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选购宝典

宝石选购宝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昶,申柯娅 著
图书标签:
  • 宝石
  • 选购
  • 珠宝
  • 鉴定
  • 投资
  • 收藏
  • 玉石
  • 钻石
  • 矿物
  • 宝石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68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5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2
字数:41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珠宝首饰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珠宝首饰业的从业人员及广大珠宝首饰爱好者参考。
《宝石选购宝典》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常见宝石的历史文化、鉴别特征、宝石的质量评估,以及如何选购各种不同类别宝石的一本专门性著作,全书图文并茂。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真伪鉴别、质量评估、文化鉴赏,以及如何选购宝石等。
《宝石选购宝典》是入门级宝石爱好者的指导书。

内容简介

《宝石选购宝典》是以介绍珠宝玉石的历史文化、鉴别特征、宝石的质量评估,以及如何选购各种不同类别宝石的一本专门性著作,全书图文并茂。主要介绍了各种常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真伪鉴别、质量评估、文化鉴赏以及如何选购宝石等。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珠宝首饰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珠宝首饰业的从业人员及广大珠宝首饰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王昶,江苏苏州人,教授,现任职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曾先后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宝石及材料工艺专业。现任广东省珠宝玉石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宝石和宝石学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大型珠宝工艺品制作工艺解析——珠宝祈年殿》、《珠宝首饰的质量与价值评估》、《钻石鉴定与分级》、《珠宝首饰鉴定》、《首饰制作工艺学》、《珠宝首饰营销学》、《矿物晶体观赏石》等。主持科研、教研课题多项,曾获广东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在《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岩矿测试》、《黄金》、《商业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概述/001
第一节宝石的概念及分类/001
第二节宝石质量的构成因素/004
第二章绚丽多彩的宝石——钻石/011
第一节钻石的基本特征/011
第二节钻石的鉴别/015
第三节钻石的质量评价/023
第四节钻石及钻石首饰的选购/035
第三章珠联璧合的宝石——红宝石和蓝宝石/038
第一节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基本特征及品种/038
第二节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041
第三节红宝石和蓝宝石的质量评价/045
第四节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选购/051
第四章青翠欲滴的宝石——祖母绿/056
第一节祖母绿的基本特征及品种/056
第二节祖母绿的鉴别/061
第三节祖母绿的质量评价/063
第四节祖母绿的选购/066
第五章灵动璀璨的宝石——金绿宝石、变石和猫眼石/068
第一节金绿宝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品种/068
第二节变石的鉴别与选购/071
第三节猫眼石的鉴别与选购/072
第六章五光十色的碧玺/076
第一节碧玺的基本特征及品种/076
第二节碧玺的鉴别与质量评价/080
第三节碧玺的选购/082
第七章风姿绰约的海蓝宝石和绿柱石类宝石/085
第一节海蓝宝石和绿柱石类宝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品种/085
第二节海蓝宝石与绿柱石类宝石的鉴别与质量评价/087
第八章喷薄火焰的石榴石/093
第一节石榴石的品种及鉴别/093
第二节石榴石的质量评价与选购/099
第九章晶莹剔透的水晶/103
第一节水晶的基本特征及品种/103
第二节水晶与合成水晶、玻璃的鉴别/109
第三节水晶的质量评价与选购/111
第十章红飞翠舞的彩色宝石/114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尖晶石/114
第二节璀璨迷人的托帕石/117
第三节青青璀露的橄榄石/119
第四节婀娜多姿的月光石/121
第五节光彩夺目的锆石/123
第六节流光溢彩的坦桑石/125
第七节五颜六色的磷灰石/126
第八节浮翠流丹的透辉石/127
第九节花红柳绿的锂辉石/128
第十节鲜艳夺目的方柱石/129
第十一节姹紫嫣红的红柱石/130
第十一章奇光异彩的宝石——欧泊/131
第一节欧泊的基本特征及品种/131
第二节欧泊的鉴别/133
第三节欧泊的质量与选购/137
第十二章镂金铺翠的玉石——翡翠/140
第一节翡翠的历史与文化/140
第二节翡翠的基本特征/143
第三节翡翠的种/146
第四节翡翠的鉴别/151
第五节翡翠的质量评价/155
第六节翡翠的选购/162
第七节翡翠佩饰中的吉祥寓意/164
第十三章浓墨重彩的玉石——和田玉/168
第一节和田玉的历史与文化/168
第二节和田玉的基本特征及鉴别/169
第三节和田玉的质量与选购/175
第十四章逞娇呈美的玉石/179
第一节五颜六色的石英质玉石/179
第二节多姿多彩的岫玉/186
第三节云舒霞卷的绿松石/190
第四节华丽如兰的青金石/195
第五节陆离斑驳的独山玉/200
第十五章五彩斑斓的有机宝石——珍珠/204
第一节珍珠的历史与文化/204
第二节珍珠的基本特征/206
第三节珍珠的鉴别/210
第四节珍珠的质量与选购/211
第十六章内含晶光的有机宝石——琥珀/217
第一节琥珀的基本特征/217
第二节琥珀的主要品种/218
第三节琥珀的鉴别/221
第四节琥珀的质量与选购/224
第十七章红美花漾的有机宝石——珊瑚/226
第一节珊瑚的基本特征/227
第二节珊瑚的主要品种/227
第三节珊瑚的鉴别/233
第四节珊瑚的质量与选购/235
第十八章珠宝首饰的投资与收藏/238
第一节珠宝首饰的价值特征/238
第二节珠宝首饰的属性/241
第三节影响珠宝首饰价值的主要因素/243
第四节珠宝首饰的投资与收藏/245
参考文献/251

