的:“1931年(昭和6年)柳条湖事件到1945年的投降,日本在十五年间所进行的战争,即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总称。”为什么要如此称之呢?“十五年战争这种说法,其本来的意图和意思是为了彻底明确日本队中国的侵略和责任。”
——安井三吉(《季刊中国》2001年秋季号)
就日本的史学界而言,对那场侵略战争所带来的“受害与加害”的认识,可谓是检验一个学者有无良知、良心的试金石。……在这一问题上,江口先生本人旗帜鲜明,他在著述中反复强调,日本人必须直面看待和深刻反省那场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的“侵略与加害的责任问题”,而要追究责任,首当其冲的是昭和天皇;其次,日本民众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
——杨栋梁(《日本进步史学家江口圭一》,人民出版社,2002年)
序章———十五年战争的意义1
第一篇满洲事变
第一章大日本帝国9
军事大国9
两面性的帝国主义与华盛顿体制10
天皇制立宪主义13
两条对外路线15
第二章十五年战争的开端17
满蒙特殊权益17
满蒙问题19
满蒙领有论21
柳条湖事件23
第三章战线的扩大26
政府的不扩大方针26
朝鲜军擅自越境28
轰炸锦州与十月事件30
嫩江、齐齐哈尔与辽西作战32
第四章上海事变与满洲国35
犬养内阁的成立35
第一次上海事变36
满洲国的建立38
五一五事件41
第五章排外主义与军国主义43
支持战争的动向43
动员民众的体系44
民众的国家意识46
反战斗争与满蒙放弃论49
第六章退出国际联盟与侵犯热河、河北省51
承认满洲国51
退出国际联盟53
侵犯热河、河北省与塘沽停战协定56
各国的反应58
第二篇分离华北
第七章非常时期63
“1935、1936年危机与五相会议63
广田外交65
皇道派与统制派67
国体明征69
第八章满洲帝国71
“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实态71
统治体制的强化73
满洲经济开发与农业移民75
反满抗日运动的展开77
第九章分离华北工作80
两个协定80
统治华北的目的82
冀东政权与秘密贸易84
抗日救国运动的展开86
第十章准战时体制88
二二六事件88
广田内阁与军部89
绥远事件与西安事变92
控制华北要求的确立94
第三篇日中战争
第十一章日中全面战争99
卢沟桥事件99
扩大论与不扩大论101
华北事变103
从第二次上海事变到中国事变105
第十二章日中战争的胶着108
战线的扩大与南京大屠杀108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110
徐州、武汉及广东作战113
汪兆铭工作114
第十三章东亚新秩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17
防共协定强化问题117
与美英关系的恶化119
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1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
第十四章日德意三国同盟125
日中战争与民众动员125
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127
进驻北部法印与日荷磋商130
汪政权的建立131
第十五章日美谈判134
南进策与日苏中立条约134
日美谈判的开始136
德苏开战与“关特演138
进驻南部法印与对日石油禁运140
第十六章决定向美英荷开战142
开战预定142
东条内阁的成立145
开战决定147
赫尔备忘录149
第四篇亚洲太平洋战争
第十七章开战与初战的胜利153
开战的圣断153
陆海军的作战计划155
偷袭珍珠港和马来亚160
占领东南亚要地162
第十八章同盟国军队的反攻165
日本初遭空袭、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165
瓜达卡纳尔岛战役167
“绝对国防圈169
马里亚纳失陷与英帕尔溃退170
第十九章大东亚共荣圈173
占领地的统治173
掠夺、强制劳动与屠杀175
大东亚会议178
抗日解放斗争179
第二十章中国(包括满洲与台湾)、朝鲜182
中国战场182
毒气战、细菌战与鸦片185
在满洲国的掠夺与动员189
朝鲜、台湾的皇民化政策与动员190
第二十一章日本法西斯194
翼赞体制194
天皇制法西斯196
东条独裁与天皇198
战争经济及其崩溃200
第二十二章战线的崩溃203
菲律宾战役203
雅尔塔协定与近卫奏章205
空袭本土与硫黄岛战役207
冲绳的丧失209
第二十三章波茨坦宣言与原子弹轰炸212
本土决战体制212
终战工作214
波茨坦会谈216
投放原子弹218
第二十四章投降220
苏联对日宣战220
有条件地接受波茨坦宣言223
投降的圣断225
八一五事件与玉音广播、签署降书228
终章十五年战争的加害、受害与责任230
主要参考文献236
初版后记242
再版后记246
附录
卓越的学识、崇高的品格———记江口圭一先生杨栋梁251
江口圭一的日本“十五年战争研究杨栋梁262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设计非常具有逻辑性,它似乎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从“酝酿”到“高潮”再到“余波”的内在脉络进行推进。每一章的过渡都处理得极为顺畅,前一章的结论往往是下一章事件展开的必然前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让人难以停下阅读的脚步。特别是当叙事进入到战争中后期,涉及多条战线和复杂国际博弈的阶段时,作者运用了清晰的时间轴标记和地图注释,有效地帮助读者梳理错综复杂的事件网络,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迷失感。这种精心的结构安排,表明作者深知历史的复杂性需要清晰的框架来承载,而非一味地追求叙事上的华丽。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标明了所有关键节点的历史导航图,引导读者有条不紊地穿越历史迷宫。
