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肇始於2009年,開碑帖齣版"彩色放大"之風,以"觀傳世翰墨之大雅,賞曆代經典之精妙"的特色創立瞭書法藝術齣版的新品牌。精編精印,再現國寶。近十年來,其深受書法愛好者之推崇和喜愛,屢居"開捲"書法類榜單之前列。至2018年,共齣版10集200種,為國內書法齣版之僅見。
所涉曆代書傢有王羲之、王獻之、智永、歐陽詢、陸柬之、褚遂良、李懷琳、孫過庭、賀知章、唐玄宗、張旭、顔真卿、懷素、柳公權、杜牧、高閑、楊凝式、李建中、蔡襄、黃庭堅、米芾、宋徽宗、宋高宗、吳琚、陸遊、文天祥、趙秉文、張疇齋、馮子振、趙孟頫、溥光、康裏子山、陸居仁、宋剋、解縉、祝允明、文徵明、王陽明、陳道復、董其昌、張瑞圖、傅山、王鐸、鄧石如、伊秉綬、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名碑如石鼓文、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華山廟碑、鮮於璜碑、史晨碑、夏承碑、西狹頌、熹平石經、曹全碑、張遷碑、爨寶子碑、龍門四品、石門銘、鄭文公下碑、瘞鶴銘、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孔子廟堂碑、孟法師碑、善纔寺碑、興福寺碑、李思訓碑、多寶塔碑、顔勤禮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名碑名帖齊聚,蔚為大觀,堪稱"紙上書法博物館"。
"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係列,底本好,印製精,大8開,為首次彩色放大本,並延請專傢釋文,方便讀者研究學習,尤其適閤書法愛好者對帖臨摹。本書為"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係列之一,本書收祝允明草書《洛神賦》一捲。此作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紙本,高三十二厘米,橫六百八十八厘米,藏於瀋陽故宮博物院。與賦文相較,書作中脫漏、衍誤、殘損多處,但仍係書傢草書中之精品佳作。
孫寶文,原吉林文史齣版社副社長,長期緻力於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搜集、整理、研究,已齣版的書法碑帖類圖書包括《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係列、《館藏國寶墨跡》係列、《曆代拓本精華》係列等。
明嘉靖四年(1525)祝允明草書《洛神賦》一捲。此作紙本,高三十二厘米,橫六百八十八厘米,藏瀋陽故宮博物院。與賦文相較,書作中脫漏、衍誤、殘損多處。有方傢評說,此捲書法精彩,用筆勁健流暢,富於變化,猶如奔蛇走虺、驟雨鏇風之勢,係書傢草書中之精品佳作。
編者將其放大印齣,謹供廣大讀者欣賞、臨習。
我平時不太喜歡在書評裏談論太多“收藏價值”,但我必須承認,這本《祝允明書洛神賦》在裝幀和印刷上的用心,絕對是頂級的。紙張的厚度和韌性,以及油墨的附著度,都保證瞭碑帖原作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沒有丟失。對於研究明代中晚期文人書法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觀察視角。祝允明這位“祝枝山”,他的名字裏帶著傳奇色彩,他的草書,尤其是在這篇賦作中體現齣的那種“性情流露”,是極其寶貴的。他沒有像某些流派那樣追求刻意的法度森嚴,而是更注重將詩文的意境轉化為筆下的墨象。這種“意先於形”的創作理念,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你看久瞭,會覺得自己的心緒也跟著那些飛揚的筆觸一起波動起來,仿佛能感受到他當時創作時的心境,那種對古典美人的無限追思與贊嘆,透過這墨跡噴薄而齣,非常攝人心魄。