前言/序言

自古以来,宝石以其瑰丽柔美、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美丽动人、神秘莫测,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宝石不仅能给人以精神上、视觉上的享受,而且经常被人们视为圣洁之物,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馈赠”。过去,宝石常是王公贵族、商贾巨富手中的玩物,是身份、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平民百姓难以分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宝石及宝石镶嵌饰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对宝石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停留在保值、增值上,而更趋向于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宝石以它特有的魅力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争相选购的一种高雅商品。
近年来,我国的珠宝首饰消费市场,呈现出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珠宝首饰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但是,由于宝石的品种、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千差万别,如何在众多的宝石中,挑选自己钟爱的宝石品种呢?这就要求广大的宝石爱好者和消费者,在选购宝石及宝石镶嵌饰品时,能掌握和了解一些相关的宝石知识,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30多种常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真伪鉴别、宝石质量评估及选购方面的知识。在注重介绍宝石知识的基础上,又尽可能地结合宝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读者在获得宝石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宝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全书图文并茂,行文力求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做到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本书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王昶、申柯娅共同完成。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珠宝业界许多师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且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和资料,引用了部分图片资料,在此表示我们由衷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竭诚欢迎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6年10月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光影交织的建筑秘境》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展现出丰富的阅读体验: --- 《光影交织的建筑秘境》 一部探索建筑灵魂与空间诗学的深度著作 内容提要: 《光影交织的建筑秘境》并非一本单纯的建筑设计图集,它是一次对人类居住环境、审美追求以及光线雕塑艺术的深入挖掘之旅。本书以建筑学的核心——空间、材料与光线——为脉络,构建了一个从历史深处到未来图景的宏大叙事。我们不再关注建筑的符号学意义,而是沉浸于其物质性与感知性的交锋之中。 本书分为四大核心板块,层层递进,旨在引导读者理解建筑如何超越功能,升华为一种感官体验和精神寄托。 第一章:时间的刻度——历史的物质记忆 本章回溯了人类建造活动的源头,但聚焦于那些被光影定义的重要时刻。我们探讨了古埃及神庙中轴线对太阳运行的精准捕捉,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表面的漫反射如何塑造出“动态的完美比例”,以及罗马万神殿穹顶敞开的“眼”——Oculus——如何成为连接尘世与神性的唯一媒介。 重点剖析了哥特式大教堂的“向上生长”哲学,着重分析了飞扶壁、肋拱结构如何解放了墙体,使彩绘玻璃得以大规模应用。这些玻璃并非装饰,而是结构性的光线载体。它们将外部的自然光分解、过滤、重塑,赋予内部空间以流动、神圣的色彩叙事。我们详细研究了沙特尔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内部光线轨迹的数学模型,揭示了中世纪工匠们在没有现代计算工具下,如何凭直觉和经验掌握了复杂的光学原理。 第二章:材料的语言——触觉与温度的对话 在现代主义声称“形式追随功能”之后,建筑材料的语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章着眼于材料的内在属性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和生理反应。 我们细致考察了混凝土的“粗粝的温柔”。以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为例,探讨了清水混凝土表面因模板材质(木材、金属、织物)不同而产生的肌理差异。这些差异,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会产生如同水波纹般的细腻阴影变化。混凝土不再是冰冷的结构骨架,而是吸收并折射环境光感的画布。 此外,本章深入对比了天然石材与人造材料(如玻璃幕墙、高科技复合板材)在热传导、反射率和声学特性上的差异。特别关注了日本传统建筑中对“侘寂”(Wabi-Sabi)美学的体现——对材料自然老化、风化过程的尊重。一扇未经油漆保护的杉木门,在数十年后呈现出的温润包浆,是时间赋予材料的最高荣耀。