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欧洲史

不可不知的欧洲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益 著
图书标签:
  • 欧洲史
  • 历史
  • 文化
  • 欧洲
  • 历史文化
  • 西方史
  • 通史
  • 知识
  • 普及
  • 历史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57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32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字数:2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欧洲史爱好者

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
罗马的崛起与衰落,文艺复兴和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却zui终因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而走向衰落。
历史的熔炉,影响世界进程。

内容简介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欧洲的历史,用一个个故事将欧洲重大历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本书的附录中又带有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内容如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大事件年表等,增加了本书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简介

杨益。70后,重庆人。工科教育背景,自幼喜欢码字。曾从事过高校教师、漫画文字编辑、网站编辑、IT产品设计等工作。现兼任北京广播电台频道嘉宾和北京晚报专栏撰稿人。本世纪在互联网发表《贼三国》等文史作品数百万字。已出版《张居正全传》《那些三国的女人们》《成功销售要读三国》《不可不知的朝韩史》《诸葛亮全传》《张骞出使西域》《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通信原理》《宋国的故事》等。

目录

目录
第1章? 风流千秋——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史前到公元5 世纪)

1.1? 璀璨!古希腊文明?

1.2? 远征!亚历山大大帝

1.3? 崛起!罗马城邦?

1.4? 内战!从共和到帝国?

1.5? 崩溃!日耳曼入侵


第2章? 群雄逐鹿——中世纪前期(公元5世纪到11世纪)

2.1? 昙花!查士丁尼复兴

2.2? 暴风!阿拉伯来袭

2.3? 至尊!查理曼帝国

2.4? 法兰西!英雄染指

2.5? 德意志!中欧霸主

2.6? 征服!英格兰之王

2.7? 神权!罗马教廷


第3章? 圣域之光——骑士鼎盛时代(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

3.1? 剑与铠!欧洲军团东征

3.2? 豪华!三王战萨拉丁

3.3? 威尼斯!金钱的霸气

3.4? 旋风!蒙古战欧洲?


第4章? 挑战与复兴——君权强化时代(公元13世纪到16 世纪)

4.1? 联姻!奥地利模式?

4.2? 哀歌!教皇与圣骑团?

4.3? 死斗!百年战争

4.4? 弯刀!奥斯曼土耳其?

4.5? 伟大!文艺复兴?

4.6? 惊奇!地理大发现


第5章? 神权大厦的动摇——宗教改革、战争时代(公元16 世纪到17世纪)

5.1? 辽阔!查理五世的帝国?

5.2? 惊雷!马丁·路德改革

5.3? 混乱!胡格诺战争

5.4? 曙光!尼德兰革命

5.5? 改教!离婚的借口

5.6? 浴血!三十年战争


第6章? 新时代的惊雷——近代前期(公元17世纪至18 世纪)

6.1? 光荣!约翰王革命

6.2? 太阳!高卢雄鸡鸣

6.3? 雪崩!俄罗斯怒吼



6.4? 双英!普奥兄妹斗?

6.5? 逆转!七年战争?

6.6? 启蒙!理性的光辉?

6.7? 并吞!女王之鞭挞?


第7章? 拿破仑生前身后——近代中期(公元18世纪末到19 世纪中叶)

7.1? 震撼!法国大革命?

7.2? 万岁!法兰西第一帝国?

7.3? 围攻!大皇帝退场

7.4? 复辟!维也纳体系?

7.5? 涌动!战后的暗流


第8章? 爪牙峥嵘——欧洲列强形成(公元19世纪中后期)

8.1? 1848!夭折的革命

8.2? 威猛!狮子头猫咪

8.3? 偷鸡!意大利独立?

8.4? 统一!德意志之剑?

8.5? 崛起!共产主义在强大?


第9章? 烽烟万里——世界大战时期(公元19世纪末到20世 纪上半叶)

9.1? 争锋!帝国主义?

9.2? 绞杀!第一次世界大战?

9.3? 苏维埃!红色的联盟?

9.4? 埋葬!凡尔赛体系?



9.5? 凶狂!法西斯铁蹄?

9.6? 胜利!神圣的战争

第10章? 兴衰轮回——当代欧洲(公元20世纪中期以后)

10.1? 沉重!冷战风云?