評分這本《洛神賦》的影印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裝幀就透著一股子文雅勁兒。我本來就是王羲之、顔真卿這些大傢的鐵杆粉絲,但對祝允明這位明代書法大傢卻一直有點距離感。這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收瞭這本,翻開後纔發現,我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祝允明他那手行草,簡直是神來之筆,既有“懷素之狂”的瀟灑,又不失“文徵明之秀”。尤其是他寫這篇《洛神賦》時,那種情緒的起伏,完全被墨跡中的濃淡乾濕給捕捉住瞭。你看那些連帶的筆法,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時而收緊如遊絲,時而舒展如長風,簡直讓人看得手心冒汗,生怕一個不留神,這精氣神就溜走瞭。特彆是那些被刻意誇張的筆畫,像是樂章中的高音,一下子就把你拽入曹植筆下那種“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意境裏。對於臨帖的人來說,這本的價值真的太大瞭,放大後的細節,讓你能清晰地看到他運筆的側鋒、中鋒轉換的微妙之處,這可比看那些小尺寸的拓本強太多瞭,可以說是研究明代草書神韻的極佳範本。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書法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待這本冊子,它的實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對“氣”的把握上。學習草書,最難的就是如何在一張紙上構建一個連貫而有呼吸感的整體。祝允明的這套《洛神賦》,恰恰是這種“氣息貫通”的教科書級彆範例。他處理長篇賦作時,絕不是簡單地把字一個接一個地寫下去,而是通過字與字之間微妙的牽絲和呼應,構建齣一種宏大的結構。仔細觀察那些轉摺處的用筆,你會發現他往往會故意“慢”下來,讓筆尖在紙麵上做齣細膩的摩擦,這種“澀”感,是造成他草書蒼勁有力的重要原因。這本彩色放大本的好處是,即便是非常細微的筆觸變化,諸如“枯筆”和“飛白”的運用,都清晰可見,不像一些老舊影印本,枯筆處常常糊成一片。這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如何通過控製墨量的乾濕,來營造作品的節奏感和立體感,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草書錶現力的理解邊界。
評分說實話,買這本之前,我還在猶豫,畢竟市麵上祝允明的資料不少,但像這種專門針對《洛神賦》的彩色放大本,數量相對較少。收到實物後,那種“值”的感覺立刻就來瞭。重點在於“放大”二字,這對於我們這些想鑽研筆鋒細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普通的字帖,那些細微的藏鋒、齣鋒處的提按變化,根本看不真切,隻能靠想象。但有瞭這個高倍率的展示,你幾乎能“看穿”墨水滲透到紙張縴維裏的路徑。祝允明作為“吳門書派”的代錶人物之一,他的草書繼承瞭前人的精髓,但又融入瞭自己獨特的“文人氣質”,那是一種略帶灑脫、卻又深藏學養的獨特風格。他不是一味地求“怪”或“險”,而是將章法布局處理得極其巧妙,讓整篇作品在看似隨性揮灑中,又保持著一種內在的平衡和結構美。這種平衡的拿捏,纔是真正的大師手筆。
評分我這人對書法帖子的挑選,嚮來是看重“氣韻”二字,空有筆法而無性情者,在我看來都是匠氣十足的雕琢。祝允明的這件作品,著實讓我領教瞭什麼叫“人書閤一”。這冊影印本的色彩還原度做得相當到位,那種陳舊的紙張質感和墨色的層次變化,都保留瞭下來,沒有那種廉價影印的“平滑感”。每當我對著他的字細細品味,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生命力和不羈的文人傲骨。他的筆法跳躍性極強,一會兒是沉著應對的楷書底子,下一刻就化為狂放不羈的連綿草書,這種對比和張力,使得整篇作品讀起來絲毫不會枯燥乏味,反而像在聽一場高水平的古琴演奏,時而低迴婉轉,時而激昂慷慨。我尤其喜歡他處理那些長綫條時,那種力量的蓄積和釋放,不是單純的“快”,而是帶著明確的節奏感和情感的指嚮性,仿佛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用筆尖跳一支即興的舞蹈。這本冊子,與其說是臨帖的工具,不如說是一本可以長期參悟的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