我们甚至描述了不同石材在清晨、正午和黄昏阳光下的色温偏移,如何改变了建筑表面的“情绪”。 第三章:空间叙事——光的雕塑与人流的剧场 光线是建筑的第四维度。本章的核心是研究建筑师如何运用自然光(日光)和人工光(电光源)来组织、划分和激活空间。 我们深入分析了路易斯·康(Louis Kahn)的“光之雕塑”理念。康认为,“墙是光与非光的清晰界限,是实体与虚无的边界。” 书中详细剖析了萨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中央庭院光影关系,以及孟加拉国国会大厦中复杂几何体如何巧妙地调节进入内部的直射光,创造出柔和而有方向性的照明。 本章还探讨了人工照明的“隐藏艺术”。优秀的照明设计,旨在让光源消失,只留下光线本身。我们研究了如何利用间接照明(Cove Lighting)抬高天花板的感知高度,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色温(Kelvin)控制,将办公空间的光谱调至促进注意力的冷白光,而将居住空间的灯光设定为令人放松的暖黄光。我们甚至讨论了“负空间”的照明策略——即如何通过照亮周围环境来强调黑暗的、未被占据的空间。 第四章:环境的呼吸——可持续性与动态适应 现代建筑的终极挑战是如何与环境共存。《光影交织的建筑秘境》的最后一章,将目光投向了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响应。 我们不再将遮阳板视为简单的功能构件,而是视之为“动态立面”。书中展示了诸如马德里CaixaForum大楼的垂直绿化墙,以及受传统格栅启发的自动感应百叶窗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根据太阳的实时角度自动调整叶片角度,实现最佳的遮阳和采光平衡,从而大幅减少能耗,同时为内部创造出不断变化的、如同水面涟漪般的光影效果。 此外,本书探讨了“生物气候设计”如何影响室内外过渡空间的设计,例如深邃的门廊、带顶棚的连廊,它们是光线从强烈外部世界过渡到受控内部世界的缓冲区。我们分析了如何利用建筑体量和朝向来最大化冬季的被动式太阳能增益,并利用穿堂风效应实现自然通风,使建筑本身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命体。 本书特色: 本书的插图并非简单的平面图,而是大量使用高分辨率的三维渲染图和实地拍摄的光影捕捉照片,这些图像直接服务于对光线质感的分析。通过详细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框架的结合,《光影交织的建筑秘境》旨在为建筑师、设计师,乃至对空间美学有深刻追求的普通读者,提供一套全新的、以“光”为核心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它邀请读者走进建筑的内部,去聆听材料的低语,去感受光线在空间中流动的生命力。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珠宝鉴定的书,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家装潢考究的古董店,每个章节都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专业气息。作者对各种宝石的起源、地质构成以及光学特性娓娓道来,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仿佛能让人亲手触摸到那些未经雕琢的矿石。尤其是关于彩色宝石的色度分析部分,讲解得极为透彻,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死板罗列,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微小的内含物来判断一颗红宝石的产地,或者如何通过腰围的抛光痕迹来推断切割师的风格。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人造宝石与天然宝石的鉴别,书中列举了各种光谱分析和显微镜下的特征对比,内容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汲取到实用的知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它不仅仅教你“看”宝石,更教你“理解”宝石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商业价值,让你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珠宝时,能够保持一份清醒而专业的判断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珠宝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被光芒吸引,而是开始探究其内在的价值与故事。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购买一些复古的珠宝首饰,总觉得老物件里藏着故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贴合这种“寻宝”的心态。它没有过多纠结于那些高大上的“四大宝石”,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那些相对小众但同样迷人的半宝石和有机宝石,比如月光石、猫眼石,甚至还有对某些特定矿物晶体的趣味性探讨。文字风格带着一种悠闲的叙事感,读起来非常放松,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收藏家坐在壁炉边喝茶聊天。作者在讲述每种宝石的历史渊源时,总能穿插一些有趣的轶闻或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比如,书中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珠宝的制作工艺和审美偏好,那种繁复而精巧的细节,读来令人神往。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也做得十分精美,那些高清的宝石微距照片,简直就是艺术品,让我对宝石的纹理和光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它不是一本用来应付考试的书,而是一本能让你在闲暇时细细品味的,充满情怀的宝石画册。