10.2? 垮台!殖民帝国

10.3? 震荡!东欧剧变?

10.4? 团结!欧洲一体化?

10.5? 喜与忧!新世纪之门?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远征!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文明达到巅峰,不但古希腊本土繁荣昌盛,还跨过海洋朝外扩张,建立了许多殖民地,拉拢了许多同盟者。这些古希腊 人扬帆鼓浪,往东边跨过爱琴海,到今天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地区拓土开 疆;往西边跨过亚得里亚海,到今天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安营扎寨,还有的 继续往西,在法国、西班牙沿海圈地;往南边不但占据了地中海上的诸多 岛屿,而且跑到北非沿海殖民。这样,在地中海沿岸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古希腊帝国”。
不过,古希腊人并不是当地唯一的老大。在南边的非洲,还有另一个 海上强国迦太基,都城在今天的突尼斯,是西亚的腓尼基人跑到北非建立 的殖民国家。迦太基跟古希腊为了争抢地中海的霸权大打出手。在东边的 亚洲,公元前6世纪中叶更是崛起了古波斯帝国,领土广袤,人口众多, 欲向西问鼎欧洲。古波斯军队很快打到小亚细亚,冲进了古希腊的势力范 围。两个大块头得要分个高下了,旷日持久的“希波战争”爆发。
两国各自的优劣很明显:古波斯的军队数量更多,看上去更吓人。但 是古希腊军队的装备、训练更好,战斗力更强。尤其是古希腊步兵方阵的长 矛,几排一起冲过去,古波斯人的小圆盾牌根本挡不住。古希腊人的战船也比 古波斯人更先进。所以战争之初,古波斯虽然气势汹汹,却连挨了当头闷棍。 公元前490年,古波斯三万大军登陆古希腊,在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 平原,被雅典倾国之兵一万人击败。雅典兵斐力庇第斯一路狂奔40多公里 回城报告胜利消息,说完一句“欢呼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累死。为了纪念他,长跑项目“马拉松”诞生。
公元前480年,古波斯数十万大军(当时号称三百万)、上千艘战舰 再度杀奔古希腊,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率300精兵及古希腊诸邦盟军7000 人在温泉关阻击了古波斯军数日,杀敌上万。虽然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 没,却大挫古波斯军的锐气。此后,雅典率领的古希腊海军联合舰队在萨 拉米湾海战中歼灭古波斯舰队主力,古波斯王薛西斯害怕后路被断,只好 狼狈撤军。公元前479年,以斯巴达为主力的三万古希腊联军,在布拉底 击败古波斯陆军。
此后,古希腊联军转入反攻,逐步夺取爱琴海上的岛屿和沿岸要地。 经过30年征战,古希腊和古波斯在公元前449年签订《卡里阿斯和约》, 古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 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古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以古希腊的胜利 而告终。
然而外敌刚退,内讧便起。曾在希波战争中并肩作战的雅典和斯巴 达,为了争当古希腊老大又对抗起来。雅典组织了提洛同盟,斯巴达组织 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公元前431年正式开战。古希腊各邦纷纷被卷入战 争,古希腊人的战士相互砍杀,古希腊人的战舰彼此冲撞。斯巴达为了战 胜雅典,竟不惜和古希腊的宿敌古波斯帝国结盟。这场古希腊内战,史称 “伯罗奔尼撒战争”。经过20多年惨烈的内斗,斯巴达终于打垮了雅典, 在公元前404年迫使雅典签订和约。
军国主义的斯巴达成为古希腊霸主,一时之间风光无二。但是,内战 把整个古希腊糟践得满目疮痍,而且在各邦之间播撒了仇恨的种子。这样 的战争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之前为了得到古波斯的支持,斯巴达同 意把小亚细亚的古希腊城邦割让给古波斯。如今斯巴达想要反悔,还打败 了来犯的古波斯人。古波斯人也不着急,现在的古希腊早就不是铁板一块 了,有很多办法达到目的!他们反过来支持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古希腊城邦继续和斯巴达开战。于是古希腊世界的战火再度燃起。等到斯巴达被雅典各城邦打得筋疲力尽时,古波斯又翻手为云,反过来支持斯巴达, 条件依然是割让小亚细亚。斯巴达此时再也不敢违逆,只得乖乖答应。这 样,当初曾精诚团结打败古波斯的古希腊各邦,如今却在古波斯的挑拨下 自相残杀。几个强国朝三暮四,一会儿雅典联合底比斯打斯巴达,一会儿 雅典又和斯巴达联合对付底比斯。他们在内战中,兵力、财力耗尽,眼看 再这么下去,就要沦为古波斯人桌上的一盘菜了。