评分初读导言部分,作者的叙事切入点非常巧妙,他没有急于抛出大量的年代和战役细节,而是先从一个更宏观的、关于“心态变迁”的视角展开,这极大地吸引了我这种不满足于单纯罗列事实的读者。他着重剖析了当时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如何从最初的“地区冲突”逐步被意识形态的狂热所裹挟,最终演变成一场全面且不可逆转的灾难。这种对深层驱动力的挖掘,使得后文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有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作为支撑。特别是他对几位关键人物在决策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外部压力平衡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让人得以窥见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奈与挣扎。这种叙事策略,让整本书的基调从冰冷的史料堆砌,升华为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深刻反思,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引人注目,封面的选材和色彩搭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让人在书店货架上一瞥,便能感受到它所承载内容的严肃性。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触感光滑而不失韧性,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或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编排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白恰到好处,使得密集的史实叙述在视觉上变得更为清晰易读。装订工艺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即便是翻开到最中央的部分,书脊的弯折也处理得非常自然,丝毫没有“吃页”或散架的担忧。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开它之前,就对接下来将要探究的宏大叙事抱持着一份敬意。可以说,单从实体书的制作工艺来看,它完全具备了成为一部经典历史著作的硬件条件,是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同好们不容错过的收藏品。
评分关于史料的运用和交叉印证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不懈的田野精神。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并未完全依赖官方的二手资料,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经过审慎筛选的私人信件、战地日记甚至是外交电报的节选。这些一手材料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现场感和真实性,那些被主流叙事常常忽略的普通士兵和外交官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战争机器”的运作提供了多维度的参照。例如,在描述某次重大外交谈判的章节里,作者通过对比交战双方高层往来的措辞变化,清晰地勾勒出谈判破裂前夕,双方沟通语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僵化的。这种对“细节之下的历史”的执着挖掘,使得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且充满张力,完全不是那种蜻蜓点水的概括性论述能够比拟的。
评分读完后留下的思考是悠长而沉重的,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对历史责任感的重塑。它并非简单地去指责或美化任何一方,而是冷静地呈现了历史进程中一系列“错误的选择”是如何累积的。作者的笔调虽然保持了学术的克制,但在论及战争对平民生活造成的深远影响时,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人文关怀。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微妙平衡,使得本书的批判力量更为深远,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在面对国家机器的巨大惯性时,个体应该如何保持清醒,又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对照镜,用近百年前的教训,来审视当下世界格局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点。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次购物体验!
评分京东太狗了,取消过订单就再也不能领券了,真是。。。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江口先生的十五年史观,值得一看。
评分很好很好、不错,以后还会继续支持
评分很好很好、不错,以后还会继续支持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
评分大大说了,中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十五年。这个观点日本方面也有良知学者提出,很值得看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