评分

坦白说,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参考书,毕竟涉及到矿物学和光学物理,但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像是搭建了一座从基础到高阶的知识阶梯。作者非常擅长使用类比和图示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将折射率的差异比喻成光线穿过不同密度介质时的“速度变化”,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宝石“火彩”的原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珠宝的“市场行话”和实际交易中的“陷阱”有着非常直白的揭示。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只报喜不报忧,而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行业内的一些不规范操作,比如优化处理的灰色地带,以及如何识别那些经过过度美化的优化证书。这种近乎“揭秘”的写作手法,让我这个即将步入珠宝消费市场的“小白”感到了极大的安全感。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剂强效的“防忽悠”疫苗,让我学会了保持警惕和理性消费。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尤其在材料科学的应用方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它不仅仅停留在宝石的鉴定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宝石的“耐用性”和“维护保养”问题。书中有一章专门比较了不同硬度宝石在日常佩戴中磨损的可能性,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不同材质的清洗和储存建议,这些实用信息对于珠宝的长期持有者来说价值千金。我一直很担心我的珍珠项链该如何清洁,这本书里关于有机宝石的温和处理方法,比我从任何珠宝店听到的建议都要细致和科学。此外,它还涉及到了宝石的“可持续性”和“道德采购”议题,探讨了矿源地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这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视野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关切。它教会我,真正的宝物,不仅要看它的内在美,更要关注它被获取的过程是否正直与可持续。

评分

我个人对珠宝的欣赏更偏向于艺术和设计层面,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成功地架设了科学与美学之间的桥梁。作者在论述了宝石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之后,紧接着就探讨了这种结构如何影响了最终的切割设计,以及这种设计如何服务于人类的审美需求。书中对古典珠宝设计流派,例如新艺术运动时期对自然形态的偏爱,是如何利用特定宝石的特殊光泽来实现的,有着非常深刻的分析。它让我明白,一颗宝石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克拉数或净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引导”其光线,如何将其融入整体的艺术构图中。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一种对工艺的敬畏感,它赞美了工匠们千百年来对材料的理解与驾驭,读起来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学问,更是在欣赏一门古老的、精妙的艺术形式。这使得我对那些经过精心打磨的成品,产生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