这时候,在古希腊北边崛起了一个新的强国,它就是马其顿王国。马 其顿位于古希腊边缘,原先较为落后,被古希腊各邦看作“蛮国”。在古 希腊内战期间,马其顿学习了南边的先进经济制度和文化,遂成为一个举 足轻重的大国。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成为马其顿国王,他励精图治, 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创建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接着他开始扩张势 力,一手武力,一手外交。古希腊各邦早已在内战中打得筋疲力尽,不少 人都希望腓力二世领导古希腊对抗古波斯。那些心怀不满的势力,在马其 顿方阵面前也无力抵抗。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歼灭了反对派雅典-底比 斯联军,成为古希腊霸主。在公元前337年的科林斯大会上,腓力二世建 立了“泛古希腊同盟”,通过了以下条款:①古希腊各邦保持独立,马其 顿为盟主;②古希腊各邦不得内战;③组织古希腊联军,往东去与古波斯 开战,抢亚洲的金银财宝!
这个会议一开,全古希腊拧成了一股绳,准备跟古波斯算账。古波斯 帝国这些年也是内乱频繁,早已不复当年威猛。听说腓力二世要率领古希 腊来打他们,吓得够呛,赶紧派出刺客把腓力二世给暗杀了。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古波斯人杀死了腓力二世,却把另一个更可 怕的对手推上了台,他就是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当时年仅20岁,却已然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青年俊杰。他文武双全,武能上马提枪, 更得父亲腓力二世的亲自培训,其军事作战指挥能力颇高;文则拜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科学和哲学。他的军事才华超过腓力二世,而且政治手段更高明,为人也更加宽宏大量。腓力二世在世的时候,亚历山大曾经去科 林斯拜访哲学家第欧根尼,询问道,我能帮您做点什么?第欧根尼不客气 地回答,让开,你挡住阳光了。围观群众或讪笑,或愤怒,年轻的亚历山 大却凝重地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那么也愿意做第欧根尼。这份胸襟气 度,世间少有。
腓力二世一死,亚历山大得到了多数旧部的拥戴。他迅速扑灭了宫 廷内部的阴谋叛乱,又带着兵马把企图脱离同盟的色雷斯、伊利里亚、雅 典、底比斯等邦国打败。接着,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35 000 千名精兵,开始了东征古波斯之旅。
亚历山大率军从首都珀拉出发,首先强渡土耳其海峡,踏上了亚洲 的土地。古波斯的小亚细亚总督还没见识过亚历山大的厉害,居然派兵出 战。结果在达格勒奈克斯河一战,亚历山大击败数万古波斯军,斩杀古 波斯十名将领。此后,亚历山大向东一路推进,对小亚细亚上的邦国恩 威并举,听话的就帮他们赶走古波斯官兵,扶持他们独立;不听话的就 打到听话为止。到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把小亚细亚全部占领,接着向 叙利亚一带挺进。
古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认为亚历山大得寸进尺,小亚细亚让给亚历山大 了,他却还要继续往东扩张?于是大流士三世亲率10多万精兵来迎战。10 月,双方在今天叙利亚北部的伊苏斯大战一场。古波斯兵马虽多,大流士 三世却十分无能,哪挡得住用兵如神的亚历山大?双方鏖战正酣,大流士 三世居然害怕了,拍马而逃,古波斯军全线溃败,军队损失了十之八九。 大流士三世的家眷都被亚历山大抓去了。
此后,亚历山大不急于往东进攻古波斯帝国的首都,而是先折向南, 扫荡地中海东岸的城市。这些城市听说了亚历山大的厉害,很多都不战而 降。公元前332年7月,亚历山大攻克海港城市提尔(今黎巴嫩),歼灭古波斯全部海军。此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克巴勒斯坦的加沙城,然后直入埃及。埃及人早受够了古波斯的统治,见亚历山大威风凛凛地来了, 纷纷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并尊奉亚历山大为“法老”。这样,亚历山 大不但确保地中海水路成为自己的后方交通线,还获得当时西方世界里最 富庶的国家——埃及,从此军饷军粮都不愁了。
在古城格尔迪奥斯中心广场上,有一个很复杂的绳结,据说谁能解开 它,谁就能成为亚洲之王。亚历山大打到此地后,也来研究了一番,然后 拔出宝剑,直接把绳结劈断:“我解开了。”
大流士三世逃到东边,派人向亚历山大求和,提出他愿意把幼发拉 底河西边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亚历山大,再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个条 件确实优厚,亚历山大的部将帕米尼奥忍不住道:“我若是你,我就答 应了。”亚历山大冷笑一声:“是啊,我若是你,我也同意了。”言下 之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拒绝了古波斯王的求和,转戈向东。公元 前331年10月,与大流士三世所率的古波斯军主力在高加米拉(今伊拉 克)展开会战。
此战马其顿-古希腊联军兵力为40 000步兵和7000骑兵,古波斯军号 称百万,实际兵力300 000。大流士三世使尽浑身解数,欲与亚历山大决 一雌雄。可惜两者的策略实在相差太远,而且古波斯军早已是惊弓之鸟, 因为害怕遭到马其顿军夜袭,竟然摆好阵势在战场站了一夜。次日双方 鏖战,古波斯军先以15头战象和200辆战车突击,均被马其顿军击溃。随 后,古波斯军两翼骑兵杀出,将亚历山大两翼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亚历山 大中央步兵坚强地顶住了古波斯主力的猛攻。正当双方战况胶着时,亚 历山大抓住敌军破绽,亲率2000精骑杀出,直插大流士三世的中军。转眼 间,两位君主近到可以看清对方的面容。亚历山大大喝一声,亲手投出标 枪,戳死了大流士的车夫。古波斯军顿时大乱,不少人以为大流士三世被 杀,士气跌落,纷纷溃退。古希腊和古波斯之间的这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以亚历山大的全胜而告终。亚历山大挥师进入巴比伦城,又占领了古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古波斯波利斯和米底古都埃克巴坦等城市,单是缴 获的金银财宝,据说就用了5000头骆驼和20 000头骡子来搬运。
古波斯军主力被摧毁了,首都被占领了,帝国也就覆灭了。次年,大 流士三世被部下杀死。于是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又让部将纷 纷娶了古波斯贵族家的女孩子,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古波斯的统治者。接 着亚历山大继续向东穿越辽阔的中亚,将整个古波斯帝国的领土都收入囊 中,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庞大帝国,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公 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三万继续东征,剑指印度。公元前326年,击败 印度国王博鲁斯。但到此时,8年远征2.7万公里的马其顿军也成了强弩之 末,将士思归心切。亚历山大没法儿违背众心,只好在公元前325年回到 巴比伦。
两年后,这位一代雄主因病去世。他一死,庞大的帝国顿时分崩离 析,部将拥兵自重,经过一番相互混战,最后分裂成几大块:占据古希 腊、马其顿地区的安提帕特王朝;占据中亚地区的塞琉古王朝;占据埃及 地区的托勒密王朝等。
从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的希波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亚历山大征 战,足足打了一百多年的恶仗,最后以古希腊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些战 争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融 合。尤其在亚历山大的征服过程中,古希腊军队横扫中、西亚,大批古希 腊将领与古波斯贵族结亲。尽管亚历山大的帝国只是昙花一现,其后古希 腊文明却在半个亚洲和非洲的埃及生根发芽。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竟然一 度成了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因此,史家又把亚历山大远征之后的300年 时间称为“古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远征,是古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随后,西方的霸权逐渐让 位给其西边崛起的另一个文明——古罗马。

前言/序言

前言
欧洲既是当代最发达的一个大洲,也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密集发展的 地域。欧洲的历史发展路线,与其他几个大洲都有所不同。它不同于美洲、非洲,虽然其本土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但被强大 的外来力量征服,于是重新洗牌,开始一段新的历史,前后历史截然不同(美洲在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成为殖民地,非洲在19世纪被列强 瓜分);它也不同于亚洲的“两种模式”,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这几 个国家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模式,虽然有改朝换代,但也是一脉相承地维 系着国家。北亚、中亚、西亚、南亚的广大地区,则是在本土势力和外来 势力的争夺中反复重组,时而建立起一个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时而又 被周边的力量征服、瓜分。它们的历史“与其说是国家史,不如 说是 地区史”。
相对其他几个大洲,欧洲地域狭窄,人口密集,国家数量众多。很多 国家的历史能够追溯上千年。虽然这些国家之间一直争斗不休,但也没有 出现过“一统天下”的局面。可是在这种“折腾”中,欧洲偏偏又能在近 代的数百年里成为近现代文明先驱。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首先发生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可以说是“欧洲化”的国家。欧洲人还表 现出很强的扩张性。历史上远距离的征服者不乏其人,东方也出现过匈奴 大迁移、突厥西征、蒙古西征等事件,但他们即使能打下广阔领土,终究 要么烟消云散,要么被当地同化。只有欧洲人不但把足迹留在亚洲、非洲、美 洲,而且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要把欧洲大小几十个国家、纵横几千年的历史讲清楚,并不是很容易。而要在薄薄一本书中“通俗生动”地讲出来,更是个艰巨的任务。本 书将欧洲历史大致按时间分为十章(相邻章可能有小范围的时间重叠), 每一章中再分若干节,每一节的内容或是传承,或是并列,一节讲一个话 题或一件事,用“闲聊”的方式,把重要的事情、“好玩”的人物讲出 来,让读者们能够轻松阅读。
大致来说,欧洲国家的历史发展,可以按“主体文明”进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包括同属爱琴海范围的克里特文明), 其核心在欧洲东部的爱琴海沿岸。这一阶段持续2000多年,往前可追溯到 公元前30世纪的新石器时代,但真正繁荣则是从公元前8、9世纪开始,此 时古希腊地区城邦林立,科学、文化、政治、军事均有了很大成就。这一 阶段,古希腊文明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北非和小亚细亚等地都有扩 散,同时也遭到外部的挑战。北非的迦太基人是强大的竞争者,更大的威 胁则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帝国,与古希腊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希波战争。 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是古希腊文明的巅峰。 亚历山大消灭了古希腊的宿敌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 国。虽然这个帝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立刻瓦解,但古希腊文化传播到这些地
区,影响达300多年。后来,随着古罗马的崛起,古希腊时代告终。
第二阶段是古罗马文明时期,持续时间约700多年。古罗马最初建立是在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古希腊文明的繁荣时期,但直到公元前3世纪才 基本统一意大利,开始对外扩张,灭亡了北非的迦太基人,征服了西边的 高卢人,打败了东边的古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国家。古罗马在公元前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国家,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绝对领导。因为官 僚腐败、民众起义、军队干政,古罗马帝国从公元3世纪开始走向衰败, 公元4世纪末正式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部分。同时日耳曼等“蛮族” 开始源源不断地入侵,最终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末灭亡了。古罗马文明从此失去了对欧洲的领导地位。在古罗马帝国时期,诞生了基督教,基督教从此从一个被帝国镇压的教派,升级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本书第一章主要叙述以上两个阶段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日耳曼人统治时期,持续时间约600年。发源于北欧、中 欧的彪悍日耳曼人在公元3—5世纪大举进军罗马,在大半个欧洲建立了不 少日耳曼国家。最后,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成为胜利者。公元8—9世 纪,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法兰克帝国。此后法兰克帝国分裂为三 部分,对应今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同时,在今天的英国、俄罗斯、 北欧等地,也建立了以日耳曼人为统治者的国家。这些日耳曼国家从武 力上征服了罗马,而从文化上积极吸收、靠拢罗马文明。法兰克帝国的历 任统治者均与罗马教会合作密切,借着教会力量为自己披上“罗马继承 人”的外衣。当然,两者合作的主导者还是日耳曼的君王们,教皇只是他 们的傀儡和工具。罗马文明的另一分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在数百年中则不断衰败,东边有亚洲势力(先是波斯王国,随后是阿拉伯 帝国)的蚕食,西边则是西欧日耳曼各国的挤压,还有东欧的斯拉夫人、 保加利亚人不断起事,东罗马帝国的地盘日渐萎缩,也逐渐失去欧洲“共 主”的地位。基督教教会在这一阶段也逐渐分裂成东西两支。东边的希腊 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御用教会,西边的罗马公教则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这一阶段,阿拉伯帝国成为欧洲文明的最大对手,它在东边从东罗马帝国 手中抢走了西亚和小亚细亚,包括圣城耶路撒冷;在西边它取道北非占领 了西班牙,威逼法国,还参与了各势力对意大利的争夺。到公元11世纪 左右,欧洲各国君主统治的日耳曼人遗风渐渐淡去,但从广义上讲,也 可以说欧洲至今依然受日耳曼文明的影响,比如说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 人,德国是本土日耳曼人,法国是法兰克人,等等。本书第二章主要描写这一阶段的故事。
第四阶段我称为“西欧统治阶段”,持续时间400多年。罗马教皇摆脱了君主(尤其是德意志皇帝)的制约,建立了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神权。同时,东西方教会在公元11世纪正式分裂,也使得罗马教皇彻底把 东正教大主教在西欧的影响力消灭了。于是教皇的势力空前壮大,他们一 面和各国封建帝王周旋,一面号召发动了多次对阿拉伯地区的入侵,在西 班牙则发动了收复失地运动。不过,随着封建骑士制度渐渐消亡,欧洲各 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君权国家,对教权形成挑战。而随着各国生产力的发 展,资产阶级开始出现,加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人们的眼界逐渐开 阔,思想逐渐活跃,教会对大家思想的禁锢也渐渐无力了。这一时期,东 罗马帝国继续走下坡路,最终被东边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不 过,东正教这一支也没有因此垮台,欧洲最东边的莫斯科公国推翻了蒙古 统治者,建立起一个强国,延续了东罗马的遗风。本书第三、四章主要讲 述这一阶段。
第五阶段持续了200多年。伴随着对天主教廷统治的反思和反抗,欧 洲各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最著名的当然是16世纪初马丁·路德的宗教改 革,使基督教中的第三个教派——新教正式在欧洲立足,产生了一大批新 教国家(北欧各国、英国、普鲁士、荷兰等)。新教和天主教的分歧在许 多国家都引发了战乱,而最惨烈的是发生在全欧的“三十年战争”。此战 后,天主教廷影响力急剧下降,欧洲各国不管是否信奉天主教,都开始了 打破封建禁锢的过程,“封建君主”的力量又达到高潮。英国发生了资产 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法国有“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霸业;德 意志有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和奥地利特蕾莎女大公这对表兄妹的斗争。信仰 东正教的俄罗斯也出现了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雄主。 在这一阶段,欧洲列强称霸世界,启蒙运动更是为下一个阶段提供了思想 动力。本书第五、六章主要讲述这一阶段。
第六阶段为“革命时期”,持续了100多年。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 揭开序幕开始,经过扫荡全欧的拿破仑战争,各地的封建枷锁被打得七零八落,各国被迫或自愿地进行了改革。拿破仑帝国被摧毁后,尽管欧洲的封建君主们纷纷复辟,但依然挡不住革命步伐。西班牙、葡萄牙、意大 利有19世纪20年代革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有19世纪30年代革命,1848年革命更是席卷全欧。到19世纪下半叶,势不可挡的浪潮终于席卷 一切,德意志统一了,意大利独立了,各国都建立了程度不等的近代化政 权,现代欧洲格局初步形成。这一阶段,工业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工 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出现。这一阶段也是欧洲 在全球力量最强大的阶段——东方的中国清王朝已然沦落,西边的美国尚 未取得霸权,欧洲列强殖民亚洲,瓜分非洲,美洲各国也颇受其制约。本书第七、八章讲述此阶段。
第七阶段就是现代和当代阶段,诸如“一战”、“二战”、“冷战” 等,此处不必赘述,请看本书第九、十章。

                         
《星辰大海的航程:世界文明的宏伟画卷》 一部跨越时空,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发展与交融的恢弘史诗。 引言:文明的低语与回响 历史并非尘封的往事,而是生命力不息的河流,塑造着我们今日的每一个选择。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呼吸的空气,乃至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无不刻印着数千年文明演进的深刻烙印。《星辰大海的航程》旨在带领读者跳出单一地域或时段的限制,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审视整个人类文明如何在地球的广袤舞台上,从蒙昧走向开化,从孤立走向互联。本书聚焦于那些推动人类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关键节点,那些催生了普世价值与独特文化体系的伟大文明,以及它们之间如同潮汐般往复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部:文明的摇篮——古老世界的基石 人类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河流的滋养之中。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尼罗河畔的法老的国度,解析古埃及文明在宗教信仰、建筑奇迹以及早期国家管理上的独特成就。我们不仅探究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更深入剖析其成熟的历年系统和对来世的执着如何塑造了其社会结构。 随后,我们将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探寻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文明如何共同孕育了城市的概念、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的雏形以及楔形文字这一信息记录的革命。这里是人类最早的“知识管理中心”,是农业技术与社会治理经验积累的起点。 重点篇幅将献给印度河谷文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这是一个在规划、卫生系统上远超同期其他文明的神秘社会。其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字的解读,至今仍是考古学上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分析其城市规划中的超前性,以及它如何奠定了后世印度次大陆思想体系的底色。 东方的古老智慧同样不容忽视。黄河流域的夏商周三代,不仅确立了以“天命”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更在青铜冶炼、礼乐制度上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本书将梳理这些早期王朝如何构建了影响深远的宗法制度与礼仪规范,并探讨“礼”在维护早期大一统秩序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与思想的爆发 大约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地球上的多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爆发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和哲学革命,史称“轴心时代”。本书将这一时期视为人类心智的集体觉醒。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构建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基石。我们不只是简单回顾他们的哲学观点,而是深入探讨城邦民主制度的实践如何催生了对逻辑、伦理和政治的系统性思考,以及这种理性精神如何渗透到科学探索之中。 与此同时,东方也迎来了思想的黄金时代。孔子提倡的“仁”与“礼”,构筑了东亚社会稳定的道德框架。老子的“道法自然”,则为后世提供了与主流社会抗衡的超脱视角。本书将对比希腊的“城邦公民理性”与儒家的“社群伦理责任”,分析两者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在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佛陀)提出的“四圣谛”和“八正道”,提供了一条超越种姓制度和世俗痛苦的精神解脱之路,其影响力远播亚洲乃至世界。我们将考察佛教如何适应并改造了不同文化土壤,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精神力量。 第三部:帝国的兴衰与知识的保存 人类历史中,帝国扮演了加速文化传播与技术整合的关键角色。本书详细描绘了罗马帝国的崛起与分裂,分析了其在法律、工程学和军事组织上的卓越之处,以及其从共和到帝制的转型对西方政治理念的长远影响。 同时,我们转向东方,探讨秦汉帝国如何通过中央集权、郡县制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的政治蓝图。重点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它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技术、宗教与疾病传播的复杂网络。 在本书的中段,我们将探讨古典文明衰落后的“黑暗时代”——这并非完全的停滞,而是知识的转移与重塑。我们关注拜占庭帝国如何充当了保存希腊罗马遗产的灯塔,而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阿拔斯王朝等)如何吸收、发展了希腊、波斯、印度的科学与哲学成果,并在代数、医学、天文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全球的联结与现代性的黎明 十五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互动阶段。本书细致梳理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的颠覆性影响。我们不仅关注欧洲探险家的成就,更深入剖析了美洲、非洲和亚洲文明在面对西方扩张时的抵抗、适应与重构。 紧接着,我们将探讨思想的再次爆发——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伽利略、牛顿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框架,而洛克、卢梭、孟德斯鸠则将理性之光投向了政治与社会结构。本书将这些思想视为对中世纪神权束缚的反叛,是现代民族国家、人权观念诞生的思想前提。 最后,本书以工业革命为高潮收尾。蒸汽机的轰鸣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彻底重塑了社会阶级结构、城市面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化进程在此时期加速,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合作达到了新的强度。 结语:理解过去,应对未来 《星辰大海的航程》是一部关于人类韧性、创造力与犯错历史的编年史。它强调,没有哪一个文明是孤立发展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经验之上的累积与创新。通过追溯文明的潮涨潮落,读者将获得一个更全面、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人类社会永恒面临的权力、真理与道德的拷问。这是一次思想的远航,引领读者在星辰大海中,定位人类文明的坐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写风格简直是历史写作中的一股清流,透着一股老派学者的沉稳,却又带着现代史学家锐利的批判性眼光。它绝对不是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的“野史”,其内容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难得的是,作者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的那种克制与平衡。比如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它没有简单地赞颂自由的胜利,也没有一味地谴责恐怖统治的血腥,而是用冷静的笔触展现了理想主义是如何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异化和重塑的。书中对不同社会阶层命运的刻画尤其令人动容,从宫廷贵族的奢靡到第三等级的困顿与爆发,层次分明,栩栩如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偏见的观察站,去审视那些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者的文字密度很高,但绝不晦涩,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斟酌,信息量巨大却消化起来毫无压力,这是一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大家风范。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看到另一本汗牛充柱的欧洲通史,结果惊喜地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欧洲文明的深度解码手册”。与其他厚重的史书不同,这本书在选取史料和侧重点上展现出极高的洞察力。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囊括所有王朝更迭,而是集中笔墨深挖了几个核心转折点——比如罗马法的演变如何渗透到现代法律体系,启蒙运动的思潮是如何在咖啡馆里酝酿并发酵,最终如何颠覆了旧有的君主专制。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因果链条”时所表现出的严谨逻辑性。它不像有些畅销书那样为了戏剧性而夸大偶然性,而是清晰地揭示了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思考,因为作者提出的观点往往能瞬间打通我过去理解上的一些关节。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变迁的思维框架,而不是一堆孤立的事实罗列。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对欧洲中世纪的印象就是一片黑暗和停滞,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在描绘“中世纪的黎明”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法让人惊叹。作者没有满足于讲述十字军东征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大学的建立、修道院对知识的保存与发展,以及商业复兴的早期萌芽。特别是关于拜占庭帝国在西方文化“失落”时期的关键作用,书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详细的阐述,这在很多通俗读物中是常常被忽略的侧面。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展现了欧洲历史的“韧性”——那种在看似停滞的表象下,知识、技术和思想是如何缓慢但坚定地积蓄力量,最终完成下一次飞跃的内在驱动力。读完这部分,你会意识到,所谓的“黑暗时代”,其实是一个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漫长等待期。它教会了我不要用单一的、线性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复杂悠久的历史阶段。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历史小白量身定做的入门读物,它没有那种堆砌人名地名的枯燥感,而是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导游,带着你穿越时空,亲身走过那些塑造了现代欧洲的关键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叙事时那种‘讲故事’的功力,比如描述查理曼大帝的加冕,那种神圣与权谋交织的画面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它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着读着,你不再觉得欧洲历史是遥远而冰冷的教科书知识,而是能感受到中世纪的集市里弥漫着怎样的气味,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匠们是怀着怎样的激情在打磨雕塑。特别是关于宗教改革那一部分,作者处理得极其精妙,没有简单地将路德塑造成一个英雄,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结构、经济压力与个人信仰的复杂碰撞,让人对“信仰的战争”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理解。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节奏感把握得极佳,即便是初次接触欧洲史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绝不会产生“读不下去”的挫败感,它真正做到了让历史变得鲜活可亲。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欧洲文明精神内核的深度对话。它不像其他历史著作那样侧重于政治地图的变迁,而是更关注“思想的地图”是如何被绘制和重绘的。作者在解析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时,并没有直接引用复杂的哲学术语,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时贵族沙龙里的辩论、印刷术带来的信息爆炸联系起来,让这些深奥的思潮变得可触摸、可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归功于某位君主或某场战争的胜利,而是深入探讨了共同语言的形成、公民身份的构建以及文化认同感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拉锯战中被建构起来的。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其工整,论证层层递进,让人在读完之后,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纵观历史、理解现代世界复杂性的全新视角。它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细节的史学佳作。

评分

价格实惠。。。。。。。。。

评分

慢慢读。。慢慢看。。。。。。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便宜。

评分

读起来很轻松,能学到知识,不错。

评分

最为文明的欧洲

评分

还不错,正在读

评分

物美价廉,物流给力

评分

读起来很轻松,能学到知识,不错。

评分

价格优惠,速度超快。送货上门,不错,值得购买,孩子喜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